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丞
婆媳關系不好處理,在中國幾乎已是常識,多年前曾有一個小范圍的調(diào)查表明:10%的婆媳親如母女,10%的勢同水火,還有80%的則不冷不熱。在新社會新時代,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親如母女的婆媳越來越多。
巫山縣位于重慶市東部,處三峽庫區(qū)腹心,素有“渝東北門戶”之稱。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jié),北依巫溪。在位于巫山北部距縣城120公里的官陽鎮(zhèn)新民村,出產(chǎn)野生天麻。新民村有一對特殊的婆媳——95歲的婆婆鄧子蓮和65歲的兒媳鄧生桂。街坊鄰居說,她倆更像母女。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20歲的鄧生桂嫁給了石德安,成了鄧子蓮的兒媳,一待就是43年。在鄧生桂63歲改嫁時,沒有扔下93歲的婆婆不管。
一天三餐、上三四次廁所、洗臉、洗腳,隔幾天要洗澡、換衣服,有空的時候還要扶著婆婆到場鎮(zhèn)上走走,遛個彎。這樣的活動,成了已是老年人的鄧生桂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婆婆身體不好,行動不方便,鄧生桂就是婆婆的拐杖。
每天清晨6時左右,65歲的鄧生桂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為95歲的婆婆穿好衣服,扶她下床,然后端上熱水給婆婆洗臉。
“婆婆腿部有毛病,行動十分困難。”鄧生桂小心翼翼地扶她上廁所。飯煮好后,鄧生桂總先給婆婆盛上一碗?!八怀孕晾?,飯要煮得軟和,”在安頓好婆婆的一切后,鄧生桂急匆匆地扒拉兩口飯,出門干活。
上午不到10時,鄧生桂就和丈夫陳紹美回家了?;丶液?,鄧生桂又開始為老人洗衣服、梳頭?!白蛱齑饝牌?,今天帶她去鎮(zhèn)上走走?!编嚿鹫f,婆婆的右腿有先天殘疾,年輕的時候還能拄著拐杖行動,但從五六年前開始,她生活便不能自理,連大小便都需要有人扶著。
“在我們鎮(zhèn)上,無論誰說起鄧生桂、陳紹美對老奶奶鄧子蓮,都是豎大拇指的。”陳紹美的鄰居李繼興說。
故事還得從七十多年前說起。鄧子蓮19歲時嫁給了官陽鎮(zhèn)的石之海,育有一女,女兒卻在19歲夭折。之后,鄧子蓮抱養(yǎng)了石德安。
四十五年前,當時20歲的鄧生桂嫁給了石德安,成了鄧子蓮的兒媳?!拔椰F(xiàn)在的身體這么好,多虧了這個好兒媳。生桂進門后,每月開支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們老兩口買藥。她白天下地干農(nóng)活,晚上回來縫縫補補,洗涮收拾,不讓我干重活粗活?!闭f起自己的兒媳,鄧子蓮既感動又自豪。
二十六年前,公公石之海去世后,鄧生桂更是把婆婆當親媽一樣侍候。一到冬天,患有勞疾的鄧子蓮就會雙腿疼痛難忍,鄧生桂總是早早地給婆婆縫上幾雙棉護膝。平日里,家里有點好吃的,總是先給婆婆端上來。
2008年,鄧生桂的兩個兒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石德安卻不幸去世。一個人生活總有些不便,經(jīng)熱心人介紹,在2014年,鄧生桂認識了喪偶的陳紹美。鄧生桂向陳紹美提出了建立新家庭的唯一條件:自己放心不下婆婆,不管改嫁到哪兒都得帶著她。
陳紹美同樣是一個孝敬老人的人,當即承諾道:“婆婆和你,我都接過去。家有老人,是一家子的福氣,我保證會和你一樣好好照顧老人家!”陳紹美絲毫沒有把婆婆當成負擔,讓鄧生桂感動不已,慶幸自己找對了人。他們很快走到了一起。引人注目的是,鄧生桂沒有又挑又抬的大大小小各種嫁妝,只有一個93歲的老太太跟著她進了張家門。為了隨時照顧老人,鄧生桂還將婆婆的臥室安排在自己房間的隔壁。
因腿腳有毛病,鄧婆婆一直穿不慣買的鞋。為讓婆婆走起路來舒適,鄧生桂買來毛線和棉布,一有時間就為婆婆縫軟底鞋。
“婆媳兩個的感情那真是沒得說,有時一天不見就念個不停。”陳紹美說。鄧生桂10多年沒出過遠門,最多也就離家一天半天的,因為知道婆婆必定會掛念她,其實走出門久了鄧生桂也想念婆婆。
現(xiàn)在,鄧子蓮每天都沉浸在“老來?!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