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
這是個多主觀的問題。不過它卻有個客觀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你周圍的朋友們喜歡跟你聊天嗎?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喜歡跟你聊天嗎?偶然在等電梯時遇到的半熟不熟的人,喜歡跟你聊天嗎?
就是因為成人的天太難聊了,才應(yīng)運而生如今熱門的網(wǎng)絡(luò)“哈哈黨”,就是無論對方說什么,都用“哈哈”兩字回應(yīng)。
“我太郁悶了!”“哈哈。”
“你說這些人是不是怪胎?”“哈哈?!?/p>
“如果是你,你怎么做?”“哈哈。”
只要我不讓“話瓣”掉地上,隨我“哈哈”,既不表露真正的態(tài)度,也逃避各種詢問。果真是“無敵接話神器”。
坊間相傳的這類“神器”還有:“可不咋地”“醬紫啊”“真的呀”……
市面上,那種教人“會講話”的書,永遠是暢銷書。只是讀完之后,不會聊天的依然不會聊天。因為“接話”神器偶爾用用可以,但是,如果讓人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只會覺得你在敷衍應(yīng)付,反而一點也不可愛。
我認識的一位老大夫,年逾花甲,和藹可親。每當(dāng)在路上碰見,90%都會特別真誠地問我:“吃了嗎?”哪怕是剛從廁所里出來碰見……但因為她的表情語氣都相當(dāng)“關(guān)心”,以至于我還真覺得受到了關(guān)心。但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每次碰到她,都要被問“吃了嗎”,于是老遠就準(zhǔn)備好了答案……
同樣地,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偶然遇到,我們大都會聊“今天的服飾”“今天的天氣”或者“胖了瘦了”“氣色如何”……但如果相處的時間超過5分鐘,一般這種寒暄的話題就撐不住了,就得趕緊搬出重大新聞——“你說馬航到底去哪了?”“俄羅斯的仗還打得完嗎?”“你知道哪里哪里爆炸了嗎?”
實在沒新聞聊了,還有一個特好用的話題,就是聊“共同認識的人”——那個誰誰,她最近怎么樣了?我記得她之前去非洲旅行了……這種聊別人,不僅可以讓自己不被聊,還能讓對方特別開心話題不斷地和你聊下去。這就是“講八卦”的無窮魅力。
其實不得不承認,我們并不是多關(guān)心別人的八卦,以及時事要聞,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會聊天”而已。但當(dāng)一次,我和一個職場前輩在“聊別人”時,她在一旁玩耍的孩子,忽然抬起頭跟我們說:“你們大人真無聊?!?/p>
我們果真是無聊的大人。當(dāng)我們以為自己嫻熟了所有“捧哏”的技藝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90%的時間,都是在聊“無聊”的話題。從不走心的,嚅動著嘴唇,捫心自問,我們到底已經(jīng)有多久沒在用心聊天?
其實,和你聊這些的人,沒有一個是真正關(guān)心你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為了“會聊天”,所以,如果你真正想和他們聊起來,比如你真正所想的三觀,那你必然成為“話題終結(jié)者”。
話不投機半句多,真正能走心聊天的那幾個“同類”,把他們區(qū)分出來就好。
這是作為成人,在聊天這件事面前,必須要有的覺悟:
60%的聊天不必認真,一邊聊還可以一邊玩手機,使用接話神器就搞定。30%的聊天,要由著對方的動機,把他們當(dāng)客戶,不要碰價值觀,這其中也會偶然包括至親的人。5%的聊天,是不經(jīng)意碰上的,一見如故,一聊真心,請珍惜這短暫的言語釋放機會。而最后的4%,需要你特別管理,那三四個知心聊友,見他們可要為聊天約個局,專時專用且定期說說真心話。
最后神奇的1%,恐怕就是你內(nèi)心的自白了。算起來,可以說它占1%,辯證來看,其實99%,我們都是在和自己聊天的。
做一個會聊天的人,恐怕除去社交的部分,剩下的,依然是你自身,是否是個和諧的大人?
(晨光摘自《大眾健康》圖/孫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