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域下的普拉斯詩歌研究

      2017-03-10 11:25:30李彩霞
      臨沂大學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普拉斯女性主義蜜蜂

      李彩霞

      (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大同 037009)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域下的普拉斯詩歌研究

      李彩霞

      (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大同 037009)

      生態(tài)女性主義誕生于20世紀中后期,是當代西方女權運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作為美國20世紀文壇最為耀眼奪目的女詩人之一,西爾維亞·普拉斯亦是女權主義者的文化偶像,她以如流星般短暫的一生書寫出了諸多具有自白風格特征的詩篇。圍繞這些詩篇中呈現出的生態(tài)意識與女性體驗,基于生態(tài)女性主義批評的視角,對其詩歌中彰顯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主旨加以分析,通過闡釋其詩歌中對人與自然平等共生觀念以及對女性身體摧殘的表達、男性中心主義的批判展開普拉斯詩歌的研究,并最終指出普拉斯詩歌對生死二元論的消解以及對再生與超越性的思考無不體現了一位杰出詩人所具有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

      西爾維亞·普拉斯;生態(tài)女性主義;女性體驗

      一、生態(tài)女性主義概論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出版于1962年的《寂靜的春天》一書為人類敲響了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危機的警鐘,由此引領了女性主義者吹響反思傳統發(fā)展模式與對待自然觀念的號角。1972年,英國經濟學家B.沃德(B.Ward)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中,對蕾切爾·卡遜的環(huán)保思想加以了豐富與發(fā)展。這些環(huán)保書籍文獻的問世,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并開始改變原來固有的人類至上論的思維方式。

      生態(tài)女性主義這一概念,正是誕生于這樣的背景,它與呼吁環(huán)保這一主張相呼應,由20世紀70年代法國學者弗朗索瓦·德奧波尼在《女性主義或者死去》一書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將女性和自然相聯接,用以揭示女性面臨的問題與生態(tài)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基于對全球生態(tài)遭遇的危機,呼吁女性主義者加入到保護生態(tài)生存這一場革命運動之中。德奧波尼這種將女性和自然相聯結的觀點,對后來美國的許多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都產生了影響,她因而被奉為“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奠基人”。

      需要指出的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不是簡單的生態(tài)主義與女權主義的相加,而是對兩者在批判基礎上的繼承,它是西方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三次浪潮,是當代西方女權運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作為生態(tài)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生態(tài)女性主義從性別的角度切入生態(tài)問題,認為傳統觀念對于自然界的壓迫與支配和對女性的壓迫與支配在思維框架上是同源的,都是根植于家長制為邏輯的認識之上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由此著力于探求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歧視、貶低女性與貶低、征服與控制自然這兩者之間的特殊關系,因此,生態(tài)女性主義秉持反對父權制世界觀和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統治下對女性與自然進行壓迫和蔑視的觀點,積極倡導建立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新型關系,努力構建提倡女性與男性平等,自身自由,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

      二、普拉斯及其詩歌中的生態(tài)意識

      (一)普拉斯生平簡介

      20世紀初期的西方文學界,艾略特《荒原》中呈現的精致、細密、反諷的新古典主義詩風一度占據了英美詩壇的主流位置。這一強調自我個性與情感的克制,重視形式技巧的詩學主張后來被新批評派繼承,并將這一詩風愈演愈烈。盡管艾略特及其追隨者們在詩歌的“精致、細密、反諷”的藝術表達上達到了較高的深度,不過這種保守、沉重并竭力隱藏個人情感的詩風最終還是越來越滑向了形式主義,遭到了年輕一代詩人的反感。以羅伯特·洛威爾為先鋒,安妮·塞克斯頓、約翰·貝里曼以及西爾維亞·普拉斯等為主要代表的詩人群體,被評論界稱為詩歌的“自白派”,他們在五六十年代陸續(xù)登場,多以第一人稱寫作,將傳統詩人羞于表達的心靈陰暗面以“自白”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在詩歌中通過強烈的自我意識的凸顯徹底扭轉了以往對個人情感的克制、隱匿的保守詩風。

      西爾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便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自白派”詩人中最為出色、最有才華的一位。甚至可以說,西爾維亞·普拉斯是繼艾米莉·狄金森、伊麗莎白·畢曉普之后最為重要的美國女詩人。1932年出生于美國波士頓的她,僅活了31歲,于1963年2月11日在倫敦寓所自殺,有生之年只出版過兩本著作,包括《巨人及其他詩歌》以及自傳體長篇小說《鐘形罩》。盡管普拉斯的一生極為短暫,但還是為我們留下了一些響徹云霄的傳頌之作。1981年她的《詩歌總集》一經問世,便于隨后一年獲得了美國普利策詩歌獎。

      普拉斯生活的美國五六十年代,恰是歐美生態(tài)主義的萌芽時期,1962年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這一劃時代巨著的問世,吹響了反對濫用化學農藥、注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號角;同時,女權主義運動在60年代也再度興起,并逐漸聲勢浩大,女性要求與男性平等的呼聲可謂日益強烈?;趯r代敏銳的觀察,普拉斯在其詩歌中深刻思考了自然和人類及其內部諸對象平等與和諧相處的問題,成為美國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先驅。

