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紐約時報》關(guān)于中英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話語建構(gòu)差異*

      2017-03-09 00:35:33符小麗
      關(guān)鍵詞:紐約時報胚胎倫理

      符小麗

      (1.信陽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部,河南 信陽 464000;2.中國人民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72)

      《紐約時報》關(guān)于中英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話語建構(gòu)差異*

      符小麗1,2

      (1.信陽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部,河南 信陽 464000;2.中國人民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72)

      圍繞《紐約時報》關(guān)于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兩篇報道展開,從批評話語分析角度出發(fā),在Wodak的歷史語篇分析法框架內(nèi),探討了報道如何使用各種話語策略建構(gòu)群內(nèi)和群外并探討其背后動因。通過互文性交叉檢驗發(fā)現(xiàn):《紐約時報》把中國、中國科學家和黃軍就的研究消極地建構(gòu)為群外,而把英國科學家及尼亞坎的實驗積極地建構(gòu)為群內(nèi)?!都~約時報》在建構(gòu)中英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上的差異源自其特定意識形態(tài)、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符合其長期扭曲中國、聯(lián)盟英國的政治意圖。

      RISPR/Cas9技術(shù);基因編輯;歷史語篇分析法;群內(nèi);群外

      2015年4月18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和他的科研團隊在國內(nèi)生物學學術(shù)期刊《蛋白質(zhì)與細胞》上在線發(fā)表了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一個可能因突變導致β-地中海貧血癥的基因。CRISPR/Cas9是2012年科學家發(fā)明的一種可直接編輯基因組的精準技術(shù),該技術(shù)不同于以往的技術(shù),它利用靶點特異性的RNA將Cas9核酸酶帶到基因組上的具體靶點,從而對特定基因位點進行切割導致突變?;蚓庉嫾夹g(shù)的出現(xiàn)和應用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提供有力的手段,主要途徑是通過體外糾正致病基因并回輸體內(nèi)用于疾病治療研究[1]。自2012年以來,CRISPR/Cas9作為迄今為止最為有效、低廉和容易的方法受到各國科學家們的青睞,廣泛被用來編輯動物胚胎和成體干細胞,但成功應用于人類胚胎則由黃軍就及其團隊首開先河。

      如果基因編輯技術(shù)應用到真正的可發(fā)育的人類胚胎中,將會把修改的基因遺傳給后代,會給整個人類基因庫帶來怎樣的后果不得而知,因此這一科研成果引發(fā)了對于CRISPR/Cas9技術(shù)應用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廣泛關(guān)注與倫理爭議。2015年6月30日,《紐約時報》科學版圍繞黃軍就及其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闡述了中西方就此事在倫理上的差異[2]。2016年2月2日,《紐約時報》報道了英國生物學家凱西·尼亞坎(Kathy Niakan)獲準進行以研究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3]。兩篇報道同樣涉及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但兩篇報道建構(gòu)同一話題的方式是否存在差異?迄今為止尚沒有語言工作者從語言學角度對此類報道進行過深度質(zhì)性分析,文章擬從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簡稱CDA)視角出發(fā),以歷史語篇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簡稱DHA)為理論框架,依據(jù)互文性原則進行交叉驗證,考察兩篇報道對于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在話語建構(gòu)上的差異及其深層原因。

      一、理論基礎(chǔ)

      CDA從根本上分析語言中所顯示出來的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統(tǒng)治、歧視、權(quán)力和控制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即CDA旨在批判性地分析語言使用(或話語中)所表達的、所建構(gòu)、所合法化的社會不平等[4]10。CDA發(fā)展至今已走過20多年的春秋,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即Fairclough的辯證關(guān)系法,van Dijk的社會認知法以及Wodak的DHA[4]25-27。筆者將以DHA為理論框架來解讀上述兩篇報道。

      DHA分析注重對語境的考察,這里的語境要從四個層次去理解,即即時語境(上下文)、互文性、情景語境和社會歷史語境[5]94。其中,互文性是指文本和其他文本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得以確立:通過明確指稱一個話題或主要行為者;通過指稱同樣的事件;通過把主要觀點從一個文本轉(zhuǎn)移到另一個文本,等等[5]90。筆者根據(jù)互文性中明確指稱同一話題選取上述兩篇報道,并利用互文性的方法,把從一個文本中取得的語言數(shù)據(jù)在另一個文本中進行系統(tǒng)的檢驗、對比和確認,即系統(tǒng)地交叉驗證,從而保證CDA分析的客觀性[6]74。

