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終于丟掉了累積一整年的疲憊,趕跑了拖了大半個月的感冒,整個人恢復了生氣,體重也止不住地噌噌上漲。
一天,我正在忙著,手機嗡嗡震動,來了一條微信消息,“你還好嗎?”極為簡短的幾個字,可是看到發(fā)信人的名字我?guī)缀趼湎聹I來。是的,樂子來信了。
樂子,我的表姐,我們從六歲開始相看兩生厭地長大。小學的時候,我們像對雙胞胎,在同一個班級,穿著同樣的衣服,整天黏在一起,在課間游戲時也會為了“誰說了算”而吵架。初中時,我們還是同班,衣服變成了同系列但不同款,兒時的惡趣味也延伸到學習中,在成績和名次上互相較著勁。高中的時候,我們同班又同寢,盡管依舊朝夕相處,但是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親密無間。她留起長長的劉海兒,擋住了眼睛,也隔開了與我的親近,我只能默默看著她變成讓我陌生的樣子。
大學了,我們終于松了口氣,沒有留戀地奔赴了不同的學校。我以為,多年來我已經(jīng)厭倦了她人前裝作靦腆的微笑,對我貌似謙讓的虛偽,而在人后卻有著瘋狂得近似藝術家的破壞力,還有對我越來越冷漠的疏遠。她對我也是一樣,有著相當深的審美疲勞。
可是分開后的我們,卻開始頻繁地寫信。每封信都在三頁以上,但我們依然不斷地抱怨郵政的低效率,導致每周只能有兩封信的來回。我不記得我寫的信是什么樣子了,只知道她給我的信依然保持著藝術家的情懷,寫信的紙有稿紙、信紙、白紙、考試的答題卡、標著序號的碎紙片,更難以置信的是還有衛(wèi)生紙(當然是沒用過的)。她古怪的創(chuàng)造力仿佛永無止境,有張信封上甚至用毛筆寫的地址,又大又粗的黑色字跡觸目驚心,讓我不禁懷疑這是個瘋女人。
我們在信里說的無非就是些小女孩間啰唆的廢話,我也懶得回頭去看。有一天亂翻時,無意中看到一頁信角上寫著,給我郵幾張你的照片吧,一寸照也行,我想你了。你看,這就是我最親愛的樂子,連說句溫暖的話都是別扭的樣子。
大學畢業(yè)后,我繼續(xù)留在四季分明的長春讀研究生,而她去了遙遠的廣東做了高中老師,我們之間的關系就像長長的距離一樣逐漸疏離,最后完全斷了聯(lián)系。
這一條短短的微信,讓許多記憶的片段爭先恐后地跑出來,像黑白的老電影,一個又一個的慢鏡頭緩緩地定格著。“你還好嗎”,聽起來有些寒暄的問候,卻是她對我最真切的想念。
拿起手機,我迅速給樂子回了一條微信,“姐,我想你了,過年回來我們聚聚吧。”張愛玲曾說,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里,看著無數(shù)的人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終究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那些年里,我弄丟了陪伴我整個青春時光的樂子。而現(xiàn)在,我只想好好去安慰那兩個彼此想念著的女孩兒。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