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菲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電視劇《瑯琊榜》中梅長蘇形象分析
孫菲菲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電視劇《瑯琊榜》是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在這部劇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梅長蘇是《瑯琊榜》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文章從情義千秋、智謀無雙和赤子之心三方面,分析梅長蘇的形象特征;而梅長蘇形象的塑造,從鏡頭語言的運用等方法入手;在此基礎(chǔ)上,論述梅長蘇形象和作品基調(diào)、悲劇主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
《瑯琊榜》;梅長蘇;鏡頭語言
《瑯琊榜》講述了以梅長蘇為中心而展開的故事,十二年前,身為赤焰軍少帥的林殊與父親林燮一起征戰(zhàn)沙場,卻慘遭奸人陷害。林殊跌落懸崖,身中火寒之毒,容顏全變,身體虛弱。林殊化名梅長蘇,成為江湖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蟄伏十二年,以梅長蘇的身份,完成為七萬冤魂昭雪的使命。梅長蘇是劇中最典型的一個人物形象,通過刻畫梅長蘇情義千秋、智謀無雙、赤子之心三方面的形象特征,成功塑造了梅長蘇形象。
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梅長蘇的表現(xiàn)是多變的,一切皆因他要“隱藏”原來“林殊”的一面。梅長蘇是一個內(nèi)斂的人,所有的情感都是被壓抑著。十二年前的是林殊,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而現(xiàn)在是經(jīng)過種種磨難后的梅長蘇,在面對曾經(jīng)的戀人、朋友、親人時,在隱瞞身份的同時,梅長蘇內(nèi)心的情感是壓抑、隱忍的狀態(tài)。
1.情義千秋
首先,在對待友情時梅長蘇是理智中摻雜著關(guān)心。梅長蘇和言豫津、蕭景睿,因為目的和立場的不同,梅長蘇與二人之間的友情中摻雜著利益的色彩。梅長蘇某種程度上利用了二人對他的信任,但梅長蘇并非完全地忽視友情的存在。在蕭景睿的生日宴席當天,梅長蘇設局引出蕭景睿的身世,使謝玉露出馬腳,改變了蕭景睿的命運。事前準備救心丸的舉動,以及長亭送別時關(guān)于朋友的討論,表現(xiàn)了梅長蘇矛盾、尷尬的心理;在和言豫津的相處中,梅長蘇也能做到在勸說言候時,提醒言候重視父子親情的重要,側(cè)面表現(xiàn)了梅長蘇關(guān)心朋友的性格;梅長蘇、蕭景睿、言豫津之間的友情,與梅長蘇和靖王之間的友情,形成了對照。曾經(jīng)的朋友,因為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梅長蘇和靖王之間,暗含了君臣的等級關(guān)系,友情的改變,意味著梅長蘇為了最終目的,不得不做出選擇。
太皇太后是梅長蘇的太奶奶,作為一個與他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也是第一個認出他林殊身份的人。梅長蘇偷偷藏下太奶奶給的點心,提醒飛流太奶奶是一位和藹的老人,得知老人去世時,對飛流說,唯一疼愛他的親人,走了。而梅長蘇和飛流之間,既是主仆關(guān)系,也是兄弟關(guān)系。因飛流的心智不全,只認定梅長蘇為最親近的人,梅長蘇不需要在飛流面前偽裝自己,故而在兩人的相處中,梅長蘇出流露真實自然的情感。飛流身上的純粹,是身處計謀中心的梅長蘇所最應該割舍的東西,屬于林殊的一面。太皇太后和飛流的共同點都是智力低于常人,只認梅長蘇這個人的存在,因此梅長蘇不需要算計他們,偽裝自己。與太奶奶、飛流之間的相處,反映了梅長蘇重視親情的特點。
在對待愛情方面,梅長蘇是非常含蓄、深沉的。金陵城外重逢時壓抑情感,進宮在太奶奶的撮合時的“失態(tài)”,以及元宵節(jié)回憶年少時光,梅長蘇與霓凰的情感描繪,相知相愛,卻不能相守。梅長蘇自知自己的生命有限,面臨個人短暫的幸福,和家國情懷的兩種選擇時,舍棄“小愛”,成全“大愛”。梅長蘇和霓凰的愛情,偏向于傳統(tǒng)文化中“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愛情結(jié)局許下以“此生一諾,來世必踐”的諾言。梅長蘇與霓凰之間的相處,體現(xiàn)出了梅長蘇含蓄的情感態(tài)度。
