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穎
“雪花鋪層饃”亦稱“鋪層饃饃”,是澤州高平一帶傳統(tǒng)發(fā)酵面團蒸食,這種面食由精粉、豬板油、蔥花和花椒為主料配制而成。蒸熟后,趁熱拍打成碎片,裝盤上桌。此饃其色如白雪,層如薄紙,軟綿香甜,風味獨特,深為食者所喜好。
相傳,高平縣城東北羊頭山澤州(晉城)通往潞州(長治)的大道旁,住著一戶姓穆的人家,開著一間小小的蒸饃鋪,日子過得倒也寬裕。只是有一件事讓老兩口整天愁眉不展。原來他們有九個女兒,沒有兒子,擔心百年之后沒有接香火的人。所以老兩口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走很遠的路,到舍利山清涼寺燒香拜佛,求菩薩賜給他們一個兒子。他們的虔誠感動了廟里的和尚,于是老方丈就將一個沒爹沒娘的小和尚送給他們做兒子,并起名叫“補成”,意思是給穆家補個缺,成全他們九女一子十全十美。
小補成幼年隨父學做各種蒸食,他心靈手巧,再加上父親的嚴格要求,學得一手蒸饃饃的絕技。長大成人之后,他繼承父業(yè),繼續(xù)開蒸饃鋪。他做的“皮白如雪,片薄如紙,味香爽口,形如雪片”的方卷饃饃,馳譽澤、潞二州,聞名高平城鄉(xiāng)。一天,小鋪進來一位教書先生和一個書童,他們吃了一盤方卷饃饃之后,先生自言自語:“真是名不虛傳,味美極了。”便問“叫什么?”補成錯聽問他叫什么,急忙答:“叫補成?!毕壬牫伞颁亴印?,哈哈大笑,說道:“名字不好聽,又像一堆碎鋪層。”于是讓書童打開文房四寶,寫了一副對聯,貼到小鋪的門上。上聯是“遠看一朵白牡丹”,下聯是“近瞧一堆雪花片”,橫聯是“鋪層饃饃”。于是小鋪名聲越來越大,久而久之,鋪層饃饃有了名聲。后來才知道寫對聯的先生是澤州府知府大人。如今的“鋪層饃饃”成為高平市賓館的名點,并改名為“雪花鋪層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