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黃岡師范學院 圖書館,湖北 黃岡 438000)
?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困境與對策
吳紅梅
(黃岡師范學院 圖書館,湖北 黃岡 438000)
目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面臨著諸多困境,但從社會總的發(fā)展趨勢來說,實行開放的社會化服務是很有必要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高校圖書館起主要作用,但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多方協(xié)作,采取有效措施:高校圖書館要著眼大局,充分認識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意義;爭取政府為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提供政策支持;要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實行會員式管理;整合資源,建立圖書館聯(lián)盟,開展社會化服務;錯峰開放,構(gòu)建激勵機制,促進圖書館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困境與對策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的研究和實踐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已30多年了。時至今日,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程度還很低,服務方式和內(nèi)容等都很有限。總體來看,絕大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在開放社會服務問題上表現(xiàn)出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據(jù)調(diào)查,全國1600余所高校圖書館中,有276所不同程度地面向社會讀者開放,只占總數(shù)的16.74%[1]。在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的為數(shù)不多的高校圖書館中,還不同程度存在著限制服務對象、要求提供擔保、相對較小的權(quán)限和辦證限額等諸多限制性條款。分析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對策,對于促進高校圖書館更好地服務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缺乏剛性規(guī)定,社會化服務動力不足
高校圖書館要不要對社會公眾開放服務,在我國還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目前能夠找到的唯一依據(jù)是國家教育部于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其中的第二十一條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shù)咨詢服務,可根據(jù)材料和勞動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效益收取適當費用?!盵2]在這個“規(guī)程”中,并沒有明確要求高校圖書館一定要對社會公眾開放。因此,高校圖書館是否要向社會開放就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首先,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shù)性機構(gòu)”[3],高校圖書館是否盡到自己的職責,關(guān)鍵看有沒有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而開放社會服務并不作為圖書館的職責范圍。其次,“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的表述也存在著較大的理解空間,是否具備為社會開放服務的條件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同時,即便是具備了開放社會服務的條件,也只是要求“盡可能”向社會開放,并沒有要求一定要向社會開放服務。
由于缺乏剛性約束,社會化服務既不是高校圖書館的工作職責,也不是對圖書館進行工作考核的依據(jù)。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放社會服務問題上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
(二)擔心資源分散,影響正常教學和科研
高校圖書館在開放社會服務問題上之所以持謹慎態(tài)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者擔心由此會影響為本校師生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的質(zhì)量。當然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高校圖書館是嚴格按照學校師生規(guī)模進行資源配置、人員配備的。圖書館館舍容量、電子圖書查閱終端、館藏資源搜索終端等基礎設施也是按照師生規(guī)模設計的,開放社會服務業(yè)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與本校師生爭資源的矛盾,勢必會引起師生的不滿。如果對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產(chǎn)生實際影響的話,可能還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領導者一般是不愿冒著被追責的風險,而往往采取謹慎的觀望態(tài)度,他們要么干脆只字不提開放社會服務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本來就不是份內(nèi)之事;要么做做樣子,開放部分服務,但是要附加較多的限制性規(guī)定。
(三)社會讀者來源復雜,難以管理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本校教師、職工和學生,管理工作比較單純、便捷,而開放社會服務以后,圖書館面對的讀者是社會上不同階層、不同行業(y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素質(zhì)的普通民眾,這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客觀上也增加了圖書館領導和職工的工作量。
社會讀者千差萬別,因開放社會服務引發(fā)的問題也多種多樣。有的會要求超越權(quán)限借閱圖書資料;有的遺失或損壞圖書資料而拒絕承擔責任賠償損失;有的借閱圖書長期不還影響正常的圖書周轉(zhuǎn);有的無視圖書館規(guī)定給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等等。因為這些讀者與學校沒有任何利益利害關(guān)系,所以圖書館方面在處理的時候就顯得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高校圖書館做出的第一反應,要么關(guān)閉社會服務業(yè)務,要么在開放社會服務業(yè)務時設置多種障礙以盡可能減少麻煩。
(四)增加工作量,職工積極性不高
