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康,李思慕,馬 婷,賈維東
·綜 述·
3D打印技術在創(chuàng)傷骨科臨床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進展
王 康1,李思慕2,馬 婷2,賈維東2
3D打?。还钦?;創(chuàng)傷
3D打印技術目前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之一[1],它綜合了數(shù)字建模、機電控制、信息、材料、化學等多方面的前沿技術。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等各種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合金材料的直接應用,3D打印技術在創(chuàng)傷骨科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發(fā)展。3D打印技術是以數(shù)字化模型為基礎,運用黏合材料,將設計出的3D模型按照某一坐標軸切成有限的多個剖面后,經(jīng)逐層打印的方式,最終創(chuàng)造一個立體實物的技術[2]。在創(chuàng)傷骨科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中,3D打印技術目前是重要方向之一,通過患者的CT、MRI等影像資料和數(shù)據(jù),利用三維技術為患者制訂“量體裁衣”式的個人定制治療方案,定制出個性化的實體模型、植入物及輔助器械,可有效地解決臨床治療難題[3]。其逼真、直觀、形象的臨床模擬技術,豐富的臨床教學指導性,為創(chuàng)傷骨科臨床醫(yī)師培養(yǎng)和臨床帶教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本文就3D打印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展的局限性以及在創(chuàng)傷骨科領域的應用情況進行綜述,旨在為廣大學者和臨床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1.1 3D打印的優(yōu)勢
1.1.1 實體模型性:通過收集和整合患者資料,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xiàn)由二維到三維、由平面到立體、由虛擬到現(xiàn)實的轉(zhuǎn)變,包括三維模型、工具和假體等。醫(yī)生可以根據(jù)1∶1模型對疾病做出最真實、精確的評估,在疾病的診斷、術前手術方案的設計、術前操作流程的演練、術中輔助手術操作以及術后恢復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極高的應用價值[4-5]。同時,可術前進行反復演練和交流,護士通過參與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能夠詳細、準確地了解患者情況,提前做好相關準備,醫(yī)護共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及對意外情況的提前預估,這為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精確的思路和方法[6-7]。
1.1.2 手術個性化:傳統(tǒng)鋼板及內(nèi)置物的規(guī)格與材料滿足了普通患者常規(guī)治療需求,但對特殊患者而言,包括損傷部位特殊或自身條件特殊的患者,傳統(tǒng)內(nèi)置物材料不能滿足臨床需求。骨科的個性化治療在此時十分必要。對于特殊患者,如何確定更加適合、固定確切的內(nèi)置物材料,是臨床的難題之一。根據(jù)3D打印技術制作的完全依據(jù)個體數(shù)據(jù)形成的內(nèi)置物可以充分滿足這部分患者的需求,達到確切固定、精準治療、手術個性化保障的目的。隨著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骨科的模式將是“個性化、精確化、私人訂制”的發(fā)展模式。從大方向著眼,個性化的人工關節(jié)、接骨鈑、骨盆修復等醫(yī)療植入物將廣泛應用于臨床;從小方向著眼,如創(chuàng)傷手術中在導航模板輔助下進行螺釘置入,可通過3D打印技術找到合適的螺釘尺寸和設計螺釘置入的軌道,以減少術中螺釘?shù)钠啤_@將使得廣大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受益,也是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1.1.3 術中暴露性:目前手術中仍需X線影像的確認,以輔助內(nèi)固定物的植入,但基于3D打印技術和逆向工程技術的個體化內(nèi)固定模型可以與患者骨骼完全匹配,節(jié)約手術時間,從而減少醫(yī)患術中的放射性暴露[8]。尤其在復雜的粉碎性骨折患者中應用價值更大,不僅可以指導準確地進行骨折復位,還可進行精確的置釘,在導航模板下很容易操作,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置釘穿孔率及方向錯誤率,減少手術團隊及患者的輻射量。
