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軍
(福建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長明燈》啟蒙者人物形象分析
孟令軍
(福建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作為一部短篇小說,《長明燈》成功的塑造出形象各異的眾生相,在這其中,啟蒙者的形象獨具特色:不但有在革命失敗后失去信仰的人,而且還有為革命奮斗的人。雖然瘋子想要熄燈的愿望破滅了,但他的話語卻以另外一種含蓄而又婉轉(zhuǎn)的方式傳遞到了被啟蒙對象——孩子的心中,啟蒙以一種隱微的方式持續(xù)產(chǎn)生著影響,為以后開啟新的世界打下了基礎(chǔ)。
《長明燈》;啟蒙者;革命;信仰;新生;火種
在諸多對《長明燈》的解讀中,不少學(xué)者把它視為魯迅對啟蒙產(chǎn)生疑慮的一篇文章:啟蒙者——瘋子幾次想要熄滅長明燈,但最終都失敗了,被關(guān)在了房間里,失去了自由。誠然,長明燈作為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象征,瘋子熄燈意欲掙脫傳統(tǒng)束縛,轉(zhuǎn)變?nèi)藗兊挠^念。瘋子熄燈的失敗映照著啟蒙的失敗,是魯迅對啟蒙的一次反思。但是,這樣的一種解讀未免流于形式,僅就文本內(nèi)容而做出分析只停留在淺層的表面,僅僅因為瘋子沒有熄滅長明燈就斷言啟蒙的失利,這多少有失偏頗。在人物角色的定位上,方頭和闊亭并不一樣:闊亭只是片面維護傳統(tǒng)道德,而方頭則是一個啟蒙者在革命失敗之后重歸舊社會的典型代表。瘋子的熄燈行為雖然失敗了,但他發(fā)出的“我放火!”的吶喊卻深刻的影響了孩子。在整個啟蒙過程中,真正的被啟蒙者不是那些被傳統(tǒng)觀念塑造了價值觀的人們,而是兒童,他們才是真正的被啟蒙者。作為國家的希望,只有對兒童做出改變,才有可能改變整個國家,哪怕這改變僅僅是微小的一點,卻也會切實有效。從這個角度看,啟蒙非但不是一次失敗,反而是一次偉大的勝利,這種勝利更具蓬勃的生命力。
關(guān)于方頭人物形象,在對《長明燈》的評析文章中不少學(xué)者都把他歸為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守護者,是和闊亭一樣的一類人。誠然,在對話的開始,是方頭首先提出要除掉瘋子的想法,并且在整個文章中,方頭一直都在試圖阻礙瘋子熄燈的念頭,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使整個瘋子熄燈事件得到了“完滿”解決。不過,通過對文本的細(xì)讀發(fā)現(xiàn),方頭雖然也為阻止瘋子熄燈想盡辦法,但他與闊亭不同,他不贊成把瘋子送到衙門判忤逆罪,他在廟前不是威逼利誘而是苦口婆心地勸阻瘋子,也反對眾人亂拳打死瘋子的辦法,而最終采用了關(guān)押的辦法。這種關(guān)押,看似是對瘋子的一次軟禁,實則是在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護瘋子的一種策略。對于方頭人物形象,他更多的是一個革命失敗后的革命者形象,他看不到前方的路,對革命產(chǎn)生了失望,最終重回黑暗泥沼中。革命的失敗使方頭受到重創(chuàng),他把重心轉(zhuǎn)移到了當(dāng)下,只有眼前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生活的。
“闊亭!”方頭突然叫道?!澳阕蛱斓呐骑L(fēng)可好?”[2]59
在商討如何解決瘋子熄燈事件的時候,方頭冒然的說出這樣一句與整個事情都無關(guān)的話,這除了魯迅戲謔手法的運用之外,更展現(xiàn)出方頭對熄燈事件的關(guān)注度遠(yuǎn)不如一次消遣娛樂的棋牌的勝利與否,牌風(fēng)的好壞。
方頭已然不再關(guān)心啟蒙的問題了,他調(diào)戲灰五嬸更重要地折射出他的關(guān)注點早就發(fā)生了變化,既然啟蒙是無用的,一個人的吶喊怎么也不會撼動整座黑牢房,不如索性在這牢房中享受片刻的歡愉,因此在灰五嬸感慨自己風(fēng)韻不再時,方頭如是回復(fù):
“你怎么會知道?那時你們都還是小把戲呢,單知道喝奶拉矢。便是我,那時也不這樣。你看我那時的一雙手呵,真是粉嫩粉嫩……”
“你現(xiàn)在也還是粉嫩粉嫩……”方頭說。[2]59
