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存(武漢市解放中學,湖北武漢 430010)
教學行思
賞詩詞大會做語言達人
吳又存(武漢市解放中學,湖北武漢 430010)
《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和點評嘉賓在語言方面對大眾起著示范、引導和熏陶的作用,對受眾的語言面貌和水平產生著耳濡目染的影響。語言素養(yǎng)是政治教師最重要的專業(yè)能力之一,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托。教師應該學習和效仿主持人和點評嘉賓的語言藝術:巧設導語,言之有“預”;相機應對,言之有“情”;善于發(fā)問,言之有“趣”;釋疑解惑,言之有“據”;啟迪心靈,言之有“道”。
詩詞大會;語言素養(yǎng);政治教師
《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央視推出的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jié)目,帶動全國人民重溫了中華古典詩詞,點燃了全民學習詩詞的熱情,引領國人進行了一趟心靈回鄉(xiāng)之旅。在兩季的比賽過程中,我們不僅見證了百人團選手、攻擂者的精彩表現,而且領略了主持人和點評嘉賓的迷人風采。毋庸置疑,主持人和點評嘉賓在語言方面對大眾起著示范、引導和熏陶的作用,對受眾的語言面貌和水平產生著耳濡目染的影響。
教師語言素養(yǎng)是指教師經由平日的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以學生為交流對象,傳遞人類文明成果,進行知識授受、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的教學工作語言的技巧和能力。[1]語言素養(yǎng)是政治教師最重要的專業(yè)能力之一,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托,已成為判斷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本文從節(jié)目中主持人和點評嘉賓充滿智慧和魅力的口才表現,談談政治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
《中國詩詞大會》每一期的開場伊始,主持人董卿在掌聲中閃亮登場,以詩導入,侃侃而談,口吐蓮花,激情滿懷地引入主題,旋即語驚四座,引爆全場。觀眾只要細心揣摩就會發(fā)現,看似平常的主持導語,卻預設有方,精巧細致,張而不揚,濃而不膩,情感把握恰到好處,凝聚了節(jié)目團隊的心血和汗水。董卿坦言:“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要做好主持人,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p>
如,第一季第八期董卿的開場白:“‘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唐的邊塞,與其說是征戰(zhàn)的沙場,不如說是詩意的原野。詩人們來到這大漠戈壁,看到的是邊關冷月,想起的是龍城飛將,吟誦的是萬里長城,懷抱的是家國情懷,就像王昌齡的這一曲《出塞》,有一份艱苦卓絕,更有一份無上榮光。今天就讓我們在這樣的邊塞風情當中走進大唐,走進《中國詩詞大會》,走進光榮和夢想?!睂дZ曼妙、唯美、豪放,充滿詩情畫意,采用排比的句式,在主持人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講述中揭示主題,升華認識。
“萬事貴乎始。”一堂課的導語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整節(jié)課的效果。我們政治教師切忌信口開河,也應像詩詞大會的入場一樣精心設計,言之有“預”,“起句如爆竹,驟響易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及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背景資料。教師或通過動聽的音樂陶冶人的情操,或通過典型的圖片啟發(fā)人的思維,或通過富有沖擊力的視頻聚焦情境,進而及時調節(jié)教學語言的基調、音量、節(jié)奏等,使整體語言效果起承轉合、波瀾起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因素。猶如一個高明的琴師,撥弄琴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如此導入往往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如,筆者所在學校的年輕教師陶詩情在工作室舉行的課堂研討活動中,執(zhí)教《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愛在家人間”一框時,就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垂直極限》的視頻片段導入新課:一家人在一次登山攀巖過程中發(fā)生了巖拴脫滑的意外。父親為了拯救兒女毅然犧牲自己,伴著兒女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父親轟然墜入萬丈深谷……電影剪輯攝人心魄,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這時陶老師開始了深情的講述:“在千鈞一發(fā)之際,父親果斷地命令兒子割斷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子女,把死毫不猶豫地留給了自己。生命是無價的!還有什么比生命更寶貴的呢?父母把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都給了我們這些做兒女的,這恩情我們一輩子都難以報答呀!今天就讓我們懷揣著一顆愛心,一起走進家人的心靈世界吧!”