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guān)邑
逗老伴開心
文/關(guān)邑
老伴兒為人正直,辦事認真嚴謹,做學問一絲不茍。但性格刻板,不善交際,嚴肅有余,笑口難開。也難怪,他兩歲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生活的艱辛和坎坷,在他的心里種下了苦澀的種子,因此,他的“味覺”便有些畸形,很難品嘗出生活中的甜蜜。嫁給他以后,我很少看到他老兄的笑臉,特別是那種無拘無束、朗朗開心的笑,即使是愛子“中舉”、婆母八十大壽這樣的大喜事,他的臉上也只有片刻讓人極難覺察的舒展,終是做不出一個完全的笑臉來,真可謂千金難買一笑!
在崗時,有工作,掩蓋了老伴兒性格孤僻、多愁善感的內(nèi)向性格。退休后,這種性格便突顯了出來。他要不就悶坐發(fā)呆,無所事事;要不就來回走動,如有所失:有時是閉門思過;有時則自言自語,不知所云。
人常說,“一笑解千愁,笑能治百病”。我實在擔心他得上退休綜合征或者抑郁癥之類的毛病。因此,退休后,為了搏老伴兒一笑,我想盡了千方百計,學會了幽默。例如講反話,把好的事物故意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或者互相矛盾。比如,“這東西好慘了,好得一塌糊涂”“讓人高興得死去活來”等等,或者故意濫用成語,詞不達意,比如我把“情投意合”故意說成“狼狽為奸”……老伴兒是個書呆子,喜歡咬文嚼字,聽到這些話,終于能舒展一下眉眼,往往會批你一通說:“虧你還是一個語文教師,這樣的語句,怎么能從你的嘴里說出來呀!”批完后,有一個小小的微笑。
有一次,我從一本書上看到了一則“笑解魚刺”的故事,說的是一位王子,喉嚨里卡上了魚刺,人們束手無策,在旁的一個農(nóng)民卻對著王子扮鬼臉,逗得王子大笑不止,并因此在激烈的笑聲運動中吐出了魚刺。我從這則故事中受了啟發(fā),于是常常把握機遇,在老伴兒面前做鬼臉。這二招很靈,往往能引出老伴兒的笑聲,老伴兒的笑聲很可愛,是出自內(nèi)心的那種憨態(tài)可掬的笑聲,純潔、厚重、真誠、甜蜜。
笑,不僅使老伴兒度過了退休轉(zhuǎn)換角色的難關(guān),也使他變得開朗了起來,在家里練書法、搞寫作,幫我做家務。有時還到老年活動中心下下棋、打打牌,增加了與人接觸的機會,變了一個人似的,看上去足足年輕了十歲。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