相比之于被啟蒙者的愚昧無知狀態(tài),啟蒙者的心灰意冷,失望退縮更是值得啟蒙者去深思。以玩味不恭的姿態(tài)對待這個世界,啟蒙與否于方頭來說不再重要,及時享樂是他顛撲不破的生活真諦。這是啟蒙者在革命失敗之后的彷徨與躊躇,在終不知前方路途在何方時無可奈何之下做出的選擇。革命不應(yīng)只看到啟蒙者的艱辛和被啟蒙者的無知,更應(yīng)關(guān)注到在啟蒙路上失敗后的那一批啟蒙者,他們在面對現(xiàn)狀的黑暗,前途不明時所做出的抉擇更耐人尋味。
關(guān)于瘋子熄燈事件,這場談話緣于三角*“三角的”在整篇文章中只說了三句話,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第一次是在茶館,由他引出關(guān)于瘋子熄燈的話題,第二次是在灰五嬸提出再次欺騙瘋子的主意時,第三次是在會廟前引起與瘋子對話時。三角的更多的是作為敘述中的一個結(jié)構(gòu)單位存在,起到引出下文,串聯(lián)故事結(jié)構(gòu)的功能,因為魯迅對他所用筆墨較少,人物形象較為單一,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價值存在。因為本文著重分析《長明燈》中其他人物形象。的一次提問:“還是這樣么? ”方頭接過話語,整個瘋子熄燈事件的前后由此鋪展開來:在最開始時,所看到的方頭和“闊亭們”沒有什么不同,他也是想辦法去阻礙瘋子熄滅這盞被點燃了很久的長明燈。不過即便是方頭不想改變現(xiàn)狀的生活,但是在面對當(dāng)闊亭說出把瘋子送到衙門判忤逆罪的時候,方頭及時出現(xiàn)對其進行勸阻:
“不成。要送忤逆,須是他的父母,母舅……”方頭說。
“可惜他只有一個伯父……”闊亭立刻頹唐了。[2]58-59
在闊亭欺騙瘋子失敗之后,方頭出馬了:
“你是一向懂事的,這一回可是太胡涂了。讓我來開導(dǎo)你罷,你也許能夠明白。就是吹熄了燈,那些東西不是還在么?不要這么傻頭傻腦了,還是回去!睡覺去! ”[2]62-63
和其他的人物有所不同,在勸說瘋子停止熄燈時,方頭也明白點燈對瘟疫沒有絲毫的用處,不過他還是順從了民意。換句話說,方頭是一個所謂的明白人。他深諳長明燈沒有存在的價值,他明白長明燈勢必要被熄滅,但是現(xiàn)在不是時候,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這種舉措最終會撞得頭破血流。在闊亭提出忤逆罪的時候,他也提出了反對,方頭借言想要告瘋子忤逆罪須是他的父母、母舅,這種反對是站在傳統(tǒng)觀念上對瘋子進行的一次保護,而現(xiàn)在也是如此,方頭懂得如何在傳統(tǒng)觀念中利用這些思想來對自己和他人進行保護。
方頭對瘋子提出的建議是“睡覺去!”這很難不想到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描繪的教人睡眠的智者形象。魯迅曾兩次翻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蘇魯支語錄》),并且據(jù)張正吾統(tǒng)計,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至少有 22次提及了尼采,或者是引用、或是闡釋他的思想,除此之外在魯迅生前與他人的書信往來中,也有十余封書信提到了尼采[3]81-88。很難從影響研究的角度去分析魯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尼采的影響,但尼采對魯迅曾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睡覺是處于黑暗中不顧現(xiàn)狀,與其黑暗中掙扎不如在黑暗中入睡的一種選擇?!皩俑鹁?,要服從,即使對于不正當(dāng)?shù)恼惨绱?!良好的睡眠要求你這樣做。當(dāng)權(quán)者不愿走正路,我能有什么辦法呢?”[4]25,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智者教育我們睡眠,學(xué)會順從現(xiàn)實社會,而不要一味的去抗?fàn)?。同樣,方頭對于瘋子的勸告也是“去入睡!”不要去管長明燈是熄滅還是在燃燒,因為只有沉沉的入睡才能擺脫這一切的煩憂。
在接下的一段對話中,魯迅沒有寫人物的具體名字,你來我往的急促對話表現(xiàn)出整個熄燈事件的緊張性。但還是可以從中判別出人物的名字:
“我不回去!我要吹熄他!”
