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李宏偉,王 齊
(云南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4)
川滇榿木(AlnusCremastogynecv. yanshan)屬樺木科(Betulaceae)榿木屬(Alnus)落葉喬木,為云南榿木和四川榿木天然雜交栽培樹種,是榿木屬中一個特有種,適宜生長在氣溫15~18℃,年降雨量900~1 500 m地區(qū),多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及溝谷、河流兩邊,也能在較差的丘陵山地上生長。對土壤的酸堿度要求不嚴,酸性至微堿性土均能適應[1]。其不僅具有水冬瓜生長迅速的特點,還具有旱冬瓜的抗旱特性,是適宜于云南生態(tài)恢復的優(yōu)良樹種之一[2]。
由于川滇榿木也是優(yōu)良的淺根性鄉(xiāng)土樹種,側根發(fā)達,能生長于石灰?guī)r裸露的石縫中,萌發(fā)力、適應性強,多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3-8]。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川滇榿木適應性強,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可適宜在亞熱帶和溫帶廣泛種植;因其根具根瘤,能固氮,具改良土壤的優(yōu)勢。本文結合“優(yōu)良生態(tài)樹種川滇榿木栽培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實施,初步總結了川滇榿木容器育苗及造林栽培技術,為今后的生產(chǎn)提供參考。
容器育苗可選擇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nèi)進行,也可進行大田育苗。大田育苗選擇土壤肥沃、濕潤、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細作,打碎泥塊,平整床面。
1.2.1 苗床
苗床可根據(jù)育苗地水濕狀況不同,建低床、平床、高床。氣候濕潤,雨量較多的地區(qū)或灌溉條件好的育苗地可作高床,即將容器擺放于與步道相平的苗床上;干旱地區(qū)或灌溉條件差的地區(qū),采用低床或平床,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擺放容器,擺好后容器上緣與步道平或低于步道。苗床寬1.2 m左右,長度根據(jù)地形及作業(yè)方便之需而具體設計,步道寬30~40 cm。育苗地周圍要挖排水溝,做到內(nèi)水不積,外水不淹。
1.2.2 容器選擇
采用無紡布育苗袋,規(guī)格為口徑4 cm×8 cm(高),底部和側面有排水孔的育苗袋。
1.2.3 培養(yǎng)土
配制培養(yǎng)土的材料有肥沃表土、黃心土、腐殖質土、泥炭等,宜選用肥沃表土(6份)∶腐殖土(4份)或田園土(5份)∶腐殖土(3份)∶腐熟有機肥(2份),按比例混合打碎,過細篩,加入尿素0.16~0.18/m3、過磷酸鈣0.2~0.3/m3作為底肥,加入Fe2SO4kg/m3或敵克松0.02~0.05 kg/m3土壤消毒,經(jīng)充分混合后用塑料布密封一周,然后進行裝袋。
1.2.4 裝袋
基質在裝填前保持10%~15%的含水量,裝填基質必須裝實,裝填無底容器時更要把底部裝實,使提袋時不會漏土,基質裝至離容器上緣0.5~1 cm處。擺放容器時使其直立,上口平整一致,錯位排列,容器之間空隙用營養(yǎng)土填滿。
1.3.1 種子處理
播種前,川滇榿木種子需用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l~2 h,用清水清洗后,冷水或溫水浸種24 h,濾去清水后讓種子稍微晾干,如種子粘在一起,可用細沙或過篩細土與種子拌在一起播種。
1.3.2 播種
川滇榿木播種采用先大田播種育苗,然后分株移栽容器的方式。
