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華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江蘇蘇州 215021)
思維培養(yǎng)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樹立科學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其在學習中獲得相關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初中化學實驗對學生思維的要求較高,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就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獲得思維的解放。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理論與化學實驗操作緊密聯系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建立其教學內容的聯系,在化學實驗探索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思維的開啟往往以問題作為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巧妙地設計實驗情境,通過相應的化學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帶動下,融入化學問題的探索與解答中,將思維聚焦于化學知識中,激發(fā)思維的火花?;瘜W實驗情境的設計應當以激發(fā)學生關于化學知識的思維為目標,問題情境要注意邏輯性,把握好問題的提問順序以及問題的難易程度。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初,應當以生活素材為引導,首先向學生拋出與生活較為相關的化學問題,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問題本身并聯系生活實際激活思維去探索問題的答案,融入化學知識的學習中。
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課“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這一化學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高錳酸鉀溶于水”的化學實驗。在準備好相關的化學實驗器材后,教學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今天的空氣清新嗎?”當學生回答出這一問題時,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思考到了空氣成分的問題,這時,教師進一步提問:“老師的一個北京朋友今天跟老師吐槽說北京的霧霾真嚴重,同學們知道霧霾空氣中含有什么成分嗎?”這一問題正式將學生引導入物質顆粒的思考中。教師向學生解答空氣由粉塵、水蒸氣、各種氣體等物質組成后提出教學主題“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隨后,教師請學生幫助自己完成“高錳酸鉀溶于水”的化學演示實驗,并在實驗的過程中講解高錳酸鉀的構成微粒,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的探究中激活思維,明確相關的化學知識。
初中化學實驗類型多樣,主要有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定量實驗、定性實驗、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等,針對不同的化學教學內容,選擇的實驗類型也有所差異。探究性實驗是注重知識探究的實驗,探究是一個尋找未知的過程,也是思維深入的過程,提高學生在化學知識中思維的深度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水平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將思維深入化學知識的更深層次,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初中化學的探究性實驗主要解決較為難理解的化學知識點,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明確實驗的目標,以目標為引導,帶領學生逐步探究相關的化學問題。
例如,在進行“燃燒與滅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燃燒條件這一化學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教學準備兩個同樣的蒸發(fā)皿,將酒精和水分別放入兩個蒸發(fā)皿中,然后問學生哪個蒸發(fā)皿中的物質能夠燃燒起來,探究燃燒的基本物質條件。當學生回答該問題后,教師點燃兩根火柴分別投入兩個蒸發(fā)皿中,讓學生注意觀察蒸發(fā)皿中的現象。學生會發(fā)現,酒精能夠燃燒而水不能。隨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水不能被燃燒而酒精能呢?”引導學生思考可燃物的化學知識,明確燃燒的第一個條件即可燃物。之后,教師乘勝追擊提出問題:“酒精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燃燒起來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點燃的操作以及氧化劑,最終讓學生從化學探究實驗中直觀地感受、了解到燃燒的條件,從一步步的思考中深入了解相關化學知識。
化學實驗設計即是在化學目的、要求的指導下,在實施化學實驗之前運用化學相關知識和技能,根據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原理、裝置、儀器、步驟、方法等相關內容的規(guī)劃、安排,以順利達成化學實驗的目標。化學實驗計劃是具有相對開放性的,只要能夠在遵守實驗規(guī)范操作的前提下達成化學實驗目標,其中的實驗裝置、方法、步驟等存在較大的變換空間。因此,在進行化學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擁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去思索達成化學實驗目標的過程,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其思維的廣度得以開拓。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對化學實驗設計的積極參與,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化學實驗。
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課“滅火的原理與方法”的教學過程中,關于滅火的方法的化學實驗探究,教師可以以學習任務的形式鼓勵、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滅火實驗的設計,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加深思考,以滅火原理為根據選擇相關的實驗器材,設定實驗步驟與方法等,并在設計完成后闡明自己的設計理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習刻板、懶惰的學生獨立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為思維活躍的學生提供一個人發(fā)散思維的平臺,讓其能夠在思維相對自由、操作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下發(fā)揮潛能,提高綜合能力。待學生完成自己的化學實驗設計后,教師應當認真對每一個設計進行點評,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知識的自我探究中得到肯定,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信心。
創(chuàng)新思維是促進學生不斷前進、成長、突破的重要思維。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通過強化化學實驗研究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鼓勵、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應當向學生強調將化學研究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已知化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究未知的化學知識,利用已知的化學知識達成對未知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梢詫⑸瞽h(huán)境作為研究背景,還原化學實驗的復雜程度,提高化學實驗研究的客觀性、科學性。
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課“溶解現象、乳化現象、結晶現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次“溶解現象、乳化現象、結晶現象”的實驗研究,讓學生在課堂活動結束后在生活中觀察、收集各種“溶解現象、乳化現象、結晶現象”,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討、查閱相關資料、請教長輩等方式認識,了解收集到的相關化學現象,并以實驗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展示。在這一化學實驗研究中,學生為完成實驗展示而經歷了一系列探索、求證等過程,學生能夠接觸到未知的化學知識領域。這些知識為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提供新的素材、構思等,學生的思維得以創(chuàng)新,已有的化學知識結構進一步得到完善。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研究應當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然而部分學生的研究專注力和韌性比較薄弱,在沒有教師的引導、監(jiān)督下很可能出現倦怠的狀態(tài)。對此,實驗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最好選出小組組長,讓小組組長帶領、監(jiān)督小組成員完成化學實驗研究。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積極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研究,并在研究完成時對學生的研究進行認真點評、總結,加深學生的認識。
[1]吳雪剛.論化學實驗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17,(17).
[2]張小川.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的興趣[J].新課程(中),2014,(10).
[3]林旺金.初中化學校本作業(yè)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11).
[4]曹飛.優(yōu)化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化學課程教學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