“不成!你沒法開! ”
“……”
“你沒法開!”
“那么,就用別的法子來?!彼D(zhuǎn)臉向他們一瞥,沉靜地說。
“哼,看你有什么別的法。”
“……”
“看你有什么別的法?!盵2]63
魯迅“在寫人物時,還注重以個性化的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時即使‘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6]57。在對人物的塑造中,成功抓住人物身上的特點,僅僅用寥寥數(shù)筆就可以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個人的面貌。無論是阿Q頭上的那一塊癩疤還是孔乙己身上的破舊長衫,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手法也成功地運用在了《長明燈》中。因為瘋子執(zhí)意熄燈,對話的開始是瘋子先說,闊亭作為封建傳統(tǒng)的守舊派百般阻止,口氣強硬,因此第二句話是闊亭說的,在接下來用省略號代替的人物是方頭,這樣的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通篇閱讀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方頭的每一次說話都不完整,他說話的結(jié)語大都以省略號結(jié)尾;莊七光因為處于隨波逐流的狀態(tài),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次次重復(fù)闊亭說過的內(nèi)容??梢园l(fā)現(xiàn),在這一次的阻止中方頭并沒有說話,但還是用省略號表現(xiàn)了出來。這種欲言又止的表現(xiàn)方式是方頭獨有的,無論是在一開始勸誡闊亭不要以忤逆罪判處瘋子還是這一次的對話,及至在四爺?shù)目蛷d上在討論瘋子事情時,方頭也是沒有把話全部說完:
“如果真是燒將起來……”方頭搶著說。
“那么,”闊亭大聲道,“就糟了!”[2]65
對于方頭來說,瘋子的這把火燒起來究竟是好還是壞?好的地方在哪兒?壞的地方又在哪兒?原本是方頭搶著說的話,但他并沒有把話說完,而是被闊亭搶先回答了。至于闊亭的回答是否也是方頭的想法,不得而知。隨后闊亭提到去年連各莊就曾打死了一個這種人,由于是大家同時動的手,也沒有被追究責(zé)任,試圖要效法也這樣對待瘋子時,方頭又一次阻止了這一行為:
“那又是一回事?!狈筋^說,“這回,他們管著呢。我們得趕緊想法子。我想……”
老娃和四爺都肅然地看著他的臉。
“我想:倒不如姑且將他關(guān)起來。”[2]65
從上看到,方頭對瘋子采用了“關(guān)”的辦法,這其實是對瘋子的一種保護,而不想要傷害他。不論是最開始闊亭提出的忤逆罪還是在四爺客廳闊亭說的讓眾人瘋子打死,方頭都進行了否定。在勸阻瘋子時,方頭不想要他再做這種無所謂的抗?fàn)?,正是因為他做過這種抗?fàn)?,并且這種抗?fàn)幉]有意義,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融入這個現(xiàn)世,等待恰好的時機。即便是他提出的把瘋子關(guān)起來也是為了不傷害他。關(guān)閉,換一種解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變相保護?在整個黑暗的場域里,想要不受到傷害要么與其同流合污,成為其中的一員,要么與其斷絕聯(lián)系,不生活在一個世界里。方頭的選擇是前者,為了保護瘋子方頭決定把瘋子關(guān)起來。
方頭欲言又止的狀態(tài)和一系列的行為都表明他是一個革命失敗之后的落魄者。因為革命的失利,方頭失去了信仰,再一次回到黑暗的洞穴之中,渾渾噩噩地過著如同豬狗一樣的生活。他千方百計地阻礙瘋子熄燈,不是因為被啟蒙者的愚昧無知,而是作為革命前輩在看到革命失利后對后來者的變相保護。從對方頭人物形象的解讀中,不僅可以看到革命失利者的悲慘狀況,更是可以看到革命啟蒙進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啟蒙道路上不只是要克服被啟蒙者的愚昧,更要面臨革命失利者勸阻所帶來的障礙。
方頭在面對瘋子熄燈這樣一件嚴(yán)重的事情的時候,他的專注點已經(jīng)不再是這次熄燈或是勸阻成功與否,他更關(guān)心的是眼下的生活。他安于現(xiàn)狀,不再想要做出太多的行為,這是一個心懷抱負(fù),有著一腔熱血想要改變現(xiàn)狀的人,在經(jīng)歷了革命失利之后的重歸。如同魯迅在《傷逝》中描繪的子君形象,“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2]115在面對胞叔和父親時子君勇敢的踏出了離開家的第一步。面對熾熱濃烈的愛情,子君選擇了與整個封建家庭作對,與娟生開始了新的生活。而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沒有整個社會思想轉(zhuǎn)變作為基礎(chǔ)的新近革命者該如何生活?在多次的爭吵和矛盾之后,子君終究選擇了屈就,屈服在整個社會之下。