作為蘇宅的主人,在蘇宅的梅長蘇相對是最放松的狀態(tài),梅長蘇與人相處的方式又有不同。首先在蘇宅梅長蘇的第一重身份是宗主,對于江左盟的人來說是發(fā)布號令的人,具有權(quán)威性。其次,則是病人,需要療養(yǎng)身體,喝藥成了日常準則,上到晏大夫的“威逼恐嚇”,下到飛流想要替他喝藥,從側(cè)面表達了對梅長蘇身體的擔憂。梅長蘇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意外地形成一種萌點,為梅長蘇的形象增添了可愛、真實的一面。
2.智謀無雙
梅長蘇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林殊是他的過去,“梅長蘇”是他的偽裝。
梅長蘇是“瑯琊榜首,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的風云人物,執(zhí)掌江湖第一大幫江左盟,被太子和譽王兩方人馬爭相拉攏。作為一個從地獄歸來的人,換臉改名,謀劃十二年,低眉淺笑,算計人心。梅長蘇的謀士身份,決定了他在遇到事情之前就得未雨綢繆。蘭園藏尸案、濱州侵地案等一系列事件,驗證了梅長蘇善于籌謀的特點。此外,在梅長蘇生病昏迷期間,營救赤焰舊部衛(wèi)崢行動失敗,而梅長蘇清醒后輕易扭轉(zhuǎn)了不利的局面,當夏江被梅長蘇的計策耍得團團轉(zhuǎn)時,青衫素袖、算無遺策的梅長蘇,以靜制動,巧妙控制局面。
梅長蘇在劇中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通過打敗百里奇事件、勸退言候、營救衛(wèi)崢等一系列事件的解決,以梅長蘇的視角講述故事。觀眾在觀看時,習慣性地以梅長蘇的視線,融入劇情,便于塑造梅長蘇智謀無雙的形象。劇中通過細節(jié)刻畫梅長蘇“謀士”形象。梅長蘇在和蕭景睿、言豫津閑談的過程中,注意到侍衛(wèi)飛流不喜歡言豫津帶來的橘子,通過詢問言豫津,知曉了言候的“反?!保茢喑鲅院蛳胍\殺梁帝的計劃。這使言候吃驚不已,之后梅長蘇說服言候放棄計劃。出色的洞察力,源于曾經(jīng)身為武將的經(jīng)驗,可謂心思縝密。
梅長蘇雖身體病弱,但面臨危險時的鎮(zhèn)定自如,顯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質(zhì)。梅長蘇因身中劇毒而武功盡失,體質(zhì)較常人虛弱。當他遇到危險時,沒有因此變得慌亂。梅長蘇在巷道被老魏試探身手時,長身玉立、紋絲不動;深夜被刺客謀害時,梅長蘇背對刺客,向后閃避的敏捷身手并倚靠在一旁的畫面,表現(xiàn)了梅長蘇的膽魄;而在靖王練兵場被戚猛試探時,更是面帶微笑,以此為由立威。梅長蘇臨危不懼的行為,與他曾經(jīng)是軍人的身份有很大聯(lián)系。智力和體力的極大反差,但其過人的膽魄,塑造了梅長蘇智謀無雙的人物形象。
3.赤子之心
謝玉、譽王和夏江,對應著儈子手、幫兇、主謀的角色。梅長蘇代表的是七萬赤焰軍冤魂,他將逐一將這些人“審判”。大殿上梅長蘇與梁帝的對決,是一場個人與皇權(quán)的對抗。梅長蘇背對梁帝的舉動,是對親情攻勢的有意回避,是不恥梁帝的背叛,不想看到梁帝為了權(quán)利顛倒黑白的嘴臉。梅長蘇駁斥梁帝的言論,是他相信政治清明,人心向善的“赤子之心”。
梅長蘇身上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xiàn)在梅長蘇對正義的維護。幫助靖王招攬有志之士,相信政治清明,堅信自己的朋友靖王不會變成“梁帝”——猜忌他人,背叛親情。真正純潔善良的人,是不會違背自己的本心的。梅長蘇以謀士的身份,“勾心斗角”,但他以善良的胸懷與黑暗的人和事作斗爭,隨身處黑暗,卻心生光明。梅長蘇對平反赤焰冤案的“執(zhí)著”,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信念”,象征著梅長蘇的理想主義。
梅長蘇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劇中有一個細節(jié),梅長蘇經(jīng)??拷馉t,這背后的意義在于:一方面表現(xiàn)梅長蘇身體懼怕寒冷的生理特征,另一方面表現(xiàn)梅長蘇的內(nèi)心,極度渴望光明,現(xiàn)在的陰暗,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梅長蘇對火焰的親近,暗示了他與“赤焰軍”的聯(lián)系?!耙虼怂纳钪\遠慮,運籌帷幄,甚至是孤注一擲,都有了一種壯士獨行,易水當歌?!盵1]梅長蘇朝堂之上“殺伐決斷”,身懷赤子之心。執(zhí)著于以光明的方式平反冤案,揭示了“赤子之心,永生不滅”的中心思想。從林殊開始,化名梅長蘇,回歸到林殊,是選擇也是宿命。強大的內(nèi)心與個人命運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引起同情,最終形成梅長蘇赤子之心的形象。
