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1款第十項規(guī)定了“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可以構成合理使用。但對設置或陳列在室外的藝術作品的再使用并不必然構成合理使用。本文基于我國少有的室外設置的雕塑作品著作權糾紛案,對藝術作品的合理使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著作權法 合理使用 藝術作品
作者簡介:張劉秀,北京水大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130
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設置或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對其進行臨摹、繪畫等使用,可以構成合理使用,但對其使用并不必然構成合理使用。
一、問題的提出
鄭楚雄(原告)應福安市賽歧鎮(zhèn)人民政府之托,創(chuàng)作該鎮(zhèn)大橋頭三角坪三牛塑像(即賽歧三牛塑像),并于1998年6月完工。1998年12月,古田縣鶴塘鎮(zhèn)鶴塘村委會(被告)擬在其村委會大樓前建造牛的雕像,便通過對賽歧三牛塑像拍照并查看實物,按當?shù)厮5男蜗蟮袼苤谱鞒尚停O置在鶴塘村委大樓前(即鶴塘三牛雕塑)二者在整體布局、三牛的體態(tài)及神態(tài)上都十分相似。原被告交涉未果后向寧德市中院提起訴訟,稱被告抄襲、剽竊其雕塑作品,侵犯其三牛雕塑作品的著作權,請求判令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人民幣3萬元。
寧德市中院經(jīng)審理認為,原告是賽歧三牛雕塑的作者,其著作權應受法律保護。鶴塘村委會未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雕塑了風格、造型和擺設等主要內(nèi)容與原告的作品基本相同的三牛塑像,不屬于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對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相關規(guī)定,遂判決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3萬元。
被告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福建省高院審理后,否定了上訴人有關“合理使用”的抗辯意見,并依法做出終審判決。
本案被稱為福建著作權第一案,在全國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該案的典型意義在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少有的雕塑作品著作權糾紛案,且被告以臨摹的合理使用進行抗辯,涉及了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重要方面,為我們研究雕塑作品等藝術作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經(jīng)典范例。
本案兩審人民法院正確適用著作權法的有關規(guī)定,對本案進行審理,依法作出了判決。如何正確理解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這一合理使用規(guī)定,是理解和把握本案一、二審判決的關鍵。
二、藝術作品合理使用的限制與條件
筆者認為,根據(jù)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十項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規(guī)定,在尊重著作權人人身權、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的前提下,室外藝術作品合理使用需要重點把握這樣幾點:
(一)藝術作品是合理使用的基本對象
這是在室外公共場所著作權法允許合理使用作品類別的限制。此處之藝術作品乃指雕塑、繪畫、書法、壁畫、大型攝影作品、建筑作品等。
(二)室外公共場所是合理使用的關鍵點
室外公共場所指室外社會公眾活動的處所,主要包括廣場、街頭、路口、公園、車站、旅游景點等。這里應當注意,不能將室外公共場所作擴大解釋,如在展覽館、陳列館、圖書館等的建筑群空地、某單位院落等,就不屬于公共場所。因此,這里的室外公共場所主要應當指任何社會公眾均可以根據(jù)自己設定的時間自由活動的處所。
(三)臨摹、繪畫、攝影、錄像是合理使用的限定方式,但權利人特別聲明禁止攝影、錄像者除外
臨摹、繪畫、攝影、錄像是作品再現(xiàn)或復制的常見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合理使用或再現(xiàn)作品須尊重陳列、設置者的特別規(guī)定,如不許撫摸、刻畫等。臨摹、繪畫、攝影、錄像是間接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權法這一合理使用的限定方式一方面不影響設置和陳列的藝術作品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排除了以直接接觸、直接使用等方式進行再現(xiàn)或復制作品的行為。對此,國外立法例也有專門規(guī)定,如俄羅斯《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在務必注明作者姓名和引文出處的情況下,除機械拓印外,用其他任何方法臨摹和復制陳列在自由參觀的公開場所(不包括展覽會和博物館)的造型藝術作品屬于“合理使用”。這里應當特別指出,以臨摹、繪畫、攝影、錄像這種間接方式再現(xiàn)作品形成新的作品或成果,臨摹、繪畫、攝影、錄像者可以對這些成果再行使用,但這種使用須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進行使用。這種再行使用一般不得有商業(yè)目的或者符合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其他合理使用的方式和范圍。
