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潮汕地名詞中若干自然地理類通名匯釋

      2017-03-09 23:21:28陳小楓許冬暉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揭陽市潮州市汕頭市

      陳小楓,許冬暉

      (1.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廣州 510275;2.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廣東廣州 510699)

      潮汕地名詞中若干自然地理類通名匯釋

      陳小楓1,許冬暉2

      (1.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廣州 510275;2.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廣東廣州 510699)

      選擇潮汕方言地名詞中9個比較特別或彼此相關的自然地理實體通名“海、港、洋、溪、河、埭、陂、埔、坪”等,及其與這些通名相關的潮汕當?shù)氐孛~,綜合采用語料調(diào)查、文獻資料搜集、描寫分析與定量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從多個角度把這些通名在古代文獻中的釋義與這些通名相關的地名詞在潮汕地名志中的解釋互相印證。研究表明,這9個自然地理實體通名,透露了不少潮汕語言、地理和文化的信息:其一,反映了潮汕方言的古樸與歷史層次的豐富性。其二,反映了潮汕方言在特殊地理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演變與發(fā)展。其三,反映了潮汕地區(qū)背山臨海、水網(wǎng)密集而又丘陵起伏的地理特點。其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潮汕地區(qū)的生產(chǎn)方式、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歷史。其五,從某個側(cè)面反映了潮汕地區(qū)移民的構(gòu)成與分布。

      潮汕地名詞;自然地理;通名;釋義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社會群體為其居住的地方約定的名稱。地名有通名和專名之分,通名用來約定類型,專名用來區(qū)別同類地名中的不同個體。從各地地名詞的共時狀態(tài)看,多數(shù)地名詞都是通名與專名的結(jié)合體。而人們對兩者職能及其組合方式的認識與運用,則經(jīng)歷了一個歷史過程。有學者指出:“原始狀態(tài)的人群的認知都是從特定的個體事物開始的,然后慢慢才有了類別的名稱。由于交通不便,人們的見聞有限,就會把居住地附近的那座山或那條河看作是唯一的山或河。以后,人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看到別處也有類似的山或河,于是就用‘山’或‘河’給他們命名,同時加上一定的限制詞和原先的山和河區(qū)別。”[1]這其中的“山”、“河”便是通名,而加上限制詞的“某山”、“某河”便是專名。由此看來,通名是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達到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產(chǎn)物,其比專名更具概括性和共通性。有學者這樣解釋通名的概念和作用:“從含義說必須能明確地表示某種地理實體的類別;從結(jié)構(gòu)上必須能單說或者能和專名分離開來,替換不同的專名構(gòu)成同類地名。”[2]29“通名既然是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和分類,在專名的組合中就經(jīng)常離不開這些概念?!盵2]33地名必須憑借語言以及該語言的文字形式而存在,因為地名是一定的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域所約定的專有名詞,是人類社會最復雜的符號體系——語言的組成部分。和整個語言系統(tǒng)一樣,地名的基本性質(zhì)就在于它的符號性,所以,每個通名都是音、義、形的結(jié)合體,其含義受到一定的語言與文字形式的限制。在中國這種“書同文”而方言復雜多樣的國度,地名的音、義、形歷來紛紜復雜,主要表現(xiàn)在:字音上有古今音、方言音,字形上有古今字、正俗字,字義上有古今義、方言義等。這是由地名的延續(xù)性和地域性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因而,同一個漢字形式的通名含義未必一致,各地用作通名的詞語也不盡相同,因而各地由于居民方言的差異又有了一些很具地方特色的通名。另外,地名的分布也具有地域性,就算形式一致含義相同的通名,其在不同地理、文化背景地區(qū)的分布范圍與使用頻率也存在差異。地名具有強烈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命名時所反映的地理和文化內(nèi)涵,是一地地理史和文化史的活化石。從地理位置看,潮汕地區(qū)位于廣東省東南部,依山面海,偏居一隅;從移民史看,潮汕移民歷史悠久且來源廣泛;從方言特征看,潮汕方言古樸獨特;這些特有的語言、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孕育出了不少與之相適應的地名詞,由于通名的概括性的特點,潮汕地名詞中的通名,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潮汕地區(qū)獨特的語言、地理與文化內(nèi)涵。關于潮汕地名詞,學界已有一些相關研究,如林倫倫分別有論文和著作論及[3]93-101,[4]4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潮汕方言地名詞中9個比較特別或彼此相關的自然地理實體通名“海、港、洋、溪、河、埭、陂、埔、坪”等,及其與這些通名相關的潮汕當?shù)氐孛~(包括與之相聯(lián)系的專名),綜合采用了語料調(diào)查、文獻資料搜集、描寫分析與定量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從文字學、音韻學、方言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化語言學、統(tǒng)計學等多個角度,把這些通名在古代文獻中的釋義與這些通名相關的地名詞在潮汕地名志中的解釋互相印證,從中發(fā)掘與這些通名相關的地名詞所反映的潮汕語言、地理與地域文化內(nèi)涵。

