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他人傷害到我們的利益時,不妨讓人“三尺”,多替別人考慮幾分,就會贏得好人緣。
一天,華人首富李嘉誠接到來自美國商人的訂貨單,可就在他完成訂貨后,美商卻突然變卦不要了,他也只好解除訂單。按照合同,違約方必須作出巨額賠償??墒?,當美商試探地問李嘉誠需要多少賠償金時,李嘉誠卻說:“生意場上的事,變幻莫測,換了我發(fā)生這種事也自然。雖然你不要了,但我這批產(chǎn)品還未受到損失,所以就不必賠償了。中國有句話:‘生意不成情義還在嘛!”美商千恩萬謝而去。
時間久了,這件事李嘉誠也慢慢淡忘了。兩年后,美國來了另一個商人,專找李嘉誠要買塑料花,一下子讓他賺了一大筆。事成之后,李嘉誠問道:“先生為什么專門要我的產(chǎn)品?”對方回答:“我有一個生意上的朋友經(jīng)常談到你,說你這個人不錯,待人仁厚,不斤斤計較,可以打交道,所以我就找上門來嘍?!崩罴握\這才恍然大悟,會意地笑了。
生意場上風云莫測、瞬息萬變,出現(xiàn)什么事情誰都無法預(yù)料,當合作方“傷害”到李嘉誠的利益時,他卻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換了我發(fā)生這種事也自然……生意不成情義還在嘛”,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盡顯其寬厚的交際魅力,難怪那位美商會心悅誠服且知恩圖報,不斷向同行說他的好話了。案例中,李嘉誠失去的僅是眼前的微利,換來的卻是長久的財富及千金難買的口碑。
【大道理】
不僅生意場上需要讓人“三尺”,日常交往中何嘗不需要這種胸襟呢?讓人“三尺”,贏得人脈和財緣,李嘉誠的交際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借鑒、學(xu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