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晟靖,盛耀瑩,張 旭
(1.紅河州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隊,云南 蒙自 661100;2.紅河州林業(yè)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00)
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現(xiàn)狀及保護對策研究
鄭晟靖1,盛耀瑩2,張 旭1
(1.紅河州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隊,云南 蒙自 661100;2.紅河州林業(yè)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00)
民族醫(yī)學是少數(shù)民族文明的一塊瑰寶,保護民族藥用植物資源,既可以防止野生資源嚴重枯竭,又可以減緩植物藥用知識流失速度。紅河州具豐富的植物資源,且有多樣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文章對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藥用植物種類、蘊藏量、功用等情況以及金鐵鎖、云南重樓、三七等幾種少數(shù)民族重點藥用植物野生分布情況和人工栽培情況進行闡述和分析,并針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數(shù)量、質量銳減的情況提出保護對策。
藥用植物;少數(shù)民族;種類;功效;人工種植;保護對策;紅河州
云南省紅河州地處西南邊陲,有遼闊的高寒山地。高寒山地是藥用植物的主要分布區(qū)[1],按照保護生物學原理,紅河州應該劃分為藥用植物保護的熱點地區(qū)。
因此,對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既可以因地制宜地保護和利用少數(shù)民族文化,又可以為開發(fā)和利用藥用植物資源提供基礎,更是保護珍稀植物資源的前提。
紅河州有9個少數(shù)民族[1]。目前紅河州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資源家底不清[2]。因文獻資料較缺乏,對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狀況難以準確掌握;對民族藥用植物保護利用不重視;對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的特色反映不足[3]。此外,還存在資源學基礎研究薄弱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民族藥材多來自野生采集、以個體行醫(yī)為主,且不同地區(qū)的民族醫(yī)生多采集當?shù)厮a藥材使用,使得藥用植物的名稱、分類、分布等信息混亂[4]。
紅河州藥用植物資源較為豐富,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對藥用植物的多樣性進行研究分析,不僅可以掌握藥用植物的基本狀況,也可以為今后的保護和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且對紅河州栽培產業(yè)的發(fā)展和傳統(tǒng)醫(yī)藥知識的傳承均具有重要意義。
經調查整理,紅河州共有藥用植物 2 182 種,歸屬于196科。其中蕨類植物34科 124種,裸子植物7科13種,雙子葉植物131科 1 694 種,單子葉植物 24科351種,限于篇幅,名錄略。通過查閱文獻記載及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口頭調查,少數(shù)民族藥用植物共計267種,歸屬于100個科。
植物種類超過5種的科共計16個,分別是大戟科、蕓香科、菊科、蘭科、薔薇科、毛茛科、小檗科、廖科、豆科、茜草科、禾本科、樟科、唇形科、傘形科、胡椒科、木蘭科。其中,菊科共有18種植物被少數(shù)民族利用,包括滿天飛、家艾、小魚眼草、下田菊、滇苦荬菜等;其次,種類較多的是大戟科,共14種,包括重陽木、毛葉算盤子、黑面神等;茜草科12種,包括:白花蛇舌草、臭皮藤、紅根根藥等;豆科10種,包括小狗響鈴、含羞草、粉葛、小葉三點金等;毛茛科9種,包括白頭翁、黃連、大草烏等;蓼科9種,包括:虎杖、小紅人、土大黃等;蕓香科9種,包括:三椏苦、臭黃皮、飛龍掌面等;唇形科8種,包括薄荷、龍吉草、腎茶等;蘭科7種,包括大仙茅、雙腎子、白芨等;另外,薔薇科、小檗科、禾本科、樟科、胡椒科和木蘭科均有6種植物;還有傘形科包含5種植物。僅有1種的科有57個,分別是杜仲科、松科、藤黃科、延齡草科、秋海棠科、金虎尾科、蘿藤科、番杏科、紫茉莉科、海金沙科、白花菜科、蛇菰科、車前草科、五香藤科、藍果樹科、馬兜鈴科、紫草科、虎耳草科、茶茱萸科、銀杏科、金縷梅科、龍膽科、天門冬科、杉科、榆科、水東哥科、梧桐科、腎蕨科、骨碎補科、蘇木科、水蘚科、龍舌蘭科、車前科、鳥毛蕨科、書帶蕨科、桑寄生科、商陸科、秋海棠科、西番蓮科、山茶科、鴨跖草科、水蕨科、鳳尾蕨科、蕨科、中國蕨科、鐵線蕨科、鱗始蕨科、蚌殼蕨科、陰地蕨科、七指蕨科、蓮座蕨科、里白科、仙人掌科、石蒜科、三白草科、藜科和茄科。