這里還應強調的是,著作權法所以做出這一規(guī)定,將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作為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不是說這些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不需要保護,而是因為,陳列或者設置于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本身就具有長期公共及公益的性質,任何社會公眾都有機會觀賞這些藝術作品的機會和可能,且設置、陳列這些作品的目的本身也就是為了美化環(huán)境,專供行人、游人等社會公眾欣賞之用的。社會公眾在欣賞之余,不可避免有人對這些藝術作品臨摹、繪畫或者以此為背景拍照、錄像,這種情況下,如果讓使用者去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實際上既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且社會成本極高。因此,為了社會公共利益之需,著作權法將這種情況下使用作品歸于合理使用范圍。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著作權法這一規(guī)定,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因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社會公眾、就沒有任何商業(yè)目的,或者個別情況下創(chuàng)作者報酬或權利已經(jīng)通過其他方式得到了完全實現(xiàn),著作權法的這一規(guī)定,促進了創(chuàng)作目的的更好實現(xiàn),促進高雅藝術被更廣大公眾所接受和感悟,為高雅藝術的大眾化之路掃清了障礙。
三、被告鶴塘三牛不屬于對賽岐三牛雕塑的合理使用
本案根據(jù)原被告陳述,法院查明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到,原告的賽岐三牛雕塑屬于設置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符合著作權法對藝術作品合理使用的作品類別和室外公共場所等規(guī)定,如果對該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則被著作權法所允許,屬于合理使用,對之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圍再行使用,同樣不構成侵權。被告辨稱,從賽岐三牛雕塑到鶴塘三牛,是從立體作品到立體作品的復制,是一種臨摹行為。那么,被告的行為屬于著作權法的臨摹么?回答這一問題,是本案被告構成侵權的關鍵所在。
關于臨摹,著作權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律用語如何特別規(guī)定和解釋,其含義適用于漢語的通常解釋,和社會公眾的認識、理解的含義相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臨的第4種含義為“照著字畫模仿:~摹/~帖/~畫。”臨摹“模仿書畫:~碑帖?!币虼?,從一般漢語語言中,臨摹是指對書法、繪畫作品的模仿或再現(xiàn)形式。因此,雕塑作品不存在臨摹這種再現(xiàn)方式。因此,被告不屬于合理使用。
被告的行為屬于何種性質?回答這一問題,是本案構成侵權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敖佑|加實質性相似”是侵權認定的基本規(guī)則。1998年12月,被告對賽歧三牛塑像拍照,制作人員察看了實物?!百惼缛K芟竦恼掌笔菍惼缛K芟竦臄z影,屬于合理使用作品的情形;社會公眾“看了實物”本身可以是對賽歧三牛塑像的欣賞;但黃XX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去看了實物”則不屬于合理使用的“欣賞”,因為其目的是為了按照賽歧三牛塑像的照片和其實物相結合塑造鶴塘三牛,這些證明了被告接觸了原告的作品。被告接觸原告作品后,塑造了“風格、造型和擺設等主要內(nèi)容與原告的作品基本相同的三牛塑像”,證明被告作品和原告作品具有實質相似。
因此,被告作品系復制或來源于原告作品。被告未經(jīng)原著作權人許可,以宣傳等目的,復制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屬于原《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現(xiàn)《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屬于對原告作品的剽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兩審人民法院對本案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四、本案的啟示
著作權法一方面賦予雕塑等高雅藝術作品作者著作權,另一方面賦予社會公眾對設置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合理使用的權利,為高雅藝術作品走向大眾鋪平了道路。著作權法既保護作者的著作權,又保護社會公眾合理使用的權利。社會公眾在合理使用高雅藝術作品的同時,必須尊重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權,實現(xiàn)著作權保護與社會大眾合理使用之間的平衡。這個平衡的關鍵在于除作者以外的其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作品,不得超越法律底線,否則就是對作者合法權利的侵害。本案就是超越法律底線侵害作者著作權的經(jīng)典案例,對社會大眾教益深刻。
現(xiàn)實中此類事件在我國并不少見。北京舉辦奧運會后,奧運館場建筑的著名建筑物如水立方、鳥巢等,被全國不少地方仿制。還有某個地方的具有某種特色的建筑,也會在其他地方看到其紡織品。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具有獨創(chuàng)性建筑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
除仿古建筑外,現(xiàn)代建筑多在著作權保護期內(nèi)。未經(jīng)許可,擅自仿制他人的建筑作品,涉嫌構成侵權。為依法規(guī)范建筑市場,對于他人在著作權保護期內(nèi)建筑物,原則上不要仿制,應根據(jù)地方發(fā)展需要,獨創(chuàng)性地設計建筑作品,構成地方特色。如地方發(fā)展確實需要以該建筑為模型興建發(fā)展,亦應取得權利人的許可,依法建設,促進建筑市場良性發(fā)展,保護他人的著作權,同時保護建設開發(fā)者的合法權益。
著作權法不排斥他人對設置或陳列在室外公共場的藝術作品進行合理使用,但合理使用要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性條件進行使用,否則,不僅會造成侵害他人著作權的事件發(fā)生,也會給使用者帶來比依法向權利人支付報酬相比更大的損失。更不能將仿制他人作品,自認為合理使用。
注釋:
福建省寧德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9)寧知初字第4號].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0)閩知終字第12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