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萍
水磨湯圓
□吳春萍
一碗湯圓下肚,唇齒留香的同時也深深地留下了一碗親情的印記。
冬日的某個周六,和三五朋友一起騎自行車去郊區(qū)的古鎮(zhèn)轉(zhuǎn)了轉(zhuǎn)。
在一處叫“遇仙橋”的地方,有一座磨坊,據(jù)說是清朝乾隆年間,為了幫助一戶有緣的、善良勤勞的窮苦人家謀生,何仙姑和呂洞賓兩位神仙下凡修建的。朋友乖巧可愛的女兒靈靈,好奇地念著石磨兩旁的謎語打油詩:“石崖對石崖,雪花直飛下?!蹦钔?,她一邊摸著她的腦殼思考,一邊求助地看著我們幾個大人。她媽媽也和她一樣做出動腦筋的頑皮樣,不斷眨著眼睛對視她:“靈靈最聰明了,好好動動腦子想想!”
“‘石崖對石崖’……那就是和石頭有關(guān)了;可是,‘雪花直飛下’又是什么意思呢?”靈靈還在不停地思索著。站在旁邊的一群游客里,有個戴眼鏡的先生被靈靈逗樂了,看著石磨提示她說:“再想想,再想想!哈哈,答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這時,一輛標(biāo)著“劉和尚水磨湯圓”字號的三輪車,伴著湯圓攤主一聲聲洪亮的“劉和尚水磨湯圓,兩塊錢一碗”的吆喝聲,從古鎮(zhèn)的巷子深處來到眼前??吹揭煌胪氚咨A溜溜的飄著糯米香味的湯圓,靈靈轉(zhuǎn)動著漆黑晶亮的大眼睛對她媽媽說:“好香呃!媽媽,我也要買湯圓吃,吃完我就告訴你答案?!彼龐寢尯呛堑匦χ畠喝彳洶l(fā)亮的頭發(fā)說:“好的,就依你。鬼丫頭一個!”
一碗冒著熱氣的湯圓不一會兒就被靈靈消滅進肚子里去了??粗凰嚲徛苿拥氖?,早已在心里有了答案的靈靈笑嘻嘻地對大家宣布:“嘿嘿,‘石崖對石崖,雪花直飛下’,說的不就是這個石磨嗎?我一看見湯圓就想到了。‘石崖對石崖,雪花直飛下’說的就是石磨把米粉磨出來的時候,那些雪白的湯圓粉就像冬天里的雪花一樣?!?/p>
眾人都蹺起大拇指夸獎靈靈:“小姑娘真是聰明!”靈靈乘機對她媽媽說:“媽媽,叔叔的湯圓可真好吃,咱們問問叔叔是怎么做的,回家以后就可以隨時做來吃了,好嗎?”聽到小姑娘這樣說,湯圓攤主趕緊熱情地給大家介紹:“我們的店就在前面,店里有現(xiàn)成的用這種老式水磨磨出的湯圓粉,還有我們家特制的湯圓芯子,大家走的時候可以順便帶點回去……”
一群群游人來了又去,那一架水車在水流作用下,推動石磨磨出一袋袋白花花的米粉,做出一碗碗香甜的湯圓,寫出一個個關(guān)于水磨湯圓的傳說……過往的一切歲月,都已經(jīng)作為一頁頁歷史封存進一本本陳舊發(fā)黃的線裝書里,唯有那水車、那石磨,在散發(fā)著一陣陣“油墨書香”的磨坊里,獨自演繹著那些或甜美或憂凄的種種故事。
如今,城市里面賣的各種包裝精美的湯圓,大多是機器制作出來的,雖然也是香甜可口,可是和那種用老式水磨磨出的米粉手工制作的湯圓相比,吃起來就糯得沒有那么細膩松軟了,最重要的是少了親情的味道。
記憶回到小時侯,每到快要過年的時候,媽媽和家婆都會事先曬好一袋袋小粒的酒米(酒米即糯米,大人說那種大粒的酒米沒有小粒的香),并兌好適量的一般大米(老家叫秈米),和在一起攪均勻。等到下雨不用出門到地里干農(nóng)活的日子,她們就會把一大一小兩扇石磨抬出來洗干凈安在灶邊(小的在上,大的在下)。通常是媽媽“咯吱咯吱”地推磨,家婆配合著往石磨孔里放米加水,雪白的米漿緩緩順著凹槽流到一旁的大鍋里。石磨一圈圈地轉(zhuǎn)動著,酒米漿也一道道地流出來。等到流滿了一大鍋,媽媽就拿用木頭鑿成的大瓢把乳白色的酒米漿舀到一個事先洗干凈的白棉布袋里,扎緊袋口,在院門外的一棵粗壯桉樹上高高掛起,慢慢等水瀝干,然后倒出來,用大搟面杖把濕面團搟得薄薄的,再攤在大簸箕里,曬干后收起來放進米缸里。等到大年初一或者元宵“十五”的時候,再舀到面盆里,加入適量的水,揉搓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面粉團,用那張平時蒸飯用的紗布浸濕以后蓋上待用。再把炒熟的花生米和芝麻用砂盔擂細,裝進碗里,拌上黃糖和剁得很細的新鮮年豬肉臊子,做出兩種味道的湯圓芯子。肉餡的,媽媽通常都會做成又小又圓的櫻桃湯圓,那是專門給我這個不喜歡吃甜食和糯食的人做的。當(dāng)然,也許是母女連心的緣故吧,我媽也喜歡吃這種咸湯圓。甜味的湯圓做得又圓又大,理所當(dāng)然是愛吃甜食的家人們的美餐。
雖然我一直都不喜歡吃甜糯的食物,但每到過年,懂事的我都會陪著媽媽和家婆,看她們忙活完各道工序,做出一菜板大大小小的湯圓。然后一家老小圍坐在灶鍋邊,一邊烤火一邊等大鍋里的水燒開。水開后,媽媽把湯圓一個個輕輕下鍋,家婆則用一把小木勺沿鍋邊推轉(zhuǎn)。這樣,煮出的湯圓就不會粘連著成一片糊糊。當(dāng)一顆顆湯圓浮出水面時,她們會及時再加少量冷水,再煮幾分鐘。這樣,煮熟的湯圓看上去就會有珍珠一般通透的圓潤光澤,并且吃起來口感相當(dāng)不錯——糯而不粘,回味香甜。一碗湯圓下肚,唇齒留香的同時也深深地留下了一碗親情的印記。
到現(xiàn)在,我仍然不喜歡吃甜糯的東西,但媽媽過年做的湯圓卻是每年都要吃的——因為吃下去的還有媽媽那如水磨湯圓般濃香的愛和親情,年年歲歲,天長地久。
(責(zé)編 李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