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
【摘 要】以九江站改造青年南路框架橋施工為例,本工程是在原京九線九江青年路下穿鐵路立交橋的基礎上擴建,新橋中心線在原橋中心線向南昌方向偏移3.5米。原設計為既有京九上、下行線下框架采用頂進,新增線下框架就位預制節(jié)正位現(xiàn)澆。由于工期緊,框構(gòu)主體變更為全部采用頂進施工。經(jīng)現(xiàn)場調(diào)查,預制框構(gòu)受地形空間的限制,框構(gòu)橋分成四節(jié)預制,在線路兩側(cè)左右交錯布置,既有鐵路采用24m D型便梁加固及16m工字鋼加固線路,再頂進。針對框架涵切割施工、便梁架空施工、頂進施工等進行了詳細論述,為今后類似的施工積累了經(jīng)驗,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框架橋;便梁;切割;施工;頂進
一、工程簡介
本工程是在原京九線既有框架(4m+8m+4m)改建,改建后框架橋孔徑布置為:6m+12.5m+12.5m+6m,全長42.13m,框構(gòu)長28.6m,新橋中心線在原橋中心線向南昌方向偏移3.5米。
二、總體施工方案
原設計為既有京九上、下行線下框架采用頂進,新增線下框架就位預制節(jié)正位現(xiàn)澆。由于工期緊,框構(gòu)主體變更為全部采用頂進施工。經(jīng)現(xiàn)場調(diào)查,預制框構(gòu)受地形空間的限制,故考慮將框構(gòu)分成四節(jié)預制,在線路兩側(cè)左右交錯布置,既有鐵路采用24m D型便梁加固及16m工字鋼加固線路,再頂進。其中九江端右側(cè)預制京九左右線及武九客聯(lián)上行疏解線3股道的(6.5+12.5m)框架①節(jié)17.1m,左側(cè)預制武九客聯(lián)2股道的(6.5+12.5m)框架②節(jié)11.5m;南昌端左側(cè)預制武九客聯(lián)及京九左右線4股道的(6.5+12.5m)框架③節(jié)22.1m,右側(cè)預制武九客聯(lián)上行疏解線1股道的(6.5+12.5m)框架④節(jié)6.5m。頂進順序依次按照1#→3#→2#→4#的順序進行頂進。
新建框架橋頂進前,先對九江側(cè)(6.5+12.5m)框架節(jié)對應位置線路進行加固,待①、②節(jié)就位后,縱移D型梁、拆除工字鋼;對廬山側(cè)(6.5+12.5m)框架節(jié)對應位置線路進行加固,再將③、④節(jié)頂進就位。九江端支墩采用挖孔樁基礎,24m便梁廬山端支撐在既有京九鐵路框架橋上。頂進過程中,需拆除既有京九鐵路框架橋中孔及九江側(cè)邊孔。廬山端支墩采用挖孔樁基礎,24m便梁九江端支撐在已就位的九江側(cè)新建頂進鐵路框架橋上,頂進過程中,拆除既有京九鐵路框架橋廬山側(cè)邊孔。本次改造采用既有橋同步拆除改建,新橋建成后,道路中心較現(xiàn)在偏西3.5m。
三、施工流程
施工順序為:基坑開挖--框架橋預制--后背墻制作—拆除部分既有框架涵--九江端線路加固--九江端框架橋頂進--廬山端線路加固—拆除剩余部分既有框架涵--廬山端框架橋頂進--線路恢復。為縮短總體工期,樁基施工與框架節(jié)預制同步施工。
四、框架涵切割施工
本工程原結(jié)構(gòu)為三跨框架涵,現(xiàn)因地方改造要求,該涵原位靠九江端兩跨為新涵設計位置,在頂進替換時需要將九江端兩涵(主、副)移除,因此必須先將九江端兩涵與南昌副涵斷開。本次擬采用片鋸和鏈鋸切割的方法解除框架涵的連接,其特點是施工時間短,所需人工和機械少。切割設備采用瑞士進口的HILTI(喜利得)切割設備,包括D-LP32片鋸切割設備和DS-LP32鏈鋸切割設備。本次先采用片鋸切割框架涵下部砼體——兩道切割縫,同時人工配合鑿除已切割好的下部砼體——兩道切割縫之間鑿成U型槽,待下部砼體切割完成后返回最先切割側(cè),鏈鋸切割頂板砼體。由于下部砼體鏈鋸操作困難,厚度達1.4m,片鋸切割一次不能解除連接,必須分成兩次切割,每次切70cm厚。切割時先用片據(jù)切兩條間隔70cm的縫,人工配合鑿除兩縫間混凝土成U型槽,在U型槽內(nèi)重新安裝切割機,將整個砼底板切開。上部混凝土在頂板上用取芯機鉆兩個孔(位置約在沉降縫兩側(cè)涵平均分為四段),通過鉆孔和沉降縫安裝鏈鋸進行切割。