震撼的視頻加之動情的語言,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恰當的講授激活了學生情感的細胞,新課導入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八場中百人團有位來自陜西的張欣未老師談到自己雙目失明的父親,從小就教授他一些記憶中的古詩詞,但他略顯沮喪地說這次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實力不濟沒有從百人團中沖出來。面對此情此景,作為點評嘉賓的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酈波教授不失時機地進行安慰:“一個父親絕對不會以你是否從百人團里走出來作為成功的標志,而是你站在那兒,釋放你生命的光彩。這就是對父愛最大的回報?!敝鞒秩硕湟蚕鄼C說道:“我倒是很感動的一點,你老父親到現在雙目失明多年,依然還在看厚厚的黃皮盲文書,始終保持這樣一個閱讀的習慣。我突然想到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非常著名的詩:‘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問候你的老父親,祝他身體健康!”現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為了這熨帖的撫慰,也為了這溫情的問候。
課堂充滿變數,往往會遭遇突如其來的問題,不少教師缺乏相機應對的策略,更缺乏靈活處理問題的語言藝術,影響到師生關系的和諧。有時不妨采用激將法,中肯地指出學生的不當之處,讓犯錯的學生檢點自己的行為。這就需要教師真誠相待,愛在心頭。筆者在一次要求朗讀的課堂巡視中,發(fā)現吳凡同學無精打采地趴在書桌上,嘴唇閉而不讀。我俯在他耳邊輕輕地說:“這樣看書對眼睛不好,這種坐姿對脊椎生長也不利,請你坐直抬起頭來,好嗎?”誰知吳凡竟然大聲吼道:“我又不妨礙大家讀書,你管得著嗎?”我頓時啞然,教室里整齊的讀書聲也被這吼聲打斷了,大家紛紛注視著我們。我努力克制自己,對吳凡說:“說實話,老師感到很失望。平時看到你在籃球場上神采飛揚,精氣神十足??纯茨悻F在的樣子,怎能與你朝氣蓬勃、陽光帥氣的形象相匹配呢?你還是我們班同學們心目中的‘籃球明星’嗎?”吳凡若有所思,開始坐直身子抬起頭。下課時我把吳凡請到辦公室,讓他坐在沙發(fā)上,他顯得有點局促不安。我從抽屜里拿出新疆朋友寄來的天山雪菊,用開水給他沖泡了幾顆,端到他的面前:“這天山雪菊臥冰俯雪、歷經寒暑,生命力極其頑強。來,喝一杯,能有效地消除疲勞?!眳欠部粗@琥珀色、氣味幽香的菊花茶,舉杯品茗,慚愧地低下了頭……語言素養(yǎng)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課堂上“短兵相接”時,學生的一時沖動固然讓教師難堪,但教師相機應對,言之有“情”,則可以直擊學生的內心。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中有一道題頗有時尚元素:“剩男剩女”如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以下哪一句是適合形容被“剩下”的境況?正確答案是:“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唐·羅隱《偶題》)”嘉賓酈波教授對這句詩進行了點評:羅隱懷才不遇、憤世嫉俗,曾經十上不第,兩次進京考試時都遇到擅長歌舞、詩文的官伎云英,恰巧一個屢次不第,一個久未婚嫁,于是發(fā)出了“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感慨。主持人董卿為了活躍現場氣氛,舒緩一下選手們比賽時緊繃的神經,就乘機“借題發(fā)揮”:我不知道我們場上有沒有像云英一樣的女性?當看到百人團選手紛紛指著男選手彭敏時,董卿忍不住開心地笑著調侃:“彭敏,你今年‘高壽’?”彭敏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說:“我現在是33歲。但是其實大家對我的認識并不全面,我是有女朋友的,而且很多。我家里書柜上每一本書,都是我的‘女朋友’。”好一個“書中自有顏如玉”!幽默的對答引來現場笑聲一片。
我們不少政治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時照本宣科,面無表情,語言干巴巴,不愛提問,更不善于發(fā)問,導致教師上得辛苦,學生聽得沒趣?!秾W記》曰:“君子之教,喻也?!边@個“喻”就是啟發(fā)誘導。我們應好好借鑒一下董卿和點評嘉賓們那些“招數”,學會啟發(fā)誘導,來點“推波助瀾”,必要時“煽風點火”,不是把結論和盤托出,而是牽線搭橋,緩說破,讓學生在知識的大海采擷美麗的珍珠。如,有位教師在講解我們青少年不僅要敢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這個難點時,沒有空洞地說教和理論灌輸,而是饒有興致地來了個小幽默:一天,一個小偷潛入一戶居民家中,見桌上有一碗肉,便將它吃了。剛吃完,主人就回來了。小偷匆忙躲到床底下。主人一看家中有些亂,桌上的肉也被吃光,便大聲說:“嘿,我這碗拌有老鼠藥的肉是準備晚上給老鼠吃的,沒想到大白天就被老鼠吃光了?!薄疤炷?,我中毒了!”小偷從床下爬了出來。在同學們開心的笑聲中,教師發(fā)問:“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智斗”的結論呼之欲出,而且已潛移默化融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這種教學效果,源于教師的善問,更源于教師的言之有“趣”、引人入勝。
20世紀90年代風靡全國的電視連續(xù)劇《還珠格格》中多次出現了主人公紫薇與爾康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誓言:“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恰巧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有一道考題:找出“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里的錯別字。答案是“棱”字錯了,應作“陵”。點評嘉賓河南大學文學院王立群教授在現場透露,《還珠格格》的編劇瓊瑤女士寫錯了,把出自漢樂府《上邪》的這首民歌中的“山無陵”誤用為“山無棱”,不由讓人貽笑大方了。此言一出,令人唏噓不已,原來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這么多年!
