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分揀、掃描、裝車、鎖門……出發(fā)、停車、開鎖、取件、撥號、夾著肩頸打電話……2017年1月1日,作為中國200多萬快遞從業(yè)者中的普通一員,安曉蓮無數(shù)次重復熟稔的動作,如同過去的每一天。
山東農(nóng)村淘寶“千縣萬村”首個試點縣——濱州市博興縣,正在因電商而改變;灣頭村,因互聯(lián)網(wǎng)+草柳編而成為聞名全國的淘寶村。新年第一天,奔走于縣城和灣頭村之間的安曉蓮,和自己最忠實的伙伴——摩托三輪車一起,送了126個快件、收了28件,每送一件她可以賺1.2元。
每天與董永和七仙女為伴
2017年新年第一天,霧霾籠罩華北大地。
博興縣城往南三公里,就是著名的灣頭村——全國最大的淘寶村之一。霧霾中駕車約需10分鐘,經(jīng)過兩座大橋。
7點40分,滴滴快車司機停在博興天天快遞公司門前。幾位戴著口罩的女快遞員正在一條約8米的傳送帶上分揀快件。
其中一位停下手頭工作,跑來跟我打招呼。她叫安曉蓮,45歲,土生土長的灣頭村人,從事快遞行業(yè)3年半。
在濰坊天天分撥中心分揀后,有1200個快件被卡車運到博興。接下來的大半天中,它們要被安曉蓮等10位快遞員送到收件人手中??赡苁?200人,或少一點,他們居住在縣城和鄉(xiāng)村,在不同的小區(qū)和樓層。
8點15分,傳送帶停止轉(zhuǎn)動。安曉蓮的三輪車后方也形成了一條長約七八米的快件隊伍,它們已經(jīng)按派送的順序排好隊,等待被巴槍的檢閱后,乘坐三輪車走進不同的家庭。
2016年,全國快遞業(yè)務量共完成313.5億件,同比增長45.9%,穩(wěn)居世界第一。
“這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搬家了,處理場地不夠用啊,但一直都在灣頭。”賈培廣,博興天天快遞公司總經(jīng)理,從業(yè)8年,公司業(yè)務量近幾年翻番增長。
經(jīng)過80分鐘的忙碌后,安曉蓮開始冒汗。她摘下口罩,暢快地呼吸著,也給了PM2.5更多入侵機會。
接近9點鐘,公司旁的一家商店門口已擺出草柳編的工藝品,太陽微弱的光照著楊樹林和灣頭村。安曉蓮最后檢查了一遍車里的小件和車廂上面的幾個大件,放心鎖上車門,重新戴上口罩。
9點5分,安曉蓮駕車經(jīng)過一棵1500多歲的大槐樹。相傳,董永與七仙女便是以此樹為媒結(jié)成連理,成就一段仙凡相戀的傳奇故事。因此,這棵樹被當?shù)厝朔Q為“媒仙”。安曉蓮與丈夫都是灣頭村人,兩人偶爾也會在樹下溜達著經(jīng)過。
9點12分,安曉蓮到達第一站——博興縣人民醫(yī)院。她把車子停在不遠處,打開車門,開始打電話?!澳愫?,我是天天快遞呀,有你的一個快件,我在門口,來取一下吧?!彼僦豢诹骼牟┡d話通知收件人。
博興縣人民醫(yī)院這一站,今天只有三個件?!捌綍r得有八九個吧,可能因為今天是元旦,大家都在家里忙著網(wǎng)購,快件還沒到吧?!?:20離開時,只有一個人來取件,其中一個收件人的電話無人接聽,另一個被告知放在醫(yī)院旁的小賣部。
兩部手機和一碗拉面
從人民醫(yī)院到錦秋小區(qū)、實驗小學、步行街、縣社小區(qū)、帝景苑、佳和花園、再就業(yè)服務中心……再加上門頭房,安曉蓮一天下來差不多要到一百多個地方。
9點45分,安曉蓮來到博興一中門口,雖是元旦假期,但仍有不少老師在準備期末考試。不準快遞員進學校,尤其是中小學,這已是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
安曉蓮一一打電話通知收件人?!拔乙话阈枰?0分鐘左右吧,也有慢的,小20分鐘,也得等?!笨旒M學校、進社區(qū)、進機關,被郵政管理部門定義為“三進工程”,是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目前,山東省已建立了幾十個校園快遞超市和快遞驛站。