(一)片鋸切割工藝
1.確定需要切割的位置,彈好墨線。
2.鉆膨脹螺栓孔,打膨脹螺栓,安裝切割設備。
3.安裝連接電源、水源。
4.開動油壓泵,運轉(zhuǎn)機頭,進行切割。
5.切割到位,拆除設備,移到下一點繼續(xù)安裝切割。
(二)鏈鋸切割工藝
片鋸切割完成后,進行鏈鋸切割框架涵上部。
1.根據(jù)需切割的位置,用鉆機鉆穿鏈鋸的工藝孔。
2.鉆膨脹螺栓孔,打膨脹螺栓,安裝切割設備及鏈鋸。
3.連接電源、水源。
4.開動機器,運轉(zhuǎn)機頭,進行切割。
5.切割到位,拆除設備,移到下一點繼續(xù)安裝切割。
五、便梁架空施工
(一)架空部分養(yǎng)護
為較好地掌握D24便梁變化,在便梁兩端兩外側(cè)各設一觀測樁,對架空過程中便梁的狀況進行隨時觀測,確保線路的穩(wěn)定,保證列車的平穩(wěn)運行,同時應經(jīng)常檢查架空便梁及線路扣件的扣緊度。
對于水平(三角坑)、高低,做到每過一趟車檢查一次,檢查軌距、水平用道尺,檢查高低用目視,發(fā)現(xiàn)超保養(yǎng)標準立即進行處理。
各種檢查要用規(guī)定的檢查記錄簿作好記錄(線路檢查記錄簿、道岔檢查記錄簿、曲線正矢檢查記錄簿),作業(yè)要實行記名制,若發(fā)現(xiàn)作業(yè)質(zhì)量不良,便于分析和追查責任。
(二)D24m便梁縱移
1.在封鎖前一天將D24m便梁牛腳部位分解并將兩線間2片便梁聯(lián)結(jié)成整體。
2.封鎖命令下達。
3.安裝四對牛腿,將四米鋼枕橫架在便梁上。
4.將牛腿與鋼枕用螺栓聯(lián)結(jié)。
5.將D24便梁一頭頂起,高度為高于支點70mm,安裝兩側(cè)小臺車、加墊臨時墊塊,落便梁在小臺車上。
6.重復e工序,將D24便梁的另一頭落在小臺車上。
7.牽引小臺車將D24便梁縱移24米到架設位。
8.將D24便梁的一頭頂起2cm,拆除小臺車落梁至支點上。
9.重復h工序,將便梁的另一頭落至支點上。
10.解除封鎖,開通線路。
六、頂進施工
施工按先后順序分為基坑開挖、框架橋與后背墻制作、線路加固、框架橋頂進、線路恢復六部分。為縮短總體工期,樁基施工與框架節(jié)預制同步施工。
(一)基坑開挖
工作坑設在既有京九線兩側(cè)預制,基坑開挖邊線距線路中心最小距離不小于3.5m,1號基坑尺寸為25.65×28.6m,2號基坑尺寸為25.65×23m,3號基坑尺寸為25.65×33.6m,4號基坑尺寸為25.65×18m,鄰近既有線一側(cè),基坑開挖坡度為1:1.5,其余為1:1。
(二)滑板制做
滑板制做軸線與框架橋軸線重合,滑板面積大于框架橋投影面積每側(cè)1m,尾端與后背梁相接,框架橋尾端距后背梁凈距2.0m,以確保200t頂鎬及頂鐵能順利裝入?;宀捎肅20鋼筋混凝土,厚為0.3m。
1.滑板施工程序:
原地面夯實→10cm厚碎石墊層→30cm厚C20砼滑板→1mm石蠟→1mm潤滑油→3mm油氈→1mm潤滑油→3mm油氈。
2.滑板頂面順頂進方向預留4‰的預仰坡,以減少頂進中出現(xiàn)的扎頭現(xiàn)象,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滑板面平整光潔度。
3.地錨梁與滑板砼一起灌注,錨梁寬0.5m,深0.5m,垂直于橋中線布置。
4.在滑板前端做船頭坡,長1.0m,高0.1m,上鋪隔離層。
(三)后背制作
1.計算說明
本工程采用便梁架空頂進方法,后背墻最大頂力為框架涵的自重的1.2倍。本工程頂進時頂板及兩側(cè)的土體基本掏空,摩擦力基本上只有底板的摩擦力,故左右側(cè)各取后背墻最大頂力為22.1m和17.1m框架節(jié)自重的1.2倍。頂進時采用200t千斤頂。
