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榮
作為現(xiàn)代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帕滕海默的畫隱隱透露著不羈。但直面而來的,是那種安靜和滿足。這是陰影之后的陽光,帕氏走出了古典派的陰影,擁抱了現(xiàn)代繪畫的明媚朝陽。
走出別人的陰影,方能擁抱自己的陽光。
宋相呂端全盤秉承前任的觀點和政策,加劇了“因循茍且”之風,也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呂端不愿突破前任的陰影,以求無為而自保。官是保住了,卻落下了尸位素餐的惡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敢于走出別人陰影的人是陽光的。
如梵高,他厭倦了當時畫風的古板呆滯,就果斷突破。和高更、塞尚一起開創(chuàng)了印象畫派,勇敢地擁抱了自己燦爛的向日葵。如果依然怯懦地黑暗中因循,那向日葵怎么如此怒放而耀眼。
究其原因,源自于對生活的熱愛、追求。賈科梅蒂之前,雕像總是像實物般大。然而賈科梅蒂的周像只有火柴盒那樣大。他不愿追隨前人的腳步,因為他認為那樣會違背自己的性情。他眼中的世界就是渺小的真實,大反而虛幻不可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走出別人的陰影是恣情生活的表現(xiàn),因為對他們來說在陰影中意味著壓抑和拘束。
但是一味地只求“創(chuàng)新突破”又會走上另一個極端。中國某些前衛(wèi)的現(xiàn)代畫家作畫追求“全新”,極力避免前人的思想和筆法,結果他們的畫像是在尖叫,用噪雜和哀嚎吸引世人的目光。全不如帕氏,創(chuàng)新筆法卻不拒絕閃人的精華,開創(chuàng)畫派卻不拋棄前人的瓊漿。
對于前人開拓的路,我們要心懷感激并樂于去走;若前方無路,就義無反顧地開拓吧!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天之道在變,變,就是突破,就是走出前人的陰影。走出前人的陰影,方能擁抱自己的陽光。
【推薦理由】: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必有一個好的有頭。這篇文章,對舉例、對比等論證方法,運用自如。說理較為透徹,語言入情入理,不虛夸、不做作,自然流暢。
薦評:段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