播種季節(jié)在3月上旬至中旬。條播育苗,條距20 cm,播種溝內(nèi)要鋪上一層細土,用種量30 kg/hm2。榿木種子細小,發(fā)芽后破土力量較弱,撒播后用細土輕微覆蓋,以隱隱約約可見種子為宜,切忌覆蓋過厚,使種子發(fā)芽后不能出土,覆土后再用稻草或松針覆蓋保濕,上面搭建遮蔭棚,蔭棚下用塑料薄膜搭成拱棚提溫保濕。
播種后13 d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蓋草。幼苗出土后40 d內(nèi)應特別注意保持苗床濕潤。
1.3.3 芽苗移栽
在幼苗的穩(wěn)定期(3~4片真葉)進行芽苗移栽。由于幼苗出土時間不一致,可以先移植大苗分期栽植。移栽前應適量灌水,然后用手將小苗輕輕提起放在保濕盆內(nèi)(用濕毛巾遮蓋)。移栽時用小竹棍挖穴栽植,適當修剪主根長,移栽后立即澆足定根水。
1.3.4 苗期管理
移栽后注意澆水保濕,一般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最好用遮陰網(wǎng)遮蔭保濕,用噴霧器澆水。及時拔除雜草,移植后半個月可噴施葉面肥,在生長季每15 d左右噴施一次;每隔10 d用多菌靈和百菌清 1 000 倍液交替噴灑防病。6—7月,苗木高達10 cm以上、地徑0.15 cm左右可出圃造林,出圃前1月進行煉苗。
川滇榿木可營造純林或針闊混交林,或闊闊混交林,或喬灌混交林。
2.2穴狀整地
種植穴規(guī)格為40 cm×40 cm×40 cm,株行距為見縫插針不規(guī)則式進行,按穴口直徑和穴深,不準挖成圓錐或鍋底形。每穴施100~200 g復合肥或磷肥作底肥,與表土混勻后回入塘下部,塘土應回滿。
每年栽植的時間均定在雨季。進入雨季,當林地被雨水淋透后(7月初),選擇陰天或連綿陰天進行人工移栽,8月底栽植結束。
均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法進行栽植。在栽植時需施底肥(每穴施復合肥0.2 kg)。移栽苗木選用Ⅰ、Ⅱ級苗。進行定植時,在已挖好的穴內(nèi)回填土一半后,把苗木的容器袋撕除(也可不撕除)后放入穴內(nèi),扶正,保持營養(yǎng)土不散,再分層踩實,最后再回一點土,最終做到“苗正、土實、塘平”。
造林后第一年3—4月份進行擴穴培土1次,5—6月和8—9月份各全面鋤草1次,清除萌芽,挖除林地內(nèi)茅草蔸,第二年再全面鋤草2次,第三年撫育1次。每年冬季可適當整枝。2—3年可郁閉成林。
立地條件較好時5~7年郁閉度達0.7~0.8,林木明顯分化,小徑木株數(shù)占25%~30%。自然整枝強烈時,進行1次間伐,砍伐900~1 350 株/hm2,伐后保留900~1 200 株/hm2,間伐后郁閉度不低于0.6。
1)榿木葉甲又名榿木金花蟲,幼蟲、成蟲為害葉蟲,形成網(wǎng)狀,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方法:可敲擊樹干捕殺成蟲;成片高大的林內(nèi),可施放941殺蟲劑,用藥7.5~15 kg/hm2;越冬前后噴灑90%的敵百蟲 4 000~6 000 倍液或50%敵敵畏 2 000 倍液;保護天敵,榿木葉甲天敵主要有大蠅瓢蟲、寄生蠅、小蜂等。
2)金龜子成蟲危害葉片,幼蟲啃食苗根和嫩葉。防治方法: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搖動樹枝捕殺;對成蟲用90 %敵百蟲晶體 1 000 倍液,或馬拉松500 ~ 600倍液噴殺;育苗整地時,撒施50 %辛硫磷 1 000 倍液毒殺幼蟲,撒敵百蟲粉30~37.5 kg/hm2翻入土中;發(fā)現(xiàn)幼蟲危害苗木時,用50 %辛硫磷 1 000 倍液澆灌根部。
3)天牛成蟲啃食新枝嫩皮,幼蟲蛀食韌皮部和木質部。防治方法:用鐵絲從排泄孔刺殺幼蟲;卵、幼蟲、成蟲期用80%敵敵畏乳劑200倍,或50 %殺螟松乳劑150~300倍液噴殺;用80 %敵敵畏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100倍液,蘸脫脂棉塞入新鮮排泄孔殺死幼蟲;樹干涂白,涂白劑用生石灰10 kg、硫磺1 kg、水40 kg,涂刷樹干基部高約1 m。