      李如龍把漢語地理通名分成四類,即“自然地理實體的通名、聚落通名、人工建筑地物的通名、行政區(qū)劃通名”。[5]33而實際上,自然地理實體的通名還可以再分兩類,一類用于聚落地名中,體現(xiàn)了一定的地方色彩;另一類用于自然地名中,通常只有共通義。本文涉及的通名僅限于聚落地名中出現(xiàn)的自然地理實體類通名。

      另外,因時間關系,我們僅以今天的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作為潮汕的代表,這三市所涵蓋的地域,大致相當于《潮汕史》中所述隋唐到清代的潮州[6]。本文地名資料搜集的范圍,主要取自這三市地名志中登錄的地名及其所附地圖[7]44-169,[8]50-120,[9]200-350,盡可能落實到自然村一級,以求盡量發(fā)掘沉淀于民間的歷史資料寶藏。

      一、海[hai53]

      “海”在表明地理位置的功能上一直比較單一。《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薄渡袝び碡暋罚骸敖瓭h朝宗于海?!盵10]它們與現(xiàn)代意義的“海”基本相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①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潮汕地區(qū)瀕臨南海,從汕頭、南澳、饒平到惠來直至海豐、陸豐等地,都有著很長的海岸線,沿海歷史上多辟有大大小小的港口,故有以“?!泵木勐涞孛静蛔銥槠?。潮汕三市地名志中出現(xiàn)的以“海”命名的聚落地名一共有29個,其中汕頭市最多,有18個,其次是揭陽市,有10個,最少的是潮州市,只有1個。但是,我們在搜集語料的過程中注意到,這些以“海”命名的聚落地其實并不都近海。它們按地理位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瀕臨或接近海岸線,如汕頭市市區(qū)的澄海區(qū)、潮陽區(qū)和海島縣南澳縣和屬揭陽市的惠來縣的帶“?!钡牡孛紝俅祟?,一共21個(汕頭市18個,惠來縣3個)。這類帶“?!弊值臑I海聚落地名除汕頭市潮陽區(qū)1個叫“竟海”的地方是自然村名外,其他的都是行政村、鎮(zhèn)或市一級地名,所以通常都可以在地圖上找到。這類臨海或近海地名中“?!钡暮x自然是“?!钡幕玖x,即“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無疑。另一類則遠離海岸線,分別分布于揭陽市下屬普寧市和揭西縣內(nèi),都是自然村名,其中“?!弊鳛橥挠衅諏幨械拇蠛#▽倭魃虫?zhèn)和寮片村)、海仔(屬麒麟鎮(zhèn)月嶼片村)、望海(屬黃沙鄉(xiāng)河坑片村);“海”作為專名的則有揭西縣的海嶺(屬京西園鎮(zhèn)美德片村)、海角(屬京溪園鎮(zhèn)龍山片村)、海洋(屬金和鎮(zhèn)金光片村)。由于自然村名通常沒在地圖上標出,所以若光從地圖上搜索,很容易得出以“?!泵牡胤蕉寂R海的片面結(jié)論。查閱這些自然村所屬的村、鎮(zhèn)一級行政聚落點在地圖上的位置,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都離海岸線很遠。那么,這些地方為何要以“?!泵兀繉Υ?,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當?shù)叵让竦诌_時當?shù)厥墙5?,只是由于地質(zhì)變化而逐漸遠離海岸;二是這些地名中“?!钡暮x并非其基本義。第一個原因從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歷史兩方面看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些地方不少處于遠離海岸線的山區(qū),如《揭陽市地名志》中這樣介紹揭西縣京溪園鎮(zhèn)的“海角”自然村所屬的“龍山”片村“屬高寒山區(qū),交通閉塞,出入要渡水庫”[9]267,揭西縣的“海洋”自然村所屬的金和鎮(zhèn)金光片村,從地圖上看,周圍方圓幾十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并不見“?!钡嫩欅E。即使并非山區(qū)如普寧市流沙鎮(zhèn)和寮片村屬下的“大?!弊匀淮?,離基本意義上的“海”也很遠,“流沙”因是練江發(fā)源寒媽水及主要支流三坑水匯合處的沖積沙灘而得名,距離最近的較大水系是練江及其支流,但練江出??谠谏穷^市潮陽區(qū)海門,距流沙鎮(zhèn)還有幾十公里之遙。雖然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自然界“滄海桑田”的轉(zhuǎn)換并不稀奇,但這樣大面積的巨變并非千幾百年的歷史所能完成的。由此看來,第二種原因,即這些地名中的“海”的含義并非其基本義的可能性較大。遠離大海,未識大海真面目的人民有可能把附近的面積較大的水源如江、河、湖、水坑甚至類似的事物稱之為“?!保鐝V州人就把珠江叫做“?!保本┤税丫┏侵械拇蠛謩e叫做“后?!?、“中南?!?、“前海”、“北?!?、“什剎?!钡?。依此類推,揭陽市下屬普寧市和揭西縣內(nèi)部分遠離海岸的自然村以“海”命名也是同樣道理,其“?!钡暮x指的是某種在當?shù)厝丝雌饋砻娣e較大的水域。處于遠離海岸線的山區(qū)人民這種對“?!钡恼J識,應該是來自遠離海洋的中原地區(qū)的移民帶來的。

      二、港[ka?53]