      DHA分析通過考察五大話語策略(即命名策略、述謂策略、論辯策略、視角化策略和強化弱化策略)對話語中的人、物、事件、現(xiàn)象等進行積極的自我表征和消極的他者表征,從而達到建構(gòu)群內(nèi)和群外的目的[7]73。命名策略是指從語言學角度如何命名、如何指稱話語中的社會行為者、事件和現(xiàn)象,一般通過成員分類法(如專有名詞、稱謂、集體化等)來實現(xiàn);述謂策略是指給社會行為者和事件賦予某種特征和屬性,主要通過積極的或消極的評價性的語言,明確的謂詞或謂詞性的名詞、形容詞、代詞等來實現(xiàn);論辯策略旨在證明斷言的合理性或質(zhì)疑斷言,通過論題或謬誤實現(xiàn);視角化策略旨在定位說/作者的觀點以及表達說/作者的介入或疏遠,通過指示成分、引語等實現(xiàn);強化弱化策略旨在改變話語的言外之力,由模糊表達、虛擬語氣、語氣助詞、夸張等實現(xiàn)[5]93。筆者將考察《紐約時報》的兩篇報道如何使用這些策略來建構(gòu)群內(nèi)和群外,并挖掘其背后的深層動因。

      二、有關(guān)黃軍就研究的報道分析

      通過對《中西倫理差異》的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該報道通過使用專有名詞(China; Huang Junjiu)、職業(yè)稱謂(med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 Chinese scientists; scientists in the West)、集體化(team; researchers; scientists)等命名策略把中國、中國科學家和黃軍就及其團隊的研究歸為一類,把西方科學家歸為另一類。報道開篇就使用經(jīng)費謬誤(fallacy of finances)、數(shù)字謬誤(fallacy of numbers)、模糊表達等語言手段建構(gòu)了中國的負面形象,為全文定下了消極基調(diào),如:

      (1)China is spend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in an effort to become a leader in biomedical research, building scores of laboratories and training thousands of scientists.(為了成為生物醫(yī)藥研究的領(lǐng)跑者,中國每年花費上千億美元建造大量的實驗室、培訓成千上萬名科學家。)

      例(1)顯示,報道使用hundreds of billions of、scores of和thousands of等模糊的數(shù)字表達和經(jīng)費謬誤,意在強化中國為了領(lǐng)先世界、不惜花費重金搞科研,同時這些不確切的數(shù)字構(gòu)成了數(shù)字謬誤。文中還有some、many等6處表示“許多”的模糊性表達,均屬于數(shù)字謬誤。這些詞掩蓋了真實的數(shù)字,或許是因為真實的數(shù)字不具有代表性,或者因為報道者不知道確切的數(shù)字[8]。

      對于中國科學家,報道以集體的方式消極表征,無視其中的個性差異,如:

      (2)Some experts worry that med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 are stepping over ethical boundaries long accepted in the West.(但一些專家擔心中國的醫(yī)學研究人員正跨越西方長期公認的倫理界限。)

      例(2)中命名策略med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中國的醫(yī)學研究人員)把中國所有的醫(yī)學研究人員看作一個整體,而實際上只是黃軍就及其團隊成員。這種“語言納入(linguistic inclusion)”[9]47掩蓋了這一事實,即“跨越倫理界限”的指責僅與整體中的一個小群體有關(guān),而報道以整體代部分,利用提喻修辭手法假裝公平對待整體,實則把指責轉(zhuǎn)移到中國醫(yī)學研究者整體身上,報道中的不公平躍然紙上。語言表征中社會行為者的納入對說/作者而言,可以滿足不同的心理、社會或政治目的或利益[9]47,這里作者使用集合化職業(yè)稱謂旨在消極表征這一群體。而謂詞stepping over(跨越)則明確表達中國醫(yī)學研究者正“跨越”西方長期公認的倫理界限,但全文都沒提及一個事實,即黃軍就實驗僅讓無法正常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發(fā)育了48小時,而西方公認的在體外培養(yǎng)人類胚胎為14天。通過背景化這些事實和使用數(shù)字謬誤從“許多專家”的視角建構(gòu)了中國科學家(實際上僅黃軍就及其團隊)跨越倫理界限這一負面形象,真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此外,報道使用了24次引語來證明中西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方面?zhèn)惱砩系牟町?。從消息來源看,除一處用了非具體明確來源(many scientists)外,其他均為具體明確的來源,如Zhai Xiaomei、Deng Rui、Rao Yi等專家學者,增加了引語的權(quán)威性和可信度。從轉(zhuǎn)述方式看,這些引語包括直接引語(14)、間接引語(8)、自由直接引語(2)和警示引語(1)。警示引語(scare quotes)指一些被加上引號的詞或短語;Geis認為它具有嘲諷作用[10];這里采用高小麗的劃分,把它歸為間接引語[11]36。從作者對轉(zhuǎn)述內(nèi)容的介入程度看,自由直接引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的介入程度依次增大[12]17。報道中多采用直接引語,說明作者不想過多介入轉(zhuǎn)述內(nèi)容,同時,直接引語能使報道更生動形象,而且還能增加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使報道對讀者更具說服力和號召力[12]77,如:

      (3)“The ‘red line’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are not too similar,” Deng Rui, a medical ethicist at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aid in a telephone interview. “Ethics are a question of culture, and that is about tradition, especially where it touches on human life.”(山西醫(yī)科大學的醫(yī)學倫理學家鄧蕊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西方和中國的“紅線”不太一樣,倫理是個文化問題,有關(guān)傳統(tǒng),特別是涉及人的生命時?!?

      例(3)采用具體明確的消息來源和直接引語,把中國和西方對立起來,使用差異謬誤(fallacy of difference)“真實、客觀”地向讀者證明中西倫理界限確實存在差異。下文又提到中國有設置界限,即可以用14天以下的胚胎做實驗,但這一規(guī)定亟需更新。試問:中西都是14天,倫理差異在哪里?為何報道隱而不報西方公認的體外培養(yǎng)人類胚胎14天原則?報道看似采取疏遠的視角化策略,給讀者呈現(xiàn)客觀的事實,但實則利用差異謬誤,扭曲事實,負面表征中國、中國科學家和黃軍就實驗。

      報道通過集合化職業(yè)稱謂等話語策略積極表征西方科學家,如:

      (4)Scientists in the West generally abjure this sort of research on the grounds that it amounts to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umans.(由于此類研究等于人類基因工程,西方科學家普遍放棄此類研究。)

      例(4)中Scientists in the West(西方科學家)屬于整體代部分的提喻修辭手法,旨在語言納入,把西方科學家看作一個集體,從而和中國科學家對立起來。謂詞abjure(放棄)的使用把西方科學家建構(gòu)為反對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正面形象。此外,該例屬于規(guī)范性正當性斷言,被現(xiàn)實謬誤所證實。例4斷言黃軍就的實驗等同于人類基因工程,從正當性角度看西方科學家放棄這種實驗是正確的。實際上,黃軍就的實驗只是使用了不能正常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怎么就等同于人類基因工程了?可見,報道使用現(xiàn)實謬誤等語言手段把西方科學家建構(gòu)為群內(nèi)。

      可見,報道通過提喻、謂詞、謬誤等各種策略的語言手段把中國、中國科學家、黃軍就的研究消極地表征為群外,而把西方科學家積極地表征為群內(nèi)。

      三、有關(guān)尼亞坎研究的報道分析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CDA的科學性,增強其結(jié)論的有效性”[6]69,筆者按照互文性原則選取了《紐約時報》對于尼亞坎獲準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報道。同樣從DHA的五大策略入手,考察報道對話語事件和社會行為者的話語建構(gòu)。

      從命名策略看,該報道使用了指示成分、職業(yè)稱謂和專有名詞來指稱英國研究人員(British researchers; they)、尼亞坎(a British researcher; Dr. Niakan; a developmental biologist; she)及其要進行的實驗(The British experiment; Her experiment; This; the proposed experiment; Dr. Niakan’s study of human embryos)。從述謂策略看,該報道使用謂詞(如has received; would not contravene; will let the embryos expire等)和謂詞性形容詞(如useful; consistent; critical等)來賦予英國科學家、尼亞坎及其實驗積極的屬性,如:

      (5)The British experiment would not contravene the moratorium because there is no intention to implant the altered embryos in a womb.(因為英國的實驗無意把改變的胚胎植入子宮,所以不會違反暫停。)

      (6)This may prove useful in treating certain cases of infertility, given that many fertilized eggs fail before they reach the blastocyst stage.(考慮到許多受精卵尚未到達胚囊階段就停止發(fā)育,尼亞坎的實驗可能對于治療特定的不育病例有用。)