      (二)普拉斯詩歌中的生態(tài)意識

      生態(tài)女性主義秉承了生態(tài)批評關于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思想,在他們的眼里,人類“不是宇宙的局外人,也不是超自然的漂泊者,而是自然整體的一部分”?;谶@樣的認識,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把人類和自然界的所有生命放置于相同的地位,并加以平等的對待,她們把生態(tài)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借以審視和評判人類生活方式并將其作為社會發(fā)展的評判標準。盡管普拉斯生活的時代,生態(tài)女性主義這一概念尚未產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歐美生態(tài)主義萌芽期的代表作《寂靜的春天》及相關作品的出版,對普拉斯詩歌創(chuàng)作主題的選取及時代思想的表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可以從她生命晚期寫給媽媽的信中得到印證。

      不僅如此,幼年時期的普拉斯還生活在一個和大自然可以經常接觸的家庭環(huán)境中。普拉斯的父親奧托·普拉斯是波士頓大學一名小有名氣的生物學教授,著有《大黃蜂及其生存方式》一書。經常去野外觀察昆蟲,與自然生態(tài)有著更為親密交往的父親在普拉斯眼里遂成了一位養(yǎng)蜂人,而詩人因此也給自己的一首詩歌起名叫《養(yǎng)蜂人之女》。這些時代和家庭的因素,都促使普拉斯對自然有著先天的親切感。早年的普拉斯雖在城市里生活了很多年,不過1961年夏天,她開始隨丈夫休斯定居于戴溫的鄉(xiāng)村別墅,從而有機會親身觀察蜜蜂,并在此期間寫出了一組5首以蜜蜂為意象的系列詩歌,包括《養(yǎng)蜂集會》《蜂箱的到來》《蜂蜇》《蜂群》《飼養(yǎng)蜜蜂過冬》。這些作品從不同視角切入生態(tài)與自然領域,并“從女性的視覺加以體驗與體現,包含著明顯的生態(tài)意識,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2]?!镀咴吕锏睦浰诨ā分谐錆M了人與自然平等的思想,而在《尼克與燭臺》中,普拉斯則從人與自然平等的情感出發(fā),表達對于征服與控制自然這樣一種觀念的不滿。至于她晚期寫出的《榆樹》《偵探》《高燒103度》等作品,則在關注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保護方面走得更為深遠。

      三、生態(tài)女性主義主旨在普拉斯詩歌中的表達

      作為“自白派”的杰出詩人,普拉斯的詩歌從女性的視覺展開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男性霸權及生與死等主題的探索,其詩歌中呈現出的對男權社會的反叛精神使她在死后不久便成為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詩人,而因其詩歌中飽含的生態(tài)意識與自然情結使她的詩歌更多了一種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的可能性。

      (一)生態(tài)整體觀的表達

      1.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平等觀。

      在《七月里的罌粟花》一詩中,詩人起筆寫道:“小小的罌粟花/小小的地獄之火/你不傷人?”帶著這樣的疑問詩人慢慢走進罌粟花的內心,對罌粟花的功過進行了探討,如在“有些煙味我不能聞/你的鴉片和你令人作嘔的容器在何處?”這一句中,詩人繼續(xù)使用問句,借以指出人類對自然生物的過度開發(fā)利用才是罪惡的根源。在詩人眼里,罌粟花如同自己一樣,處于被壓迫與剝削的地位,布滿流血的創(chuàng)傷,就像作者在詩中寫道:“瞧著你那樣閃爍我感到/綿綿無力,多皺,鮮紅/就像人的嘴唇/剛剛流過血的嘴唇/血淋淋的小裙子?!弊詈螅娙送ㄟ^“可它是無色的/無色的”告訴我們其實罌粟花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人和罌粟花都是源于自然的母體,在生態(tài)世界中應該是平等共生的關系。除了《七月里的罌粟花》,從她的《蜂箱的到來》《我是垂直的》等詩中,同樣能夠看出詩歌中充滿的人與自然平等共生思想的流露。如在《蜂箱的到來》一詩中,詩人這樣寫道:“我湊進小縫細望/里面是一片黑暗,一片黑暗/充滿了非洲人的手的密密麻麻的情感/渺小,畏縮,便于運往異國/黑壓壓地擠作一團,憤怒的爬著。”在詩人那里,蜜蜂如同詩人一樣,被囚禁著,等著被販賣到異國他鄉(xiāng),不同的是,蜜蜂被囚禁在箱子里,而詩人作為女性,則是被囚禁在以男權社會為女性設置的不平等木箱中。而在《我是垂直的》一詩中,詩人更是直接表達了要與花與樹共生同長的態(tài)度。