      “港”的意義從古到今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它的基本義指用于停泊船只的江海口岸,即“港灣”。但在古代漢語中,其基本義卻主要指“水流分派”,與“口岸”義相去甚遠。目前所見到的較早收錄“港”字的書是南朝的《玉篇》,玉篇“港”字只收一義:“港,水派也?!彼未煦C《說文解字》新附字:“港,水派也?!薄短祈崱?、《集韻》、《韻會》、《正韻》:“水分流也,一曰水中行舟道?!薄都崱泛暻惺沼小案鄱?,相通貌”的義項,《廣韻》也有兩義,一義為“水派”,一義為“港洞,開通”。可見到了北宋,“港”字尚未派生出與“船只停泊的港灣”相關的義項,至少該義項尚未流行?!豆视枀R纂》中“港”字下收入八條注疏,也均與“水流分派”相關,無一涉及“口岸”[11]?,F(xiàn)今該義尚存,但僅作引申義,指江河支流。鑒于潮汕方言保留了漢語眾多的古義,筆者認為不能單從“船只停泊”的角度去考察地名詞“港”與潮汕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lián),而應更多地從“水流分派”的角度進行。有學者僅將港作“港口”解[3]93-101,然而從地名志中記載的涉及相關通名的聚落地名看應有更多義項。潮汕三市地名志中出現(xiàn)的以“港”命名的聚落地名一共有55個,其中汕頭市27個,潮州市7個,揭陽市21個。這些地名中的“港”,真正作“港灣”、“口岸”義解的主要集中在三市中靠海的地方,約占五分之二,如天港(汕頭市區(qū)升平區(qū))、赤港、后港(汕頭市達濠區(qū))、港畔(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zhèn))、北港(汕頭市澄海區(qū)壩頭鎮(zhèn))、港口(汕頭市澄海區(qū)在城鎮(zhèn))等。這些“港”有的歷史悠久,如澄海港口“相傳宋代在村與澄城間置潮州辟望司,村南建有辟望港,是潮州重要港口,故名”[7]99。有的比較“年輕”,如汕頭市區(qū)諸港,因為汕頭成為港埠,也不過從清代中葉開始,而正式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則延至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而作為“水流分派”及相關義解的“港”則占五分之三,如港口(汕頭市潮陽區(qū)貴嶼鎮(zhèn))“處練江南岸支流出口處,故名”[7]161,龍港(汕頭市潮陽區(qū)貴嶼鎮(zhèn))“因村民在村前開渠引練江灌溉農(nóng)田,喻渠長如龍,故名”[7]168,港尾(揭陽普寧市桂嶺鎮(zhèn))“因聚落在深浦溪西埔口之末段而得名”[9]211,港后(揭陽普寧市陳店鎮(zhèn))“因有溪流經(jīng)村后匯入練江,故名港后”[9]164??偟膩碚f,從三市地名志聚落地名和潮汕地圖集看,名中帶“港”的地點靠近河流的要比靠近海岸線的多得多,而且大小支流之間的差別并不明顯。有些地方以前近水而現(xiàn)代因水源枯竭而不再近水。如潮來港(揭陽市普寧廣太鎮(zhèn)),“因村前有洪陽河、廣太溪2水匯此入榕江,以有潮水漲退得名”[9]149。而從現(xiàn)今的地圖上看,潮來港當初連接榕江的支流已經(jīng)枯竭,附近難覓水源蹤跡,“潮來港”如今徒具虛名而已。所以筆者認為,地名詞“港”既可以用來考察潮汕地區(qū)通商口岸的歷史變遷,也可以用來研究潮汕地區(qū)水網(wǎng)分布的歷史變遷。

      三、溪[khoi33]、河[ho55]

      “溪”與“河”兩者在潮汕方言中并存并用同表河流,但使用頻率和色彩稍有不同,本節(jié)因其相關性把它們放在一起討論。

      (一)溪[khoi33]

      “溪”《說文解字》作“谿”,“谿,山瀆無所通者”。又“瀆,溝也?!奔聪囊馑际桥c外界水流不相貫通的山里的小河溝?!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溪詞義的解釋是:“原指山里的小河溝,現(xiàn)在泛指小河溝?!苯裉旃餐Z“溪”的含義,正是《說文》中該詞詞義的擴大。但在潮汕方言中“溪”的含義遠比這要廣。林倫倫認為:“江河潮汕方言叫‘溪’,大的稱‘大溪’,小的稱‘溪仔’,因而不少濱河而居的地名叫‘某溪’或‘溪某’,如潮陽的東溪、桃溪、那溪、溪口、范溪、溪頭、溪美、全溪、龍溪、里溪,澄海的新溪、溪南、前溪、南溪等。”[4]44但實際上三市地名志中各地帶“溪”地名中“溪”的含義,不但指江河,也包括《說文》所指的山澗,如龍溪(潮州市歸湖鎮(zhèn))因村北葫蘆溝兩條支流彎曲似龍須而得名。[8]120食飯溪(今名坪溪,潮州市饒平縣韓江林場)因沿途山間溪水清甜而得名。[8]207當然,“溪”作江河解確是潮汕帶“溪”地名詞的主流,與共同語“溪”的含義相比,潮汕方言中“溪”的含義顯然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我們認為,這一方言色彩有可能是“溪”的上古意義在潮汕方言中的存留與引申。對“溪”的含義,《廣韻》則沿引了比《說文》更久遠的《爾雅》的解釋:“谿,爾雅曰水注川曰谿”,這里溪的意思與《說文》大相徑庭,變封閉不通的山澗為川流貫通,注入大川的水流,那就與江河聯(lián)系起來了。不排除“溪”的這一含義被直接或間接的中原移民帶入潮汕,再擴大引申,廣泛流播。由于潮汕地區(qū)水網(wǎng)密布,而潮汕方言中“溪”的詞義又很廣,所以潮汕方言在表示水流的自然地理類通名中,“溪”的使用頻率最高,三市地名志中,帶“溪”的地名約有168個,其中汕頭市42個,潮州市69個,揭陽市57個。這些帶“溪”的地名,為考察潮汕古代水網(wǎng)的分布與變遷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二)河[ho55]

