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殷切的期望
      ——致中國犯罪學口述史先行者的一封信

      2017-03-07 11:13:59馮樹梁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預防犯罪犯罪學拐點

      馮樹梁

      殷切的期望
      ——致中國犯罪學口述史先行者的一封信

      馮樹梁

      皮藝軍、翟英范、張荊、張超諸同志:

      自從你們于2014年7月8日開啟“中國犯罪學口述史”系統(tǒng)工程以來,你們含辛茹苦,堅持不懈,頗有成效,我非常高興!請允許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毫不夸張地說,你們進行的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事業(yè)!

      2014年7月8日你們對我進行訪談,屈指算來已經(jīng)兩年多了,期間,一邊是你們忙,一邊是我病魔纏身,我兩年間竟然住了四次醫(yī)院,但我對你們的牽掛之心,并未中斷,時復思念你們的情況與進程?,F(xiàn)把我平時想到的幾件事寫給你們,以表達我對“中國犯罪學口述史”的殷切期望之情。

      一、一張報紙引發(fā)的思考:關(guān)于口述史、口述史學科的起源與發(fā)展

      2016年6月20日《光明日報》第五版刊登了一篇該報駐華盛頓記者韓顯陽的文章,《在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怎么做》。我急讀頓悟,有感而發(fā),情不自禁地在報紙邊沿寫下:請皮、翟同志一閱。

      我的感悟之一,是文內(nèi)把口述史和口述史學科加以區(qū)別。文內(nèi)稱:口述搜集歷史資料,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古已有之。并舉出西方的《荷馬史詩》《馬可·波羅游記》、斯諾的《西行漫記》和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為例。“但是,真正把口述歷史(Oral History)作為一個專門學科來研究,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始的”。這就是說,口述史有一個從史到學科的轉(zhuǎn)變問題。

      我的感悟之二,文內(nèi)稱:1948年哥大歷史學家阿蘭·內(nèi)文斯創(chuàng)建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2011年6月1日,該研究室更名為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中心(CCOH),是世界領(lǐng)先的口述歷史教學與實踐中心之一。讀了這一段,我在旁邊注上:“可見我們現(xiàn)在起步也并不為晚,只是貴在堅持,貴在真實?!?/p>

      我的感悟之三,當讀了文章中的另一大段:“目前,美國口述歷史研究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幾乎滲透到各個領(lǐng)域。在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中,哥大口述歷史研究始終處于領(lǐng)先地位,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钊朔Q道的是,多年來哥大始終立足本土,進行地方歷史、文化民俗大搶救?!边@段使我感觸最深,于是在旁邊也注上了自己的感悟:“立足本土是方向。從搶救到常態(tài),有可能達到口述史、文字史并茂的境界!”

      我的確在想,以“中國犯罪學口述史”為突破口,搶救史料,最終有可能帶動文字史的發(fā)展,使中國犯罪學的文字史也邁上一個新臺階!

      這張報紙也成了一份史料,總有一天交到你們手中。

      二、“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我國關(guān)于讀史、知史、用史的理論資源十分豐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guān)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走下去,我們的口述史、文字史研究必將由量的積累升級為質(zhì)的飛躍,即所謂“量變積累歷史,質(zhì)變升級歷史”。(此語出自《中國共產(chǎn)黨的九十年》一書)

      2016年9月,我們研究所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我就“怎樣挖掘歷史”作了專題發(fā)言。其中一些經(jīng)典論述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簡單引述幾段如下。

      (一)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裉?,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找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習近平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二)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1.“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求學時期就曾說過:讀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說:你要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x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的道理都應該懂得,都應該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自覺地學習歷史?!?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發(fā)表題為《領(lǐng)導干部要讀點歷史》的講話)

      2.“今天世界上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而歷史上發(fā)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習近平2015年8月23日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

      3.“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古今于須臾,托四海于一瞬?!瘺]有歷史感,文學家、藝術(shù)家就很難有豐富的靈感和深刻的思想?!仨氂惺纷R、史才、史德?!?習近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4.“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習近平2015年8月23日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