圖書館是整個社會、全體公民共同享有、共同使用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教育性[4]。高校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業(yè)務是履行其社會責任和實現(xiàn)其教育功能的重要舉措。然而高校圖書館畢竟不是社會公共圖書情報機構(gòu),它的主要職能是為本校的教學科研服務,開放社會公共服務勢必加大圖書館領導和職工的工作量。如果專辟社會服務窗口,還要從其他部門抽調(diào)人員,而這些人員的工作就要分攤到所有職工身上。假期開放社會服務,還會影響圖書館職工正常的學習、進修、學術(shù)交流等活動安排。因此,高校圖書館領導和職工對開放社會服務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五)存在本位意識,師生對開放社會服務持抵制態(tài)度
高校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業(yè)務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本校的教職員工,他們?yōu)榱俗陨淼睦妫鶎D書館社會化服務持抵制和反對態(tài)度。在他們看來,學校圖書館盡管是公有的,但它是“小公”,而不是“大公”,不能像社會上的公共圖書館那樣,公民可以隨意借閱享用。學校圖書館是專為學校的教學科研設立的,其設立的目的決定了它的服務對象只能是本校的師生員工。學校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業(yè)務,在圖書周轉(zhuǎn)、時間安排、場館空間等方面,往往與師生員工相沖突,因而引起師生的怨言。比如教師去借一種圖書,如果這種圖書全部被本校讀者借閱尚未歸還,他就會認為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其中一本被社會讀者借閱的話,他就會認為是社會化服務搶占了資源,就會對圖書館工作產(chǎn)生抱怨,進而迫使圖書館減少或關(guān)閉社會化服務業(yè)務。
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及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的高校圖書館,為企業(yè)和社區(qū)居民開展服務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美國幾乎所有的高校圖書館都向社會讀者開放,日本有80%的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5]。20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等學校圖書館,也在嘗試著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開放。目前,社會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都呼吁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信息服務??梢姡咝D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了。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著眼大局,充分認識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意義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主要障礙就是思想意識問題。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從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大局出發(fā),認識高校向社會開放教育資源的意義,重視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工作,積極承擔領導責任,指導高校圖書館轉(zhuǎn)變觀念[6]91。高校管理者要突破本位主義,從內(nèi)心深處轉(zhuǎn)變思想觀念,認識到開放教育資源也是高校應盡的社會責任,把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之中,鼓勵、支持圖書館服務社會、服務民眾。高校圖書館要向全校師生員工廣泛宣傳社會化服務的意義,讓廣大師生員工了解到,開放社會服務也是高校的職責所在,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二)建章立制,為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提供政策支持
高校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在美國,一些州政府通過立法強制要求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例如,1988年,夏威夷州頒布《電信與信息法案》,其中就包括針對夏威夷大學圖書館的《圖書館對外服務條例》,該條例要求圖書館面向商業(yè)機構(gòu)、政府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和社會公眾提供外借、閱覽、參考咨詢與文獻傳遞等服務[7]。美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發(fā)展規(guī)模與速度均處于世界領先行列,得益于美國有健全的圖書館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作保障。日本也有一整套健全的圖書館法制體系[8]。
在我國,除了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以外,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規(guī)涉及到高校向社會開放教育資源問題,這就意味著高校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將面臨著風險,一些收費服務項目可能因為缺乏政策依據(jù)而難以開展。例如,河南省高校圖書館利用大學生使用電子閱覽室的低峰時段或假期向社會開放,收取一定的設備維修費,則時常受到工商稅務部門的調(diào)查。由于河南省教育收費項目中無此項內(nèi)容,高校圖書館只好停止了對外服務[6]90。
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地方政府要協(xié)調(diào)本地區(qū)發(fā)改、科技、財政、文化、工商、稅務等部門,根據(jù)高校實際,制定高校開放教育資源的針對性政策,督促高校盡其所能為社會開放圖書信息等教育資源。
(三)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實行會員式管理
社會讀者來源于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因不受學校紀律、規(guī)矩的約束,管理起來比較困難,這也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不夠積極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社會服務實踐中,要根據(jù)本校和本地實際,選擇合適的社會服務模式。
目前,我國有些高校圖書館出現(xiàn)了自主自建、共建共享等社會服務模式。自主自建模式是高校圖書館依靠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通過有償服務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服務。比較典型的有福州大學圖書館成立的“信息服務中心”、重慶大學圖書館成立的“現(xiàn)代信息服務中心”、寧波大學圖書館成立的“寧波大學科技信息事務所”。共建共享模式是高校圖書館與其他企事業(yè)單位合作共建共享的經(jīng)營方式,雙方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共贏。一般是高校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機關(guān)單位提供資費保障。如聊城大學圖書館、廣州大學圖書館等[9]。有的高校圖書館還開展了借閱服務、專題服務、知識服務等服務模式,為社會讀者提供服務。