      “溪”在潮汕方言中廣泛用作與江河相關的地名中的通名,但并沒有專用性,還有另一個與它起同樣作用的“河”。一個聚落點如果名中帶“溪”,則它形成時附近必定有河流,但濱河的聚落點名字卻不一定都帶“溪”,也有帶“河”的。從三市地名志的統(tǒng)計看,這類帶“河”的聚落地名約有40個,其中汕頭市6個,潮州市8個,揭陽市26個。這些聚落地名中“河”的含義與共同語含義相同,也與“溪”表江河的含義重合。不過從這些帶“河”聚落點的地理位置看,他們?yōu)l臨的通常是較大的江河或直接與這些大河相連接的較大的支流。如汕頭市河浦現(xiàn)今雖屬灘涂地貌,但北臨濠江;潮州市西河路與瀕臨韓江的西湖湖頭相接。揭陽市的南河、北河、河中等聚落點分別臨近榕江南河、榕江北河或處于榕江南北河之間。鑒于自然地理通名尤其是大江大河之類大多使用共同語詞,故而附近聚落地名會受到這些大江大河的自然地理通名的影響??梢哉f,“河”在潮汕地區(qū)是一個具有書面色彩的自然地理類通名,與“溪”的方言色彩相比,似乎顯得“雅”一點,不那么通俗,相應地其使用頻率也就遠低于“溪”了。也有把“河”與“溪”相連的,如汕頭市潮陽區(qū)的河溪鎮(zhèn),瀕臨榕江出???,東臨牛田洋,宋末創(chuàng)村時因有溪流經(jīng)此注入牛田洋,故名。[7]44可謂雅俗結(jié)合也。

      學界通常認為“洋”是南片吳語和閩語常見的通名用字,主要表示大片田園的意思。有潮學學者也認為“洋”在潮汕方言地名詞中是“田野”的意思[4]50,故潮汕地區(qū)有“海在外,洋在內(nèi)”的說法。從三市地名志的考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洋”在潮汕地名詞中的意義,實際上遠較“田園”為廣??疾旃糯把蟆弊至x,最初是水名,再擴大為“水”,同時很早就衍生出“廣大”、“水多”等相關狀貌的意義來?!墩f文》卷11:“洋,水出齊臨高山,東北入鉅定。”又《玉篇》:“洋,水出昆侖山北?!薄渡胶=?jīng)》:“昆侖之丘……,洋水出焉?!薄稄V韻》:“洋,水流貌,又海名?!薄睹珎鳌罚骸把笱螅瑥V也。”《集韻》釋“洋洋”作“水盛貌”、“盛大”?!度n》:“大水貌”;《爾雅》釋“洋”為“溢”、“大”、“多”;《詩經(jīng)》將“水盛”義進一步引申,“洋洋”也可以形容陸地了,《詩經(jīng)·大雅·大明》有“牧野洋洋”句,“洋洋”釋為“寬廣遼闊的樣子”。上述關于“洋”的古義,除最初指水名的本義外,幾乎都被潮汕方言所繼承,更進一步引申出“開闊田園”這個意義來。我們的統(tǒng)計顯示:帶“洋”的聚落地名在三市地名志中共有213個,其中汕頭市26個,潮州市73個,揭陽市114個,出現(xiàn)頻率相當高,可謂“洋洋大觀”。其意義大致分為7類:

      1.廣闊的田園

      潮汕平原間到處可見成片的水稻,一望無際,當?shù)厝酥^之“洋”,例如:

      南洋(汕頭市潮陽區(qū)貴嶼鎮(zhèn)):南陽舊名,因村南田園廣闊得名,后諧為南陽。[7]167

      洋內(nèi)(汕頭市潮陽區(qū)陳店鎮(zhèn)):因村落周圍都是田洋得名。[7]164

      洋東(潮州市潮安縣東風鎮(zhèn)):因該村初聚時是一片廣闊田野得名。[8]74

      翁洋(揭陽市揭東縣云路鎮(zhèn)):原名翁厝寮,后因村周都是湖洋田,故改今名。[9]231

      北洋(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zhèn)):因村北是一大片田疇得名。[9]321