但作為革命者的子君,在捍衛(wèi)女性自由,抗?fàn)幏饨▊鹘y(tǒng)觀念失敗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呢?魯迅在文章中沒有提及,不過在《娜拉走后怎樣》卻提出即便是經(jīng)濟自由了,也很難不成為傀儡:“在經(jīng)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無非被人所牽的事可以減少,而自己能牽的傀儡可以增多罷了?!盵1]170革命者在啟蒙失敗之后會怎樣?《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形象。他從小就受傳統(tǒng)觀念的熏陶、在青年則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洗禮,然而辛亥革命的失敗使他陷入了“仿偟”。由對錢財?shù)臐M不在乎,把大半器具燒給祖母,余下的分給了女工,并且房屋也給她無限期居住,到做起一個月三十塊的抄寫工作;由在報紙上痛批封建倫理道德到去做軍閥杜師長的顧問,最終消沉低迷地死去。這是革命啟蒙者失敗之后重新回歸原有生活的面貌,他明知現(xiàn)在的生活亟需改變,而僅憑一己之力又無法完成,最終做了讓步,做了妥協(xié)。
面對如同曾經(jīng)的自己一樣的啟蒙者——瘋子,方頭站在自己的立場對其進行了勸阻保護。啟蒙失敗之后的低沉消極浸透了方頭的整個人生,他不再為啟蒙搖旗吶喊,不再為啟蒙奔走呼號,即便是相信未來的某一天長明燈一定會被吹滅,他也不相信會是在他能看到的時候到來,于是方頭甘愿在這泥潭中怡然享樂,在昏沉的睡眠中自我欺騙。“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驚醒他。……假使尋不出路,我們所要的就是夢;但不要將來的夢,只要目前的夢?!盵1]116-117
瘋子在整個熄燈事件過程中一直很堅定,無論是面對闊亭的威脅還是方頭的好言相勸,他的信念都沒有產(chǎn)生過動搖。熄燈,是他一直要堅持做的事情。多數(shù)學(xué)者在討論他時,都認(rèn)為這場啟蒙是一場失敗的啟蒙,他并沒有成功地熄掉長明燈。但恰恰相反,作為有著封建傳統(tǒng)觀念代表的長明燈雖然沒有被實質(zhì)性的熄滅,其火苗的勢頭卻以一種婉轉(zhuǎn)的方式減弱了。
瘋子在小時候就有滅掉長明燈的念頭。瘋子一直試圖去勸說別人把長明燈熄滅掉,因為只要熄滅了長明燈就不會再有蝗蟲和病災(zāi)。傳統(tǒng)的封建倫理道德深深地束縛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大到國家政策的決定,小到日常生活的禮節(jié),無不在封建統(tǒng)治秩序之下。只有破除了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人們的思想才有可能得到解放,啟蒙才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由于年少單純,瘋子被一眾大人欺騙,在看到被被子蒙住的長明燈后,瘋子以為長明燈已經(jīng)熄滅了。這件事情不得不使我們想到處于半封建半殖民的國民時代,無數(shù)的革命者為社會改革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而這最后的果實卻被袁世凱偷竊了。辛亥革命終于推翻了腐朽衰敗的清王朝,這場資產(chǎn)階級革命結(jié)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開創(chuàng)了中國共和政體的先河。然而,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獲取的勝利卻通過民主協(xié)商的形式,選舉決定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tǒng),于是在1915年底,袁世凱宣布第二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在1916年開初登基稱帝。魯迅寫《長明燈》是在1925年,這無疑對啟蒙有重大的反思意義:“民國并未贏得廣大民眾的心,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同時,它也是復(fù)辟帝制最充分的理由?!盵5]261因為缺乏民眾的支持,這場民主革命最終復(fù)辟到封建王朝之下。同樣的,在啟蒙的道路上,僅僅是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喚醒整個民眾的覺醒,在熄滅長明燈事件中,民眾恰恰成為了阻礙熄燈的幫兇。民主的啟蒙道路想要順利走下去,如何喚醒沉睡的民眾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闊亭欺騙他的時候,瘋子對此早已有所警惕,他充滿了不信和質(zhì)疑:
他兩眼更發(fā)出閃閃的光來,釘一般看定闊亭的眼,使闊亭的眼光趕緊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著就堅定地說,“不能!不要你們。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 ”[2]62