      例(5)中的“暫停”指2015年12月1日至3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由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美國醫(yī)學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協(xié)會共同組織舉辦的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達成的共識:在目前狀況下禁止用于人類生殖的相關(guān)細胞系的基因修飾和編輯[13]。報道使用虛擬語氣would來強化尼亞坎的實驗不會違背全世界的共識,使用人道主義論題(topos of humanitarianism)證明她實驗的合理性,因為該實驗不會把改變的胚胎植入子宮,不會傳遞給后代。例(6)中的指示詞this指代尼亞坎的實驗,這里直接用useful賦予實驗的積極屬性,利用有用論題(topos of usefulness)證明了她的實驗可能對治療不孕有用,從而積極地建構(gòu)了該實驗。

      對于英國研究人員,報道采用明確的謂詞和謂詞性的形容詞賦予其積極的屬性,如:

      (7)British researchers have pioneered many advances in reproductive biology……They may now be able to seize the lead in explo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human embryology.(英國科學家在生殖生物學方面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許多進展……現(xiàn)在他們或許能夠搶占探索人類胚胎學初期階段的先鋒。)

      例7中報道使用集合化職業(yè)稱謂British researchers(英國研究人員)和指示代詞They(他們)來指稱英國研究人員這一群體,謂詞have pioneered(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和謂詞性形容詞able(能夠)說明報道賦予英國研究人員積極的屬性,同時many(許多)表明報道使用數(shù)字論題(topos of numbers)證明英國研究人員在生殖生物學許多方面處于領(lǐng)先地位,無疑建構(gòu)了該群體積極的群內(nèi)形象。

      此外,報道使用了3次直接引語和1次間接引語表達對尼亞坎實驗的積極建構(gòu),消息來源均為具體明確的專家學者,如:

      (8)George Daley, a stem cell biologist at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said Dr. Niakan’s study of human embryos was “critical because we know them to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embryos of mice”.(波士頓兒童醫(yī)院的干細胞生物學家喬治?戴利說,尼亞坎博士的人類胚胎研究“至關(guān)重要,因為我們知道它們不同于老鼠的胚胎”。)

      例(8)中開頭使用間接言語,再過渡到直接言語,被稱為“預先調(diào)整的直接引語”,實質(zhì)上是“半敘述半轉(zhuǎn)述,預先調(diào)整讀者對直接言語的感知”,屬于直接引語[11]36,報道采用疏遠的視角化策略和謂詞性形容詞critical(至關(guān)重要),真實客觀地向讀者表達了尼亞坎的實驗至關(guān)重要。其中,we(我們)屬于內(nèi)包型用法,包括所有讀者,know(知道)屬于強化策略,旨在增強話語的言外之力,即因為我們都知道人類胚胎不同于老鼠的胚胎,所以尼亞坎的人胚實驗意義非凡。

      綜上,該報道通過職業(yè)稱謂、謂詞、謂詞性形容詞、論題等各種策略的具體手段積極地表征了英國研究人員、尼亞坎及其實驗。

      四、報道引發(fā)的思考

      有關(guān)黃軍就研究的報道涇渭分明地把中國、中國科學家和黃軍就研究負面地建構(gòu)成群外,凸顯了中西科學倫理的差異。而在關(guān)于尼亞坎的報道中,只字未提倫理二字,全文用積極的筆調(diào)建構(gòu)了英國研究人員、尼亞坎及其實驗的群內(nèi)形象。兩篇報道均涉及使用CRISPR/Cas9技術(shù)編輯人類胚胎基因,且實際上黃軍就的研究使用的是不能正常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而尼亞坎要進行的實驗將使用健康的可發(fā)育的胚胎,但前者卻被建構(gòu)成群外,后者卻被建構(gòu)成群內(nèi),值得深思。

      我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家邱仁宗教授在給《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郵件回復中指出,就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原則而言,我國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在不可存活的人的三倍體胚胎進行基因組編輯的研究,是可以得到倫理學辯護的[14]。實際上,黃軍就團隊所使用的是人工授精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的、無法正常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15]364,一個卵子異常地被兩個精子受精,因此包含三組染色體,而正常的、可發(fā)育的胚胎中僅有兩組染色體。這些三倍體胚胎通常會經(jīng)歷第一階段的發(fā)育,止于看似細胞球(胚囊)的階段,因此不會發(fā)育出任何器官、任何感覺細胞、任何神經(jīng)細胞等類似胎兒的特征[16]117。

