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雪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課程標準、教材和課程等,現實教學中存在將教材內容誤為教學內容。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實現從教材內容走向教學內容的途徑,與同行交流,以獲得更多地啟示。
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目標: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注意貫通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結果。即在教學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fā)點,通過學生的學,尋求方法的突破,在學的過程中,追求情感的升華,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例如,化學方程式計算以往的教學:明確化學方程式體現各物質的質量比——引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知道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步驟——規(guī)范解題格式——模擬訓練——講評糾錯——進行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邏輯清晰,但注重的是知識與技能本身,沒有將教學過程與方法做到有機結合,也沒有將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入教學之中,不能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關注三維目標達成的教學設計:①先激趣視頻導入(展示“神舟七號”升空場面)②設計問題:“神舟七號”用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請同學們思考火箭點火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并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式。③嘗試解答:現在已知火箭升空需要液氫100Kg,那么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來使液氫完全燃燒?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閱讀教材或查尋資料嘗試解決——暴露問題——教師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學起點,展開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師生歸納解題步驟、歸范解題格式——形成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就能感悟到化學學習價值,從而蒙發(fā)自主積極學習情感,另一方面關注過程學習,為教師提供關注學生思維進展的平臺,使教學進程能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不僅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把握教材,理清線索
新課改以來,人們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更加關注,相應地也調整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入化學學科知識,再從化學拓展到社會;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由淺入深、重點難點作分散處理,使教學內容的編排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準確地解讀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活用教材”,通過領悟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呈現的線索,做到準確把握教材,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要求,靈活機動地整合教學資源,合理編排教材內容,讓學生學得懂、用的來,學得愉快,自己教的舒心順暢。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滬教版“奇妙二氧化碳”教學,根據課標要求,筆者仔細揣摩教材的編寫思路?琢磨出教材設置的明線為通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環(huán)的奇妙變化、二氧化碳的三態(tài)變化、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碳滅火等事實性知識,而知識承載的學科觀點與思想方法,如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思路“存在——組成——性質——用途——制取以及科學的物質觀則內隱于其中,領會了教材的設置意圖后,課上不再只是側重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而是充分讓學生學習有趣、有用的化學,對于教材隱藏的暗線則采用點撥及讓學生自我建構中獲得體驗,采取讓學生自主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制法、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功與過等,筆者驚喜地發(fā)現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更有利于諸如類比、歸納、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元素化合物按性質-制法-用途這一學習方法、領悟性質用途的關系,比按知識系統(tǒng)的教法效果更佳,因為這樣處理顯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激趣,有利于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發(fā)揮實驗的多種功能
化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了解化學方法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卻因過多地強調實驗操作的熟練性或只為驗證某一個知識點而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中的實驗步驟,而忽視了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現象中的奇觀、實驗教學中思維的啟迪,實驗教學功能單一,久而久之削弱了學生對實驗的熱情,覺得做實驗也是件苦差事。
例如:滬教版教材關于“銅綠”的實驗教學中,若沒有理解教材欄目的設置意圖,依次分析藥品取用的操作要領、物質加熱及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銅綠分解現象描述、廢液廢渣的處理、實驗用品洗滌與整理,甚至還補充了銅綠的化學式、銅綠受熱與銅綠與酸反應的文字、符號表達式等。在眾多所謂“理論”的掩蓋下,化學的奇妙被淡化,學生感受到是化學實驗不僅麻煩,而且還很危險。在化學教學中,要開發(fā)實驗在教學中的更多作用,特別是要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重視實驗后的歸納與整合。
教材是靜態(tài)的文本,教師應結合自己對教育心理學,課程標準、學情、教材的理解,將教材內容賦予動態(tài)的、情景的、問題的,使之成為適合學生、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內容。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