在劇的尾聲,梅長蘇與藺晨的爭執(zhí),梅長蘇決定做回林殊,重回戰(zhàn)場,在為數(shù)不多的日子里完成他的“使命”。梅長蘇的崇高品格,在于人格的獨立性,對自我的堅持,對信仰的堅守。梅長蘇并不是他一個人,他是代替七萬赤焰軍而活。梅長蘇在冤案昭雪后,再一次回到戰(zhàn)場,是選擇承擔他作為林殊的職責,軍人的使命,保家衛(wèi)國。這樣塑造梅長蘇崇高的人物形象,具有教化思想,洗滌心靈的感染力。
“鏡頭是影像畫面的創(chuàng)造者,是影像故事的敘述者,觀者可以根據(jù)鏡頭的運用手法推敲出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意圖,這就是所謂的‘鏡頭會說話’?!盵2]《瑯琊榜》正是運用景別、構(gòu)圖、運動鏡頭、光線、景深等方面的鏡頭語言,來塑造梅長蘇的形象。
1.景別與心理狀態(tài)
梅長蘇是一個深思熟慮、習慣隱藏個人情緒的人。通過臉部表情的細致變化來傳達他的精神狀態(tài),用情緒引導鏡頭,通過鏡頭語言讓觀眾感受梅長蘇的心理變化。
聽到謝家小姐難產(chǎn)而死的消息時,梅長蘇閉上了眼睛,因為他使剛出生的孩子失去了母親,他的手上沾上無辜人的血。原本是坐著的梅長蘇,伏在地上咳嗽起來。面對飛流純良的眼神和對身體狀況的關(guān)心,梅長蘇回答的是另一回事。梅長蘇眼含淚水笑著說,因為人的心會變得越來越硬。曾經(jīng)的梅長蘇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天之驕子,如今與陰謀詭計為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特寫鏡頭具有獨特而廣泛的表現(xiàn)力,能將人物的細微表情和特定瞬間心理活動傳達給觀眾,還具有一種暗示的神秘力量。”[3]這一組景別的變化,表現(xiàn)梅長蘇的內(nèi)心內(nèi)疚、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揭示梅長蘇的內(nèi)心變化。
在殿前論禮的這場戲中,梅長蘇聽到鐘聲響起,起身站起,走到門前。鏡頭對準的是梅長蘇手中的書,用近景表現(xiàn)梅長蘇對事情的關(guān)注。運用平行蒙太奇,將殿前爭辯與手持木柄搖晃禮部木牌的梅長蘇的畫面剪輯在一起,暗示了梅長蘇對局勢的把控。而手中寫著禮部的木牌被梅長蘇扔進火爐,象征著又一事件的達成。梅長蘇看向自己手的主觀視角,攪弄風云,玩弄權(quán)術(shù)與其內(nèi)心的志向是相違背的。結(jié)合景別的變化,梅長蘇的行動兩方面刻畫梅長蘇等待、不甘的心理狀態(tài)。
2.構(gòu)圖與人物塑造
夏江提審梅長蘇的一場戲,蘇宅外夏江帶兵,士兵破門而入,蘇宅內(nèi)梅長蘇站立不動。畫面兩側(cè)分列士兵,畫面中心梅長蘇自臺階緩緩走來。人們的視線指向梅長蘇,兩側(cè)的士兵形成的大致線條也指向梅長蘇,強化和突出了位于中心的梅長蘇,營造了壓抑的氣氛,梅長蘇與夏江的嚴陣以待形成強烈對比。這種“主體處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向心式構(gòu)圖形式,能將人的視線強烈引向主體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盵4]而位于畫面的中心視點的梅長蘇,鎮(zhèn)定自若的狀態(tài),無形之中,傳達出了梅長蘇的無畏精神。
對比構(gòu)圖應用在劇中巧妙地表現(xiàn)人物迥異的性格。“對比構(gòu)圖可以分畫面主體的對比,為畫面色彩的對比,畫面情感的對比?!盵5]比如前景是衛(wèi)崢背對著觀眾,列戰(zhàn)英聚精會神的傾聽,景琰因為直面真相受到重大沖擊而難以保持端坐,已知真相的蒙摯冷靜得多,而后景則是真正的當事人梅長蘇,卻隱身于燭光之外。前景暖色的燭光下的一群人,雖然也是悲傷的情緒,與之對比的是位于畫面后景的梅長蘇,孤身一人,沉默不語。梅長蘇所處的區(qū)域藍色的天光與前景溫暖的黃色燈光形成鮮明對比,情感的層次也被加深。梅長蘇不易察覺的情緒,通過畫面的對比構(gòu)圖體現(xiàn)出來。
運用構(gòu)圖刻畫人物,隱含人物關(guān)系。比如梅長蘇和蕭景睿、言豫津相處時一般是三角構(gòu)圖,三人是朋友關(guān)系。三角構(gòu)圖,表現(xiàn)了三人之間關(guān)系的穩(wěn)定。平衡構(gòu)圖的運用,初期梅長蘇與靖王交談時,中間一般隔著桌子、火爐等障礙物,當梅長蘇取得靖王信任時,畫面中二人之間的距離慢慢縮小,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生改變。實際上,梅長蘇與人的交往是無法完全“坦誠”相待的。