      后洋(揭陽市惠來縣河林鄉(xiāng)):村創(chuàng)于百龍坑的田野后面,故名后洋。[9]345

      2.容易聚水的成片洼地或沼澤

      下洋(汕頭市潮陽區(qū)河溪鎮(zhèn)):華陽舊名,因處牛田洋海積平原,地勢低洼得名。[7]174

      浮洋(潮州市潮安縣東風鎮(zhèn)):古為濱海洪泛區(qū),韓江泥沙沖積成浮陸之地得名。[8]18

      泮洋(潮州市潮安縣鳳塘鎮(zhèn)):因該村地勢低洼,雨季汪洋一片得名。[8]108

      南洋(潮州市饒平縣漁村鎮(zhèn)):原名濫洋,因村處低洼,洪澇汪洋滿泥漿得名。[8]179

      厚洋(揭陽市榕城區(qū)梅云鎮(zhèn)):初始是未形成的低洼田洋,地勢開闊,故名。[9]87

      荖洋(揭陽市揭東縣埔田鎮(zhèn)):初時為一雜草叢生的洼地,故名。[9]227

      埔洋(揭陽市惠來縣南海鄉(xiāng)):原為荒沙埔,周圍均為低洼沙灘或坑地,是附近居民牧牛場所,故名牛埔洋。今名為簡稱。[9]342

      3.廣闊平原

      深洋(汕頭市潮陽區(qū)谷饒鎮(zhèn)):因處饒河谷平原得名。[7]169

      東洋(汕頭市潮陽區(qū)雷嶺鎮(zhèn)):因村東有寬闊山谷平地得名。[7]146

      青洋山(揭陽市普寧市南徑鎮(zhèn)):因地勢平坦,青竹成林,且近山得名。[9]116

      寨洋(揭陽市普寧市石牌鎮(zhèn)):村寨位于五峰山東南寬坦的平洋(平原),故名。[9]172

      石洋(揭陽市揭東縣錫場鎮(zhèn)):原名石部洋,因處平原田洋中且有不少露出地面的大石頭得名。[9]222

      半洋(揭陽市揭東縣玉滘鎮(zhèn)):因地勢北高南低,山地與平原相連,村落在中間,故名。[9]232

      4.水盛貌

      洋文(汕頭市潮陽區(qū)西臚鎮(zhèn)):因村前河面廣闊,河水蕩漾成文得名。[7]175

      洋內(nèi)(汕頭市潮陽區(qū)司馬浦鎮(zhèn)):練江支流山河繞過村前,水面寬闊,俗稱“洋”,故命村名洋內(nèi)。[7]158

      洋頭(潮州市湘橋區(qū)楓溪鎮(zhèn)):因韓江受海潮頂托水漲時村前汪洋一片但村落地勢高不澇而得名。[8]58

      5.大海

      洋背(汕頭市區(qū)河浦區(qū)):因建村時北靠海洋得名。[7]85

      6.海濱平地

      西洋(汕頭市澄海區(qū)東里鎮(zhèn)):因村址原東瀕大海得名。[7]108

      海洋(潮州市饒平縣柘林鎮(zhèn)):村民為沿海疍家人,原為水上漁家,后以柘林沿海為泊居地,故名。[8]156

      7.水塘、溪澗等

      深洋(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zhèn)):因村北有一深洋澗得名。[8]90

      洋光(潮州市潮安縣江東鎮(zhèn)):因初創(chuàng)時村落到處是沼澤池塘得名。[8]91

      什石洋(揭陽市普寧市大南山鎮(zhèn)):因村前有三坑溪,遍地亂石,故名。[9]119

      “洋”在潮汕聚落地名中的高出現(xiàn)率和多義性,一方面反映了潮汕地區(qū)水網(wǎng)豐富、平原田野廣袤以及以水稻為主的農(nóng)耕方式;另一方面反映了潮汕方言歷史層次的豐富性。

      五、埭/岱[to11]、陂[pi33]

      (一)埭[to11]

      “埭”與“陂”都與壩相關,但所指“壩”的類型和地理位置有所不同。本節(jié)一并加以討論與比較。

      “埭”潮音同“袋”,有時也寫成“岱”,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常用。“埭”的意義自古至今都比較單一,指的是用于攔水的土壩?!稄V韻》徒耐切:“埭,以土堨水?!背鄙欠窖砸袅x俱合?!队衿ね敛俊罚骸耙酝翀焖?。”《正字通》:“壅土為堰?!薄都崱罚骸佰账病!薄痘哿找袅x》注引《考聲》:“截溝為堰字也?!泵鞔鷹钌鳌端嚵址ド健肪硭模骸敖现^之埭、巴蜀謂之堰。”[12]還有“埭程”一詞,指過堰的費用,古時江河水流,沿路途險阻處設埭,用?;蛉肆χ^埭,以此收稅,可見“埭”字字義一直都是很穩(wěn)定的。都是用于攔水的土壩,是一種人工水利設施。然而,諸典中并沒指出“埭”專門用以堵截海潮,對其所堨所壅之“水”的含義也未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我們認為,其所指的“水”意義應該是比較寬泛的,溝渠及大江大河等皆包含其中。

      潮汕三市地名志聚落地名中帶“埭/岱”的地名共有22個,汕頭市13個,潮州市7個,揭陽市2個。這些聚落點所處的位置一般是濱海地區(qū),其筑成的大壩用以堨止的水通常是海潮。例如:

      埭頭(汕頭市達濠區(qū)):因處濠江防潮堤之首,故名。[7]83

      上埭(汕頭市澄海區(qū)在城鎮(zhèn)):古時是韓江出??冢迕裨诖酥翂螄鷫ㄜぬ?。[7]99

      海岱(汕頭市澄海區(qū)溪南鎮(zhèn)):處埭頭西部,故名西埭頭。[7]111

      埭頭(汕頭市澄海區(qū)溪南鎮(zhèn)):因處沿海壩壟之首,故名埭頭。[7]112

      東岱(揭陽市惠來縣鰲江鎮(zhèn)):因地處塭地土壩之東側(cè),故名東埭,明時《潮州府志》載為“東岱”。[9]333

      在潮汕地區(qū),名中帶“埭”的聚落點集中于澄海,因為澄海被深入陸地部分的海水分成了好幾塊,是潮汕各縣市中除去海島縣南澳外,與海水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地方。其中以“埭頭”、“上埭尾”、“下埭尾”和“上埭”最為有名,我們可以從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推測歷史上澄海地區(qū)潮水的強弱分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潮汕聚落地名中之“埭/岱”,專指防潮水壩,這個意義是其古義的縮小。這一潮汕方言特有的專指義,是根據(jù)潮汕地區(qū)沿海特殊地貌所作的引申,也是潮汕沿海地區(qū)人民與海潮災害作斗爭以及化災為利向海要糧的漫長過程的歷史印跡。

      (二)陂[pi33]

      “陂”,潮音[pi33],音同“碑”。陂的古義大致有三種,一指山坡、二指池潭、三指水壩?!摆椤焙汀捌隆惫艜r相通,是一對異體字?!墩f文》卷13:“坡,阪也”;《說文》卷14:“陂,阪也,一曰沱也”;《說文》卷14:“阪,坡者曰阪”?!稄V韻》彼為切:“陂,《書》傳云:‘澤障曰陂’?!?/p>

      三市地名志中,帶“陂”的聚落點約有45個,其中汕頭市7個,潮州市12個,揭陽市26個。這些聚落中“陂”的意義有三個:

      1.水壩(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

      大陂(汕頭市潮陽區(qū)紅場鎮(zhèn)):村前溪流上筑有水陂,稱大陂,村以陂為名。[7]150

      七陂(汕頭市潮陽區(qū)仙城鎮(zhèn)):村旁大沙溪中筑有水陂,從上游至下游排列第七,故名七陂。[7]155

      利陂(汕頭市潮陽區(qū)仙城鎮(zhèn)):因水源不足,曾在村旁小溪中,用竹籮裝沙、石筑水陂,初名籮陂寨,后雅稱利陂。[7]156

      陳禾陂(汕頭市潮陽區(qū)峽山鎮(zhèn)):村以陳姓為主,且村東小河上筑有水陂灌溉農(nóng)田,故命村名陳禾陂。[7]159

      南陂(揭陽市普寧市麒麟鎮(zhèn)):時村南有一深水溝,溝中筑陂蓄水,故名。[9]139

      石陂仔(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zhèn)):村旁有一小溪流過,初名河墩,后以溪之上有一天然攔水石陂,而更名石陂仔。[9]332

      2.山坡

      石陂(潮州市潮安縣歸湖鎮(zhèn)):因山坡多梯級石塊鋪筑,故名。[8]117

      陂烏(揭陽市普寧市大壩鎮(zhèn)):因村莊群山環(huán)繞,住宅建于山旁,村前村后蒼松翠柏成蔭,故名。[9]161

      陂美(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zhèn)):四周皆丘陵,聚落處山丘末端之側(cè),故稱陂尾,雅稱陂美。[9]330

      青陂(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zhèn)):村建于山埔之尾,四周青山綠樹,故名。[9]333

      3.池塘、小型湖澤

      小陂(潮州市湘橋區(qū)意溪鎮(zhèn)):因區(qū)域內(nèi)有小陂湖得名。[8]50

      從上例可見,“陂”在潮汕聚落地名中的意義,分別與上述各項古義相合,潮汕移民歷史、潮汕方言之源長流遠,由此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潮汕方言聚落地名中的“埭”與“陂”有同有異:在表堤壩一義上兩者是同義詞,但其詞義內(nèi)涵有所不同,“埭/岱”專指堵截海潮的大壩,規(guī)模較大,而且一定是人工水利設施;“陂”則指小溪小河上的人工或天然的土壩,規(guī)模較小。另外“埭”是個單義詞而“陂”是個多義詞。

      六、坪[phi55]白/[p55]文、埔[pou33]