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常用藥中,大戟科植物可以用于胃病、骨折、感冒、婦科炎癥、月經不調、產后血虛、癌癥以及腎炎、皮炎、腸炎、肝炎等炎癥;蕓香科植物可以用于感冒、風濕、氣管炎以及月經過多等婦科疾病,并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菊科植物可以用于腎炎、肝炎等炎癥,以及出血、感冒、濕疹、拉肚子、風濕、小兒高燒、胃病和經血過多等疾??;蘭科植物可以用于風濕、腎炎、糖尿病、神經衰弱、傷口流血等疾病;薔薇科植物可以用于月經不調、感冒,具有解毒、化痰、消炎止痛的功效;毛茛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療風濕、肺結核、感冒、濕疹和月經不調;小檗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療月經不調,具有解毒、消腫、抑制腫瘤的功效;蓼科植物可以用于風濕、氣管炎、結石、肝炎以及月經不調、痛經、婦科炎癥等婦科疾??;豆科植物可以用于乙肝、小兒高燒、感冒、肝炎、腎炎和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并具有強筋骨的功效;茜草科植物可以用于貧血、氣管炎、感冒、風濕、腸炎、胃炎、乙肝以及痛經等婦科疾病,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禾本科植物可以用于濕疹、結石、糖尿病、腎炎和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樟科植物主要用于骨折、風濕,其中肉桂還可以用于感冒咳嗽;唇形科植物可以用于清熱消腫、消食、感冒、腎炎和婦科,并具有明目的功效;木蘭科植物可以用于腎炎、風濕、食積氣滯、腹脹便秘、風寒咳嗽以及婦科和皮膚疾病;傘形科植物可以用于頭痛、月經不調、高血壓,具有強筋骨、清熱、健胃的功效;胡椒科植物可以用于治療氣管炎、胃病和風濕等疾病。
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利用的267種藥用植物中,使用全草或全株作為藥材的植物有126種,占所有植物的47.4%;使用根部作為藥材的有64種,占24.1%;使用莖部的有35種,占13.2%;使用葉的有47種,占17.7%;使用樹皮的有22種,占8.3%;使用花、果實和種子的有19種,占7.1%。
1)草果(Amomumtsao-ko)
在紅河州,野生的草果主要在金平、綠春、元陽、石屏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生境類型豐富,山坡、林下、田埂、疏林地、混交林和坡地均有分布,土壤類型有紅壤、黑壤、赤紅壤、棕壤;在4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3.19 kg、2.27 kg、3.11 kg、和0.98 kg,蘊藏量分別達到63.6 t、58.1 t、59.9 t、30.4 t。
草果作為藥材,最早記錄于《本草品匯精要》中。以其干燥成熟的果實入藥。草果的果實種子含有較高含量的揮發(fā)油。草果精油中的1,8—桉油精和反—2— 十一烯醛是草果主要的香氣成分,也是草果主要的藥用成分。1,8—桉油精具有驅風、鎮(zhèn)靜、抗菌、抗病毒、殺滅寄生蟲及發(fā)汗作用,而反—2— 十一烯醛具有平喘、祛痰、抑菌的作用。苗族民間醫(yī)生使用草果對產后腹脹的產婦進行治療,在促進胃腸排氣方面有明顯作用。
2)金鐵鎖 (Psammosilenetunicoides)
野生的金鐵鎖主要在個舊和紅河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生長環(huán)境有沙地、石縫和灌木叢下,土壤類型有黃棕壤和紅壤。在2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0.34 kg和0.17 kg,蘊藏量分別為3 t和1 t。
金鐵鎖為苗族習用藥材,首載于《滇南本草》中。金鐵鎖主要的入藥部位是根。金鐵鎖根部的皂苷類物質(浦湘渝)和環(huán)肽類物質(丁中濤)是金鐵鎖主要的藥用成分。苗族用金鐵鎖為主藥,輔以七葉蓮、透骨香,佐以五花血藤等,制成藥劑,對肌肉性炎癥有明顯的抵抗作用,可用以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胃痛、創(chuàng)傷出血、濕性關節(jié)炎、腰腿痛等。
3)云南重樓 (Parisyunnanensis)
野生云南重樓主要在個舊、金平和河口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存環(huán)境有林下、草叢、樹腳、石縫、和灌叢中,土壤為紅壤和黃壤。在3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0.81 kg、0.33 kg和0.19 kg,蘊藏量分別為10.5 t、4.7 t和2.9 t。