3.運動鏡頭與環(huán)境氛圍
梅長蘇被提審進懸鏡司牢內(nèi)的一場戲,由于成功營救衛(wèi)崢,梅長蘇面臨身份暴露的危險。夏江在梁帝面前請旨提審梅長蘇,而梅長蘇早已在蘇宅靜候。通過一組運動鏡頭刻畫梅長蘇平靜的狀態(tài),搖鏡頭自下而上,從地板搖至梅長蘇坐在門前的背影。而從梅長蘇的側(cè)面推至正面近景,象征著梅長蘇從背后走入朝堂斗爭的視線。梅長蘇早已料到夏江的下一步行動,事先準備好應對之策。后跟鏡頭的使用,觀眾的視點和梅長蘇的視點是重合的,在梅長蘇的主觀視線里,飛流和甄平因為一束花追逐,他手里握著藥的行為,使觀眾更容易感受到梅長蘇的心境。梅長蘇交代甄平要照顧好飛流送的花,等他回來的畫面,是用一個搖鏡頭來展現(xiàn)的。從梅長蘇的手搖至紅花近景,花的顏色,藥的顏色,暗示花和梅長蘇的命運結(jié)合了一起。風雨欲來的環(huán)境氛圍,通過鏡頭的運動,傳達給觀眾。
梅長蘇被提審進大牢后,運用搖鏡頭自左往右搖,交代環(huán)境的惡劣。在畫面中出現(xiàn)隔著柵欄梅長蘇背影,俯視鏡頭表現(xiàn)梅長蘇的被擒。而近景鏡頭梅長蘇在整理床鋪,安然入睡的畫面表現(xiàn)了梅長蘇的堅定,通過鏡頭與人物行為的反差,凸顯梅長蘇的鎮(zhèn)靜。夏江審問梅長蘇時,隔著石桌梅長蘇淡定飲茶講述衛(wèi)崢被劫過程,梅長蘇在智商和氣勢上完全壓制夏江,與夏江的惱羞成怒形成鮮明對比。
4.光線景深與情感表達
梅長蘇對待謝玉向來是鄙夷的態(tài)度。在梅長蘇探監(jiān)謝玉的一場戲中,光線的運用豐富了鏡頭語言塑造。梅長蘇與謝玉的談判過程,一開始謝玉背對墻,介紹了謝玉所處的環(huán)境和現(xiàn)狀。梅長蘇被光線所照,代表梅長蘇處于主導力量,對謝玉產(chǎn)生壓迫感。達成協(xié)議后,梅長蘇在暗處,兩人的位置發(fā)生改變,傳達出另一層含義:謝玉的心理防線已經(jīng)全面崩潰,而梅長蘇則運籌帷幄。在監(jiān)牢中梅長蘇對謝玉的冷酷、嘲諷,是對小人為惡的憎恨。
林府門前,梅長蘇極力逃避殘破的家園,梅長蘇回到金陵,涌現(xiàn)的是物是人非的凄涼。面對霓凰的有意試探,梅長蘇站在門前側(cè)身而站,不敢直視。梅長蘇和霓凰關(guān)于林府舊宅的討論,暗含著兩人對情感的態(tài)度。梅長蘇想要通過自己的冷漠,否認身份,達到讓霓凰解除猜測的目的。梅長蘇轉(zhuǎn)身離去時的鏡頭運用,通過景深表現(xiàn)情感,前景是梅長蘇眼含淚水的近景,后景是梅長蘇背后的霓凰,兩人之間的隔著時間的距離;穿插梅長蘇墜入懸崖的鏡頭,再通過梅長蘇的背影聚焦在蜘蛛網(wǎng),漸行漸遠的背影,傳達出人去樓空,物換星移的滄桑感。
梅長蘇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瑯琊榜》中梅長蘇的形象深入人心,對作品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1.梅長蘇形象的塑造奠定了作品基調(diào)
“意境不是特定的藝術(shù)形象或典型,它是特定形象與它觸發(fā)的全部藝術(shù)想象(包括幻想和聯(lián)想)的總和?!盵6]“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边@四句詩不僅介紹了梅長蘇的出場,同時也營造了唯美的意境。梅長蘇一襲白衣的出場方式和煙波微渺的環(huán)境描繪,凸顯了他身上濃厚的文人氣質(zhì),使其與唯美的意象連接在一起,觸發(fā)了觀眾的藝術(shù)想象。
“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也?!盵7]這段話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意境中情與景的意象,而借景抒情,是中國傳統(tǒng)意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蘇宅正是梅長蘇精神的外化:安靜、內(nèi)斂。影像的風格化,以蘇宅為例整體呈現(xiàn)出的美和意境,與梅長蘇的精神氣質(zhì)完全契合。梅長蘇含蓄的情感描寫,梅長蘇戰(zhàn)死沙場的結(jié)局并沒有直接告訴觀眾,而是借助劇中其他人的反應,傳達出梅長蘇已死的信息?!懊缹W家李澤厚認為,‘情感不但是審美的動力,而且審美也最終呈現(xiàn)為一種特定的情感感受狀態(tài)’?!盵8]情感的含蓄表達,與中國傳統(tǒng)國畫中的“留白”的手法相似,以悲為美的審美情感,營造了余音繞梁的意境。
