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陳家坊鎮(zhèn)(422900) 劉志堅
“裁縫”下地種藥材
新邵縣陳家坊鎮(zhèn)(422900) 劉志堅
天氣晴好,“藥材哥”楊萬軍就閑不住,整日在地里忙著指導村民進行藥材苗木培管,6.6公頃藥材就是他的“寶貝”,看管十分用心。
47歲的楊萬軍是新邵縣陳家坊鎮(zhèn)長江村村民,他與妻子在株洲一家服裝廠打工4年,有了一定的積蓄他們就辭了職,2013年到貴州省銅仁市玉屏縣與人合伙種植藥材,經過3年努力,藥材種植已成規(guī)模,他也因此發(fā)家致富。
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在玉屏縣種植名貴藥材面積達40公頃,因缺乏技術、管理不當,幾近虧損。氣餒無用,經過深思,請來專家到實地指導,改進種植技術和模式,為他解決了藥材種植難題。在學習掌握了種植技術后,2015年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了66公頃,當年每667平方米藥材產量達到150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賣到了6元,全年毛收入近千萬元。
楊萬軍自己富裕了,但家鄉(xiāng)還是個貧困村,他想為家鄉(xiāng)做點事。他于2017年回到家鄉(xiāng),流轉了6.6公頃土地種植射干和玉竹兩味名貴藥材,雇請了幾個村民長期在基地做事,經科學管理長勢良好,預計這一批產量可達15萬公斤,毛收入近100萬元。一位在藥材基地做事的村民說,自從到藥材基地做事后,每月有2000多元穩(wěn)定收入,這樣既可以種好家里的責任田地,又照顧了父母,真是一舉多得!
談到今后的發(fā)展,楊萬軍滿懷信心地說:“藥材銷路不愁,我想把中藥材種植做成家鄉(xiāng)的致富產業(yè)和特色產業(yè),成立藥材種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為種植中藥材的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帶領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