      (一)坪[ph55]白/[p55]文

      “坪”從古至今字義都非常單純,《說文》:“地平也?!薄稄V雅》:“平也?!薄稄V韻》符并切:“坪,地平也?!比械孛镜木勐涞孛小捌骸钡氖褂妙l率也頗高。約有100個左右,汕頭5個,潮州市42個,揭陽市53個。這些帶“坪”的聚落分布甚廣,周圍地理環(huán)境各異,總之只要其間有較大片的平地,都會成為潮汕先民們建立家園的首選。這些聚落點有的處于海濱,如汕頭市的“涂坪[thou55/31phi55]”,清代仍為大片灘涂地,故稱涂坪,民國時居民在此填地蓋蓬寮枋而居,遂漸成居民區(qū)[7]73;有的處于山中平地,如潮州市饒平縣新豐鎮(zhèn)的坪缺林場,因地平坦,出入僅一缺口得名[8]190,又饒平縣九村鎮(zhèn)的曾竹坪,因山地盛產(chǎn)竹子,村建于開闊腹地,故名[8]99;或分布于溪流兩旁平地,如潮州市潮安縣坪溪鎮(zhèn),因有下里溪貫通南北,流域平坦得名[8]35;有的建于開闊坡地,如潮州市饒平縣韓江林場的茅坪,因村建在一片比較平坦的荒地,荒地有很多茅草,故名[8]207,又如揭陽市普寧市大坪,就建于開闊坡地[9]35/185??傊?,潮汕方言聚落地名中“坪”的意義,是對古字古義的忠實繼承。

      (二)埔[pou33]

      “埔”古字書無載,但閩、客、粵方言聚落地名中皆大量存在。潮汕方言中,“埔”比“坪”的使用頻率還要高得多。光是三市地名志中記載的帶“埔”的聚落地名,就有約245個,汕頭市5個,潮州市80個,揭陽市160個。李如龍認為“埔”的本字有兩個可能,一是先秦的面積度量單位“夫”,一百畝為一夫,因而“夫”指的是大片平地。且閩語中“埔”與“大夫(義為男子)”的“夫”同音。另一種可能是“陠”,《博雅》:“袤也。”李如龍認為,“埔”或是表度量的“夫”的方言俗字,或來自從“廣袤”義轉(zhuǎn)來的形容詞“陠”。[5]62不過,若從潮汕三市地名志中所載帶“埔”聚落點的命名因由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我們發(fā)現(xiàn)“埔”不只是表大與廣袤的意思而已,以下舉幾例為證:

      廠埔(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zhèn)):原名淺埔,因地處樟溪河與烏溪交匯處,沖積沙土常淤塞河床,故名。今名為同音雅稱。[8]161

      洪厝埔(揭陽市揭東縣):取最早遷入該地的洪氏命其村名,又因其地乃處山脈邊沿崗地,故稱洪厝埔。[9]218

      后埔(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zhèn)):因地處一片大埔崗,地勢高,土層厚,初名厚埔,后易同音字為名。[9]245

      泗竹埔(揭陽市惠來縣河林鄉(xiāng)):村在高山環(huán)繞的廣闊緩坡地,盛產(chǎn)稻谷,故名粟埔,又因西岸長滿刺竹,人稱‘刺竹埔’,”今名為美稱。[9]344

      浮埔(揭陽市惠來縣仙庵鎮(zhèn)):此處原是坡地,除北面外,三面低洼,……洪水一來,靖海港海潮上漲,一片汪洋,退潮時,山埔慢慢露出水面,故名浮埔。[9]297

      西埔(揭陽市惠來縣前詹鎮(zhèn)):因地處銘湖西側(cè)寬闊的山埔,故稱西埔。[9]308

      南照埔(揭陽市惠來縣葵塘鎮(zhèn)):因村南有一大埔(山丘),故名南照埔。[9]331

      三池埔(揭陽市惠來縣葵塘鎮(zhèn)):村建于山坡之側(cè),村后有舊河道形成的三個池塘,故名。[9]332

      由上述三市地名志中對以“埔”為通名的聚落點的解釋,可見潮汕聚落地名中的“埔”除表大與廣袤的意思之外,更多地是“隆起地表的開闊地”、“開闊的山坡地”的意思,因而時常與山崗坡地相聯(lián)系。

      在表示大片較平坦的土地方面,“埔”與“坪”的意義有時重合,只不過“埔”的方言色彩較濃,如大片草地通常稱“草埔”,稱“草坪[p55]文”亦可,只是顯得文縐縐。但是作為標識聚落地的地理特征的通名,“埔”與“坪”顯然有著不同的語義側(cè)重點與分工?!捌骸眰?cè)重于表示“大而平”,而“埔”則側(cè)重于強調(diào)這類開闊地的山丘狀地貌。這種語義分工,從潮汕某些“埔”與“坪”聯(lián)用的聚落地名中可見一斑,例如:

      坪埔(潮州市潮安縣意溪鎮(zhèn)):因埔平地闊得現(xiàn)名。[8]53

      埔坪(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zhèn)):取地平埔廣之意。[8]203

      上例中,“埔”與“坪”的意義互相補充,使聚落點的地理特征更加鮮明?!捌摇痹诔鄙蔷勐涞孛酗@現(xiàn)的意義,究竟是李如龍所考“夫”或“陠”的引申義還是其本義,有待學者繼續(xù)考證。我們認為,就此兩字論,“埔”與“陠”相關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陠”從“阜”,從古代造字法角度推測,其本義應與山坡相關,正好與“埔”義相合。

