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庭忠 符 煜
(江陰市利港實驗小學,江蘇 江陰 214444)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關乎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fā)展目標和思想理念,體現(xiàn)了厚重的民族精神,體現(xiàn)了鮮活的時代精神,體現(xiàn)了人類最美好的價值追求。
當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面對獨生子女優(yōu)越性的消極影響,面對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小學德育工作中,督促小學生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從多個層面有效地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毙W生思想不夠成熟,對理想的追求、對道德的價值取向還沒有形成心理定式,對他們的思想不能提出過高的標準。小學德育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從深處著意,深入學生心靈。
基礎道德是做人應具備的最基本道德素養(yǎng),包括行為規(guī)范、傳統(tǒng)美德、社會公德、環(huán)境教育等。如開展“誠信與善意謊言”主題辯論賽、“誠信在我身邊”主題班會,明確指出什么行為是誠信行、為什么行為是不誠信行為,曬曬班里愛說謊話、抄別人作業(yè)、考試作弊等不誠信的行為,表揚誠信學生,正面宣傳講誠信的好人好事,營造誠信的教育環(huán)境。
集體主義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形成的基礎,是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克服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思想的途徑。如開展“班級小崗位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培養(yǎng)學生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開展“互幫小伙伴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奉獻精神。
健康心理包括理想、信念、意志力、適應力等。缺失理想和信念是目前學生厭學的思想根源,缺失意志力和適應力是他們發(fā)展的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本源。如舉行“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把“友善”的內(nèi)涵細化為貼近學生的具體要求;開展“學習身邊的榜樣,尋找身邊的感動”活動,讓學生懂得友善待人和關愛他人,培養(yǎng)關懷、互助的精神。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德育的最高層次,主要通過情感體驗,提高小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如組織討論“為了保護環(huán)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對于學生不同答案,班主任應引導:“其實愛國的方式有很多種,雖然大家的年齡小,但也可以為國家出一份力。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從保護環(huán)境做起。”
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將其細化、具體化、可操作化,就能潤物無聲,最終直達學生的心靈深處。
校園生活細節(jié)是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校園生活中時刻關注學生的細節(jié),對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積極的教育,就能使他們不斷揚長避短,逐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在“五小行動”系列教育活動中,班主任引導全班學生落實“光盤小行動”,組織學生從餐桌文明做起,從節(jié)約一粒米做起,節(jié)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課堂是班主任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作為班主任,可以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和科技、體育、文藝等課外活動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地滲透其中。在日復一日的德育滲透中,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安排“每日道德體驗作業(yè)”,如給爸爸媽媽倒一杯水、帶動全家節(jié)約一粒糧食、當好家里節(jié)電小管家等;讓學生寫下、交流德育體驗,總結、分享德育收獲。在這些小體驗中,不斷提升學生對于“文明”“和諧”“平等”“公正”“敬業(yè)”“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層次的認識。
班級小型活動是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常規(guī)活動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每月更新一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nèi)容的文化墻布置,不斷地通過晨會學習《踐行價值觀 放飛中國夢》,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專題活動中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以“中國夢”為主題,以“孩子們的夢想”為切入點,開展“愛國”教育。啟發(fā)學生從日常行為規(guī)范做起,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zhuǎn)化為一個個具體的行動。
學生親身經(jīng)歷那些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件件小事,就能掌握大道理,使他們養(yǎng)成貫穿一生的自覺行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迸嘤鐣髁x核心價值觀,應面向?qū)W生的生活,通過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的德育渠道,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之一。在學習活動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但貼近學生的實際,而且更具人文色彩。如開展文明教育活動,把文明禮儀意識化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自覺行動,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好風尚;引導學生不僅要爭做道德高尚的人,而且也要做有教養(yǎng)的人,個人獨處則超脫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與人相處則與人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
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使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會遵守社會公德,感知社會主義祖國的美好,不僅豐富了道德知識,提高了道德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如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清明掃墓活動、重陽敬老活動、參觀德育實踐基地等等,都可展開“富強”“自由”“法制”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的教育。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班主任應重視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無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可引導學生在家里自理、自立、自強,要求學生在家中每月為家長洗一次腳、談一次心、做一頓飯、做一天家務、送一份祝福、寫一篇感想等,還可鼓勵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孩子進行有意義的游賞、參觀、訪問和社會公益活動。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把口號變成現(xiàn)實,使學生自知、自愿、自覺地將正確的道德要求轉(zhuǎn)變成行為。
總之,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引導學生從深處、小處、明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實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頭腦、進課堂、見行動,才能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到小學德育中。
[1]郗寧.青蘋果文庫:德育系列·小班會 大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主題讀本[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
[2]踐行價值觀 放飛中國夢(小學版)[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耿書麗.班主任工作大全(上、下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趙海霞.班集體建設智慧與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張月昆.班主任的教育智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