      (三)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

      “加強史料搜集和整理……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獔猿钟梦ㄎ锸酚^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jié)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習近平2015年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進行的第25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對抗日戰(zhàn)爭的回顧和思考)

      我的體會是,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讀史、知史、用史的重要論述,會加深對正在進行的“中國犯罪學口述史”活動的理解和認識,更能體會到它的重要意義。我的體會集中起來主要是兩點:

      第一,口述史有可能帶動文字史的發(fā)展,達到兩者并茂的境界;

      第二,從量的史料積累上升為質(zhì)的變化,即所謂量變積累歷史,質(zhì)變升級歷史,從整體上推進中國犯罪學學科建設的發(fā)展。

      這就是我為什么高度評價和支持你們的口述史活動,并愿為之盡綿薄之力。以上是體會,以下兩點是我對第一次訪談的一點補充。

      三、重任在肩,自我梳理

      上述由口述史向文字史的跨越也好,由量的積累向質(zhì)的飛躍升華也好,這是訪談者和被訪談者的共同責任和擔當,而且后者擔子應更重一些,因為后者是提供史料之源。所以,我作為被訪談者給自己提出一個“自我梳理”的要求,以彌補口述史憑記憶、時間準備有限等局限性。

      在這里,我把自己一生從事犯罪學研究的實踐和心路歷程概括為三個歷史拐點(或曰節(jié)點、轉(zhuǎn)折點)。

      (一)第一個歷史拐點是承擔國家重點課題《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問題研究》的起點和打基礎階段。2014年7月8日我們談的基本上就是這個拐點上的情況。沒有這個拐點,就沒有我后來的犯罪學研究,沒有這個拐點,就沒有中國犯罪學史上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所以,這個課題也是中國犯罪學史上的一個拐點,就像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成立和它的南寧會議是中國犯罪學史上的拐點一樣。

      最近我重讀了一遍張超同志費心整理的刊登在《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5年第一期上的《高起點 不間斷 重實踐》一文,我認定,基本事實清楚,沒有錯訛之處,可以作為史料應用。有些更具體的細節(jié)和數(shù)據(jù)可以參照我所編著的《中國刑事犯罪發(fā)展十論》一書(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這本書實際上是課題總卷的縮略本和再總結(jié),其內(nèi)容同樣是可靠的。在《中國刑事犯罪發(fā)展十論》一書中,我請當時課題的總負責人、公安部俞雷副部長題寫書名和題詞并向他作了簡要匯報,且以他當年在第一次編委會、編輯部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作為代序,就是為了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

      這次訪談,皮藝軍教授寫的推介詞,文采飛揚,慰勉有加,但其中有兩句話與事實有出入,“先后擔任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長和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所長”,我想前者可能是我曾擔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學研究所所長之誤,后者少了一個“副”字。我們是做學問的,不講究官銜。所以,我去年(2016年)出版的拙著《中國犯罪學話語體系初探》一書作為附錄一采用時,改為“長期從事公安司法工作”一語。說到附錄,令人傷心:不知是出于校對、印刷哪個環(huán)節(jié),文章次序顛倒,不可卒讀,所以訪談正文應以《河南警察學院學報》刊載內(nèi)容為準。

      這次訪談一開始就有兩個伏筆,“最近我在寫《中國犯罪學話語體系初探》……再一個,今年(2014年)是我們研究所成立30年,也讓我寫文章……”,這兩個伏筆的內(nèi)容,這次我自我梳理為第二、第三兩個拐點。

      (二)第二個個人歷史拐點,是由承擔國家重點課題向?qū)9ヮA防犯罪研究的轉(zhuǎn)折。這個拐點是怎么拐的,克服了哪些困難,結(jié)果如何,對我下一步的犯罪學研究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以,我稱之為第二個拐點。這個拐點的標志性作品,就是我主編的《中國預防犯罪方略》(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的誕生。這個拐點的時間是從1989年我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調(diào)到司法部預防犯罪與勞動改造研究所(后改名為預防犯罪研究所)任副所長到1994年《中國預防犯罪方略》的出版。我寫的表述這段歷史的文章的名字叫《百舸爭流奮輯者先——為紀念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成立30周年而作》,載高貞主編的文集《欣欣歲月——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三十年》(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同時,作為附錄二,收入2016年4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犯罪學話語體系初探》一書。

