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最近,周阿姨逢人便哀怨地感慨:“這糖尿病真是可怕,連30多歲的人都不放過!”鄰居們都知道,說這話是因為她那35歲在外企做高管的兒子。自從她兒子大半年前被診斷出糖尿病,周阿姨便再也不嘮叨他找對象了,改成整天監(jiān)督他別多吃一口飯、偷吃半塊西瓜。兒子不勝其煩,周阿姨也覺得自己對兒子的飲食控制得有點“殘忍”,不過想到這都是為了兒子的健康,她又堅定了決心。
可最近兩個月,兒子的血糖一直居高不下。這讓周阿姨心生疑惑,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沒“監(jiān)督”到,才讓血糖如此“不聽話”的?
“血糖”難控,原因何在?
的確,糖尿病的發(fā)病趨勢越來越低齡化,我們身邊很多中青年人,甚至青少年都邁入了“糖友”的行列,這是我國乃至全球的共同趨勢。這一現(xiàn)象再次印證了一個觀點:影響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血糖控制的因素非常復雜。
除了飲食之外,遺傳因素、情緒壓力、肥胖超重、吸煙飲酒、缺乏體育鍛煉,以及其他一些慢性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就拿周阿姨的兒子來說吧,盡管周阿姨和老伴都沒有糖尿病,但做了一輩子中餐大廚的周阿姨做的飯,美味得讓人根本停不下來。再加上兒子公司事情多,壓力大,動不動就要出去應酬。飲食不規(guī)律不說,還煙酒不離口,35歲的小伙子,身材卻比45歲的人還要臃腫些,尤其是那大肚腩,和6個月的孕婦沒有兩樣。這些因素,無疑都是促使他患上糖尿病的元兇。
血糖代謝出現(xiàn)問題后,若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或發(fā)現(xiàn)后控制不力,就很可能發(fā)展為糖尿病。而想要讓血糖保持平穩(wěn),也不單單是像周阿姨那樣嚴格控制飲食,就能達到預期效果的。用藥不當、血糖監(jiān)測方法不正確、運動鍛煉不科學、不良情緒引起的身體應激狀態(tài)都有可能加劇血糖波動。
糖友可以“任性”吃飯嗎?
相信您也聽說過血糖控制的五架馬車:飲食調(diào)理、血糖監(jiān)測、藥物使用、運動鍛煉以及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疏導。
正因為“飲食調(diào)理”排在第一位,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糖友及其家屬認為,要嚴格把好“入口”這一關,不吃糖和其他甜食,甚至將網(wǎng)上下載的“糖尿病人不能吃的幾十種食物”打印出來,貼在自家廚房以示警醒。
可您是否想過?向往美食是的本性。如此嚴苛地對待糖友的“嘴巴”,他們的生活豈不是失去了大半的色彩,還有多少樂趣而言呢?
