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英,張海燕,郝 麗,武海英
(河北北方學院 法政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設計與實施途徑探析
——以河北北方學院為例
張劍英,張海燕,郝 麗,武海英
(河北北方學院 法政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教學形式、教師、學生和學習效果等方面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強調應圍繞“三觀”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內容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在此基礎上提出實踐教學的具體對策:要求學生研讀經典并寫讀后感;開展“哲學與生活講壇”和“走近馬克思”系列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紅色尋訪;開展“了解張家口,熱愛張家口,奉獻張家口”的社會實踐活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河北北方學院;實踐教學;實施途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是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實施方案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之一。本課程是綜合了原“98方案”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內容,并在吸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嶄新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干課程之一?!霸怼闭n在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發(fā)揮著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
2005年初,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當前深化教學改革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內在要求。2015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明確將“努力強化實踐教學,建設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教學體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的重點建設內容。隨后,教育部又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教社科[2015]3號),進一步將“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課建設的重要指標,要求各高校將實踐教學納人教學計劃,統(tǒng)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的實踐教學,并落實學分。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獲得感,教育部黨組于2017年5月11日審議通過《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面對新形勢,“原理”課教師更要立足一線教學實際,緊密結合時代發(fā)展需求、學生成長實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設計和實施途徑。
“實踐教學是把理論與實際、課堂與社會、學習與研究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自主研究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的多種教學方式的總和。”[1]“原理”課實踐教學分為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依據(jù)教學計劃,與理論教學密切聯(lián)系而進行的包括辯論賽、主題演講、視頻賞析、熱點難點問題討論、專題講座以及經典原著學習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校外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進行的包括參觀訪問、公益活動和社會調研等形式的教學活動。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遵循的原則都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但目前高?!霸怼闭n實踐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從教學形式看,辯論賽是大學生自我展現(xiàn)的平臺,但是大班不容易普及,只能在小班實踐,涉及學生人數(shù)相對較少;社會調查是社會實踐中很有成效的一種方式,但需要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現(xiàn)實問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且耗時較長;觀看影視資料生動形象,很受學生歡迎,但由于課時有限,不具有普遍性;對于熱點難點問題的研討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大班人多,發(fā)言學生人數(shù)有限;課下研討沒有教師的參與,學生缺少自覺性,隨意性大,幾乎無法進行;對于普通高校和偏遠學校來說,由于資源和條件所限,要聘請國內思想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做專題講座不太容易;參觀考察是校外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受人力、物力、財力和安全等因素影響,無法大規(guī)模地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和社區(qū)進行參觀訪問與調查研究。其次,就教師而言,每位“原理”課教師都承擔著較為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和科研壓力,實踐教學會占用大量的課余時間。而且每個教學班的授課規(guī)模在100~150人不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增加了難度。再次,就學生而言,目前高校大學生專業(yè)課多,學習壓力大,加之對政治理論課不太感興趣,對“原理”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不能處理好“原理”課實踐教學活動與其他的專業(yè)課和必修課的關系。最后,從效果來看,“原理”課實踐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時代在發(fā)展,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xiàn),僅靠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實踐教學很難達到終極性的效果。
“原理”課的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基本組成部分,實踐范圍廣泛?!霸怼闭n實踐教學設計的內容重點要圍繞以下4個方面進行。
(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2]。大學時期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當今開放而多樣的文化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正確,就不能唯物辯證地看待社會、現(xiàn)實、他人和自己。“原理”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課程。所以,“原理”課實踐教學首要的就是對青年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人文素質教育
世界觀和人生觀問題如果離開了人文素質和科技素質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教育部曾發(fā)文明確要求:“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大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人文修養(yǎng)和科學素質?!盵3]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大量開設人文選修課并不現(xiàn)實?!霸怼闭n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理論性和思辨性強,人文學科知識范圍廣,涉及哲學、美學、歷史學、倫理學和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可與人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因此,在“原理”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真正做到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和貼近生活,滲透人文關懷,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此外,習近平在慶祝建黨95周年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和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原理”課實踐教學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三)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盵4]青少年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大學生學習能力強,思想活躍,但缺乏社會經驗,辨別能力弱。近年來,西方思想文化的廣泛傳播對青少年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培育帶來消極影響,部分青少年認為共產主義虛無縹緲,理想信念發(fā)生偏移。多元化價值觀使部分青少年混淆了善與惡、美與丑的評判標準,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阻礙了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選擇。因此,“原理”課實踐教學要立足于對青年學子的理想信念教育,積極挖掘對他們有啟發(fā)性和感召力的正能量教育內容,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使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原理”課作為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不僅擔負著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的重任,還具有提高學生理論素養(yǎng)與理論思維能力的作用。因而,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遵循與體現(xiàn)這一重要教學目標,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自己的頭腦,學會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增強戰(zhàn)略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底線思維能力。只有具備正確的理論思維方法,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才能在變化中把握規(guī)律,也才有能力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受經費、學生人數(shù)、管理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原理”課組織校外實踐活動難度大,覆蓋學生人數(shù)少。而校內實踐教學是結合課堂理論教學進行的,有一定的可行性,易于操作。
