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冰
當?shù)谝唤z曙光透過云層,鮮亮的嫩黃色一點一點跳入這霧色彌漫的山間。雖未能夠點亮這濃郁的霧色,卻也為他們增添了別樣的風采。黃的燦爛,綠的鮮活,連這銀白的霧氣也讓我如此心馳神往。
山腰的平地上,許是會有兩到三間木質(zhì)的小屋,一座獨立的庭院。屋內(nèi)有一張方桌,兩架木床,還有早已經(jīng)堆滿書的書架,少不了還得有三張木凳子供我們平日休息,這樣,家具便已足矣。廚房,我們暫且把它安放在木屋的右側(cè),搭個木質(zhì)的小隔間,里邊安置著一個灶臺,兩口鍋,四、五個碗,三兩個盤子,大概對于我和父母親的生活也就夠了。生火的器具可少不得,不然我這個習慣了飯來張口的城市人是如何也適應不了,左側(cè)就把它置為廁所吧。簡單的器皿就如同我溫暖而又安靜的心境,不需太多可也不能太少,我只想有一個與父母獨處的空間,沒有打擾,亦或是沒有旁人的喧囂。一切是那么的安靜、祥和,如同冬日的暖陽。
也許可以把屋子后的空地開辟出來,整理成一小塊菜園,種些許母親喜愛的小白菜,青菜以及更多的她想要付諸實踐的東西。我想我是愿意的,在微醺的日光下,與母親一同打理屬于我們的菜園。再喂上三兩只雞,畢竟喂雞是不大要我們的技術(shù)的,我猜想我也是可以應付的來的,還能滿足父親無肉不歡的口腹之欲,何樂而不為呢?至于屋前,這可是我的重點,也一直在掙扎著。作為世俗的我,毫無疑問,前門可是門面,不可不重視,要大氣,壯觀,總之得極盡豪奢;但作為在山間閑適的我,又覺得不可如此庸俗。這叫我如何是好,我不得不召集父親和母親開一個家庭小會,主題便是如何安置我們的前院。父親只是擺擺手,轉(zhuǎn)身繼續(xù)他的拔草大業(yè),母親也只是帶著縱容的笑看著我,轉(zhuǎn)而看見她匆忙的跑向廚房,原來是我最愛的菜還在鍋中跳舞。罷了,身在霧氣彌漫的毫無旁人打擾的山間,便舍棄這份濁氣,獨留一袖清風。
屋前留一條小路,兩側(cè)種上花,這又叫我犯了難。是栽種繁星點點的紫色小花,在這我們姑且把它叫做繁星吧,或是髙直的向日葵。想了許久,仍舊做不了決定。自古提倡中庸之道,我不妨也仿效下古人的中庸之道,以解決我的燃眉之急好了。那就前半段種上向日葵,讓他們瘋狂的長高,最好遮住我的屋子。那便使想擾我們一家清幽的人絕不能從外窺探籬墻內(nèi)的光景。想來,這也是一種變相保護。緊挨屋的這半段,就撒上點點繁星,點綴著我們原本簡單的一切。
這些都足夠了吧,三個人的生活本就不需要太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生活沒有斑斕,沒有嘈雜,自然沒有他們所期待的一切。但可與青山相伴,與花草為友,這何嘗不是一種樂事。
晴日最好。我和母親便在院前的紫色花地里鋪一層薄毯,再準備三兩個小菜以供父親的賞鑒。累時,三人便順勢躺下,任由絲絲幽香竄入鼻腔,溜進肺腑。一片舒爽由內(nèi)向外蕩漾,一層層漫向遠方。緩緩閉上眼睛,游蕩在我們頭上的,難道不是花草的歡樂,小菜的馨香還有屬于我們的幸福嗎?頭頂一片澄澈夜空。也是,身在此山中,亦就少了幾分俗世的喧囂,還我一絲寧謐和舒適之感。緩緩掙扎的眼簾,終究敵不過清爽的睡意。放松的何止是我們的軀體,還有我們從未感覺到滿足的心。
要是遇上雨天,想來也是不怕的。讓父親打上一頂紙扇,摘上一小籃子的青菜,即可對付一天。我呢,一天的工作就是對付這滿載著泥濘的青菜了,他們不曾頑固只是有些許的頑皮,那也是不怕的,權(quán)當幫他們洗澡了。在水洼中舀起點點清水,對于清洗菜上的泥巴想來也是足夠的。母親再做上一葷一素。菜不在多,夠我們仨吃就好。擺上三副碗筷,與父親、母親相視而笑。雨天也是這般入畫。
向日葵高且濃密,似乎與天一體。房屋深深隱藏在它身后,誰也走不進我的家門,一絲一毫也是不允許的。微風輕撫,黃色腦袋,綠色身體隨風舞動,優(yōu)雅的身姿,誰也不讓著誰,誰也不放過誰。紫色的花瓣則淘氣的轉(zhuǎn)著圈,花瓣一葉一葉飄向遠方,飄過山頂,飄進城鎮(zhèn),飄落在街道,最終染上讓人作嘔的顏色,不復鮮活。如此,我在想,能否給向日葵施點肥,讓他們更加強壯,不再讓繁星飄出一點碎末。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大概就是我如今的生活。也對,累了,屈身一躺,享受陣陣清香;渴了,掬一捧清泉,解解惱人的渴意;餓了,紅艷艷的野果手到擒來,以慰口腹之欲。正所謂:不慕俗世之名利,甘愿委身于山間。
我所希望的不就是這些嗎?父親母親的陪伴,溫馨而無旁人打擾的一切。在晴日,沏一壺濃香的粗茶,與父母席地而坐,談談天說說地?;蛘吲c父親走進林間享受小鳥的嘰嘰喳喳,那正是它們在為我們的從容漫步而手舞足蹈;或者與母親攜手走進菜園,摘著我們勞動所換來的果實;或者獨自走到屬于我的小溪,對奔流向前的小溪述說今天與母親聊的心思,還有父親下棋時的小賴皮。
云深不知處,不是云深,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歡笑遮擋他們從云層中窺探的目光,對了,還有我家庭院瘋長的向日葵的功勞。
(作者單位:河北石家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