2.梅長蘇形象的塑造升華了悲劇主題
《瑯琊榜》是一部以梅長蘇為主要人物的古裝傳奇劇,劇中梅長蘇被塑造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標桿式人物。與其他影視劇中的光環(huán)主角形象不同的是,在梅長蘇的身上,觀眾主要感受到的是情感的觸動?!冬樼鸢瘛肥且悦烽L蘇的視角展現(xiàn)事件,隨著梅長蘇的命運軌跡發(fā)生改變,情節(jié)隨之發(fā)展下去。梅長蘇是被神化了的人,掌控江湖,影響時局,為了平反赤焰冤案,相繼扳倒了太子、譽王,設計謝玉、夏江露出原形,將毫無根基的兒時玩伴靖王推上太子之位,甚至最終使梁帝在朝堂之上“承認錯誤”。以一己之力對抗黑暗勢力的梅長蘇,實質(zhì)上是一個“孤膽英雄”式的人物形象。
其次,在梅長蘇的身上兼具命運悲劇和英雄悲劇的悲劇色彩。梅長蘇的命運是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的,從天之驕子跌落谷底,失去親人,失去了一切引以為傲的東西,連生命都無法保證。在劇中梅長蘇被塑造成了一個英雄,似乎無所不能,實際上在取得計謀成功的同時,也在不斷失去。梅長蘇的身上包含著自我犧牲精神和渴望被救贖的特質(zhì),使他做出的選擇,產(chǎn)生悲劇感化人心的力量。
升華主題,上升到悲劇層面的作用?!瓣P(guān)于悲劇,魯迅有自已獨特的理解。他的著名論斷是:‘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指出悲劇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社會現(xiàn)實中有價值的東西的被毀滅。”[9]梅長蘇的結(jié)局,暗示了有價值的事物被毀滅的命運。梅長蘇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當梅長蘇決定恢復林殊的身份,重回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之時,正是梅長蘇形象最高大的時刻。梅長蘇的最終命運是走向死亡,是回歸自我的選擇。
3.梅長蘇形象的塑造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
梅長蘇背負著七萬赤焰冤魂,蟄伏十二年的經(jīng)歷,雖然帶有“復仇”的動機在,但也說明了梅長蘇對赤焰軍的使命。想要把惡貫滿盈之人推倒,哪怕沾滿鮮血,哪怕難免傷及無辜。因為他的身上肩負著不只是他一人的仇恨。對于曾經(jīng)一起長大的玩伴靖王,梅長蘇選擇了輔佐他,靖王承受不了“痛苦”和“罪孽”,就由他來背負。當梅長蘇和靖王因為營救衛(wèi)崢而起了分歧時,梅長蘇的“顧全大局”最終還是敗給了兄弟情義。而梅長蘇之所以能一眼認出“野人”是赤焰舊部聶鋒,除了火寒之毒遺留的痕跡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梅長蘇內(nèi)心深處對于赤焰舊部的重視。盡管他早已變得面目全非、機詭滿腹,但仍然無法隱藏情感。故而,梅長蘇的形象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視兄弟情義的特質(zhì)。
“《瑯琊榜》的最大特點是將東方男子之沖淡之美細致入微的刻畫出來,形象的表現(xiàn)出中國‘士’的形象?!盵10]而梅長蘇正是典型的文士形象,梅長蘇的身上,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對“士”的描繪,文質(zhì)彬彬,溫潤如玉。在外貌上,梅長蘇容顏靈秀、氣質(zhì)清雅,盡管身中火寒之毒容貌受損,但在實際的影視創(chuàng)作中,因為扮演者胡歌俊朗的外形因素,梅長蘇的人物形象還是體現(xiàn)出了符合中國審美的形象之美。現(xiàn)實主義的審美傾向,是通過客觀表現(xiàn)鏡頭內(nèi)人物的內(nèi)在邏輯。借助人物的行走講話刻畫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梅長蘇作為謀士,與人結(jié)交時,有禮有節(jié),長身玉立,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之美,梅長蘇的形象符合了當代社會對傳統(tǒng)古典美的審美想象。
