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
2016年10月16日,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江西瑞金革命老區(qū)的廖秀英,格外引人注目。
紅軍烈士的后代
86歲的廖秀英祖籍廣東,日軍侵華時期,父母雙雙參軍抗戰(zhàn),怕女兒因為革命家屬的身份遭遇不測,他們便把年幼的廖秀英送到江西瑞金避難。后來,父母為國捐軀,廖秀英便扎根于這片紅色的土地。
廖秀英生活的壬田鎮(zhèn)鳳崗村山清水秀,民風純樸,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這里的老百姓較為貧窮。從小,廖秀英就跟著養(yǎng)父在水塘放鴨,賣鴨蛋也是廖秀英家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心靈手巧的廖秀英還跟著村里的嬸子、大媽學著腌咸鴨蛋。腌制前要先把鴨蛋洗凈晾干,裹上黃泥、鹽等作料,然后包上稻草灰。做完這些后,再放入密封的缸里腌上整整40天。這種古法腌制的鴨蛋咸度適中,味道鮮美,還具有細嫩、松、沙、油等特點,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廖秀英是個有悟性的人,16歲學會腌鴨蛋后,在具體細節(jié)上特別下功夫。比如包裹鴨蛋的黃泥特別有講究,黃泥的黏性、質地要好,稻草灰也要燃盡燃透的,所裹的鹽巴量不能大,也不能小,腌出來的鴨蛋才能咸度適中。經(jīng)常琢磨加上成百上千次的試驗,廖秀英腌出來的鴨蛋黃成色好,出油多,味道更佳,她也成為村里腌鴨蛋的頂尖高手。
后來,廖秀英結婚成家有了孩子。為增加收入,廖秀英利用自己腌鴨蛋的絕活兒,把家里的土鴨蛋腌制成咸鴨蛋,走村串巷叫賣,最多一天能賣幾十只,她用這些錢買來油鹽醬醋,或給孩子們繳學費。
轉眼,廖秀英成了耄耋老人。雖然兒女們都已成家,但身體硬朗的她仍然閑不住,經(jīng)常把家里的土鴨蛋腌制成咸鴨蛋,然后讓家人拿到集鎮(zhèn)上去賣。一個鴨蛋一塊錢,每月靠著賣咸鴨蛋,廖秀英能為家里帶來數(shù)百元的收入。
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車
廖秀英從來沒想到的是,她親手腌制的鴨蛋能成為品牌,還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車,銷售到國內各地,變成了緊俏商品。
那是2015年春天,廖秀英正和孩子們在院子里洗鴨蛋,一群陌生人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進院里。村干部對廖秀英說,這些同志是從市里來的,專門到咱村考察有沒有能打出去的土特產(chǎn),然后利用電子商務渠道,把產(chǎn)品推向省內外。
來到廖秀英家里的是瑞金市推動“農(nóng)村e購”試點的工作人員,他們來到鳳崗村尋找試點,聽村干部說廖秀英腌制的咸鴨蛋遠近聞名,就來她家里實地考察。
廖秀英熱情地拿出自己腌制好的熟鴨蛋,讓客人品嘗??腿硕加X得味道純正很好吃,咸鴨蛋剖開后賣相也很好,最后雙方商定,把廖秀英腌制的咸鴨蛋包裝好,以每只4元錢的價格上網(wǎng)出售。
隨后,瑞金“農(nóng)村e購”工作人員為廖秀英在淘寶網(wǎng)上申請了“廖奶奶咸鴨蛋”網(wǎng)店。廖秀英也應要求腌制出第一批500只咸鴨蛋。廖秀英對自己的鴨蛋能否受到外地消費者的歡迎頗有疑慮,以她走街串巷或擺攤賣鴨蛋的經(jīng)驗來看,500只鴨蛋怎么著也得賣一兩個星期。
廖秀英想不到的是,第4天工作人員就打來電話,讓她趕緊備貨,說第一批產(chǎn)品已經(jīng)賣空。廖秀英既高興又吃驚,心想這些人本事不小,以往她都是求著別人買,現(xiàn)在是別人求著她賣。
工作人員催得緊,廖秀英不敢怠慢,發(fā)動家人及親友走村串巷收購鴨蛋,收來鴨蛋先安排專人清洗,然后她任“技術總監(jiān)”,指導家人嚴格按她的要求來做。她說,既然人家這么喜歡咱腌的鴨蛋,一定不能偷工減料,那樣會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由于廖秀英腌出的咸鴨蛋品質獨特,受到了廣大消費者青睞,每天平均能賣200只左右,每只鴨蛋4元錢,一天就有七八百元的銷售額,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廖秀英別提多高興了。
幫著鄉(xiāng)親們致富
隨著廖秀英腌制的咸鴨蛋銷售成倍增長,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了。由于鴨蛋都是從農(nóng)民那里收購,加上每批腌制需要40天左右,貨源跟不上,很多大的訂單廖秀英都不敢接,眼看著掙錢的機會就這樣溜走了,廖秀英和孩子們也很無奈。
面對廖秀英遇到的困境,當?shù)卣芸焐斐隽嗽?。?jīng)過協(xié)商,2015年12月正式注冊了“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的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模式,進行以咸鴨蛋為主的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政府為鳳崗村30戶重點貧困戶免費提供3000多只鴨苗,合作社再以高于市場價3毛錢左右的價格統(tǒng)一收購鴨蛋進行深加工。
政府這個辦法有效解決了廖秀英鴨蛋不足的困境,她發(fā)動親友、村民前來有償幫忙,有洗鴨蛋的,有裹黃泥、鹽巴的,有裹草木灰的,把鴨蛋腌制變成了流水線作業(yè),每一道工序都由廖秀英嚴格把關。這樣一來,廖秀英腌制出的咸鴨蛋數(shù)量增長很快。
2016年端午節(jié)期間,廖秀英的網(wǎng)店每天銷售量達到4000只,整個端午節(jié)就賣出去十幾萬只咸鴨蛋。合作社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共賣出咸鴨蛋200萬個,月純利潤18萬元,發(fā)展貧困戶社員23人,幫助貧困戶均增收2萬余元。
56歲的村民劉曉青是村子里的貧困戶。加入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后,她負責清洗鴨蛋,每天只要完成1000只鴨蛋的清洗,就可以得到80元的收入,一個月下來就有2000多元。
因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她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2016年10月中旬,廖秀英在兒女的陪同下,前往北京領獎,還借此逛了北京城,圓了她多年的愿望。從北京回來后,廖秀英的干勁更大了,她說,一想到全國有那么多人都能吃得到她腌制的咸鴨蛋,是多么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情??!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