正是因為有了童年熄燈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瘋子這次不再要其他人幫忙,而非要自己親自把這長明燈熄滅。啟蒙的道路難免會有阻力,會有艱辛,但總要有人先去走,雖然瘋子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也不容易走,但他還是一直在堅持:
“我知道的,熄了也還在?!彼鲇脂F(xiàn)出陰鷙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斂了,沉實地說道,“然而我只能姑且這么辦。我先來這么辦,容易些。我就要吹熄他,自己熄! ”他說著,一面就轉(zhuǎn)過身去竭力地推廟門[2]63。
歷史進程總是呈現(xiàn)出驚人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啟蒙的道路上。在《理想國》中,生活在洞穴中的人們常年把倒影認(rèn)作是真實的世界,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束縛者掙脫了鐵鏈,來到洞穴之外,他看到了真正的世界,看到了發(fā)光發(fā)熱使萬物得以存在的太陽,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回到洞穴之中,想要帶領(lǐng)大家一起出看真正的世界,沒想到卻遭到了反對,甚至要殺死他;蘇格拉底為了引領(lǐng)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一生都在雅典城邦游蕩尋求誰最有知識,但卻被雅典民眾判處了死刑;耶穌來到人世間,試圖去帶領(lǐng)大家向善,卻被釘在了十字架上;查拉圖斯特拉在第一次下山時,群眾不理解他的言行,向他發(fā)出嘲諷的話語,在思考之后背上走鋼絲的小丑的尸體重新回到了山上……啟蒙總要有先行者舍命前行,想要沖破原有觀念的束縛,僅僅依靠語言是不足夠的,更重要的是做出行動。
由最初的“熄”長明燈到“燒”長明燈,瘋子的行為經(jīng)歷了一個巨大的轉(zhuǎn)折,這種改變不僅是行為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隱含在這背后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想要破除傳統(tǒng)觀念,僅僅是打破原有的是不足夠的,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觀念。放火更多的是一種引入新事物,對舊有事物的沖擊,這樣做不僅在于使原有的毀滅,更重要的是在人們心中埋下新觀念的火種,而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瘋子在說出放火之后會引起眾人震驚的原因。
雖然這一次的熄燈事件沒有成功,但是瘋子卻很好地完成了啟蒙的使命。魯迅曾在《吶喊》的序言中說明自己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dāng)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盵1]439相比于其他科學(xué)技術(shù),文學(xué)的力量是一門醫(yī)治精神的藥劑,它不一定能夠發(fā)揮具體的現(xiàn)世意義,但卻可以改變?nèi)说木衩婷?,起到啟發(fā)明智的作用。并且語言文字可以通過傳播影響以后的人們,其影響具有深遠(yuǎn)持久的特點。同樣的,瘋子雖然沒有把長明燈熄滅,但“我放火”卻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點將集中體現(xiàn)在孩童身上。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啟發(fā)民眾的對象重點不是那些已經(jīng)形成既定價值觀的大人,更重要的是那些還在成長的孩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欲求教導(dǎo)出一批有德行,懂節(jié)制的青年衛(wèi)士,首先的一個要求就是孩子出生之后就遠(yuǎn)離父母,單獨進行培養(yǎng)教育。這樣做雖然很殘忍,但卻從根源上切斷了被父母影響的可能。孩童的教育是如此至關(guān)重要,柏拉圖對青年衛(wèi)士的教育只能發(fā)生在理想國的場域下,在現(xiàn)實世界中個體難免會受到父母、親人,尤其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想要啟蒙,啟蒙最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是兒童,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不成熟,還有很大的改造空間。瘋子的“我放火!”正是在兒童的心中埋下了啟蒙的火種,以便開啟另一個全新的世界。