      上述6類9個潮汕地名詞中自然地理類通名的含義與使用的考釋與比較,透露了不少潮汕語言、地理和文化的信息。如“海、港、溪、洋、陂、坪”在潮汕聚落地名中的意義,反映了潮汕方言的古樸與歷史層次的豐富性,通名“埭”蘊含的獨特含義,則反映了潮汕方言在特殊地理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演變與發(fā)展。而潮汕地區(qū)背山臨海、水網(wǎng)密集而又丘陵起伏的地理特點,也在這些通名中得到了不同角度的反映:東南部眾多帶“?!薄ⅰ跋?、“河”、“洋”、“港”、“坪”、“埭”、“陂(水壩、池塘等義)”的聚落地名,正是東南部綿長的海岸線、廣袤的沖積平原、縱橫交錯的水網(wǎng)的地理風貌的反映。中西部起伏的丘陵山巒,又催生了許多帶“埔、陂(山坡義)”的聚落地名。這些聚落地點通名的強烈的地理標識作用,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潮汕地區(qū)的生產(chǎn)方式、移民構(gòu)成與分布等文化特點:如“洋”所顯示的潮汕地區(qū)以水稻為主的農(nóng)耕方式;“埭”則是潮汕沿海地區(qū)人民與海潮災害作斗爭以及化災為利向海要糧的漫長過程的歷史印跡??傊?,從語言文字和當?shù)厝宋馁Y料互相印證的角度,對潮汕地區(qū)自然地理類通名進行深入細致的考釋,不僅有助于認識這些通名的語言特點和演變規(guī)律,也可以為我們了解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社會生活的變遷及其文化風俗提供線索。潮汕地名詞豐富多彩,其中所蘊含的潮汕語言、地理與文化的信息,還有待繼續(xù)深入發(fā)掘,本文所論,僅是其中滄海之一粟,權當拋磚引玉耳。

      [1]鄧慧蓉.從中國地名透視漢族人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J].學術交流,2003(12):138.

      [2]李如龍.地名與語言學論集[M].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93.

      [3]林倫倫.粵東閩語區(qū)地名的文化內(nèi)涵[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8(1).

      [4]林倫倫.地名學與潮汕地名[M].香港:藝苑出版社,2001.

      [5]李如龍.漢語地名學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黃挺,陳占山.潮汕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12.

      [7]汕頭市地名委員會,汕頭市國土房產(chǎn)局.汕頭市地名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8]潮州市地名委員會,潮州市國土局.潮州市地名志[M].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00.

      [9]揭陽市地名委員會,揭陽市國土局.揭陽市地名志[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2.

      [10]尚書[M].慕平,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60.

      [11]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284.

      [12]楊慎.藝林伐山[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22.

      Annotations of Some General Nam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mong the Place Names in Chaoshan Area

      CHEN Xiao-feng1,XU Dong-hui2
      (1.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2.Nanfang Media Group,Guangzhou,Guangdong,510699)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9 general entity names of physical geography,such as“海、港、洋、溪、河、埭、陂、埔、坪”,etc,which are rather special or related to each other,were chosen. Place names indicated the corresponding geographical entities being related to the general entity names were chosen as well.The comparisons and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annotations of the general names cited from the ancient documents and the explanations of the words of place names related to the general names cited from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Chaoshan area were made by many ways.These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words of place names related to the general names imply some very special meanings in the language,geography or local culture in Chaoshan area.It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richness of the historical gradation and the primitive simplicity of the Chaoshan Dialect;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aoshan Dialect in the special geography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hills behind and the sea in front,dense watercourses and rolling hills in Chaoshan area;the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the history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natural calamities in the area from a different perspetive;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mmigration in the area of Chaoshan area in some way.

      place names of Chaoshan Dialect;physical geography;general names;annotation

      H 177

      :A

      :1007-6883(2017)01-0020-08

      責任編輯 溫優(yōu)華

      2016-09-05

      陳小楓(1954-),女,廣東汕頭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猜你喜歡
      揭陽市潮州市汕頭市
      汕尾市老促會
      源流(2023年12期)2024-01-29 02:44:22
      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
      參觀消防站
      汕頭市金韓種業(yè)有限公司
      長江蔬菜(2022年19期)2022-10-31 04:52:08
      最時尚的潮流
      潮州市關工委舉辦農(nóng)村創(chuàng)業(yè)青年非遺文化技藝培訓提高班
      汕頭市金韓種業(yè)有限公司
      長江蔬菜(2022年3期)2022-02-17 09:18:30
      潮州市汛期降水變化特征分析
      汕頭市明德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中國釀造(2019年9期)2019-10-09 01:07:40
      2015年9~12月衛(wèi)浴領域節(jié)水認證(CQC)證書清單
      陶瓷(2016年1期)2016-04-07 03:38:05
      淮滨县| 揭东县| 沛县| 乾安县| 泰兴市| 上饶县| 元江| 乐山市| 阿拉善左旗| 南京市| 阳东县| 日土县| 固阳县| 安福县| 大化| 杨浦区| 罗田县| 宁陕县| 临夏市| 岳普湖县| 唐海县| 镶黄旗| 南平市| 凤阳县| 滦平县| 雷山县| 宿州市| 亚东县| 肇东市| 铜鼓县| 池州市| 扎兰屯市| 景宁| 肥西县| 大石桥市| 寻乌县| 云安县| 河南省| 资源县| 准格尔旗|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