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鼎英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混凝土的運輸距離一般不能超過10 km,而且運輸時間要比一般混凝土減少50%,以此防止混凝土在車中提前硬化。運輸過程中不能耽擱,進場混凝土性能指標必須滿足施工要求,包括坍落度、抗壓強度等,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進行卸料和攤鋪。運到施工現(xiàn)場但不滿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不能使用,應視作廢料進行處理。
(1)鋪筑施工
路面的鋪筑施工、振搗、抹面和其它作業(yè)必須加快速度,確保工藝緊密銜接,以最快的速度推進,不能有任何耽擱。要求在當前溫度條件下,于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各項施工作業(yè)。避免振搗不密實和蜂窩麻面等問題。在路面施工完成以后,其外觀質(zhì)量必須和常規(guī)混凝土路面完全相同,包括構(gòu)造深度、平整度和板厚等。
(2)保溫保濕與養(yǎng)生
①風力較大時,應先在混凝土的表面均勻噴灑一層養(yǎng)護劑,以防止水分快速散發(fā)而開裂,然后當混凝土避免可以進行覆蓋時,在水量充足的情況下,覆蓋一層保溫膜,同時使用其它材料進行有效保溫,如泡沫塑料墊等。
②當覆蓋節(jié)水保濕膜進行養(yǎng)生時,需先覆蓋一層吸濕內(nèi)膜,然后灑布充足水分后覆蓋外膜,最后使用其它材料加強保護。
③先在混凝土的表面灑布均勻、充足的水分,然后覆蓋一層保濕膜,最后使用其它材料保溫。
最后一層保溫材料在覆蓋后必須予以有效固定,以免被風刮起影響保溫。如果在養(yǎng)生過程中有幾率降雨,則需在降雨后保溫能力會有損失的材料上再覆蓋一層防水膜。當路面彎拉強度達到標準后即可撤除上部保溫保濕材料,隨即正式開放交通。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撤除保溫材料時路面實際降溫速率應在每小時10 ℃以內(nèi),并在面板的底部還要設(shè)置隔離封層,從而避免溫縮斷板。
(3)切縫與灌封
快通路面的切縫必須提前于常規(guī)的混凝土路面,要求在彎拉強度上升到1.0 MPa時立即進行切縫。而具體的切縫開始時間,應根據(jù)試切縫啃邊與否進行確定,若不啃邊則可正式開始切縫。在進行切縫以前,需揭開上部保溫材料;切縫結(jié)束且對表面進行沖洗之后,應蓋好并固定保溫材料。切縫主要分為淺填縫槽和深切縫槽兩種,對填縫槽而言,其形狀系數(shù)應控制在1.0~1.5范圍內(nèi)。填縫所用材料的干燥時間應小于6 h。在灌縫之前應先填入嵌縫條,然后再按標準程序進行灌縫。灌縫必須在路段開放輕型交通的前6 h以內(nèi)完成。填縫材料干燥以前,不能有任何車輛通過。
(4)硬刻槽
如果快通路面使用在高等級公路中,則需采用硬刻槽技術(shù)形成路面抗滑構(gòu)造。與切縫相同,快通路面的硬刻槽也要提前于常規(guī)的混凝土路面。在原則上,凡通過試刻槽后沒有啃邊的均可進行正式刻槽。一旦刻槽延遲,將會由于路面強度形成而使鋸片遭到嚴重磨損。
施工中,應使用各類儀器裝置對處在養(yǎng)生條件下的路面進行監(jiān)測,以掌握路面強度形成情況,同時和實驗室給出的試驗強度正常曲線進行對比,最終給定最佳的開放交通時間。但要注意所用監(jiān)測手段的合理性,如由于回彈儀的精度較差、射釘槍施工缺乏安全性,所以在實際監(jiān)測過程中很少使用。
國外在此路面施工中主要采用側(cè)向直角和度時積監(jiān)測超聲波速的方法。采用度時積對路面抗壓強度實際增長曲線進行監(jiān)測的拐點一般保持在150~200 ℃·h范圍內(nèi),對應25~30 MPa的抗壓強度和4.5 MPa的彎拉強度,可在確定最佳開放交通時間的過程中使用。
直角檢測超聲波速還能稱之為半穿透式超聲波法,具體操作為:在路面兩邊的垂直邊壁不斷發(fā)射穩(wěn)定波速,并于面板的表面對超聲波進行接收。發(fā)射出的波速和路面抗壓強度的拐點通常處在3 000~3 500 m/s范圍內(nèi),分別對應4.0~8.0 MPa的抗壓強度和2.5 MPa的彎拉強度,可在確定輕型交通的開放時間過程中使用。
(1)開放輕型交通
從表面上看,公路開放交通似乎由時間決定;但從本質(zhì)上講,開放時間主要取決于在形成臨界彎拉強度時的時刻。對于輕型交通的開放時間:空載狀態(tài)的運輸車與公交車、公務車和轎車等,當路面彎拉強度上升到2.5 MPa時,即可開放。
(2)開放重型交通
重型車輛,包括載重狀態(tài)的運輸車與公交車等,需在路面彎拉強度上升至標準值以后開放交通。這與常規(guī)的混凝土路面是有很大不同的。對于常規(guī)混凝土路面而言,其28 d強度是彎拉強度設(shè)計值加上由施工變異等因素造成的可靠度放大值得出的。
(1)混凝土路面施工除了要滿足質(zhì)量要求,還要盡可能縮短施工時間,采用具有早強性能的材料,加快速度,確保工藝緊密銜接;路面施工中的切縫和灌縫,以及硬刻槽等工序都要提前進行;尤其是要做好保溫保濕與養(yǎng)生工作,充分利用水化熱產(chǎn)生的高溫促使路面快速形成強度。
(2)針對路面彎拉強度施工監(jiān)測,提出多種非破損手段。采用度時積對路面抗壓強度實際增長曲線進行監(jiān)測的拐點一般保持在150~200 ℃·h范圍內(nèi),對應25~30 MPa的抗壓強度和4.5 MPa的彎拉強度;采用超聲波法對路面抗壓強度實際增長曲線進行監(jiān)測的拐點通常處在3 000~3 500 m/s范圍內(nèi),分別對應4.0~8.0 MPa的抗壓強度和2.5 MPa的彎拉強度,均可用于確定開放交通的時間。
(3)當路面彎拉強度上升到2.5 MPa時,開放輕型交通;當路面彎拉強度上升到標準值(一般為4.5~5.0 MPa)時,開放重型交通。
[1] 王廣明.高等級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系統(tǒng)控制[J].中外公路,2014,(5):81-85.
[2] 張翼.公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shù)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8):7,9.
[3] 鄧浩.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shù)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及質(zhì)量控制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2016,(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