當(dāng)方頭引領(lǐng)著大家來到寺廟前的時候,這里已經(jīng)有一些人在了。
他們望見社廟的時候,果然一并看到了幾個人:一個正是他,兩個是閑看的,三個是孩子。[2]61
這其中的排列順序和人物數(shù)量也是耐人尋味的,瘋子作為一個啟蒙者的形象存在,只有一個人在最前面,閑看者看的并不是瘋子如何啟蒙,而僅僅是一個無聊時打發(fā)時間的事情,處于中間位置,而后面的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所以處于最后面,人數(shù)也是眾多的。啟蒙的價值和意義并不是在于對愚昧未知的閑看者的啟蒙,更為重要的是對下一代的啟迪。因為這一群閑看客在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已然形成了一整套對這個社會規(guī)章制度的價值觀念。就像《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阿長一樣,“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盵1]251在正月初一,她“鄭重其事地”叮囑迅哥說:“阿媽,恭喜恭喜!”并且叮囑這是事關(guān)一年運氣的,不可以說其他的。到了第二天早晨,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慌急地看著我?!盵1]251直到我說出“恭喜”之后,阿長才十分欣喜的長舒一口氣。對于這些已經(jīng)被封建思想規(guī)訓(xùn)的民眾來說,這些規(guī)章制度已然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準(zhǔn)則,這些觀念雖然不會產(chǎn)生直接效果,但都在潛移默化地施加著影響。啟迪,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啟迪。
雖然瘋子一直叫嚷著熄燈,孩子也是在看到了方頭一干等人來到之后才真正敢湊上前去,但是瘋子在孩子們這里并不是一個可怖的形象,雖然他們不懂得方頭等人為何阻止瘋子熄燈,也不明白瘋子熄燈之下的深層含義,但他們對瘋子還是敢于接觸的:
(瘋子)短的頭發(fā)上粘著兩片稻草葉,那該是孩子暗暗地從背后給他放上去的,因為他們向他頭上一看之后,就都縮了頸子,笑著將舌頭很快地一伸。[2]62
換句話說,孩子總歸是天真無邪的。他不會因為別人稱呼瘋子為“瘋子”而對他進行疏遠(yuǎn)。生性好奇,對一切新鮮事物有著探索欲的孩子喜歡也樂于和未知的事物打交道。當(dāng)瘋子說出要放火的時候,大家都震驚了,他尋找火種,那可以把這黑暗的世界照亮的火種:
但他似乎并不留心別的事,只閃爍著狂熱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尋火種。[2]64
在這里,空間位置的轉(zhuǎn)換也是比較有趣的一點:從地上到空中,瘋子最終把眼光落在了人身。從下行上升到上行的路上,重要是人身上。在這里,他找到了真正適合的民眾,那就是孩子。這個孩子才是真正的火種,雖然只是“星星之火”,而一旦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熄燈的念頭,這就會形成“燎原之勢”。這也是瘋子為何明知道自己熄燈不會成功,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去熄燈的目的和原因。因為對孩子的引導(dǎo)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去做的。對于孩子的重要性,魯迅在《孤獨者》中也有所表現(xiàn):
“孩子總是好的。他們?nèi)翘煺妗?。”他似乎也覺得我有些不耐煩了,有一天特地乘機對我說?!澳且膊槐M然?!蔽抑皇请S便回答他。
“不。大人的壞脾氣,在孩子們是沒有的。后來的壞,如你平日所攻擊的壞,那是環(huán)境教壞的。原來卻并不壞,天真……。我以為中國的希望,只在這一點?!盵2]93
面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狂人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呼喊,真正想要使得國家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僅僅依靠對中年民眾的教育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孩子才是國家的希望。在文章的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瘋子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一切的努力都有所回報。文章是以幾個孩子猜謎語作為結(jié)尾,因為聽到了瘋子喊出“我放火!”的聲音,一群孩童在回家時編排的歌謠有了變化:
孩子們跑出廟外也就立定,牽著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著隨口編派的歌:
白篷船,對岸歇一歇。
此刻熄,自己熄。
戲文唱一出。
我放火!哈哈哈!
