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莉
XX小學是一所鎮(zhèn)級學校,一次與該校校長談到教師交流工作,校長大倒苦水。學校教師不愿外出交流,交流來的教師難以考核管理,學校沒變強反而變弱。
前幾年,該校和城區(qū)一所學校結對,互派教師交流,結果下派的城區(qū)教師按時返回,上派的十幾名骨干教師卻被“截留”;沒引來“金鳳凰”,孵化出的“白天鵝”還飛上了別的枝頭,學校大傷筋骨。因為靠近城區(qū),學校成為交流教師的首選單位,交流來的都是帶有“背景”的教師,個別教師工作積極,大多數(shù)難以“伺候”。如,指定帶什么課程,經(jīng)常曠工,或有課來上、上完就走,各種會議基本不參加,績效工資還不讓扣發(fā)。2016年暑期,這位校長放出口風:學校教師沒人愿意外出交流。但幾名城區(qū)教師因職稱評審需要,于是找教育局領導和鎮(zhèn)領導給他打電話,校長被“自愿”派出幾名教師交流。幾天后,一所城區(qū)學校校長打電話給他,退回上報的交流教師,點名要求一名年輕的骨干教師和他們交流,因城區(qū)家長“覺悟”高,“薄弱”教師將導致“薄弱”成績,家長會上訪。因城區(qū)學校校長是上級主管部門副職兼任,該校長只能答應。
從這所學校的遭遇來看,教師交流工作的推進存在四個“癥結”:
一是思想上難接受。交流教師覺得背井離鄉(xiāng),要重新熟悉同事、接受新學校的文化和教學模式等,也離開了自己的親朋好友等交際圈子,思想上難以接受。
二是后勤難保障。住房、交通以及就餐問題是推進教師交流工作的幾個難以解決的后勤保障問題。
三是教師難管理。許多教師內心認定自己是“被迫”交流,帶有情緒,導致工作不積極,或者消極怠工。有的教師調動自己的實力派“親友團”,請領導給交流學校校長打電話、遞條子,要求特殊“待遇”、做“高級社員”,給學校管理帶來難度。同時,他們的后臺背景也給交流教師的考核帶來很大難度。
四是學校難補強。交流出去,需要拿出骨干教師,交流來的卻不一定是骨干,甚至出現(xiàn)“出了不回”現(xiàn)象。學校不但沒有補強,反而越補越弱。
上述四個“癥結”的解決,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方能保證教師交流工作的實施與推進。
一、尋求政府支持
教師交流制度的實施與推進,必須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1.財力支持
俗話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住房、交通以及就餐等后勤保障,是保證教師交流制度實施的最基本的要求,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撐。我國實施的是縣級統(tǒng)籌教育,縣級財政需劃撥交流教師周轉房建設專項資金,如短期內難以全面實施,可分步實施;對于暫未能建設周轉房的學校,給予住房補貼政策支持,由學校公用經(jīng)費支出集體宿舍租金。交通安排可以由縣級政府出資,安排公交車輛赴各鎮(zhèn)周一送、周五接(本區(qū)一所較遠鎮(zhèn)級學校已安排到位),或者劃撥轉款予以報銷。就餐可以適當給予補助,在學校食堂就餐;沒有食堂的,可以由學校聘用臨時人員,實施教師就餐“包伙制”,臨時人員工資由學校出資。
2.制度保障
教師交流需要先制定政策,再實施推進。推行教師管理“縣管校用”制,成立縣級層面教師管理中心,變“學校人”為“系統(tǒng)人”,從思想上改變教師對“編制”的認識,使之逐步接受教師交流制度。請求縣級黨委政府出臺后勤保障、人事管理、紀律監(jiān)察方面的文件,全面覆蓋教師交流工作的各個“面”與“點”,保障教師交流工作有“法”可依??h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個學校均要成立教師交流工作組,各種材料及時公布,接受教師監(jiān)督。
3.監(jiān)督管理
交流教師難以管理,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要求“特殊”照顧的人員較多,校長得罪不起這些教師背后隱藏的“大人物”。這就需要縣級黨委政府下發(fā)專門的保障性文件,要求各級干部不得打電話、寫條子,并安排紀檢監(jiān)察部門進行監(jiān)督,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違反規(guī)定,及時予以處理,并進行通報,確保教師交流工作的推進沒有來自“權力”部門和“實力派”官員的“阻力”。同時,教育主管部門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也要對系統(tǒng)內進行監(jiān)督,要求各學校不得對派出教師評頭論足,不得要求調換人員等;對請求打電話、寫條子的教師進行處理,從源頭上“堵死”教師交流工作中滋生的不正之風。
各種政策的支持,需要縣級教育主管部門主動與分管領導和縣主要領導匯報、積極爭取,并主動與縣級層面紀委、財政部門和人社部門溝通協(xié)調。
二、推行公平交流
教師對交流制度的反感,還來源于對這項工作公平公正性的質疑。因此,推進工作需要縣級層面“一盤棋”,依據(jù)縣級黨委政府出臺的文件,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分配、統(tǒng)一管理。
1.統(tǒng)一要求
依據(jù)年齡、職稱、富余學科,限定學校的交流人數(shù),并適當延長教師交流的期限,不搞特殊、不打和牌,從政策源頭上保證公平公正。校長不得有“個人主義思想”,要依據(jù)文件要求,排出交流人員,做好相關人員思想工作。因身體等特殊原因不能交流的教師,要提供證明材料,學校及時予以公示,接受教職工的監(jiān)督。
2.統(tǒng)一分配
將學校學科結構缺編情況作為教師交流的第一要素。統(tǒng)籌考慮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適當考慮交流教師與新單位的距離遠近等非重要因素。
3.統(tǒng)一管理
實施兩級管理制度。交流教師的主要管理權下放到學校,由學校依據(jù)規(guī)章制度進行管理,按期公示交流教師履職情況,接受教職工監(jiān)督。學校按月上報交流教師履職情況到教育管理人事部門,公布監(jiān)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書面和電話等多種形式的舉報,接到舉報,必須調查,一旦查實,必須處理。
三、實施多元評價
對交流教師實行多元化考核,校長認定、班子成員評價、中層教干依據(jù)分管工作中的表現(xiàn)打分、教師座談等。學校形成的考核結果,及時公布,接受監(jiān)督,原則上教育人事部門不得更改基層學校上報的考核結果。交流教師對自身考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依照程序申請教育人事部門進行復議;基層學??己私Y果沒有出現(xiàn)重大失誤的,教育人事部門必須予以駁回。
教師交流工作雖是教育部門工作,但涉及的部門較多,隱藏的阻力也比較多,因此,實施推進的主體應該是縣級黨委政府,有了財力支持和政策支持,教育部門在推進這項工作時才能有“底氣”、有“魄力”。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洪澤區(qū)新區(q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