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霞
《但愿人長久》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主要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示了這首詩的由來,表達了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作者借月抒懷,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月色,卻可以讓人感受到月亮的高貴、皎潔、清寒等,尤其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把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轉化為人間最美好的祝愿,表現(xiàn)了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在這一課的教學上,筆者就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教學片段】
師: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自由讀)
生:我喜歡第2自然段。(生展示讀)
師:你讀得非常好,能分享分享自己的方法嗎?
生:“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是這段話中的關鍵詞語,我把它重讀更能顯示出中秋節(jié)的天氣是那么得好。
生:我喜歡課文第4自然段。(生展示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眼睜睜”這個地方他沒有讀好,沒有讀出蘇軾因為思念親人那種焦灼、無奈的心情。
師:那你試著讀一讀。(生讀)
生:我覺得他最后一句讀得很好,讀出了問的語氣,還讀出了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方法。這篇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老師覺得特別難讀,請大家自己試著讀一讀,并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生:我覺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要讀得慢一點,要讀出世事難料,不能事事都滿意。
師:你品讀得非常到位!還有呢?
生:我覺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要讀出美好祝愿的心情。
師:非常好!你們不僅會讀,還會品,經(jīng)常這樣朗讀,相信你們的閱讀能力會再上新臺階。
【教學所得】
從上述教學可以看出,筆者沒有在教學形式與語言上多花費時間,而是通過恰當?shù)囊龑?、點撥、評價等,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勃勃的生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讀出個性,讀出精彩。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特鮮明的個體,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之間存在著差異,在朗讀課文時,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上述片段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于學生不同的朗讀,筆者總是耐心聽完,之后讓學生述說、評議,而不是用硬性的標準或者條條框框來制約學生。因此,在這樣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朗讀得到了落實,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訓練更加扎實、有效。
其次,循序漸進,讀出層次。筆者讓學生就自己喜歡的段落先品味、練讀,再讀給大家聽,集體評議等,在朗讀品味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緒可以自由飛揚,因此,朗讀也越來越有韻味。隨著朗讀的深入,學生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思維能力也都隨之得到了提升與發(fā)展,從而真正使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得到了提升。
最后,教學有法,貴在得法。在學生朗讀時,筆者用“試著讀一讀,并想想怎樣才能讀好”便把朗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生理解不透時,筆者予以恰當引導、點撥,從而使他們的朗讀逐漸入情入境,逐層深入……在這樣的朗讀情境中,學生自然會對語言文字更加喜愛,為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在教學中,筆者始終把引領學生觸摸語言、品味語言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知語言的溫度,真正讀出個性,讀入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