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1-001-01
0
對自己的定位始終是學生,在學習的狀態(tài)中研究,在學習的狀態(tài)中工作,在學習的狀態(tài)中生活。只有當學習成為了一種自覺的狀態(tài)、一種生存的方式,教研工作才能做好,才能讓教研有效地聯(lián)通教學。這是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張光明老師的工作理念和方式。
張老師是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英語教研員,兼任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其實,他最喜歡的稱謂是“學生”。他無論到哪里都背一個小包,就像學生背一個書包一樣。在他的包里,總是有他的三寶:牛津字典、單詞本和水杯。牛津字典和單詞本隨時小心求證和學習,水杯減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環(huán)保方便。從負笈英倫,到游學美國,這三寶他一直帶在身邊。他好學,從記憶英語單詞,到研究英語教學法,到課程與教學論,到更為廣闊的教育、歷史、國學。他自己帶頭研學中英對照的《論語》,他也是蘇東坡迷,他讀過各種版本的《蘇東坡傳》,蘇東坡的詩詞,他能夠信手拈來,他最喜歡蘇東坡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如果哪天他不記幾個單詞,不讀幾首詩詞,他會感覺悵然若失,很多老師稱他為“活字典”。有了這樣的自覺的快樂的學習,他工作起來就能厚積薄發(fā),左右逢源。
教學研究人員首先講究的是嚴謹,從單詞的讀音到拼寫,到語法表述的準確,到標點符號的使用。張老師強調得最多的是小心求證。
張老師主張教學要做到“全、新、趣、實”。教給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要做到全面。不但要全面總結歸納課堂相關內容、全面提升運用能力,還要全體學生全面提高。這樣,才能讓全體學生和家長滿意。教學中要注意選用新的材料,運用新的表達,使用新的方法,變換新的流程,實驗新的課型,嘗試新的課型組合,這樣,課堂面貌才能新穎,學生所學的東西才能與時俱進,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是課堂的基礎和出發(fā)點。課堂要追究實際效果,這個實際效果相當大程度上表現(xiàn)在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我們要在改變考試內容、考查出學生實際能力的基礎上來追究高分數(shù)。張老師特別研究的是趣味教學。趣味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爐火純青的教學技巧、活靈活現(xiàn)的教學情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相關的故事笑話、恰到好處的表演、靈活運用的身勢語、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氣氛等來最大限度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習效果。戲劇式教學就是把一堂課當作一個整體,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也有機地連在一起,就像一部完整的戲劇。教師通過語言、動作、設置情景等調動、并讓學生參與進來,老師和學生都是演員,共同來完成這一課堂活動的大戲。由于戲劇有情節(jié)、有起伏、有表演,因此肯定很有趣味,能夠像戲劇表演一樣吸引人。那么我們的課堂會變得妙趣橫生,活潑生動,因此也一定會高效率多產(chǎn)出。一節(jié)課,有不同的片段,這些片段便是不同的情景,這些不同的情景,相當于一部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序曲、發(fā)展、懸念、高潮、結局等,各個情景組成一個大情景,這個大情景便是戲劇。一部戲,通常包含五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張老師把這種教學,叫做英語五環(huán)戲劇式情景教學。張老師用這種理念指導株洲老師參加全國比賽,老師屢得一等獎,如外國語石峰學校校長羅軍、景炎學校老師李細均獲初中英語教學比武全國一等獎。這種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很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
張老師勤于筆耕,是一個多產(chǎn)的教研員。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各級各類刊物,2014年就發(fā)表了五篇。著有《中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教學》,編著《直擊高中英語新課程疑難》和《高中英語課程培訓標準》。主編《全新趣高中英語語法》、《全新趣初中英語詞匯》、《全新趣初中英語語法》等工具書。
張老師是一個富有激情和幽默感、文采飛揚的演說者。曾應邀到省內外做關于英語教學、教學評價、教育現(xiàn)狀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他的講座結合生動的案例、配以優(yōu)美的文字,加上他的激情幽默,將聽眾帶入一個充滿希望和快樂的境界。
張老師的評課也同樣充滿激情、幽默和文采。這要得意與他對教學的激情。他認為: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滋潤了大地,充盈了自己;教師應該是一株生機勃勃的大樹,綠化了環(huán)境,挺拔了自己;教師應該是彩燈,照亮了別人,也美麗了自己;教師應該是春風,溫暖了別人,也愉悅了自己;教師應該是將軍,指揮若定,叱咤風云;教師應該是導演,滿腹經(jīng)綸,匠心獨運;教師應該是主持人,機智風趣,左右逢源;教師應該是樂隊指揮,風流倜儻,神采飛揚。這樣的理念和思想,能夠感染老師們,也激勵他不斷學習,讓教研有效地聯(lián)通并服務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