1.1.4 便于醫(yī)患溝通:3D打印技術根據(jù)三維重建構建出1∶1的模型,能夠幫助醫(yī)生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使患者能夠更加清晰和直觀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術的難易程度,便于醫(yī)生講解手術方案以及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如出血、術后的相關并發(fā)癥等。這為患者和醫(yī)生提供了觸覺和視覺上的全新體驗,也增加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時提高了患者對我們服務質(zhì)量的滿意度。
1.1.5 利于教學和培訓:3D打印模具也應用于骨科臨床帶教中。對于骨盆骨折、復雜關節(jié)面骨折,目前的X線和三維重建CT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對于低年資醫(yī)生和學生存在一定理解和認識上的困難。但面對一個具體的三維立體模具,對臨床帶教和年輕醫(yī)師培養(yǎng)工作更為有效,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更一目了然。Hurson等[9]將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的髖臼骨折模型應用于培訓年輕醫(yī)師、醫(yī)學生和護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模具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可以培訓碩博士研究生、規(guī)培生以及低年資醫(yī)師,可通過模具讓其預先選擇鈦板和螺釘?shù)拈L度,并在模具上進行多次術前演練,這對提高他們的臨床技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10]。同時,多次的術前模擬演練,能夠大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惠及患者。
1.2 3D打印的應用制約
1.2.1 材料研發(fā)的制約性:材料是3D打印技術的核心之一[5],目前使用的天然醫(yī)用材料包括膠原、殼聚糖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聚醚醚酮;羥基磷灰石等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和鈦合金等醫(yī)用金屬材料。但對目前的醫(yī)學發(fā)展仍非常局限,骨科常用的合金為鈦合金、不銹鋼和鈷鉻鉬合金。3D打印機仍無法實現(xiàn)鈷鉻鉬合金的冷處理工藝,其他多種常見的金屬和高分子材料的打印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11]。另外,材料的強度、剛度、機械加工性還需改進,還不能完全模擬人體組織器官的強度、剛度和柔韌度等特性[3]。針對材料的局限性,應鼓勵和支持多學科共同研發(fā),加速材料研發(fā)的進程,為臨床開展3D打印技術開辟出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1.2.2 配套應用軟件開發(fā)的制約性:隨著醫(yī)學影像的飛速發(fā)展和掃描圖像精度的逐漸增高,醫(yī)學影像學生成的CAD/CAM文件可直接用于3D打印,但需要配套軟件,而這些應用軟件集成度和功能與3D打印設備卻不能無縫對接[12],且軟件程序應用復雜,學習周期較長,或需要配置相關的技術人員。雖然Materialise公司研發(fā)的Mimics Innovation Suite 軟件能夠快速轉(zhuǎn)換圖像,支持數(shù)據(jù)精確測量,允許用戶分割圖像;VSG公司研發(fā)的Amira軟件也支持模型分割和表面重建,對數(shù)據(jù)進行量化分析,但這類醫(yī)療應用軟件制造商需要與3D打印機制造商合作,才能確保軟件的無縫對接[11]。這些因素均制約著3D打印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推廣與使用。