依據(jù)現(xiàn)場基坑編號依次計算如下:
1#基坑預制17.1m框架,頂進距離:17.6m
G自17.1=52.64×17.1×2.55=2295T
F右側(cè)max頂=1.2·G自=1.2×2295=2754T=27540KN
M傾覆=Fmax頂×l0=27540×0.2=5508KNm
油頂數(shù)n=2754÷200÷0.8=17.2臺 為平衡取18臺。
2#基坑預制11.5m框架,頂進距離:5.6m
G自11.5=52.64×11.5×2.55=1544T
F11.5頂=1.2·G自=1.2×1544=1853T=18530KN
M傾覆=Fmax頂×l0=18530×0.2=3706KNm
油頂數(shù)n=1853÷200÷0.8=11.6臺 為平衡取12臺。
3#基坑預制22.1m框架,頂進距離:12.5m
G自22.1=52.64×22.1×2.55=2967T
F左側(cè)max頂=1.2·G自=1.2×2967=3561T=35610KN
M傾覆=Fmax頂×l0=35610×0.2=7122KNm
油頂數(shù)n=3561÷200÷0.8=22.3臺 為平衡取24臺。
4#基坑預制6.5m框架,頂進距離:5m
G自6.5=52.64×6.5×2.55=873T
F6.5頂=1.2·G自=1.2×873=1048T=10480KN
M傾覆=Fmax頂×l0=10480×0.2=2096KNm
油頂數(shù)n=1048÷200÷0.8=6.6臺 為平衡取8臺。
按照設計圖先頂進九江側(cè)框架節(jié),再頂進廬山側(cè)框架節(jié),故油頂最大需求量為32臺,考慮油頂工作故障等特殊原因,多備4臺,共需油頂36臺。
2.后背墻結(jié)構(gòu)形式及結(jié)構(gòu)尺寸擬定
根據(jù)初步方案確定1#、3#采用鋼筋混凝土墻做頂進后背,2#、4#由于離民房較近,為確保民房安全,采用鋼筋混凝土墻+挖孔樁做頂進后背?,F(xiàn)初步擬定后背墻結(jié)構(gòu)尺寸:
樁基:單排布置,共6根樁,樁距3m,樁徑φ1.0m,長7m,主筋采用Φ20@300;混凝土采用C25。
后背:截面尺寸:寬×高:1.5×3.5m,縱向長22米。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后背墻自滑板埋入2.5m,外露1.0m。
3.檢算后背墻穩(wěn)定性
(1)樁基水平承載力驗算
RH=ηbRh
式中:ηb-群樁效應綜合系數(shù),由《樁基規(guī)》查取,這里取0.85;
Rh-單樁水平承載力設計值
當缺少單樁水平靜載試驗資料時,可按下式估算樁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樁水平承載力設計值Rh
式中:號根據(jù)樁頂豎向力性質(zhì)確定,壓力取“+”,拉力取“-”
-樁的水平變形系數(shù)(1/m),
其中 m-地基土橫向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查表m=60×106N/m4
b1-樁的截面計算寬度,b1=0.9×(1.0+1)=1.8m
EI-樁身抗彎剛度,EI=6.96×109
-樁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數(shù),圓形截面=2,矩行截面=1.75;
-樁身混凝土抗拉設計強度,C25混凝土=1.26Mpa;
-樁身換算截面受拉邊緣的彈性抵抗矩,圓形截面為:
其中 -扣除保護層的樁直徑,=0.96m;
- 鋼筋彈性模量與混凝土彈性模量的比值;
;
-樁身最大彎矩系數(shù),查表取值為=0.768;
-樁身配筋率,=0.28%<0.65%;
-樁身換算截面面積,對圓形截面為:
-樁頂豎向力影響系數(shù),豎向壓力取=0.5。
把數(shù)據(jù)帶入各公式,可得:=0.435,=0.1012,=397KN
6根樁總共能承受的水平承載力: RH =0.85×397×6=2024.7KN