重樓以“蚤休”之名最先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后以“重樓”為正式藥名記載于《滇南本草》中。云南重樓主要的藥用部位是根莖。滇重樓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甾醇、甾體皂苷、黃酮等藥用成分。云南重樓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止血、抗腫瘤、腮腺炎、扁桃腺炎、喉頭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4)鐵皮石斛 (Dendrobiumofficinale)
野生鐵皮石斛主要在綠春、金平、屏邊和瀘西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存環(huán)境為巖石的表面和闊葉林的樹枝上,極少發(fā)現(xiàn)依附土壤生存的鐵皮石斛。在4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2.05 kg、1.76 kg、0.99 kg、1.01 kg,蘊藏量分別為3.1 t、1.0 t、1.3 t、0.4 t。
鐵皮石斛作為藥材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被民間稱作“救命仙草”。鐵皮石斛以其莖加工炮制入藥。主要藥用成分為種類豐富的鐵皮石斛素,及其他一些苯類衍生物。紅河州哈尼族將其與生黃芪、白芍配伍,有益氣養(yǎng)陰,健脾和肝的功效;此外,還用于肝陰肝血不足,婦女月經澀少或經閉,唇舌色淡等癥狀。
5)滇龍膽 (Gentianarigescens)
全株高30~50 cm。須根肉質。主莖發(fā)達,有分枝。莖生葉多對,葉卵狀矩圓形,野生滇龍膽主要在建水、石屏、蒙自、個舊、綠春、屏邊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有荒坡和云南松稀疏林下。土壤類型有黃紅壤、紅壤腐殖土、紅壤、黃壤、紅粘土和黃壤腐殖土。在6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0.93 kg、0.56 kg、1.24 kg、0.47 kg、1.63 kg和1.70 kg,蘊藏量分別為2.8 t、2.1 t、4.7 t、1.3 t、5.4 t和6.6 t。
滇龍膽以地下肉質須根和莖葉入藥。滇龍膽草為提取龍膽苦苷(Gentiopicroside)的主要野生藥用原料之一,是中國藥典上龍膽藥材的原植物之一。研究表明,龍膽苦苷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降壓等療效,對保肝、健胃、利膽有很好的功效。
6)三七 (Panaxnotoginseng)
野生三七主要在建水、瀘西、彌勒、個舊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有林緣和灌木叢下,土壤類型有紅壤、砂壤、黃壤、紅壤腐殖土。在4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0.68 kg、1.05 kg、0.31 kg、0.86 kg,蘊藏量分別為4.2 t、9.7 t、3.5 t、6.3 t。
三七用于治療疾病,最早記載于《醫(yī)門秘旨》一書中,多以其肉質根入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總結三七有行血化瘀的功效,民間將三七配柴胡、白芍,用以治療婦科疾病。建國以來,隨著三七皂苷等化學成分的發(fā)現(xiàn),用三七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治療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及預防癌癥的藥用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掘。
7)白芨(Bletillastriata)
野生白芨主要在瀘西、個舊、屏邊和金平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為灌木叢下、疏林地下、巖石邊和林地下,土壤類型有棕壤、紅壤、赤紅壤和紅棕壤,在4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0.51 kg、0.78 kg、1.08 kg和1.17 kg,蘊藏量分別為20.1 t、17.8 t、23.2 t和28.5 t。
白芨作為藥材,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以干燥塊莖入藥,其中所含的粘液質多糖是白芨主要的藥用成分,具有止血、保護胃黏膜、防癌、抗癌、抗腫瘤的作用。在紅河州民間,人們常用糯米湯調服白芨粉末,以治療胃肺損傷引起的咯血;或直接以白芨粉內服,治療百日咳、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疾病。
8)燈盞花(Erigeronbreviscapus)
野生燈盞花主要在瀘西、石屏、個舊、建水、蒙自和彌勒有分布,其他地區(qū)僅零星分布或未分布。主要生境為草地、林緣和疏林下,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棕壤和黑壤。在6個區(qū)域的每個樣方中,該植物鮮重平均值分別達2.13 t、1.74 t、1.66 t、1.72 t。