1.2.3 成本問題:3D打印機根據(jù)材料和技術的不同分為工業(yè)級和桌面級,其價格差異可達上百萬人民幣。熔融沉積成形型桌面級3D打印機價格相對便宜,但精度不高,限制了它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國內(nèi)工業(yè)級高精度3D打印機市場仍然被3D Systems、EOS、Stratasys等壟斷,價格相對較高。打印成本的制約也影響著3D打印技術的廣泛推廣。近幾年隨著3D打印技術專利相繼到期、打印材料不斷豐富和價格下降,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yī)學及骨科的發(fā)展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1.2.4 其他:3D打印技術在韌帶和關節(jié)軟骨方面也存在局限性,韌帶-骨復合支架的置入,其力學性能較差,往往會在恢復性運動中發(fā)生固定失敗。關節(jié)軟骨的再生和修復在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距功能化恢復仍有一段距離[13-14]。該技術也不能完全指導手術過程,例如骨盆髖臼骨折時肌肉的阻擋和神經(jīng)血管的分布。人體對3D打印的光敏樹脂材料具有一定的排異反應[15]。另外,手術導向模板在術中產(chǎn)生的碎屑是否對患者產(chǎn)生不利影響,目前也缺少相關研究[11]。
2.1 術前規(guī)劃
2.1.1 明確骨折診斷及分型:在創(chuàng)傷骨科中,復雜骨折的診斷及分型是選擇手術方案及術中骨折解剖復位的基礎。傳統(tǒng)影像學方法是從二維平面上去閱片,加上醫(yī)生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在腦中恢復骨折的三維結構,而 3D打印模型立體感更強,能夠還原骨折真實情況,這不僅可以拓展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醫(yī)生的手術治療思路與方法,也可讓年輕醫(yī)生豐富解剖學知識、熟悉手術路徑、拓展空間構像能力,逐步積累實際手術操作技能,3D打印技術所塑造的骨折模型能夠幫助他們明確骨折分型,做出正確的診斷,制訂理想的手術方案。Hurson 等[16]讓3 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和 3 位年輕的醫(yī)生先用傳統(tǒng)影像學資料對20例髖臼骨折進行分型和診斷,然后用3D打印模型同樣對這20例髖臼骨折再次進行分型和診斷,結果表明,在對復雜骨折的診斷與分型方面,3D打印技術對年輕醫(yī)生的幫助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來說作用甚微。
2.1.2 模擬手術及優(yōu)化手術方案:3D打印技術可以使醫(yī)生在所打印的模型上進行多次手術預演。多個研究結果表明,在3D打印的模型上進行手術演練,可以讓術者更加熟悉手術過程,并且在操作過程中獲得更多啟發(fā),使其在演練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手術方案,從而選出最適宜的、個體化最強的手術操作方法[17-19]。同時能夠在多次演練中,讓年輕醫(yī)生更充分地掌握該手術的不同方式及手術全過程,從而讓年輕醫(yī)生在做助手期間能和主刀醫(yī)生配合得更加默契,縮短年輕醫(yī)生的學習曲線。
在模擬手術期間,可以對復雜的骨折進行復位,并對鋼板進行預彎塑形,這樣,術者可以對整個骨折復位的過程有一個提前的演練,使其在真正的手術過程中能夠操作得得心應手,并且能夠減少一些重復的步驟所帶來的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大大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輸血量,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這對患者的預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20]。
2.2 術中導航:一些復雜的粉碎性骨折,往往需要術者憑借扎實的解剖知識和豐富的手術經(jīng)驗去操作,但即使這樣,也往往會出現(xiàn)骨折復位困難、鋼板螺釘固定位置不佳或在固定過程中造成螺釘進入關節(jié)腔或者椎管內(nèi)。3D打印的術中導航模板可以成功避免類似事情的發(fā)生,它的優(yōu)點在于:①可定位螺釘方向,增強螺釘位置的準確性,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②手術操作簡單化,縮短了低年資醫(yī)生學習復雜手術的過程;③手術過程操作準確性的提高和難易度的下降,導致術中X線透視次數(shù)減少,手術時間以及患者傷口暴露時間縮短,從而優(yōu)化了手術效果,大大縮短了患者康復的時間,符合現(xiàn)在所提倡的快速康復理論;④當手術區(qū)域的骨性異常造成骨性解剖標志無法觸及時,術中的導航模板便可發(fā)揮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金丹等[21]按照腓骨的解剖學形態(tài)設計了導航模板,術中能精確貼附于腓骨遠端,并且術中所置入的螺釘,無論是長度還是方向都非常精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何興容等[22]則設計了符合股骨遠端解剖結構的不銹鋼手術導航模板,術中螺釘置入的準確性高,且未進入關節(jié)腔內(nèi),安全性高,術后骨折復位效果滿意。