借鑒商業(yè)營銷模式,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亦可采用會員制服務模式。會員制服務模式是指高校圖書館成立讀者協(xié)會,在當?shù)孛裾块T注冊登記,獲得合法資格,社會讀者申請入會并繳納一定數(shù)額會費后,成為會員。會員分為普通會員、銀牌會員、金牌會員三個檔次。加入?yún)f(xié)會即獲得普通會員資格,普通會員享受最低層次閱覽權(quán)限,信用記錄好的一年后可以晉升銀牌會員,享受高一層次的閱覽權(quán)限,優(yōu)秀會員可以晉升金牌會員,享受最高層次閱覽權(quán)限。圖書館通過讀者協(xié)會開展學術(shù)報告、學習咨詢、學習交流等活動。
(四)整合資源,建立圖書館聯(lián)盟,開展社會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等資源一般是根據(jù)本校專業(yè)狀況配置的,具有專業(yè)性、學術(shù)性較強的特點,而社會讀者更多地是需要綜合性的信息資源,因此,任何單獨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很難滿足眾多社會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同時,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本校教職員工,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光靠一所大學或幾所大學去承擔社會化服務的任務,必然加重這些高校圖書館的負擔。鑒于這種情況,比較切合實際的做法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協(xié)調(diào)各高校圖書館,成立同城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建立信息傳輸和檢索網(wǎng)絡,把分散的信息資源集中組織起來,形成同城多家高校圖書館聯(lián)合的協(xié)作網(wǎng),實現(xiàn)資源共享。圖書館聯(lián)盟強調(diào)的是互助合作,既可以實現(xiàn)館際互借,也可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圖書館和數(shù)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紙質(zhì)資源和電子資源的互補共存。
(五)錯峰開放,構(gòu)建激勵機制
為緩解圖書館法定工作日正常業(yè)務工作的壓力,減少校內(nèi)讀者和校外社會讀者的借閱時間沖突和矛盾,高校圖書館宜錯開高峰期,選擇低峰值的周末、節(jié)假日向社會讀者開放服務。這樣,不僅能夠使本校讀者感覺到開放社會服務并沒有對自己有很大影響,而且也提高了社會讀者閱覽、借閱的效率。
在工作日以外的時間開放社會服務,擠占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學校要通過構(gòu)建激勵機制,調(diào)動圖書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圖書館開放社會服務工作的長期性。對于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為社會讀者服務的職工,學校要采用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方式發(fā)放加班補貼,經(jīng)費來源可以是社會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室收取的設備維修費和學術(shù)咨詢收取的咨詢費。要防止職工利用為社會讀者服務的時機亂收費用,謀取利益。
[1]王玉林,曾詠梅,崔然,裴毅.我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現(xiàn)狀調(diào)查[J].圖書與情報,2011(6):27.
[2][3]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Z].
[4][5]李梅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研究[Z].華北地區(qū)高校圖協(xié)第二十一屆學術(shù)年會交流論文
[6]劉勇敏,孫海雙.政府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中的責任[J].圖書館建設,2012(7):91.
[7]黃宗炎.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社區(qū)拓展服務[J].公共圖書館,2012(3):69-73.
[8]肖燁.國外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啟示[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4):90.
[9]劉桂鋒.多種模式共存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0):65-66.
[責任編輯:郭杏芳]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y's Social Service
Wu Hongmei
(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Huanggang438000Hubei)
At present, the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confront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but from the general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open social service.The university library plays a major role to solve the problem, but we also need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focu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brary social service; try to make the government 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social service; innovate service models and apply membership management;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establish library alliance to develop social service; open the library in appropriate time and establish incen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library to better achieve social service.
University library; Social servic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2017-05-10
黃岡師范學院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2015017903)。
吳紅梅,女,安徽六安人,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和社會服務。
G258.6
A
1672-1047(2017)03-0071-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