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腔炎處理有門道
口腔炎多發(fā)于嬰幼兒,是口角炎、舌炎、齒齦炎及口腔黏膜發(fā)炎的總稱。雖然口腔炎不算大問題,但它能導致口腔疼痛、食欲不振,必須在治療和護理上多加注意,才能盡快痊愈。
⒈卡他性口腔炎:癥狀最輕的一種,多見于嬰幼兒,口腔黏膜(包括舌、頰、牙床、腭及唇部)充血紅腫,吃東西時有疼痛感,食欲差,大便時有干燥。
⒉皰疹性口腔炎:主要由病毒引起,為單純的皰疹感染,多見于5歲以下的孩子,常發(fā)生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發(fā)病急,體溫可迅速上升至40℃左右,孩子煩燥不安,因疼痛而哭鬧拒食,隨后口腔黏膜充血、水腫,在唇、頰、舌等處出現(xiàn)針頭大小的透明水皰,散在或密集成簇,水皰可于數(shù)小時后潰破形成潰瘍,并相互融合成邊緣不規(guī)則的較大片潰瘍面,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
⒊急性潰瘍性口腔炎,可見于任何年齡的孩子,以嬰幼兒發(fā)病較多、較重。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口腔不潔、黏膜干燥等均可導致細菌增生繁殖??谇火つこ溲⑺[、唾液增多。牙齦、舌、頰、唇內側及上腭等處出現(xiàn)大小不等、散在的潰瘍,有時亦可連成大片。潰瘍周邊較規(guī)則,有較厚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黃色假膜覆蓋創(chuàng)面。
⒈重視口腔衛(wèi)生。
讓孩子少量多次喝水,以保持口腔黏膜的濕潤和口腔的清潔。吃飯前,家長和孩子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以免將受傷的病菌帶入孩子的口腔。吃飯后,可讓孩子用溫開水或漱口液漱口。
⒉注意餐具消毒。
要注意水杯、碗碟、勺子等餐具的清潔消毒,一般清洗后煮沸消毒30分鐘即可。
⒊保持營養(yǎng)和水分的供給。
患口腔炎時,孩子的飲食宜松軟清淡,特別要多吃水果。食物的溫度不能太高,以免加重疼痛。嚴重者可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減少咀嚼,同時避免刺激性強(如偏酸、偏辣)的食物。因疼痛劇烈而不能進食者,可去醫(yī)院適當補液,以保證基本的營養(yǎng)和水分。
⒋清洗口腔。
如果孩子可以配合,可用1%過氧化氫(雙氧水)直接含漱,或用消毒棉簽蘸浸后清洗口腔,使口腔內的分泌物或腐敗組織隨清洗時的泡沫流出口外,同時對厭氧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一般來說,每日清洗3~5次,最佳時間是飯后1~2小時進行,以免引起惡心嘔吐。清洗后,用涼白開漱口。
⒈按時用藥。
卡他性口腔炎和潰瘍性口腔炎,可在口腔黏膜局部涂藥,每日2~3次。涂藥前先用紗布或棉球放在頰黏膜的腮腺出口處,以阻斷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將病變部黏膜表面擦拭干凈,再予涂藥。涂藥后最好閉口10分鐘,然后取出紗布或棉球,以免孩子吞入。切忌立即飲水、進食或漱口。如果潰瘍特別嚴重,可遵醫(yī)囑口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慎用),或肌注青霉素(必須做皮試)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因白色念珠菌易在酸性環(huán)境中繁殖,所以不宜使用硼酸溶液清洗口腔,而應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同時遵醫(yī)囑口服制菌霉素。
⒉激光治療。
口腔炎較重、一般藥物治療好轉不明顯者,可去醫(yī)院口腔科進行激光治療,效果較好又無痛苦,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