      此外,黃軍就團隊只讓這些受精卵發(fā)育48小時,到達8細胞階段,然后這些受精卵就得到破壞,用于靶基因編輯效力的分析[15]364。2006年成立的欣克斯頓小組曾表示精原干細胞、配子、在體外培養(yǎng)的人類胚胎應遵守14天規(guī)則,以測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這14天的限制是英國最早提出的,現(xiàn)已得到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國廣泛認可,14天是限制整體人類胚胎可在體外培養(yǎng)的最大時間長度[17]。由此可見,黃軍就及其團隊在基因修飾后很快破壞了受精卵,顯然遵守了國際上廣為接受的有關(guān)人類胚胎研究的指導方針。并且,他們在文章中還指出,成功基因編輯的相對低效以及脫靶替換的高風險對于把這項技術(shù)應用到可發(fā)育的人類胚胎上而言是一大障礙,并且明確表明,除非發(fā)現(xiàn)更精確的方法,否則的話,這項技術(shù)不應該應用到真正的人類胚胎的臨床研究中[15]364,368。

      實際上,黃軍就及其團隊使用了一個比其他動物模型系統(tǒng)更好的模型系統(tǒng),來確定CRISPR/Cas9技術(shù)在編輯人類細胞的基因方面效果如何,并得出結(jié)論:這一技術(shù)不應該應用于真正的可發(fā)育的人類胚胎[16]118。顯然,只有在把這些通常由生育機構(gòu)丟棄的、不能發(fā)育的三倍體看作是實際的“胚胎”或完整的人時,才會出現(xiàn)倫理顧慮。顯然,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科學家和生命倫理學家并不這么看,他們一致同意黃軍就及其團隊的研究沒有錯。黃軍就及其團隊的研究實際上就CRISPR/Cas9技術(shù)的缺點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強調(diào)該項技術(shù)用于任何潛在的治療目的之前需要更多數(shù)據(jù)來評估風險[16]118。

      《紐約時報》背景化我國科學家使用不能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遵守國際公認的在體外培養(yǎng)人類胚胎的14天原則等事實,突出報道中國在CRISPR/Cas9技術(shù)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方面的倫理缺失,不受西方倫理指引,這體現(xiàn)了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和中國科學家的開創(chuàng)之舉的質(zhì)疑、詆毀和否定。而對英國科學家使用同樣的技術(shù)編輯健康的人類胚胎基因則滿溢褒獎之詞,毫無倫理爭議的懸念。究其原因,美媒利用其手中的權(quán)力控制話語的內(nèi)容及其表達和理解的方式,扭曲中國符合其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而相同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使其積極地建構(gòu)英國科學家及其實驗。

      結(jié) 語

      通過互文性交叉檢驗,發(fā)現(xiàn)《紐約時報》對同一主題—利用CRISPR/Cas9技術(shù)修改人類胚胎基因—在話語建構(gòu)上的差異:把中國、中國科學家和黃軍就研究消極地建構(gòu)為群外,把英國科學家和尼亞坎的實驗積極地建構(gòu)為群內(nèi)。如此差異建構(gòu)受制于《紐約時報》所代表的美國精英團體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梢?,采用DHA理論從微觀語言層面剖析新聞語篇所表征的“現(xiàn)實”,便于細致觀察細微的建構(gòu)差異,揭露媒體機構(gòu)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tài)。此外,互文性方法的使用增強了CDA分析的科學性,確保了研究結(jié)果的信度,應在新聞語篇分析中加以提倡。同時,作為讀者,應批判地解讀此類語篇,避免盲目信從,不斷增強自己的批判閱讀意識和批判思維能力。

      對于《紐約時報》的不公平報道,我國生命倫理學家對其進行了強烈抨擊[17]5。誠然,就目前而言,基因編輯技術(shù)還不成熟,靶向效率低而脫靶突變率高,因而,用于生殖系基因治療在理論上有難以估計的高風險;一旦干預失敗,不僅對受試者自身,而且也將對他們的后代造成不可逆的醫(yī)源性疾病[17]6。因此,筆者認為,鑒于基因編輯技術(shù)應用到人類胚胎基因修飾尚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國家相關(guān)部門應制定相應的倫理法規(guī),在相關(guān)科研項目申報方面增加倫理監(jiān)管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強對相關(guān)科研人員的倫理培訓,而相關(guān)科研人員本身也要擯棄“科研無界限”的觀點,強化倫理意識,負責任地開展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有關(guān)的科學研究。

      [1]季海艷,朱煥章.基因編輯技術(shù)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進展 [J]. 生命科學,2015(1):71-82.