燈盞花作為中草藥,首載于《滇南本草》一書中。以其干燥全草入藥。藥用成分主要為黃酮類(如燈盞甲素、燈盞乙素)、吡喃酮類、咖啡酰類以及香豆素類和芳香酸類化合物。燈盞花素有改善腦組織缺血,降低血液粘度,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在傳統(tǒng)中藥中,主要用于散寒解表,消炎止痛。據(jù)記載,苗醫(yī)將燈盞花搗碎加紅糖用以治療牙痛。
1)草果
元陽縣、金平縣、屏邊縣和綠春縣為草果的主要種植區(qū),其中金平縣和屏邊縣種植面積最大,分別為753.2 hm2和713.7 hm2,產量分別為94.7 t和89.9 t。元陽縣和綠春縣種植面積較小,分別為413.3 hm2和486.7 hm2,產量為55.1 t和67.4 t。
2)金鐵鎖
個舊、紅河、建水、蒙自和彌勒是金鐵鎖的主要種植區(qū),其中建水和彌勒種植面積最大,分別為86.7 hm2和66.7 hm2,產量分別為87 t和76 t。個舊、紅河和蒙自的種植面積較小,分別為33.4 hm2、46.6 hm2和60.0 hm2,產量分別為28 t、45 t和66 t。
3)云南重樓
個舊、蒙自、彌勒、建水和元陽是云南重樓的主要栽培區(qū),其中個舊種植面積最大,達到93.2 hm2,產量達570 t;另外蒙自、彌勒、建水和元陽的種植面積分別為59.9 hm2、46.5 hm2、65.9 hm2和33.5 hm2,產量分別為420 t、320 t、540 t和200 t。
4)鐵皮石斛
綠春、金平、屏邊、石屏、開遠、個舊、彌勒、建水和蒙自為鐵皮石斛的主要種植區(qū),其中,建水的種植面積最大,達到52.7 hm2,產量達353 t,其余幾個地方的種植面積分別為20.0 hm2、31.4 hm2、32.7 hm2、33.2 hm2、41.3 hm2、73.5 hm2、21.4 hm2和22.1 hm2,產量分別為86 t、129 t、138 t、200 t、253 t、200 t、106 t和104 t。
5)白芨
屏邊、個舊、建水、瀘西、金平、紅河和蒙自是白芨的主要種植區(qū),其中建水的種植面積最大,達180.4 hm2,產量達680 t;屏邊、個舊、瀘西、金平、紅河和蒙自的種植面積分別為60.2 hm2、86.7 hm2、93.2 hm2、53.3 hm2、60.1 hm2和93.4 hm2,產量分別為320 t、390 t、420 t、360 t、300 t和440 t。
6)燈盞花
彌勒、個舊、瀘西、建水、石屏、蒙自和屏邊為燈盞花的主要種植區(qū),其中,瀘西、建水和屏邊的種植面積較大,分別為101.9 hm2、80.4 hm2和66.7 hm2,產量為1 900 t、1 300 t和1 300 t;彌勒、個舊、石屏、蒙自的面積分別為13.3 hm2、61.2 hm2、20.1 hm2和53.3 hm2,產量分別為250 t、1200 t、340 t和980 t。
1)對各類藥材缺乏規(guī)范的種植區(qū)劃及適應性評價,種植發(fā)展盲目,藥材市場行情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藥材尚未實現(xiàn)規(guī)?;娜斯ぴ耘?,仍主要依靠對野生資源的采挖,導致商品藥材供應始終滿足不了市場需要,價格不斷上揚。
2)種植技術落后,栽培成本居高不下。首先,栽培品種類型混雜,缺乏優(yōu)良的品種,種質退化、抗性降低等問題普遍;其次,病蟲害種類較多,發(fā)生嚴重,其中三七還存在連作障礙,影響了產量和品質;最后,種植后期管理不當,農業(yè)生產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也影響了藥材的產量和品質。
3)后期加工工藝落后,影響了藥材的品質。許多藥材行業(yè)沒有收購和加工龍頭企業(yè),影響其銷售,造成藥材行業(yè)附加值低的現(xiàn)狀。
經調查,紅河州野生藥用植物種類雖然較為豐富,但許多品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1)數(shù)量普遍不多,自然成活力低,一些物種已難以達到作為藥用植物資源的條件,必須對其進行保護。2)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被破壞,使植株分布頻度不斷降低;3)經濟價值吸引百姓過度采挖,嚴重危害了其種群資源量。由于中藥材市場需求急劇增加和經濟發(fā)展的刺激,以及對合理開發(fā)利用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認識不足,致使很多藥用種類的野生資源過度開發(fā)采收,超越了植物資源種群的更新能力和速度,藥用植物資源面臨可持續(xù)發(fā)展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挑戰(zhàn),最終造成許多常用藥用植物資源日益減少,甚至一些種類瀕臨滅絕,嚴重影響了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給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遺傳資源保存帶來了極大威脅。
