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強
(西安市豐慶公園管理處 710077)
中國詩詞與中國園林
周小強
(西安市豐慶公園管理處 710077)
中國詩詞早在西周初期便以初具雛形,隨著歷史文明進程,到漢朝初期已成型誕生《詩經(jīng)》,中國園林形成相比較晚,在秦漢才形成,中國園林與詩文之間存在這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中國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談到中國園林,總免不了要談中國詩詞。二者相互促進。
中國園林,名之為“文人園”,它是負有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園林藝術(shù)。文人騷客,寄情山水,其所造園充滿文化氣息及特色。以詩詞意境為主題發(fā)揮想象,進行造園,園中有詩詞,詩詞中有景,達到宏觀與微觀,抽象與寫實的藝術(shù)升華。園與詩文合二為一。
詩詞意境之美,美輪美奐;運用詩詞意境為主題造園,達到景中有詩,詩中有景。妙不可言,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中國園林,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者,實以詩文造園也。
無需贅言,中國園林與中國詩詞,相互交織,水乳交融。探究中國園林,中國詩文是引子,從中國詩詞入手,獨辟蹊徑先究其源,再求本體。許多疑問便水到渠成。余之淺析,不吝賜教。
中國詩詞;中國園林;文人;意境
中華詩詞最早源出于西周初期的《詩》,分:“風、雅、頌”三部分,至漢初期,稱《詩經(jīng)》。中國古典園林,秦、漢才形成規(guī)?;趾甑摹吧狭衷贰被始覉@林。至唐,詩格律化,詞興起。唐代的皇家園林以曲江風景、含元殿太液池、興慶宮最為著名,以詩人王維的《輞川園》為典型代表的私宅園林,以及寺院園林得以發(fā)展。這些園林成果隨著封建王朝的命運而廢棄?,F(xiàn)今我們僅能從有關(guān)史料捕捉領略其規(guī)模與風貌,從詩經(jīng)、漢樂府詩、賦、唐詩詞及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成果,遺址遺物得以佐證。
園林文化自周唐秦漢以至今日,一直在發(fā)展著積累著。它既包括花木栽培,動物養(yǎng)殖、土木建筑,又包括詩文、繪畫、雕塑、音樂等多種形態(tài)的文化因數(shù),使這種綜合文化成為精神文化與物質(zhì)文化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的“混合文化立體藝術(shù)構(gòu)造”。何況,這種文化構(gòu)造,自古至今,建建廢廢,因革綿綿,南北不同,中外有別,公私異趣,各具特色,因此,要欣賞這種“文化”與“藝術(shù)”作品,特別是想用某種文學藝術(shù)形式,比如說,想用較嚴格的古典傳統(tǒng)學術(shù)規(guī)范的“古典詩詞”的藝術(shù)形式,比較好的去歌詠它們,其作者不僅需要有多種學科的知識積累與文化素養(yǎng),而且無長期的園林建筑的實踐經(jīng)驗所激發(fā)的藝術(shù)靈感,是很難有所心得體會和創(chuàng)獲之作的。
中國園林是“意境園林”,人們通過對“園林”這一直觀載體,特定園林的構(gòu)建,比如選取某種花木,建造某種山、水、石、橋、亭、廊、閣、堂、室、樓、臺,選配那種詩文、畫面、書幅等等作構(gòu)件,都滲透著建筑者的審美情趣。鑒賞,能給人一個哲理,一種啟示,一種啟迪,表達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怎樣的人,有什么精神風貌、精神寄托。
中國詩詞在唐詩格律化后,每旬的字數(shù)、平仄韻律、通篇的壓韻有嚴格的規(guī)定,寫一首好詩費的功夫遠比寫近代一篇好散文要難的多。而唐又興起了詞,詞的格律遠比詩要寬松,又能吟又能唱,又有韻律,故又稱為詩余或長短句。詞的格律,一詞一譜即詞牌,唐專設教坊教習樂人歌唱,舞人為之舞。至五代詞又有了大的發(fā)展。至宋鼎盛,與詩形成雙峰對峙的局面。詞牌甚多,僅歌詠園林的有:公主園林(沁園春)、漢宮春、玉樓春、過秦樓、望江樓、晏山亭、秦樓月(憶秦娥、憶秦樓):鶯聲繞紅樓、金蓮繞鳳樓等;以花卉為詞牌的:木蘭花、雨中花、虞美人、山花子(攤破浣溪沙)、一叢花、滿園花、后庭花、蝶戀花(風棲梧)、海棠春、月上梨花、杏花天、紅林檎近、黃鶯繞碧樹、菊花新、桂花明、折桂枝、賣花郎、甘草子、尋芳草、芳草渡、滿庭芳等、從這些詞牌名稱可窺視古典園林與詩詞的緊密關(guān)連,甚為微妙。歷代詩詞作品中詠園林、花草的作品俯首可拾。從作品中能看出詩人通曉園林之道,有些私宅園林就是文人詞客自已造園的,白居易之筑堂廬山,名文傳誦,李格非之記洛陽名園,華藻吐納,唐大詩人王維建輞川別墅,有二十景,每個景題寫古詩以彰顯主題。北宋藝術(shù)家皇帝宋徽宗造墾園,故園之筑出于文思,園之存,賴文以傳,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園實文,文實園,兩者無二致也。