Brown 等[23]根據(jù)107位骨折患者的骨折情況制作了導航模板,術中透視發(fā)現(xiàn)所置螺釘位置均非常滿意,未進入關節(jié)腔及椎管內(nèi),安全性極高。Bagaria 等[24]在4例復雜骨折手術中應用了導航模板,結果發(fā)現(xiàn),明顯縮短了骨折復位的時間,并且由于手術時間的縮短,患者組織的暴露時間、術中麻藥的給予量、術中出血量及輸血量均有所減少,這對患者日后的康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3 外固定裝置:良好的復位和適當?shù)墓潭▽钦凼侵陵P重要的,骨折外固定的優(yōu)點在于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對病人造成的創(chuàng)傷程度小,但缺點在于精確度不夠,機器人和導航技術可改善此缺點。西安交通大學的專家將計算機輔助還原技術與3D打印相結合,開發(fā)出一種定制的外固定器,用于治療3例脛骨骨折。數(shù)據(jù)顯示:3例脛骨骨折的平均橫向位移為(2.04±1.53)mm,角度為(2.54±1.33)°,均得到良好的縮小。平均手術時間為(8.67±0.58) min。這種用于治療脛骨骨折的新型定制外固定器具有手術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損傷小和個體化強等優(yōu)點,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25]。
2.4 誘導骨生長:當所置入的假體中有骨長入時,可大大增加置入假體的使用壽命。3D打印技術所制作的三維置入物以鈦合金等金屬為原料,操作者可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設計孔徑、孔徑間的貫通以及彈性模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增強所置入物的穩(wěn)定性,并且能夠為誘導骨長入提供結構基礎。國家口腔醫(yī)學數(shù)字與材料技術工程實驗室的專家將P4 hASCs用作種子細胞,將細胞加入到20g/L藻酸鈉和80g/L明膠混合物中。接下來,將印刷體成骨誘導1周以獲得實驗組;還印刷了沒有細胞的藻酸鈉-明膠混合物,以獲得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植入裸鼠背部。植入6周后,收集樣品,分析其成骨能力。植入后6周,對照組大部分樣品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狀,呈凝膠狀;實驗組的樣品保持原始尺寸,質(zhì)地堅韌。實驗組植入后6周可觀察到骨樣組織和血管生長,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骨鈣素的結果為陽性,Micro CT結果顯示實驗樣品新骨量18%±1%。遂得出結論:hASCs-生物材料混合物3D生物印刷體具有異位骨形成的能力,可以將細胞-生物材料混合物3D生物印刷技術應用于體內(nèi)骨形成領域。
綜上所述,隨著3D打印技術在創(chuàng)傷骨科領域的廣泛開展和應用,患者要求及發(fā)展趨勢、政策法規(guī)都推動著3D打印技術的推廣與發(fā)展。SmarTech Markets Publishing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醫(yī)療市場的3D打印2015:機會分析和十年展望》顯示,到2024年全球用于醫(yī)療行業(yè)的3D打印機銷售額將增加到5.49億美元,但用于打印材料的銷售額將增加到7億美元,說明3D打印材料的市場需求要比打印設備更大。我國也頒布了《國家增材制造產(chǎn)業(yè)發(fā)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在該環(huán)境的推動下,3D打印技術已成為創(chuàng)傷骨科的發(fā)展趨勢。3D打印技術的優(yōu)勢已得到業(yè)界的廣泛認可,但其局限性和不足我們要逐步完善,最終要不斷突破難點,將該技術廣泛應用于骨科領域,惠及廣大患者。目前在創(chuàng)傷骨科領域,3D打印技術仍局限于打印骨骼的模型,而用于內(nèi)固定的鋼板也是在所打印出來的骨骼模型上進行預彎塑形,因此仍無法使內(nèi)固定裝置達到完全的貼附。而如果在電腦中將骨折復位,并且將內(nèi)固定裝置連同其所要附著的骨骼一同打印出來,這樣會使內(nèi)固定裝置無限接近于其所附著骨骼的解剖形態(tài),這將是一個新的命題,亟待廣大臨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員去攻克。
[1] Council A,Petch M.3D printing:ris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M].Gyges 3D Presents,2014:1-5.