因此,必須提高全民保護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法規(guī),加強管理,制止不科學的亂采濫挖,增強藥用植物的更新能力,做到可持續(xù)利用。一般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主要有以下3種方式:1)野生資源及其生境保護,主要分為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2種;2)人工種植;3)資源替代品研究。結合紅河州的實際情況,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利用與保護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鑒于紅河州屬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山區(qū)較多,當?shù)厝罕娝刭|普遍不高。要在當?shù)貙崿F(xiàn)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必須加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在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開展有關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法制宣傳活動,宣傳保護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措施,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積極作用,強調破壞資源的嚴重后果等知識,才能使人們全面地樹立科學資源觀,逐步實現(xiàn)從被動保護向主動保護的轉變,達到全民性保護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目的。
紅河州境內有綠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金平分水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元陽觀音山自然保護區(qū)等7個保護區(qū),這些保護區(qū)是保護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重要基地。相關部門應了解保護區(qū)內藥用植物資源的基本狀況,系統(tǒng)調查并掌握當?shù)鼐用駥@些藥用植物的采收利用情況,確立有發(fā)展前景的物種,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并制定保護措施、可持續(xù)利用方案與具體實施辦法,加強主管部門的管理強度,補充經費、物資及人員編制,管理好在保護區(qū)內挖藥、放牧等生產活動。
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醫(yī)藥學方面的研究尚屬起步階段,相關研究報道較少。因此需要組織相關科研人員查清大多數(shù)藥用植物的藥理藥效、有效藥用成分含量,充分挖掘其資源優(yōu)勢,進而提高中藥材開發(fā)與生產的整體水平。建立一個包括植物種類、使用部位、使用方法、藥理藥性、鄉(xiāng)土專家等為主要內容的少數(shù)民族植物藥數(shù)據(jù)庫,給其他研究者提供基礎性數(shù)據(jù)。
紅河州當?shù)厝罕妼λ幉牡牟墒绽梅绞讲槐M合理,導致對物種資源如利用皮、根、全草的植物的破壞。因此,需要研究和宣傳合理利用資源的方式,例如研究和完善剝皮技術,做到對藥用植物的最小程度傷害;對全草類中草藥在采收時應采取采大留小,邊采邊育的措施;對于根入藥的植物,建議使用挖粗留細的方法。對于一些面臨瀕危的重點藥材,應禁止采挖野生物種,通過人工栽培來滿足市場的需要。
1)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管理服務,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規(guī)范管理的職能,摸清市場,找準銷路,解決中藥市場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出臺各種有效政策,激發(fā)企業(yè)的生產銷售活力,促使中藥材栽培產業(yè)化。
2)加快中藥材基地建設,完善產業(yè)配套體系,加強中藥材終端產品的研究開發(fā),實現(xiàn)中藥材產業(yè)一體化。
3)州政府、農林業(yè)及教育部門應積極培養(yǎng)具一定專業(yè)技術水平的管理人才,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藥材種植新模式,為開展地道中藥材品種、野生馴化與撫育及種苗生產技術研究提供需要的硬軟件條件,合理栽培,保證中藥材栽培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野生藥用植物的入藥部位種類豐富,其中以全草入藥的種類最多,有126種。其次為以根、根狀莖、樹皮和莖為藥用部位的。這些藥用植物的采收是以整株植物的死亡為代價的,因此造成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急劇減少。同時,許多全草類藥材的采收期正值植物的花期。此外,還有部分植物以花、果實和種子入藥,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植物的有性繁殖。