4)煤污病是為害川滇榿木葉片和枝條的主要病害,損害葉面光合系統(tǒng),影響榿木正常生長。防治方法:及時撫育,適當間伐,通風透光;休眠期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該病發(fā)生與分泌蜜露的昆蟲關系密切,適期噴用40%氧化樂果 1 000 倍液或80%敵敵畏 1 500 倍液。
在云南石漠化區(qū)川滇榿木容器育苗及造林過程中,結合生產(chǎn)實際,初步總結出了容器苗選擇、育苗管理、林地造林、幼林管護等4個環(huán)節(jié)川滇榿木容器育苗及造林成活的關鍵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點:
選擇生長健壯的容器苗,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由于川滇榿木種子小,發(fā)芽率高,適宜在大田苗床育苗,然后進行芽苗移栽至容器中進行培養(yǎng)。
幼苗生長期間需注意病蟲害的防治,要及時噴灑殺菌劑,預防猝倒病等病害的發(fā)生;其次要搭棚遮陰,同時要保證水肥供給。
1)植苗時要注意舒展根系。具體方法是:將造林苗木立在塘穴中心,使側根、須根自然舒展,用新翻表土覆蓋根系,并多次提苗,使根系舒展,然后踩實,地表覆蓋一層松土。
2)植苗深淺適當。過淺,則根接近地表,易受干旱、風吹影響,生根成活較困難。過深,則根系不易吸收水、肥,還會造成根系腐爛。一般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頸以上2~3 cm為宜。
3)保證根土與根系緊密結合。
4)灌足定根水,保證水分充足供給。
1)封山育林:造林后進行全面的封山育林,防止損壞幼樹,并結合幼林撫育、除草松土,促進川滇榿木苗木的生長。
2)除草松土:造林后的當年或第二年,每年松土除草2~3次,第三年后隨幼樹和雜草的生長情況每年可松土除草1次;造林成活率在90 %以下時,需在第二年5~6月雨季進行補植。
3)修枝:修枝一般在幼林郁閉以后,出現(xiàn)枯枝時進行;強度不超過林木生長量的 1/3,可采取間伐或疏伐,或伐除彎曲、弱勢及生長不良的植株(枝),促進健康木的生長。
4)病蟲害防治:對病蟲害進行及時監(jiān)測與防治。
[1] 陳強,朱全福,李品榮,等.川滇榿木的生境適應性、木材紙漿性能與林分生態(tài)效益分析[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7,36(3):16-21.
[2] 李良,張勝軍,趙總.川滇榿木優(yōu)樹選擇方法研究[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6(2):28-29,37.
[3] 陳強,周洪昌,常恩福,等.川滇榿木育苗試驗結果分析[J].云南林業(yè)科技,1999(4):40-43.
[4] 樊天佑.漂浮育苗技術在川滇榿木育苗中的應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4(12):55-56.
[5] 譚惠瑜.淺談川滇榿木育苗技術[J].綠色科技,2014(3):177-178.
[6] 黎強.淺談川滇榿木的栽培技術[J].綠色科技,2014(1):100-101.
[7] 劉英杰,鄭增方,王齊,等.施肥對川滇榿木幼苗葉綠素含量及光合生理的影響[J].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14(4):135-138.
[8] 劉英杰,鄭增方,王齊,等.施肥對鄉(xiāng)土樹種川滇榿木幼林生長特征的影響[J].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13(4):127-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