[2] 熊小青,馮曉寧.三維打印快速原型機技術分析[J].鑄造技術,2006,27(12):1387-1389.
[3] 邱雪,吳荷玉.3D打印技術用于創(chuàng)傷骨科手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學雜志,2015,30(20):52-53.
[4] Guarino J,Tennyson S,Mccain G,et al.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for surgeries of the pediatric spine and pelvis:benefits analysis[J].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edics,2007,27(8):955-960.
[5] 鮑立杰,張志平,吳培斌.3D打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4):325-327.
[6] 王成燾.醫(yī)學的3D打印革命[J].中國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13(13):48-49.
[7] Scuderi GR,F(xiàn)allaha M,Masse V,et al.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a novel navigation system within the surgical field[J].Th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4,45(2):167-173.
[8] Lu Sheng,Zhang YZ,WANG Zheng,et al.Accuracy and efficacy of thoracic pedicle screws in scoliosis with patient-specific drill template[J].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2012,50(7):751-758.
[9] Kawaguchi Y1,Nakano M,Yasuda T,et al.Development of a new technique for pedical screw and Magerl screw insertion using a3-dimensional image guide[J].Spine,2012,23:1983-1988.
[10] 高宗強,張格林,吳瑋,等.3D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應用及展望[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6,30(3):252-255.
[11] 吳帆,王立軍,崔慧先.3D打印技術在創(chuàng)傷骨科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15,28(10):113-116.
[12] Vayrea B,Vignata F,Villeneuvea F.Design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J].Procedia CIRP,2012,3:632-637.
[13] Teuschl AH,Nürnberger S,Redl H,et al.Articular cartilage tissue regeneration-current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outlook for the future[J].European Surgery,2013,45(3):142-153.
[14] Huey DJ,Hu JC,Athanasiou KA.Unlike bone,cartilage regeneration remains elusive[J].Science,2012,338(619):917-921.
[15] 韓國嵩,馬廣文,黃斐,等.3D 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5,19(12):2259-2262.
[16] Hurson C,Tansey A,O'donnchadha B,et al.Rapid prototyping in the assessment,classification and preoperative planning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Injury,2007,38(10):1158-1162.
[17] Brown GA,Milner B,F(xiàn)iroozbakhsh K.Application of computer-generated stereolithography and interpositioning template in acetabular fractures:a report of eight case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2,16(5):347-352.
[18] 裴葆青,王曉紅,徐聲偉,等.骨盆髖臼生物模板的快速成型制備及其重要作用[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8,6(10):629-631.
[19] 張大偉,田越,李杰,等.快速成型機在骨盆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12,16(6):570-573.
[20] 胡學峰,洪建明,劉敏,等.快速成型技術在骨盆、髖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7,47(5):56-58.
[21] 金丹,王丹,張元智,等.下脛腓聯(lián)合分離固定數(shù)字化導向模板的設計及其初步臨床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7):1364-1366.
[22] 何興容,楊永強,吳偉輝,等.粉碎性骨折個體化手術模板的選區(qū)激光熔化直接成型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0,27(3):519-523.
[23] Brown GA,F(xiàn)iroozbakhsh K,Decoster TA,et al.Rapid prototy-ping:the future of trauma surgery[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03,85(Suppl 4):49-55.
[24] Bagaria V,Deshpande S,Rasalkar DD,et al.Use of rapid prototyp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mode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80(3):814-820.
[25] Song Y,Wang XF,Wang YG,et al.A novel combin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reduction technique and three dimensional printed patient-specific external fixator for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6,40(4):835-841.
10.13621/j.1001-5949.2017.07.0667
1.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2.西北民族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寧夏 銀川 750002
2017-04-11 [責任編輯]馬興忠
R6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