在等收件人的間隙,安曉蓮鉆進車廂整理快件。她已經(jīng)派送了1/3多。
10點51分,安曉蓮將車子停在博興東站西面的移動營業(yè)廳門前。跟大多數(shù)快遞員一樣,她有倆手機,以防止沒電或停機??赡苁窃鲁蹩墼捹M的緣故,恰好其中一個停機了。充話費的時候,她遇到了同行,也是一位女快遞員,屬于另一家公司。
“新年快樂?!眱扇嘶サ绬柡蚝螅喾吹姆较虮既?。
“我們公司不報銷話費,但是我自己辦了套餐,很便宜,花不了多少錢?!卑矔陨弻ぷ骱軡M意,在縣城,每個月掙三千多,“雙11”等業(yè)務旺季掙五千多。
12點20分—33分,是安曉蓮的午餐時間,今天比往常提前了40分鐘。
一小碗拉面,一個鹵蛋,7元?!靶履暝竿?,我還真沒想過,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吧,我能多送些快件?!卑矔陨彿畔驴曜?,結(jié)完賬,奔往新年第一個午后的路上。
此時,太陽偏西一點兒,手機顯示走了6756步。
被電商改變的村莊
從2013年到2017年,從每天派送60多件到現(xiàn)在的130多件,安曉蓮干勁十足。
2015年初,阿里巴巴·山東省“千縣萬村”計劃·農(nóng)村淘寶博興縣試點正式啟動,博興成為山東首個農(nóng)村淘寶試點縣。目前,博興已有3個淘寶鎮(zhèn),22個淘寶村。
14點30分,安曉蓮接到第一位發(fā)件客戶的電話。她剛好在附近,幾分鐘后,來到指定地點,一位網(wǎng)吧老板娘要給杭州的親戚寄衣服。因為是老主顧,她沒有查驗身份證,但對于物品她還是認真做了檢查,并稱重。
此時,5公里外的天天快遞公司熱鬧起來。每天下午,淘寶大客戶都會來此發(fā)件,少的幾十件,多的幾百件。
在灣頭村,有20多家快遞網(wǎng)點常駐,賈培廣的天天快遞是其中一個。劉海錚、李慎賢兩家淘寶店每天要通過快遞公司各發(fā)300多件草柳編手工藝品。
劉海錚,濟南人,2007年開始在濟南韓國城開實體店賣草柳編工藝品。隨著電商興起,實體店受到不小的沖擊。于是,他開始轉(zhuǎn)向網(wǎng)店銷售,并尋找到產(chǎn)品的原產(chǎn)地——灣頭村。
灣頭草柳編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村西的麻大湖生產(chǎn)蒲草和蘆葦,為手工草柳編提供了天然材料。蒲草、蘆葦收割后,當?shù)嘏耸止⑵渚幙棾勺馈⒁?、蒲團、籃子等工藝品。
2005年,喜歡宅在家里的“董永們”在網(wǎng)上遇到“馬云”,開始批發(fā)、售賣草編產(chǎn)品,漸成趨勢,為無人收購的產(chǎn)品重新打開了市場。
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的李慎賢就是被市場吸引來的年輕人,經(jīng)過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后,他的網(wǎng)店每天也有了幾千元的銷售額。而在灣頭村,年銷售額在100萬以上的店鋪就有幾十家。
17點30分,天天快遞公司門前發(fā)件的客戶陸續(xù)離開。1080件,這是灣頭村一天通過一家公司發(fā)出的草編工藝品數(shù)量。
安曉蓮也已收完今天的最后一個快件準備返回公司。28件,每一件如何提成就不是她自己能決定的了。
18點40分,整個博興縣通過天天快遞寄遞的1800件快件打包、掃描、裝車完畢。
暮色已深,安曉蓮伸了個懶腰,準備溜達回家;裝載快件的車輛緩緩駛出灣頭,開往濰坊分撥中心,然后通過不同的快遞員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