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愚
【平坦】秋意漸重,在大街閑逛,看見有平坦小腹的男女,便覺喜歡。
【倒計時生活】長假期間,游高淳中國第一國際慢城,中午在著名的海風(fēng)樓吃飯。老板莊清泉來自中國臺灣,今年61歲,扎根此地數(shù)年,以天然種植、經(jīng)營大地藝術(shù)名震遐邇。他幽默、直率,說話極富煽動力,在人海里沉浮多年,雖歷經(jīng)坎坷卻滿面紅光,他對眾人說:我給自己算過命,我能活87歲,還剩26年,我要倒計時生活,每一天都活得精彩!他雄心勃勃籌備開設(shè)“植物工廠”,稱土壤都從德國進口,決心引領(lǐng)高端蔬菜消費,讓中國人吃上無毒蔬菜,“出來了先往北京送!”
【冒犯】當(dāng)下中國人際相處的潛規(guī)則,在公共場合表現(xiàn)為,大家懶得說話,盡量靠下意識應(yīng)對:比如,在人行道上,若要穿過擋在前面的人墻,禮貌的會假裝咳嗽一聲,給別人一點反應(yīng)時間,強悍的則直接用身體開路,被撞的只是聳動一下身體,不會有什么言語反應(yīng);在非小區(qū)非單位電梯間,某一層到了,里面的大多不會請外面的人讓道,而是劃拉開他人身體,將自己發(fā)射出去;在公交車、地鐵、高鐵、飛機等運輸工具上,坐在里邊座位的,若要進去,一般不會跟外面座位上的人打招呼,抬腳就跨過去,出去亦如此,輕巧地邁過鄰座的身體即可……無性別之分,也無老幼之別,不愿以禮相待,貪圖省事便捷,終于落到了這般地步,實質(zhì)是,彼此互不當(dāng)人。粗魯,蠻橫,冷漠,在越來越廣大的公共空間內(nèi),人們已經(jīng)形成了以此規(guī)則互相對待的高度默契。他們不以為這是相互冒犯:冒犯者不會有任何愧疚,被冒犯者也不會有多大不適,更遑論抗議。喪失了人類基本禮儀的公共空間,充滿了此類野蠻的自由碰撞。敏感如我者,你就安靜地做個宅人吧。
【讀書】“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jié)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
美國女詩人狄金森的詩句,賦予書籍以如此崇高的地位。對生活在思想禁錮、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人來說,她說出了某種真理。在我的少年時代,若能得到一本書,哪怕是一本殘缺不全的小說,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我時常為得到一件印有漢字的東西而欣喜,可能是商品包裝,也可能是半張包鞋的舊報紙,有時甚至是一張漂亮的糖果紙。
因為相信寫在紙上的東西——那個時代的出版物,充滿荒誕不經(jīng)的玩意兒,從中所汲取的往往是狂躁與虛妄,因此喪失了從生活中獲得真理的本能。當(dāng)父母的告誡與書上的道理不合時,我下意識地更相信后者。當(dāng)思想覺醒之后,我才敢對那些擺在圖書館顯赫位置的著作——熠熠發(fā)光的真理之書,投去鄙夷的目光。
我喜歡讀書,但并不欣賞沉溺于書的海洋之中的人,因為書讓他們成為愚蠢的家伙,他們自以為是,沉溺于自己的天真里難以自拔。切記,許多書只是格局不大的作者的文字游戲,他們把自己偏狹、蒼白的人生態(tài)度制作成煞有介事的紙上生活。
【《詩經(jīng)》現(xiàn)場】這是流沙河先生最新出版的一本書的名字,是他解讀《詩經(jīng)》的心得。所謂“現(xiàn)場”,指的是產(chǎn)生詩歌的情境,自稱一生都在讀《詩經(jīng)》的老先生認為,先民的每一首詩都有現(xiàn)實場景,絕非現(xiàn)代詩人的無病呻吟。基于此,他從《詩經(jīng)》里選了81首最有故事的詩篇,講述其原初情形,并加以注釋。此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全書以正體字排印,因為作者認為簡化字閹割了中華文化,無法講明白古人的思想與情感。
【辱罵】流沙河先生沒有想到,廣受讀者喜歡的《正體字回家》一書,竟然為他帶來了可怕的傷害。學(xué)者葉匡政在自己的微博里推薦稱,“《正體字回家》值得細讀,尤其年輕的學(xué)生。當(dāng)下國人雖用漢字寫作,思維卻是表音文字的模式,原因之一,就是不識漢字中蘊藏的文化信息。古人重視字的形訓(xùn),是想借此認知先祖隱匿于字中的哲思。漢字構(gòu)成本身,便是中國的一種哲學(xué),其中暗含了先人對天地萬物、生存經(jīng)驗和抽象理念的觀察、思考與處理方式,有大量的文化信息?!痹诖宋⒉┫?,一些人以不堪入目的文字嘲弄、辱罵流沙河,讓人目睹了觸目驚心的文革后遺癥:對不合己意的意見或?qū)W術(shù)探討,皆視之為異端邪說,必羅織罪名置之死地而后快。
請看這樣的評論:
“依稀看見腦殘兩字?!?/p>
“他咋不寫文言文來裝文化人呢,把這些遺老遺少丟到歷史垃圾堆里去!”
“說現(xiàn)在摒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趕緊回家喊你媽你姐你妹你女兒裹腳去吧!”
“這個流沙河是不是因為很多賤民都和他一樣號稱認字了覺得跌份???”
“酸腐氣味,五四運動看來還是沒有砸爛傳統(tǒng)這個爛牌匾。”
“呵呵,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酸臭氣?!?/p>
“繁體就繁體,去他二大爺?shù)摹w字,五四以來中國文字簡化所帶來的社會進步不是幾個腐儒逼逼幾句就可以否定的。”
【怕死】中國人在一起極少談及死亡的話題,哪怕是很親密的人。即使觸及此話題,人們似乎也常常無話可說。上年紀(jì)的人,時時因它的壓迫而焦慮,卻回避談?wù)撨@個重要的人生主題。死亡并不會因為你的回避而放慢腳步,與其在忙忙碌碌的躲避中死去,不如仔細生活,從容告別人世。什么樣的人會怕死呢?心理學(xué)家歐文亞隆的答案是:“沒有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生物體意義上的活過,是人皆能做到;充分活過,卻是極少數(shù)人才有的幸運。充分活過,其實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另一種說法。中國人一直在準(zhǔn)備活好,他們放棄當(dāng)下而寄希望于不可知的未來,因而善于從殘酷的現(xiàn)實里抽身而出,做成擁有“精神勝利法”的阿Q。微茫的未來安慰著他們孱弱的心。
【果子】大風(fēng)撼樹,老橡樹的果實砸下來,“嘭嘭”敲擊木屋頂,響聲極重,卻又異常悅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