無論是思想品德課程還是道德與法治課程,都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了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長,政治教師應杜絕課堂教學語言的“假、大、空”現象,言之有“據”,準確規(guī)范地使用政治專業(yè)術語,精準把握概念的科學內涵。否則,可能因語言表達欠妥而混淆視聽,謬誤流傳,誤人子弟。這就要求我們精讀政治教育專業(yè)書籍,尤其面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形勢下,多研究法律領域問題,虛心請教法學專家,不僅對教學內容要有準確的理解,還要有精準的表達。教師在課堂上的觀點應該在理論上有依據,在現實中有證據,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釋疑解惑”。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六期節(jié)目中,6歲的孩童李尚榮清脆地唱著《春夜喜雨》,給古詩詞譜曲的選手閻勇輕輕地和著,主持人董卿觸景生情,眼里閃著淚花,她說:“我覺得一瞬間非常感動。這些歌里邊包含著父親的最深的一份情感,這是送給女兒的最好的一份禮物,陪伴著她成長。我想最后送給你們幾句葉賽寧的詩叫《我記得》:‘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fā)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筆者欣賞董卿對詩詞的信手拈來,與嘉賓、選手“應景”時的無縫對接,更讓人動容的是她慧心如蘭,能與選手心理相容,用詩意的語言點亮人的心靈。
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知識能力的浸潤,更需要心靈的呵護與關懷。我們在政治課教學時也應言之有“道”,達到凈化學生心靈、滋養(yǎng)學生心智的作用。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學會寬容”框題時,用視頻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在北京做保安的馬剛與同事宋小明因300塊錢工資發(fā)生糾紛。沖動之下,宋小明用刀捅死了26歲的馬剛。該教師神情凝重地說道:“馬剛的母親梁建紅,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面對殺死兒子的被告,在法庭上會向法官提出怎樣的要求呢?”在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xù)播放視頻。“正如有的同學所猜測的那樣,母親原諒了宋小明。母親為什么會原諒殺死兒子的兇手呢?”教師追問道。學生紛紛感慨:“‘相逢一笑泯恩仇’。母親心胸很開闊,心地非常善良?!薄澳敲矗鎸δ赣H的原諒,宋小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教師接著播放視頻片段?!八涡∶飨驔]有任何血緣關系的梁建紅喊了一聲‘媽媽’,并‘撲通’跪下了。這是什么力量?這是愛的力量,這是寬容的力量!母親有一種‘大愛’,正是有這種大愛,才有這種偉大的寬容!母親以德報怨、大愛無疆,展現了高尚的人格和境界!這是人世間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么,“母親在情感上原諒了宋小明,是否法律會寬恕他,免除追求責任呢?”用視頻呈現最終審判結果,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盡管母親原諒了他,但法律還是要懲罰他。違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否則,寬容就成了縱容。因此,寬容不是盲目的,是有原則的?!苯處煹慕虒W語言魅力是征服學生心靈的強有力的武器。教學步步為營,層層深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充分展示了情與法的矛盾沖突,打動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傳授著修身做人之道。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眱?yōu)秀教師的語言承載著教師美好的情感、高超的教學智慧和豐富的教育思想,應該“像永恒的星星那樣光輝燦爛,永不熄滅,為人類指引著道路”[2]。因此,我們每位政治教師要刻苦修煉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充實語言資源庫,增強文化底蘊,努力成為駕馭自己民族語言的達人。
[1]張斌,陳萍.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域下的語言素養(yǎng)修煉[J].中國教育學刊,2015(10):83.
[2]楊子云.論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J].泰安師專學報,1997(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