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
究竟是怎么回事
清人鄭板橋的書、畫、詩都了不得,但仕途卻非常不順,直到50歲才當(dāng)上個七品芝麻官。
有一年,他跑到萊州云峰山(今山東)看南北朝著名的“鄭文公碑”,看得入了迷,天晚了回不去,看看山上有幾間茅屋,便準(zhǔn)備敲門借宿。正巧,鄭板橋借宿的這戶人家的主人是個老頭,自稱“糊涂老人”,他藏有一塊桌子般大的墨硯,知道鄭板橋的“怪名”,便請他題幾個字,好刻在硯的背面。鄭板橋想了想,揮筆題了“難得糊涂”四個字。
那時,大多數(shù)書畫家出門前都會帶著印章,有名章,也有閑章,題詞作畫罷便蓋上一個。鄭板橋?qū)懲?,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的章,說硯背面還有空位,應(yīng)該由“糊涂老人”寫一段跋?!昂坷先恕辈豢蜌饬?,寫下“得美石難,得頑石難,由美石而轉(zhuǎn)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睂懲炅松w上自己“院試第一鄉(xiāng)試第二殿試第三”的章,鄭板橋一看大驚:糊涂老人原來是個“致仕”的高人??纯催€有空隙,趕緊補(bǔ)上一段:“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如此看來,“難得糊涂”這四個字,本來不過是“難得您糊涂老人熱情接待”,或者“難得世間有您這樣一個老人”的意思,吃人家的,住人家的,表示一下感謝,也在情理之中,但接上了后面的一段,便成了至理名言。
(韓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