中國園林與中國詩詞存在這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中國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談到中國園林,總免不了要談中國詩詞文化。二者相互促進。
中國園林,名之為“文人園”,它是饒有書卷氣的園林藝術(shù)。文人,敏詩善文,其所造園以雅為其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園寓詩文,復再藻飾,有額有聯(lián),配以園記題詠,園與詩文合二為一。
所以每當人進入中國園林,便有詩情畫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養(yǎng)高,必然能吟出幾句好詩來。
湯顯祖所作《牡丹亭》,而“游園”、“拾畫”諸折,不僅是戲曲,而且是園林文學,又是教人怎樣領會中國園林的精神實質(zhì),“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外煙絲醉軟”,“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其興游移情之處真曲盡其妙。是情鐘于園,而園必寫情也,文以情生,園固相同也。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gòu)?!币谎缘榔?,造園與作詩文無異,從詩文中可悟造園法,而園林又能興游以成詩文。詩文與造園同樣要通過構(gòu)思,所以我說造園一名構(gòu)思。這其中還是要能表達意境。中國美學,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藝術(shù)手法出之。
詩有詩境,詞有詞境,而造園之高明者,運用詩詞造園,人臨其境,有詩有畫,各臻其妙。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中國園林,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者,實以詩文造園也。
詩文興情以造園,園成則必有書齋,吟館,名為園林,實作讀書吟賞揮毫之所,故蘇州網(wǎng)師園有看松讀畫軒,留園有汲古得綆處,紹興有青藤書屋等,此有名可征者,還有額雖未名,但實際功能與有額者相同,所以園林雅集文酒之會,成為中國游園的一種特殊方式。歷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園與南京隨園的雅集盛況,后人傳為佳話,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興之作,那真太多了。隨園以投贈之詩,張貼而成詩廊。
造園言“得體”,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學,文貴有體,園亦如是?!暗皿w”二字,行文與構(gòu)園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詞喻蘇州諸園:網(wǎng)師園如晏小山詞,清新不落套;留園如吳夢窗詞,七寶樓臺,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園中部,空靈處如閑云野鶴去來無蹤,則姜白石之流了;滄浪亭有若宋詩,怡園仿佛清詞,皆能從其境界中揣摩得之。
設造園者無詩文基礎,則人之靈感又自何來?文體不能混雜,詩詞歌賦各據(jù)不同情感而成之,決不能以小令引慢為長歌,何種感情,何種內(nèi)容,成何種文體,皆有其獨立性。故郊園、市園、平地園、山麓園,各有其體,亭臺樓閣,安排布局,皆須恰如其分,能做到這一點,起碼如做文章一樣,不譏為“不成體統(tǒng)”了。
總之,中國園林與中國詩詞,盤根錯節(jié),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似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姑提這樣膚淺的看法,希望海內(nèi)外專家將有所指正于教我也。
TU986.1
A
1005-7897(2017)20-0070-02
201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