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小妹 通訊員 黃雅倫 攝影師 宋瑩
別樣的潘裕鈺
記者 張小妹 通訊員 黃雅倫 攝影師 宋瑩
當“科技”走進“藝術”,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擁有的視覺盛宴。
2016年的圣誕節(jié),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節(jié)日,基業(yè)藝術館為蒙蒙細雨中的蘇州帶來了別樣的視覺狂歡。在園區(qū)東坊創(chuàng)智園地的基業(yè)藝術館,為期40天的“別樣的潘裕鈺”當代水墨人體畫實驗展盛大開幕,與此同時,基業(yè)VR美術館的構想也成為了現(xiàn)實.
這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的邂逅,最直觀的感受是,潘裕鈺先生此次的實驗性當代水墨人體畫展,如果放在過去,這只會是屬于此刻的一樹繁花,但是通過VR技術,這次的畫展將會被永恒的記錄下來。在未來的日子里,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你都可以欣賞到大師畫作在這一刻的記憶。
你一定見過油畫、水粉創(chuàng)作出的人體形象,也一定常??吹街袊鴩嫾妓囅碌乃缴?,花鳥魚蟲,但是運用中國畫的技法來表現(xiàn)西洋畫的主題一定是很少有機會可以見識到的,潘裕鈺先生就是這一創(chuàng)作風格的先行者。以往他的畫作一直是以水墨畫花鳥,戲曲人物見長,而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通過水墨來刻畫人體形象,引發(fā)了前來觀展的眾多業(yè)內外人士的熱烈討論。
早在二十多年前,潘老有幸得到了一套法國名畫畫冊,其中西方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的畫作深深吸引了他,畫冊中對于人體形象的繪畫深深吸引了潘老的目光。潘老表示,在接受了西方畫作的影響之后,我們很多的中國美術家都有打破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氛圍,以一個更為開放的態(tài)度對人的更多細節(jié)去進行描繪的沖動。有了這樣的想法,潘老便不斷在宣紙上進行嘗試,這次的展品就是潘老這二十年在創(chuàng)作內容上引領新潮,將中國畫韻味和西洋畫意境相結合的最好的詮釋。
此次“別樣的潘裕鈺”當代水墨人體畫實驗展開幕式之前,原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蘇州文聯(lián)理論委員會主席李超德先生主持了學術研討會,與到會的蘇州藝術家們暢聊潘老的畫作,探討中國的藝術發(fā)展。
在柔美的弦樂四重奏中,潘裕鈺先生揮毫潑墨,在光影交錯中,在筆尖與紙張的交匯里完成了一幅花鳥爭輝的景象,博得了全場的嘖嘖贊嘆,隨后潘裕鈺先生還選取了他的三幅作品現(xiàn)場助興拍賣。
如果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那么此次基業(yè)藝術館與蘇州幻境視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舉行的簽約儀式,則見證了藝術回歸生活的歷史性一刻。VR技術,正是通過一種虛擬現(xiàn)實的方式,將所要展現(xiàn)的內容放入vive機器,參與者會戴上一副特定的眼鏡,通過特制的相匹配的手柄進行操控,使用這一技術的人就可以在原地4*4平方的展區(qū),觀賞到幾十平方米甚至更大范圍里的展品。
此次基業(yè)VR美術館開幕的嘗試就是通過6位蘇州藝術家的展品帶給參展者VR技術最直觀的感受,在未來的日子里,人們在線上可以看到的不只是這6位藝術家的畫作,它將保留40位甚至是更多的藝術家的作品信息。
在現(xiàn)場,記者也身臨其境的感受了一下VR技術,戴上了特制眼鏡,站在原地,可以清晰看到藝術家的展覽作品,移動手柄,就可以模仿行走瀏覽的全過程,不僅完美還原了現(xiàn)場觀展的感受,還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個人信息和詳細的作品介紹。這種沉浸式的技術是當代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原來的藝術品宣傳只能依靠平面媒體,而現(xiàn)在不僅是多媒體全方位的展現(xiàn),更是一種進入二次元的方式。這種方式更強調藝術品與欣賞者的交互作用,將觀眾置于一個“新”的空間里。
蘇州幻境視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周志強先生在接受采訪時特別強調:“VR技術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藝術教育的公平化,即使是大山里的孩子都可以通過現(xiàn)代科技在互動中積累對藝術的感受力。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VR技術還不夠大眾化,但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技術便會迅速普及開來,我們預計五年內或可實現(xiàn)VR走進大眾生活的目標?!?/p>
據(jù)悉,不僅是藝術家的作品,蘇州的古時原貌也同樣可以通過這一技術很好的得到還原,這將大大有利于人們對古城蘇州有一個更全方位的了解?;鶚I(yè)藝術館館長沈建國表示:“現(xiàn)如今藝術市場的‘泡沫’太多,我們的嘗試將會使得藝術這個大課題回歸自然,從而改善過分商業(yè)化的藝術行業(yè),讓藝術回歸本真,走近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VR美術館參展的藝術家包括潘裕鈺、姜竹松、金范九、陳危冰、周矩敏、黃海這些蘇州知名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除此之外,另一個綜合藝術展也使得這次的視覺盛宴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