(一)校內實踐教學
“原理”課始終堅持傳播正能量的原則,結合具體理論教學內容,河北北方學院在校內實施了專題講座、課堂討論和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1.要求學生研讀哲學和經濟學等經典著作并寫讀書報告
在教師指導下,要求學生認真閱讀馬列經典、哲學、經濟和文化等學科的優(yōu)秀著作,結合個人和社會實際展開探討,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并撰寫讀書報告,教師篩選出一些優(yōu)秀報告在班級進行討論和交流。這項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也開闊了學生的理論視野,啟迪了學生的理論思維,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境界。
2.開展“哲學與生活講壇”實踐教學活動
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8~12人)為單位,指導學生依據(jù)“原理”課理論聯(lián)系自身的實際,圍繞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及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每組選擇一個主題,利用網絡、圖書、報紙和雜志查找資料,課前寫出文檔或制作出PPT,課上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講授,發(fā)言時間控制在5~8分鐘左右,之后教師點評,指出學生講授內容的精彩之處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學生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很高興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且能夠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性,既提高了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引領和主導作用。
3.開展“走近馬克思”系列文化活動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fā)表170周年。為紀念這位千年偉人,同時進一步拓展“原理”課實踐教學效果,可在“原理”課實踐教學中開展“走近馬克思”系列文化活動。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把握理論精髓
以教學班為單位成立經典著作閱讀小組,10人左右一組,要求學生研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思考》《馬克思給燕妮的信》、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拉法格《憶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只有系統(tǒng)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讓學生真正讀懂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客觀規(guī)律,才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2)舉行“走近馬克思”文化展示活動
教師向學生布置系列參考選題,如馬克思的大學時代、馬克思的理想、馬克思的世界觀、馬克思的愛情、馬克思的友誼、馬克思的人生、馬克思與當代中國和馬克思與當代世界等。各任課教師以教學班為單位,要求學生以小組(8~12人)為單位,并指定組長,
由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每組選擇參考選題中的一項或多項進行集體學習和自學。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多方查找資料,最終每小組選定一個主題完成任務。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興趣和能動性,要求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故事及書法繪畫作品,制作PPT和拍攝小視頻等。教師可篩選出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在全校展覽。
(二)校外實踐教學
除了校內實踐教學形式之外,還應積極探索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社會實踐的途徑。
1.組織學生進行紅色尋訪活動
河北北方學院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開展了為期2天的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活動以張家口“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舊址”為起點,南下蔚縣,北上赤城、沽源,繞道崇禮、張北,最后回到張家口“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此次尋訪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顯著,同學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價值準則,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為價值追求,形成了公而忘私、樂于助人、顧全大局、勇于獻身和死而后已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特別是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跡,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2.開展“了解張家口,熱愛張家口,奉獻張家口”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
河北北方學院所在地——張家口素有“塞外山城”之稱,又是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張家口歷史悠久,有包括泥河灣文化、三祖文化、長城文化、商道文化、察哈爾民俗文化和革命歷史文化在內的六大文化。結合“原理”課的實踐教學,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可讓學生了解大好河山張家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強其榮譽感和自豪感,做到“了解張家口,熱愛張家口,奉獻張家口”。
“原理”課校內實踐教學的時空雖然有限,但其內涵豐富,覆蓋學生范圍廣泛,教學內容多樣。只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就能把理論轉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校外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不僅能激發(fā)思想政治課的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走向社會,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學生終生受益。
[1] 劉世華,吳紹禹.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識局限及對策論析[J].教學與研究,2008,V(4):87-90.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3] 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1998-04-10)[2014-05-29].http//www.docin.com/p-277785.html.
[4] 習近平.習近平寄語青少年:青年有擔當,國家有前途[N].京華時報,2013-05-05(1).
AnExplorationintotheDesignandtheImplementationWaysofthePracticeTeachingof“BasicPrinciplesofMarxism”inUniversities—Taking Hebei Nor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Jian-ying,ZHANG Hai-yan,HAO Li,WU Hai-yi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teacher,the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effects,and suggests perform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values and morals,the education of the humane quality,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Such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requiring students to read classics and write reviews,carrying out activities concerning philosophy and Marxism,organizing students to visit revolutionary areas,and conducting various social practice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Hebei North University;practice teaching;the implementation way
2017-07-12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課題階段性成果(HB15JY096);河北北方學院法政學院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項目(T2017-02)
張劍英(1965-),女,河北張北人,河北北方學院法政學院教授,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2095-462X(2017)05-0114-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926.1550.03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09-26 15:50
(責任編輯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