默默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茅盾成功的人生和高貴的品格,都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引導。尤其是母親,在茅盾童年時,便為他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茅盾的母親陳愛珠,是清代名醫(yī)陳我如的女兒,出閣前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通曉文史,愛讀小說,性情溫良而剛強,思想開明而有遠見。當她嫁給父親的學生沈永錫后,又受到丈夫勤奮好學的影響,經常閱讀新出的書報刊物。
茅盾4歲那年,父母不想讓他進家塾,決定自己來教兒子。
他們挑選了《字課圖識》、《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書為教材,還根據《史鑒節(jié)要》用文言編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歌訣作為歷史讀本,由茅盾母親施教。每當母親講歷史故事或中國古典小說時,茅盾都聽得津津有味。
這些早期的熏陶,對茅盾形象思維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母親開明、通達、關心國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潤著茅盾幼小的心靈。
茅盾7歲那年,一些受維新運動影響的青年人,創(chuàng)辦了一所 “立志小學”。母親便送茅盾進新式學校讀書,但那時茅盾的父親已經臥床不起,茅盾便經常請假照顧父親。母親怕茅盾落下功課,便讓茅盾拿課本,自己教他,如此,茅盾每月的考試依舊名列前茅,每周一篇的史論文章經常獲獎,使他在立志小學出了名。
后來茅盾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為該校第一班學生。
在學校,茅盾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特別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響,茅盾很小就心懷天下。12歲時,茅盾在會考作文中就寫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痹诟改赣H的鼓勵下,13歲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車,開始了中學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業(yè)是自命題寫作,很多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卻借鑒莊子《逍遙游》中的寓意,寫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鴻鵠》。文中寫了一只大鳥展翅高飛,在空中翱翔……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而且,文章的題目又與茅盾的名字德鴻相合,形象生動,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賞識,夸贊他“將來能為文者”。
茅盾的父親是在他10歲那年病逝的,那時,茅盾的弟弟才6歲。茅盾的母親便獨自擔負起撫育兩個兒子的重任。對茅盾小學畢業(yè)后的升學問題,其母頗費思量,就當時的家境和親友的愿望,想讓茅盾上師范,這樣可不花食宿費,還發(fā)服裝,畢業(yè)后即可就業(yè)。茅盾母親覺得這樣一來,錢是節(jié)省了,但有悖于丈夫遺囑,因為茅盾父親曾有遺囑,讓茅盾兄弟倆念工科,學實業(yè),況且這樣做也許會限制茅盾將來的發(fā)展。
于是,茅盾的母親頂著來自家庭的壓力,毅然把茅盾送到了湖州去念中學,中學畢業(yè)后,又讓茅盾去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深造,使茅盾受到最好的教育。
據茅盾晚年回憶,茅盾剛工作時,每當有譯文或文章發(fā)表,就像當年讓母親看作文一樣,他照例寄給母親過目;茅盾與弟弟的通信都送給母親看??梢娒┒艿哪赣H在兒子成年后,也沒放松對他們的關心和教育。
茅盾母親自己也是每日讀書看報,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她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為。
茅盾的祖父很早就為茅盾定了親,但在茅盾成年之后,父親早已去世。這件事使茅盾母親大傷腦筋,考慮到不識字的媳婦與兒子太不相稱,擔心給兒子帶來苦惱;退婚吧,又怕女方不肯。
1917年春節(jié)期間,母親問茅盾:“你有女朋友嗎?”茅盾靦腆地說:“沒有。”得知兒子沒有女朋友,她便接著說:“我從前料想你出了校門后,不過當個小學教員,至多是中學教員,一個不識字的老婆也還相配;現在你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不過半年,就受重視,今后大概一帆風順,還要做許多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老婆就不相稱了。所以我要問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只好托媒人去退親,不過對方未必允許,說不定要打官司,那我就為難了。”因茅盾的心思全神貫注在事業(yè)上,老婆識字不識字覺得無所謂,他不愿讓母親作難,況且娶過來后,或進學校,或由母親教她識字,都無不可。為此,第二年,母親就為茅盾和曾經定過親的孔德沚辦了婚事。
成婚后,兩人一直相依相伴,茅盾專心事業(yè),而孔德沚照顧他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茅盾出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椎聸b全力料理家務,而茅盾則全力投入工作?!拔母铩遍_始之后,茅盾被抄了家??椎聸b在這場劫難中為之擔心不已,這使得她的糖尿病復發(fā)。70多歲的茅盾伴其左右,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但于事無補,1970年1月29日凌晨,孔德沚因醫(yī)治無效在醫(yī)院逝世……
茅盾向來是溫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氣的時候。
1978年,新版的全國通用教材修改完畢,其中收錄了茅盾的散文《風景談》,編寫組將修訂后的教材排樣寄給茅盾參看,茅盾發(fā)現自己僅僅3500多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處。對此,茅盾異常憤怒,當即回了一封信給編寫組:“你們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達百數十處,我不懂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們認為文章應該怎樣寫,有一套規(guī)范,不合你們的規(guī)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選作家的文章來做教材呢?每個作家有自己的風格。你們這種辦法(隨便刪改,卻又不明言),實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風格?!?/p>
茅盾在信中舉例說,如把駱駝脖子上掛的本來一樣的鈴鐺補加“大小”,茅盾譏諷地問:“事實上,駱駝掛的鈴鐺只有一種,你們?yōu)槭裁匆臑椤笮♀忚K呢?”接到茅盾的信件之后,編寫組不得不做了退步,讓《風景談》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這是一個作家的個性,也是一個作家的品格。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yōu)秀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除了卓越的文學作品,茅盾,也用這種方式,將他的優(yōu)秀品質流傳于世……
(責編/朱茂星)
E-mail:zmx1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