      我在這個歷史拐點上主要是解決幾個矛與盾的關(guān)系問題:

      首先是單位性質(zhì)與研究任務性質(zhì)上的矛盾。嚴格意義上的預防犯罪在公安,資料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在公安,而司法行政機關(guān)只是預防重新犯罪問題。所以,首先需要解決第一手資料和熟悉第一線情況的人力問題,我是從公安上過去的,由于搞公安課題而占有資料和熟悉許多一線同志,所以這個矛盾比較好解決。

      其次是組織上“雙肩挑”的矛盾。我調(diào)到該所工作,公安、司法兩部商定一個條件即“雙肩挑”,必須把公安課題搞完,不能人去樓空。這為解決上述矛盾提供了方便,但增加了工作壓力:這邊公安課題臨近尾聲,需要拿出最終成果,有大量組織協(xié)調(diào)、寫稿、改稿、審稿、統(tǒng)稿任務;那邊要開始“下蛋”,一切都從頭開始組織籌劃,制定提綱,組織人力;一邊要加班加點干,一邊還有人反映“身在曹營心在漢”。精神和工作壓力都很重,所以,那一段身體也到了極限,連連生病。有人關(guān)切地質(zhì)疑為什么,我坦言:累的!也就是超負荷拼搏的結(jié)果。但當時我只想完成兩邊的任務,從未考慮體力透支的問題。

      其三,理論上如何表述打防關(guān)系的矛盾。當時正值犯罪增長處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峰(全年236萬起),公安機關(guān)忙于嚴打,只打不防、重打輕防幾成常態(tài),打防關(guān)系處于徘徊狀態(tài),正如當時中央綜治辦主任陳冀平同志所說,在一段時間內(nèi)甚至不能理直氣壯地談預防問題。這個問題在中央政法委、綜治辦許多領(lǐng)導同志的共同關(guān)懷下,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現(xiàn)在看來,當時表述的觀點是正確的,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在這個拐點上,其結(jié)果是令人滿意的:突出的是,在公安課題一邊,我親筆歸納出中國刑事犯罪發(fā)生與發(fā)展的四大規(guī)律,提出了犯罪原因是一個體系的觀點等;在研究所一邊,由于寫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中國預防犯罪方略》的出版也產(chǎn)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三)第三個個人歷史拐點,就是從2012年6月到2016年4月,以三年半的時間,在80~84歲高齡,獨力寫作出版了專著《中國犯罪學話語體系初探》一書(法律出版社2016年4月版),在一個新的學科領(lǐng)域,總結(jié)了我從事犯罪學研究30年來的心路歷程。特別應當提及的,本書得到了本研究所和一些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使我感激之情不絕于懷!這是一個新的嘗試,有待實踐檢驗。為了清楚地說明寫作本書的心路歷程,我在本所刊物《犯罪與改造研究》2016年第11期上發(fā)表了《我們的研究充滿陽光——寫作〈中國犯罪學話語體系初探〉的心路歷程》一文,算是我對自己最后一個歷史拐點的具體交代,在此不再贅述。

      總結(jié)出個人從事研究工作的歷史拐點,是對研究歷程的一次再梳理,以便使研究歷程更清晰、來龍去脈更清楚、史實更確鑿無誤,為中國犯罪學口述史的形成提供更負責任的史料。

      回想起來,我對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心路歷程有三種概括方法,分別有不同的角度。

      第一種概括方法是第一次對我進行訪談時的那三句話:高起點、不間斷、重實踐。這是從治學精神上講的。

      第二種概括方法是在第一次訪談和紀念研究所30周年的文章《百舸爭流,奮輯者先》中所講的三句詩,“春城無處不飛花”“春風自綠江南岸”“春宵一刻值千金”,這是對季羨林老先生人生三要素——天賦、機遇、勤奮的個人解讀,即體會。

