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甬江職高
劉春春
?
中職學生地理活動教學策略探究
●浙江省寧波市甬江職高
劉春春
地理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活動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地理課標又提出地理學科的四大核心要素,其中關于“地理實踐力”的論述更是凸顯了地理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活動實踐能力的重要作用,對地理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挖掘合適的地理活動教學素材,既可以激發(fā)中職學生探究地理學習的興趣,又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提高地理實踐力的要求。
相比普高教學,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中職地理教材,再加中考的原因,初中地理不被重視,被擠占他用的現(xiàn)象很普遍,使得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薄弱。所以中職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普遍較低,許多中職學生連最基本的地理常識都不知道,這勢必影響現(xiàn)代公民必備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面臨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必須要提升中職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地理活動教學資源種類繁多,筆者依據(j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等課程理念和中職學生的學情、專業(yè)特點,把在校本課程中開展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分類:觀點辯論活動教學、躬身實驗活動教學、實地調查活動教學。
1.觀點辯論活動教學。
蘇格拉底提問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并不直截了當?shù)匕阎R告訴學生,而是通過討論、問答甚至辯論的方式來指出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學生最后自己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為教學中開展辯論活動提供了啟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同的觀點,所謂理不辯不明,這時如果積極引入辯論活動,將學生組隊參加辯論,這將使得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觀點與理念的交織與碰撞之中,增強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
例如,關于地球到底可以養(yǎng)活多少人這個問題,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樂觀派認為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大量未被開發(fā)的資源和空間將被利用,所以有人斷言,地球能夠養(yǎng)活500億人;悲觀派認為,鑒于當前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食物和自然資源短缺等問題頻繁出現(xiàn),人口規(guī)模已經(jīng)過大,如果人口進一步增長,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有人斷言,地球上的人口不應超過10億;而中間派則認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億左右是合理限度。辯題:你同意哪一派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教師在選擇此類活動時選擇的辯題要使學生感興趣并難度適當,使辯論時間控制在25—30分鐘,盡可能讓所有同學都參加到活動中,除了辯手,還可以安排評委、觀眾甚至后勤服務。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發(fā)言,隨時給予引導,及時反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對爭論的焦點在辯論結束后要給予評價。
2.躬身實驗活動教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認為,課內(nèi)獲得知識是“聞知”“說知”,實踐獲得的知識是“親知”,“親知”是根本,“聞知”“說知”要結合“親知”,才能成為“真知”。在地理教學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很難用語言解說的地理現(xiàn)象和原理,這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做直觀、形象的地理實驗,從實驗中獲取知識的真諦。
教師在進行此類教學活動時需提早準備實驗場地,詳細地列出活動所需要的材料及完整的實驗步驟,并分析確認實驗的可操作性,模擬出類似的情景。但實驗畢竟只是實驗,真正在操作時,具體條件在不斷變化,要有實驗失敗的心理準備。一旦遇上實驗失敗,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引導學生一起探究失敗的原因,再實驗,直到成功。
3.實地調查活動教學。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地理事物層出不窮,僅靠課本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打破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種種措施把課內(nèi)外各類有用的地理資源收集起來,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與聯(lián)系,充分借助和挖掘學校所在地區(qū)的教學資源,結合中職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罢堖M來”用生活經(jīng)驗印證地理原理,“走出去”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地理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我們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時刻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教給學生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這樣,不管將來他們從事什么行業(yè),都能夠用綜合、整體、聯(lián)系、發(fā)展的地理思維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