① 2#、4#后背被動土壓力計算(采用朗肯土壓力理論)
2#、4#后背墻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顯示主要以硬塑性粉質(zhì)黏土為主,其物理力學的參數(shù):內(nèi)摩擦角=15°,粘聚力c=18kpa,基底摩擦系數(shù)=0.5,密度=2.0×103kg/m3
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
土壓力應力公式:
ho-墻后有超載q作用時的等效高度:ho=q/
-在頂層和底層土的高度
-土的容重,=g=2.0×103×10=20KN/m3
A 樁基的被動土壓力計算(樁長全長7m,取5m樁長的范圍計算)
=20×0×1.4996+2×18×1.2246=44.10kpa
=20×5×1.4996+2×18×1.2446=247.8kpa
M抗傾覆1p=×2.5=15324KNm
B 同理可以后背墻被動土壓力及抗傾覆彎距:
E2p=11800.8KN M抗傾覆2p=29529.5
基底摩擦力計算
后背自重:G1=1.5×3.5×2.5×10×22=2887.5KN
F抗滑=G1=0.75×2887.5=2165.6KN
M抗傾覆 =G1×0.5=1082.8KNm
抗滑穩(wěn)定性檢算 (取2#框架節(jié)檢算)
抗傾覆穩(wěn)定性檢算
故后2#、4#后背墻穩(wěn)定性可以滿足要求。
② 1#、3#后背被動土壓力計算(采用朗肯土壓力理論)
1#、3#后背墻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顯示主要以風化巖為主,其物理力學的參數(shù):內(nèi)摩擦角=50°,粘聚力c=20kpa,基底摩擦系數(shù)=0.5,密度=2.4×103kg/m3
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
土壓力應力公式:
土的容重,=g=2.4×103×10=24KN/m3
后背墻被動土壓力及抗傾覆彎距:
=24×1×7.5486+2×20×2.7475=291.1kpa
=24×2.5×7.5486+2×20×2.7475=562.8kpa
M抗傾覆1p=×2.5=85923.6KNm
基底摩擦力計算
后背自重:G1=1.5×3.5×2.5×10×23=3018.8KN
F抗滑=G1=0.75×3018.1=2264.1KN
M抗傾覆 =G1×0.5=1082.8KNm
抗滑穩(wěn)定性檢算 (取3#框架節(jié)檢算)
=
抗傾覆穩(wěn)定性檢算
=
故后1#、3#背墻穩(wěn)定性可以滿足要求。
4、框架頂進
①頂進動力系統(tǒng)設置
頂進采用200T油頂,按照設計圖先頂進九江側(cè)框架節(jié),再頂進廬山側(cè)框架節(jié),故油頂最大需求量為32臺,考慮油頂工作故障等特殊原因,多備4臺,共需油頂36臺。共設動力泵站4臺。所有油頂靠框架兩側(cè)布置。
②頂鐵設置
頂鐵采用鋼筋混凝土制作,尺寸為0.45m×0.45m×1m,在油頂后直線擺放。最大頂進長度為17.7m(1#框架節(jié)),按此預制頂鐵數(shù)量。
③頂進順序
先使用人工配合機械出土,依次按照1#→3#→2#→4#的順序進行頂進。
七、結(jié)束語
昌九城際九江站改的橋涵施工中,技術要求高,工期緊,施工任務重。我單位在保證質(zhì)量和滿足工期的要求下優(yōu)質(zhì)高效的完成了任務,為今后類似的施工積累了經(jīng)驗,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TZ203-2008
[2]《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標準》 TB10415-2003
[3]《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