      第三種概括方法是這次提出的三個歷史拐點,是指對我一生在治學上有決定性意義的歷史時段:第一階段即第一個拐點,是打基礎;第二個拐點是我治學中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或“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具有承前啟后的轉(zhuǎn)折意義;第三個拐點,是個人歷史的終結(jié)點,也是“高起點不間斷重實踐”的結(jié)果。

      四、亡友的遺愿

      我高興而又傷心地看到貴刊《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這里我順便暴露一個經(jīng)常寓于心的想法,即認為貴刊為刊登《中國犯罪學口述史》所做貢獻應當予以特別褒獎、點贊——刊登《中國犯罪學家推介:周路先生》和《中國犯罪學實證研究的引領(lǐng)者——追憶周路先生訪談》。這是你們召集幾位周路先生的生前好友訪談的,其中也包括我。對追憶訪談的方式我很贊同,是另一種間接的搶救史料的方式。

      我和周路先生雖然接觸不多,但稱得上是知心朋友,說的都是心里話。我十分佩服周路先生的剛直執(zhí)著的性格和對治學的遠見卓識。在這里,我憑記憶略加補充:

      我第一次知道周路先生的大名,是20世紀80年代我實施公安部承擔的《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問題研究》這個國家重點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的時候。當時我領(lǐng)導一個課題數(shù)據(jù)處理小組,聽說天津社科院的周路研究員那里有一種處理社科數(shù)據(jù)“軟件包”,可能就是SPSS,就讓這個小組的同志去聯(lián)系。可惜后來的情況我不記得了。后來,我們研究所搞北京受害人調(diào)查,也把周路同志作為統(tǒng)計專家吸收進來。至于周路同志邀請我為《當代實證犯罪學新編——犯罪規(guī)律研究》寫評論,這對我是一個破例,我一向給人寫書評、序言等,都是先看書,然后發(fā)表個人見解,從來不讓別人代筆。這次,周路同志說,書還沒有出版,但時間上因參加評獎不能等待,那我們就提供個素材吧。出于友情,我同意了。我雖然作了些改動,但基本內(nèi)容是原來的,后來又給了1000元稿酬,更加于心不安。我知道周路同志的友情之心,并非非我寫評論不可,而是表明友情之深。以下主要講兩件事。

      第一件事:在實證研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剛直執(zhí)著性格。周路同志經(jīng)常說,他很感謝我對他實證研究的支持。記得1995年在河南南陽召開的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現(xiàn)在常稱“中國犯罪學學會”)年會上,會長們開會決定由我作會議總結(jié)。總結(jié)內(nèi)容未定,因為第二天上午還有兩個小時的大會發(fā)言,而后才做總結(jié)。散會后,周路同志在后面叫:馮所長、馮所長!情緒急促促的。然后他對我說,如果不是您在會上講了實證與思辨的關(guān)系,我今天準備在會上站起來當場和某個教授辯論,為什么“實證研究不能登大雅之堂”?……中午休息時,我找那位教授問是怎么和周路同志說的,讓周路同志生氣了。答曰,可能是誤會了,原意不是如此,云云。后來,在廣州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年會,這位教授已是學會負責人,會上他說,當前犯罪學研究缺乏實證研究……會下,我找周路同志說,聽見了吧?看法轉(zhuǎn)變了……周路同志笑了笑,接著同我談他思慮已久并同我多次談過的一件事……