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14就提出“健康飲食與糖尿病”的主題,倡導人們關注健康飲食在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糖尿病人也值得擁有高質量的幸福生活。其實,只要掌握了以下這些有益于血糖控制的飲食調(diào)理原則,糖友們一樣可以在自律的基礎上“任性吃”。
別管吃什么,總量不超標。
除了遺傳因素,肥胖和超重,尤其是以腰腹部臃腫為典型癥狀的中心性肥胖,是糖尿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飲食的一個關鍵原則就是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不超標,從而逐步減少體重和內(nèi)臟脂肪,改善血糖代謝。
具體來說,一是要記住“搭配”。很多時候糖尿病人控制不住“想吃”的欲望,是因為總感覺沒吃飽。但如果能在保證足夠優(yōu)質蛋白的基礎上(如每天1顆雞蛋+1袋鮮奶+100克豆腐),適當提高飲食中主食(尤其是粗雜糧)和新鮮葉菜的比例,就能帶來足夠的“飽腹感”。這些食物熱量較低,體積較大,富含膳食纖維,消化吸收速度慢,正是俗話說的“耐饑、抗餓”。同時又能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于改善血糖代謝多有裨益。
二是要懂得“替代”。例如中午想吃塊紅薯,那就少吃半碗米飯;下午吃了1個蘋果,晚上就少吃半塊饅頭。做到這兩點,就能在總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讓膳食多樣化,給糖尿病人“解解饞”。
做飯要好吃,更要巧烹飪。
正確的烹飪方法,可以幫助糖友們吃到很多以前認為不能吃的食物。簡單來說,用蒸、煮、燉、拌、白灼等代替紅燒、醬爆、糖醋、煎炸等烹飪方式,不僅低油低鹽,還能豐富糖友的食譜,將更多種類的食物帶上他們的餐桌。
比如很多人以為糖尿病人不能喝粥,其實選擇小米、燕麥、蕎麥等雜糧和大米一起熬粥,避免熬煮到軟爛黏稠的狀態(tài),這樣的粥糖尿病人完全可以喝。再比如燒烤,家庭烹飪?nèi)绻茏龅綗o油腌制、錫紙包裹再進行燒烤,可以成功將生雞腿中22%的脂肪含量降低到燒烤后的9%。在控制好攝入量的情況下,這樣的烤雞腿難道不算是健康食物嗎?火鍋,也是一種既能滿足食物多樣,又低油低鹽的飲食方式。前提是選擇清湯、菌湯等鍋底,多吃新鮮蔬菜、適量吃鮮肉魚蝦,少吃加工肉類等。
做飯的人要細心,吃飯的人也要“留心”。比如,飯前喝點菜湯、蛋湯,先吃素再吃葷,細嚼慢咽等,都是幫助穩(wěn)定餐后血糖的小技巧。烹飪和進食配合得當,糖尿病人也能吃得瀟灑。
水果不是不能吃,做好監(jiān)測和選擇。
常聽糖友和家屬問:糖尿病人是否能吃水果?聽到這個問題,總會替糖友們委屈。水果并非是糖尿病人的毒藥,做好以下三點,糖尿病人便可以安心吃水果:1.監(jiān)測近兩周的餐后血糖,保持在11.1毫摩/升以下; 2.水果放在兩餐之間吃,并且適當減少主食攝入量; 3.選擇高纖維、抗氧化,對血糖影響較小的水果,如草莓、藍莓、柚子、橘子、橙子、蘋果、小番茄、火龍果等。少吃或不吃甜瓜、荔枝、葡萄、柿子、冬棗等含糖量過高的水果。
吃多了別靠藥,靠運動來甩掉。
盡管深知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但一些糖友因為存在著“多吃、多飲、多尿、低體重”的“三多一少”心理,還是忍不住會進食超量。這時候,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吃多了怕血糖升高,那就多吃兩片降糖藥。這種觀點是極其不科學的!首先,擅自調(diào)整用藥種類和劑量,很可能造成糖尿病人發(fā)生耐藥情況,對今后的藥物治療非常不利。其次,不科學的加大用藥劑量,有可能導致血糖降低太多,發(fā)生低血糖而引發(fā)暈倒、摔傷等事件,甚至導致昏迷、抽搐、休克等低血糖危象癥狀。
要解決吃多了怕血糖升高的問題,最簡便也最安全的辦法就是靠運動來甩掉多攝入的能量。譬如晚餐一不小心多吃了一碗米飯,可以用飯后溜達1小時、或慢跑20分鐘、或快走45分鐘、或跳舞半小時、或打一套太極拳等方式,順利地將多攝入的能量“消耗”掉。既鍛煉了身體,增加了體能,還能幫您解決想“多吃一口”的困擾,豈不兩全其美。
說到底,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案和普通人的健康飲食方案并無太大區(qū)別,但卻極具個性化。這是因為每位患者的血糖水平、用藥情況、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都不盡相同。既符合糖友個人飲食習慣,又能適當調(diào)整讓糖友愿意接受和依從的食譜,才是最好的控糖食譜。只要把握好關鍵原則,就不必過于嚴苛,糖友的生活也要提高幸福指數(shù),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