火火火,點心吃一些。
戲文唱一出?!璠2]60
孩子們把傳統(tǒng)的歌謠進行了改編,加入了瘋子要放火的內(nèi)容。雖然這些是無意之舉,但正是這種無意識的舉措,使瘋子被關(guān)變得具有了價值。孩童們雖然不一定知道放火的含義和真正意義,但是在無意識之中內(nèi)心難免會受到放火的影響,即便是他們不會立刻有所改變,但在未來的生活中,在面對封建禮教的束縛時,在面對傳統(tǒng)觀念的阻礙時,這種反抗斗爭的戰(zhàn)士精神會時刻激勵他們勇于做出行動。魯迅對啟蒙并不是持有質(zhì)疑的態(tài)度,恰相反,他使啟蒙由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集中到一個特殊領(lǐng)域。集中主要優(yōu)勢對孩童進行啟蒙,這不僅是因為有利于使啟蒙更具發(fā)力點,更是因為孩童才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一粒小小的火種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但這不能保證以后不會形成一片汪洋火海,照亮整個沉睡的世界。
《長明燈》中塑造了諸多眾生相,其中啟蒙者的形象尤為突出:伴隨著啟蒙一同的是革命,當(dāng)革命失敗后,啟蒙者的生活該如何抉擇?因為曾有過關(guān)于未來的夢,他們不甘于現(xiàn)狀;因為革命的失敗,他們不再憧憬。失敗之后的啟蒙者,在面對黑暗的世界時,方頭選擇了順從,再次回歸到原有的生活,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不過好在這個世界上中有一些不顧一切抗?fàn)幍降椎娜?,他們不甘心就此屈服,一次次沖擊這個黑暗的世界,革命道路上總要有人站出來,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激勵著他奮然前行,哪怕做出的僅僅是一個微小的改變,而經(jīng)過日積月累,經(jīng)過不斷匯集凝聚,終會形成戰(zhàn)勝一切腐朽勢力的新生力量。對于啟蒙者來說,真正的被啟蒙者是孩子,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沒有被過度侵蝕的一類。一個小小的火種埋下,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氣勢,重啟一個新的未來。
[1]魯迅.魯迅全集卷一[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2]魯迅.魯迅全集卷二[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3]張正吾.魯迅早期尼采觀探索[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1981(3):81-88.
[4]尼采.查拉圖斯特拉[M]. 錢春綺,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
[5]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1917-2000)(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
(責(zé)任編輯:楊燕萍)
AnalysisofEnlightenmentCharactersinTheLongLight
Meng Lingjun
(School of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As a short story,TheLongLightsuccessfully created different images of living beings, among which the enlightenment character image is unique: people who lost their faith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revolution and who have been struggling for the revolution. Although the desire of the madman to turn out the light was shattered,but his words were passed in a subtle and tactful way to the enlightened object-the children, the enlightenment continued to influence in a hidden way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opening of the new world.
TheLongLight;enlightenment;revolution;belief;rebirth;the fire
G210.7
A
1672-7991(2017)03-0051-06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3.010
2017-09-01;
:2017-09-18
孟令軍(1992-)男,山東省濟寧市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