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惲
消失的虎丘:塔影園
黃惲
虎丘塔影園有二:文氏塔影園和蔣氏塔影園,這兩個塔影園是時代不同的存在,前者存在于明末清初,后者出現(xiàn)于清中葉,確切地說,是乾隆年間。兩個塔影園都處于虎丘東南隅,但地域上有參差,并不重合。
自上世紀(jì)五十年代虎丘環(huán)山河建成后,塔影園原址就處于虎丘景區(qū)之外了,割裂了它和虎丘的血肉聯(lián)系,變成了山塘街上的古跡。
先講文氏塔影園。
文氏塔影園是文徵明的孫子文基圣(名肇祉,號鷹峰)所建。他是國子監(jiān)博士文彭之子,雖然有個文林錄事的官銜,其實只是一個畫家、詩人。文氏一家此前一向沒有出過大官(他們聲稱是文天祥的后代,這未免太遙遠(yuǎn)了),真正貴顯要到他的下一輩文震孟(文元發(fā)之子)才耀眼而璀璨,不過文家在文徵明生時已經(jīng)是蘇州有名的豪富之家了。
文基圣和文元發(fā)這一輩,仕途蹇澀,前者十試不售,和乃祖文徵明一個命運(文震孟也曾十試不售,好像有家風(fēng));后者官至河南衛(wèi)輝府同知。他們的家學(xué)是畫和詩,稱得上是蘇州的文化世家。
文基圣在蘇州吟詩作畫,風(fēng)流自賞,生活優(yōu)裕,他喜歡經(jīng)營園苑。他倒不是購房造園,投資賺錢,他屬于既有錢又有閑的那一類人,沒什么長心,弄了一處,沒勁了,再弄一處,他追求完美,園子總有不能滿足自己審美的地方,那么就希望在下一處實現(xiàn)。然而又談何容易?
他先后有過停云、玉磬、海涌山莊等園子?;⑶鹩置S可?,故名海涌山莊,屬于因地起名。當(dāng)在虎丘東南便山橋(又名望山橋)附近建造海涌山莊時,挖池泉涌,就此弄成了一個大池,晴日微風(fēng),池面水波不興,云巖寺塔倒影其中,所謂“半空飛影入空塘”也,文基圣靈感飚發(fā),決定把海涌山莊這個很一般的名字改成塔影園。
塔影園不過是文基圣的又一個度假別墅,依山旁塔而建,本身就是借景,塔影屬于引景入園,使園子平添情趣,這就好像美人照鏡,真人和鏡像都各有姿媚和風(fēng)韻。文基圣《塔影園次皇甫子循》詩云:“鑿池成塔影,結(jié)屋依山阿。疑自浮員嶠,翻同瀉翠娥?!保ㄔ姲司?,略其半)就是詠這個能倒影塔剎的塔影池。塔影園在虎丘南,要見到塔影,大概須到下午太陽偏西才行。
文彭到兒子的新家也很得意,賦詩道:“籬豆花開香滿園,赤闌橋畔塔斜懸。偶思小飲沽村釀,門外魚蝦正泊船?!睆倪@首詩,約略可以揣測塔影園的景色,那就是鄉(xiāng)野和疏曠:一座小橋一個池幾處籬落豆花開。升平時日豐收年景,富戶人家喜歡蕭爽。晏殊曾有句云:“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這才是富家氣象。
也不知什么原因(厭棄了該地?死了?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文基圣離開了塔影園,給文徵明的一個學(xué)生居士貞去住了。王百榖《虎丘訪居士貞》記載了此時的塔影園:
偶過處士宅,宛是野僧家。古井春無水,衡門晚帶霞。
塔影園已經(jīng)很是荒落。中國式園林,不過一年半載,不去管理的話,就會荒廢不堪。
居士貞不久也離開了塔影園,顧苓《虎丘塔影園記》說:“敗瓦頹垣中,風(fēng)沼霜林,依舊如昔,尋山客至,不復(fù)停車?!?/p>
此后,塔影園名存實亡。明天啟間,吳江松陵趙氏購下此園,作為讀書之所。園中的房子也重建了,“臨池構(gòu)屋,稍佇歌舞”,塔影園已經(jīng)略改舊觀了。崇禎年間,趙氏科舉中式,出門做官,直到魯王覆亡,趙氏逃到蘇州,決定出售塔影園。
這時文徵明的曾外孫(彌甥)顧苓正好住在山塘街,知道了這個消息,趕緊從趙氏手里買下塔影園。作為文氏的后代,顧苓認(rèn)為“葺虎丘舊隱,似關(guān)宅相,亦有門風(fēng)”,他有義務(wù)重振文氏門風(fēng),繼承文氏風(fēng)雅。
這一年,是 1649 年。崇禎吊死煤山后5年,也是清順治六年。顧苓以明朝遺民的身份隱居在塔影園里。
顧苓把塔影園的主建筑起名“松風(fēng)寢”,不但是那里正好有一大片松樹林,風(fēng)謖謖晝夜不絕,而且他在門楣上懸掛了崇禎皇帝的御筆“松園”?!坝P縱橫盈尺,中鈐黃金璽一方,廣四寸,文曰崇禎御筆”。這是遺民忠于故國的明證,他說:“入其室者,瞻仰御書,或肅焉改容,瞿焉深思,或赧焉慚惶,慄焉恐懼,亦有叩頭流涕者……”說這些,無非是故國之思,示時刻不忘明朝也。
顧苓的塔影園里還有照懷亭,在園西偏。這是他的高祖當(dāng)年在齊門營造東白草堂中的亭子名,取“梧桐月向懷中照”之語,后來顧苓造園于錦帆涇畔就請文震孟題了匾額,搬到塔影園,仍襲用舊額,并加聯(lián)語“文章猶細(xì)事,風(fēng)節(jié)記高堅”于兩旁,此文從簡書宋代蘇轍贈文同句,以激勵自己的品節(jié)。
塔影園西北隅有數(shù)百竿毛竹,顧苓在那里修筑了倚竹山房,竹有直節(jié),也是遺民所好。塔影園還有云陽草堂,錢謙益曾為之作記。“碧梧修竹,清泉白石,極園林之勝”,顧苓的塔影園大略如此。
清乾隆年間,這里又有蔣氏塔影園。、
蔣氏塔影園為蔣重光(字子宣)所建,在虎丘東山浜,園中有寶月廊、香草廬、浮蒼閣、隨鷗亭等建筑。沈德潛的《蔣氏塔影園記》中寫道:“賦琴主人為園于虎丘東南隅,山之明麗秀錯,園皆得而因之,名曰塔影,山巔浮圖,隱見林隙,故名?!笔Y氏塔影園已經(jīng)沒有遺民心結(jié),他是一個藏書家,他的兒子曾得皇帝賜書,故園中又有賜書樓。其兄蔣杲字子遵,號篁亭,別署香巖小隱??滴跷迨辏?713)進(jìn)士,官戶部郎中,出知廣東廉州知府。從沈德潛的說法,則這個塔影園的命名不是池中有塔影,而是樹隙見塔影。
嘉慶二年,蔣氏塔影園由太守任兆炯改建為紀(jì)念白居易的白公祠,已經(jīng)收歸蘇州府所有了?
太平天國之后,文氏塔影園遺址改建成李鴻章祠堂,又稱靖園。
兩處塔影園從此都成為歷史地名,成為已經(jīng)消失在典籍中的虎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