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當很多高中畢業(yè)生一窩蜂地用整容來提高“顏值”時,中央戲劇學院卻要求考生素顏考試。正如中戲院長助理郝戎所說,“我們要看的是學生本來的素質(zhì)”,要“璞玉不琢”。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變成別人,我們要做真實的自己。
紀伯倫曾說:“真實,也是一種美?!闭鎸嵜涝谔拐\,美在自信。當人們樂于用美圖秀秀修飾五官時,當人們爭相做整容手術(shù)時,人們便陷入自欺欺人的虛偽之中。這種虛偽淹沒了真實,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楊絳在《我們仨》中描述了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其中的真實情感美得讓人動容。同樣,生活的真實不應(yīng)該淹沒于各種虛假之中,應(yīng)當讓真實之花自在綻放。
進一步說,各種美顏工具之所以能橫空出世,甚受歡迎,正源于當下人們對于美的膚淺認識。一張明星臉似乎能換來很多尖叫聲,能獲得更多自信和機會。其實,真實的自己恰恰是最美的,最自然的。且看感嘆“閑情幾許”的詞人賀鑄,他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瀟灑的美男子,而是一位“顏值”極低的丑男。據(jù)史書記載,他容貌極丑,臉色青黑,有“賀鬼頭”之稱。但是如此容貌卻難以阻斷他詩句中的柔情似水。同樣,戴望舒的童年生活原本是平靜的,可是一場天花奪去了他可愛的面容,落下疤痕。當他涉世后,生理上的缺陷,常常使他變成別人奚落的對象。但是,戴望舒卻說:“一個被生理缺陷困擾的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是某一方面的強手?!彼掠谧稣鎸嵉淖约海严M耐性谠姼枭?,最終成了著名的“雨巷詩人”。
所以,人的審美不應(yīng)該停留在淺層的外貌修飾上,應(yīng)該更注重內(nèi)心的修煉。如果寄希望于用美圖秀秀或者做整容手術(shù)來提升“顏值”,無異于掩耳盜鈴。人們應(yīng)把真實作為美的判斷標準之一,審美時要認可真實,要善于發(fā)現(xiàn)真實的美,并學會欣賞真實的自己。正如《匆匆那年》里說的:“真實生活中,真正的美在于它的殘缺與遺憾?!比藗円矐?yīng)接受那份真實的不完美。
教師點評:
這篇議論文共分四個自然段。第一段概述材料,引出“做真實的自己”這一中心論點。第二段由紀伯倫的名言切入,對當今社會人們用各種手段提升“顏值”的行為進行了批判。第三段用賀鑄和戴望舒的事例,闡述了古今名人如何做真實的自己。最后一段,作者再次號召做真實的自己,照應(yīng)題目和本文的中心。本文例證典型,引證恰當,語言形象,結(jié)構(gòu)完整。
教師亮分:
基礎(chǔ)等級38分+發(fā)展等級17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