從海拔看,分布于海拔 1 000 m以上地區(qū)的植物有燈盞花、三七 、滇龍膽、云南重樓、金鐵鎖、草果,能夠在低海拔地區(qū)(<1 000 m)分布的有白芨、鐵皮石斛。從土壤看,草果、云南重樓、三七、白芨等需要林下腐殖質豐富、肥沃的土壤環(huán)境,而金鐵鎖等則適宜在荒地沙質、石灰質的土壤環(huán)境或石縫中生存。從光照上看,金鐵鎖和燈盞花屬于喜陽植物,草果和白芨屬于耐陰植物,云南重樓、鐵皮石斛、三七則屬于喜陰植物。
本研究由于調查地形、季節(jié)的限制,調查中物種豐富度及多樣性稍有欠缺;同時由于只在有重點調查品種分布的地段或生境中布設樣方,導致重點調查品種出現(xiàn)的頻率和蘊藏量被擴大,致使結果不是很準確。下一步建議在更全面的區(qū)域進行調查,并對更多的生態(tài)因素進行科學分析,為更好地保護珍稀瀕危物種提供依據(jù)。
[1] 張華峰. 藥食兩用植物含義辨析[J].中國科技術語, 2015(5): 52-54.
[2] 丁建, 夏燕莉. 中國藥用植物資源現(xiàn)狀[J]. 資源開發(fā)與市場, 2005(5): 453-459.
[3] 卜廣發(fā). 海南銅鼓嶺藥用植物資源及其分布規(guī)律研究[D]. ??? 海南大學, 2013.
[4] 王雨華, 裴盛基, 許建初. 中國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xù)管理的實踐與建議[J]. 資源科學, 2002, 24(4): 81-88.
[5] 諸國本. 傳統(tǒng)醫(yī)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11(3): 48-53.
[6] 諸國本. 發(fā)展民族醫(yī)藥的現(xiàn)實意義[J]. 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xiàn)代化, 2000(5):1-6.
[7] 孫桂琴, 向楠, 李成, 等. 加強紅河州少數(shù)民族干部教育和培養(yǎng)初探[J]. 陣地與熔爐, 2003(4): 24-27.
[8] 吳征鎰, 周浙昆, 李德銖, 等. 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qū)類型系統(tǒng)[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Pres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Ethnic Medicinal Plants in Honghe
ZHENG Shengjing1,SHENG Yaoying2, ZHANG Xu1
(1.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Team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2. Forestry Station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
AS a treasure of ethnic culture,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s conducive to protect the wild resources and medicinal plant knowledge. There are abundant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multiple ethnic culture in Hongh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varieties, reserves and effect of ethnic medicinal plants,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ajor medicinal plants, includingPsammosilenetunicoides,Parispolyphyllavar.yunnanensisandPanaxnotoginse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tec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ild medicinal plants.
medicinal plant; minority; varieties; effect; artificial cultivation;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Honghe Hani and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2017-03-16.
鄭晟靖(1986-),男,云南蒙自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工作.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5.008
S759.82;S757.2;S76
A
1671-3168(2017)05-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