在梅長蘇身上體現(xiàn)的家國情懷,與家國敘事和英雄成長敘事的主題敘事息息相關(guān)。武將和文人的兩重身份,又使梅長蘇具有擁護傳統(tǒng)的仁君思想,梅長蘇對于祁王的敬仰,正是對賢明君主的渴望。忠君愛國,束甲出征,用最后一點精力誓死捍衛(wèi)大梁邊境和平,符合梅長蘇對自己的定位:“梅長蘇”的使命完成了,回歸林殊才是真正的歸宿。對梅長蘇形象中重視兄弟情誼、君子之風和家國情懷的塑造,起到了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梅長蘇是《瑯琊榜》在典型環(huán)境下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運用鏡頭語言的方法,從景別、構(gòu)圖、運動鏡頭、光線與景深等手段來刻畫人物性格和分析人物心理,使梅長蘇形象更加立體。梅長蘇的形象奠定了作品基調(diào),升華了悲劇主題,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以梅長蘇為例,分析其形象,對于理解《瑯琊榜》作品內(nèi)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
[1] 晏曉東.電視劇《瑯琊榜》的特色分析[J].新聞世界,2015(11):120-121.
[2] 張麗君.論“欄目特定鏡組”在電視傳播中的形式與功能[D].濟南:山東藝術(shù)學院,2014:37-41.
[3] 李 迪.試論希區(qū)柯克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以《精神病患者》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20):83.
[4] 陳吉德,沈同芳,蔣 俊,等.影視視聽語言[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33.
[5] 馮 凱.影視廣告視聽語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51.
[6] 蒲震元.中國藝術(shù)意境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21.
[7] 朱萬曙.王國維的“戲曲意境”說[J].文藝研究,1993(3):75-81.
[8] 余秋雨.觀眾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8.
[9] 李 力,黃南山.魯迅對悲劇藝術(shù)的歷史性貢獻[J].江西社會科學,1985(1):88-92.
[10] 李維倩,電視劇《瑯琊榜》的審美藝術(shù)探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31-34.
(責任編輯:倪向陽)
Image of Mei Changsu in Television SeriesNirvanainFire,
SUN Feifei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V dramaNirvanainFireis one of good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which creates plentiful vivid characters, among which Mei Changsu is the most typic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 Mei Changsu from three aspects: unrivalled resourcefulness, utter innocence and deep brotherly affection. The lens language is used to shape the image of Mei Changsu. Then it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i Changsu and the keynote of the works, the tragic theme,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V drama;NirvanainFire; Image of Mei Changsu
2017-03-20;
2017-06-04
孫菲菲(1992— ),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I207.352
A
2095-4476(2017)06-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