      第二件事:看來是周路同志非常急迫而又非常慎重對待的一件事,這次追憶中沒有人談到過,說明他是很慎重的,可能在我同意前,他沒有或很少進行廣泛交流。這件事簡單說,就是他主張以公安部的《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問題研究》為依托,建立犯罪學實證學派。因為他注意到,這個課題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中國犯罪學本土化,從本土調(diào)查中提煉自己的理論觀點的問題。我記得,在深圳、廣州、長春等會間他都找我聊天,談這件事,我的基本態(tài)度是,我同意學派能促進學術(shù)發(fā)展的史實和見解,但涉及由我出面的問題,我覺得自己才疏學淺、資質(zhì)不夠,難以擔當。期間,他還談到關(guān)于重視犯罪規(guī)律研究的問題,這一點,我們倆是不謀而合的。我現(xiàn)在反復想來,周路同志的確對于中國犯罪學研究是傾注心力,富于遠見卓識的。雖然我無力完成他的心愿,但今天來紀念他、懷念他,不能忘記他的這種精神。說他是“中國犯罪學實證研究的引領(lǐng)者”當之無愧!

      五、一封可資鑒證一段學術(shù)史的信

      這是一封廣東省公安廳有名的筆桿子李竹生同志寫給我的一封信,內(nèi)容是由公安部承擔的國家重點社科規(guī)劃課題《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問題研究》結(jié)束后的一些感慨和體會。李竹生同志是該課題研究報告廣東省分卷的撰稿人,為廣東課題分卷的完成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我非常器重李竹生同志的寫作能力,而且深知,李竹生同志信中所寫的內(nèi)容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是發(fā)人深思的。所以,在此一字不差地發(fā)表出來,供讀者聽聽當年課題參加者的心聲——這樣的心聲是十分難得的一份有價值的史料。

      鏈接:李竹生同志信件的原文

      樹梁老師:

      謝謝您寄來《中國刑事犯罪發(fā)展十論》。您仍然沒有忘記您率領(lǐng)過遠離京城的“老兵”,使我深深感動!

      我更要謝謝您以晚年極其寶貴的時間,把我們20年前的重要研究成果再加梳理、精煉、評介,便于我們的后人參考、借鑒、承傳。您又為后人立一功德。

      面對《十論》,我感慨良多!

      從20世紀80年代參加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研究至今,我雖一直留在公安理論研究崗位上,但是,人世滄桑,眼前已看不見像您那樣的學術(shù)帶頭人,看不到對于公安理論事業(yè)的責任感與熱忱。為學者熱衷仕途,為官者熱衷“實用”,自然也就看不見“現(xiàn)階段犯罪”那樣的研究和成果。

      我記得您總是力主把我們這支力量延續(xù)下來。我留下來了,但是,形勢總比人強。面對現(xiàn)實,我感到無能為力、無所作為,也愧對您們。

      我深深地懷念做《中國現(xiàn)階段犯罪問題研究》的那些日子,深深懷念您們!春節(jié)又到了,衷心祝您春節(jié)快樂!健康長壽!闔家幸福!

      李竹生

      二○一一年一月十六日(鏈接完)

      以上如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責任編輯:張 超)

      2017-04-07

      馮樹梁(1932— ) ,男,山東臨朐人,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犯罪學學會高級學術(shù)顧問。

      D917

      A

      1008-2433(2017)03-0031-05

      中國犯罪學口述史+

      猜你喜歡
      預防犯罪犯罪學拐點
      八年級《預防犯罪》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學習與科普(2022年8期)2022-02-23 19:35:08
      秦國的“拐點”
      新拐點,新機遇
      廣州化工(2020年5期)2020-04-01 07:38:52
      恢復高考:時代的拐點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許春金先生
      《廉潔拐點》
      紅巖春秋(2017年6期)2017-07-03 16:43:54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黎群先生
      履職看清單 用權(quán)受監(jiān)督
      永安市| 洞口县| 万山特区| 桃园市| 闽清县| 宜川县| 白沙| 富源县| 临洮县| 虞城县| 涿州市| 兴文县| 多伦县| 芦溪县| 固阳县| 峨山| 金坛市| 普宁市| 镇坪县| 宽城| 雷波县| 加查县| 威信县| 克东县| 治县。| 米脂县| 牟定县| 游戏| 彰化市| 承德市| 探索| 柞水县| 河池市| 仪征市| 巍山| 金阳县| 定远县| 新源县| 祁东县| 无锡市|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