      [2]TATLOW, D. K. Ethical Divide for China and West [N].New York Times, 2015-06-30(D).

      [3]WADE, N. Britain Allows New Method to Edit Genes [N].New York Times, 2016-02-02(A).

      [4]WODAK, R., M.MEYE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History, Agenda, Theory and Methodology [C]//In R. WODAK,M. MEYER.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n.). London: Sage, 2009.

      [5]REISIGL, M.,R.WODAK.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C]//In R. WODAK,M. MEYER.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n.). London: Sage, 2009.

      [6]郭慶民. 批評話語分析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評述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5):69-77.

      [7]Wodak, R.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C]//In R. Wodak,M. Meyer.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Sage, 2001.

      [8]PRENTICE, S. Using Automated Semantic Tagging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Scottish Independence from a Scottish Nationalist Perspective [J]. Discourse & Society, 2010, 21(4): 405-437.

      [9]REISIGL, M.,R. WODAK. Discourse and Discrimination: Rhetorics of Racism and Antisemitism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10]GEIS, M. L.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7: 89.

      [11]高小麗. 漢英報紙新聞語篇中轉(zhuǎn)述方式的體裁差異——新聞話語系列研究之二 [J]. 外語學刊,2016(6):35-38.

      [12]高小麗. 漢英報紙新聞語篇中轉(zhuǎn)述言語的比較研究 [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

      [13]趙熙熙. 基因編輯峰會支持人類胚胎研究:強調(diào)不得在妊娠過程中修改人類胚胎 [N]. 中國科學報,2015-12-07(2).

      [14]胡珉琦.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惹爭議 [N]. 中國科學報,2015-06-05(4).

      [15]LIANG, P., XU, Y., ZHANG, X. ET AL.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human tripronuclear zygotes [J]. Protein & Cell, 2015, 6 (5): 363-372.

      [16]Zhai, X., NG, V. & R., LIE. No Ethical Divi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Human Embryo Research [J]. Developing World Bioethics, 2016, 16 (2): 116-120.

      [17]邱仁宗. 基因編輯技術(shù)的研究和應用:倫理學的視角 [J]. 醫(yī)學與哲學,2016(7A):1-7.

      (責任編輯:楊燕萍)

      DifferencesinDiscursiveConstructionsofChineseandBritishHumanEmbryos’GeneEditinginNewYorkTimes

      Fu Xiaoli1,2

      (1.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wo reports inNewYorkTimesabout using the CRISPR/Cas9 technique on editing human embry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Wodak’s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it explores how discursive strategies are used to construct in-groups and out-groups in the reports and the hidden reasons. Through mutual testing of intertextuality, it is found that China, Chinese scientists and Huang’s research are negatively represented as out-groups while British researchers and Niakan’s experiment are constructed as in-groups. The negativ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Chinese scientists and their research and the positive representation of British researchers and their experiment inNewYorkTimesare driven by its specific ideology, political stance and value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political intention of distorting China and aligning Britain.

      CRISPR/Cas9 technique; human embryos;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in-groups; out-groups

      H0-06

      A

      1672-7991(2017)03-0018-06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3.00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Ruth Wodak政治語篇分析的學術(shù)思想研究”(15BYY17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世界文學視閾下的朗費羅詩歌研究”(15YJA752008);信陽師范學院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2015GGJS-03)。

      2017-09-20;

      2017-10-10

      符小麗(1985-),女,河南省淮濱縣人,講師,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篇分析和語料庫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紐約時報胚胎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母親肥胖竟然能導致胚胎缺陷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母親肥胖竟然能導致胚胎缺陷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圍神經(jīng)的示蹤研究
      冷凍胚胎真的可以繼承嗎?
      醫(yī)改莫忘構(gòu)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宣城市| 乐昌市| 威海市| 贡山| 南漳县| 枣庄市| 雅江县| 晴隆县| 广元市| 康定县| 凉山| 洞头县| 富顺县| 利川市| 兖州市| 银川市| 通许县| 江永县| 江油市| 鲁山县| 当阳市| 安化县| 阳山县| 南岸区| 陆良县| 镇康县| 改则县| 靖远县| 彭阳县| 甘肃省| 拉孜县| 来宾市| 高密市| 黄石市| 明光市| 镇江市| 陵川县| 郸城县| 普兰店市| 马公市|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