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塵
她是我的大學同學,不漂亮,也沒有多聰慧,唯可以給人留下印象的大概就是態(tài)度,謙遜禮貌。
她那時候很胖,大凡體型偏胖的女生,給人的都是敦厚、質(zhì)樸的印象,但她不。大抵是畢業(yè)臨近,臉上總是急躁的表情。談?wù)撈鹚?,話題焦點無不圍繞著她的胖,和她青梅竹馬的男朋友。那男生我們都見過,清秀俊逸、溫和禮貌。
對此,我們都有過疑問:這樣的男生怎么會看上她呢?
大學畢業(yè),各奔東西,只聽說我們的胖女孩和她的青梅竹馬回到了家鄉(xiāng),進了同一家事業(yè)單位,朝九晚五。記得當時我們還頗為不屑,那時的我們都以為自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定要奮力上游,用四年所學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添磚加瓦,怎么可能甘心回小地方,過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
再遇到,是在微博上。
她發(fā)自己的心情,做的手工,種的花草。她在院子里開辟園子,種菜也種花,她花很長時間精心侍弄它們;每天晚上更新自己的看書心得;在微博上寫下每一株植物的生長狀況;工作報告拆解、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小失誤與小成就都記錄在案;她和她的青梅竹馬清晨烙餅煮茶,傍晚喝酒看花,兩人琴瑟和鳴……
很顯然,她再也不是大學時那個木木的胖女孩了。她身形逐漸纖細,神采奕奕,在面對喜愛的事物時,整個人都閃閃發(fā)光。
她對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期許,用心經(jīng)營著每一天,她活得如桌上的綠植一樣,四季分明。
我見過太多畢業(yè)之后進入事業(yè)單位工作的年輕人,他們不思進取、消極、無所謂,用過剩的激情揮霍著珍貴的每一天。很少有人像她那樣活得如此鮮活。她像是一棵樹,終于回歸森林;像一滴水回歸大海。原來,真的有些人是土養(yǎng)植物,只有扎根于泥土之中,才能生長。我在她身上看到一種平靜的力量,雖無洶涌澎湃的浩瀚,卻有如靜水流深的持久綿長。
時光如風,有人長成青翠,有人結(jié)出金黃。她早早回到家鄉(xiāng),與父母守在一起,早早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自己也終于成為可以和青梅竹馬并肩的更好的女子,或者說她的心里一直住著那樣一個女子,只是遲鈍的我們從前沒有發(fā)現(xiàn)。
很多年了,我不知道用什么詞語去形容她最合適,后來突然想到她不就是我的樹同學嗎?
她像一棵樹挺拔而立,向著自己心中的方向使勁生長,直到枝繁葉茂,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駐足驚嘆她的美好。而她的愛情也像木心先生筆下的詩一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也許很多年后,我會忘記她的樣貌,但我會一直記得我的樹同學像活在上世紀的閣樓閨秀,談了一場上世紀的戀愛。而這樣的印象就足以給我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