      2.對征服自然觀的批判。

      生態(tài)女性主義認為,傳統觀念對自然的征服、控制與對女性的壓迫與剝削在思維框架上是同源的,都是根植于家長制基礎上的男性霸權思想的體現。普拉斯從女性視覺,以個人獨特的體驗在詩歌中對這種征服自然觀進行批判。在《捕兔人》中,普拉斯開篇便對捕獵野兔的行為進行了批判,詩中起筆寫道:“那是一個暴力場——/風用吹亂的發(fā)絲塞住我的口/撕去我的聲音/大海用它的光/把我照瞎,亡者的生命/在其中舒展,油一般擴散?!边@里,詩人首先指出那是一個暴力場,那顯然是指捕獵野兔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在詩人看來就是一種對自然生物加以征服與踐踏的暴力行為,捕獵野兔的場域自然便構成了暴力場。在《尼克與燭臺》中,詩人更是借尼克之口揭露了征服自然對于自然界的傷害。詩中寫道:“我是礦工。信號燈燃著藍光。/蠟制的鐘乳石塊,/是流淌增厚的淚滴?!闭驗槿祟悓ψ匀贿^度的開發(fā)利用,讓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始惡化,這里的淚滴,既是自然的淚滴,也是詩人及一切熱愛自然受不合理體制壓迫的女性留下的淚滴,之所以這么說,且看詩人隨后在詩中寫道:“大地的子宮/從死亡的厭煩里滲透?!边@里的子宮,既可以看作是自然的隱喻,同樣也是作為女性的隱喻。

      除了以上詩歌,普拉斯的《榆樹》同樣是一首反映環(huán)境污染對自然與人類造成巨大傷害的作品。詩人選擇榆樹作為詩歌闡述的主體意象,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里表達的生態(tài)觀的一種呼應。如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卡遜詳細描寫了噴灑農藥最終對榆樹以及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嚴重危害。而在普拉斯的詩歌中,榆樹及其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描寫與對女子的描寫被她巧妙加以交融,通過榆樹有毒的果實與詩中女性“我”的不孕,表達了對放射性物質及化學污染所帶來的危害的擔憂與不滿。詩中如是寫道:“或者我應該為你捎來毒藥的聲音?/現在,落雨了,這大片的靜謐。/而這就是它的果實:銀色如錫,如砒霜?!笨梢姾涂ㄟd一樣,普拉斯認為“毒藥的聲音”是大地沉默,鳥類和其他動物叫聲缺失的根源,而如此惡性循環(huán)帶來的最終惡果將是“果實銀色如錫,如砒霜”[3]。

      (二)對男權社會的批判

      在普拉斯的詩歌中,有一系列的詩歌,純粹以蜜蜂為闡釋對象,而蜜蜂和普拉斯的關系也可謂十分微妙,她的父親作為一名昆蟲學家,在普拉斯看來,他無異也是一位養(yǎng)蜂人。借助蜜蜂這一意象,普拉斯在詩歌中表現出男性(父親、丈夫)在兩性關系中的專制地位,如在《養(yǎng)蜂人之女》中,她首先寫道:“我的心被踩在你的腳下/石頭的姐妹”,表達了在與父親的兩性關系中,女性所處的被壓迫的地位。緊接著,她這樣寫道:“身著雙排扣禮服你如此神圣,蜜蜂的大師/在長滿乳房的蜂群中你游走自如?!辈粌H如此,更多時候,在普拉斯筆下,父親的形象又常常會和丈夫的形象形成重疊,如在《養(yǎng)蜂人之女》這首詩結尾:“父親,新郎,在這復活節(jié)彩蛋內/在糖玫瑰的花冠下/蜂后嫁給了你歲月的冬季?!?/p>

      在普拉斯的蜜蜂組詩中,蜂巢象征著女性主宰的社會,而對于一個蜂群,統治者也不再是具有男性特征的工蜂,而是雌性的蜂后,這就在權利上對男性進行了排除,普拉斯正是通過這一系列詩歌,向男權至上的社會發(fā)起了挑戰(zhàn),正如蜜蜂組詩中的《飼養(yǎng)蜜蜂過冬》這一首詩中寫到的:“一切蜜蜂都是女人/少女,和修長的皇家貴婦/它們已經擺脫了男人/那些魯鈍、蠢笨、踉蹌的人,粗人?!倍谠姷慕Y尾,詩人則滿懷憧憬地寫道:“那些圣誕薔薇,嘗起來滋味將如何?/蜜蜂正翩躚。它們嘗到了春天?!蓖ㄟ^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詩人表達了想要掙脫男權社會束縛、對未來女性成為真正的自我的主人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過普拉斯以蜜蜂為主要意象的一組詩的分析,可以看到“詩人借動物之間的殘酷廝殺,對住在鋼筋水泥鑄就的森林里的人類自身境遇進行了反思,蜜蜂世界的壓迫與反壓迫,同樣體現在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與女性的掙扎與吶喊聲中”[4]。

      (三)對對立的生死二元論的消解

      在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看來,生態(tài)破壞源于二元論。二元論主要表現為人類與自然的對立,男性與女性的對立等。在普拉斯的詩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有一種對再生與超越性的關注。如在《我是垂直的》一詩中,她這樣寫道:“我是垂直的/但我更希望是水平/我不是一棵植根于土壤的樹/吸取礦物和母性的愛”從這幾句,我們不難讀出普拉斯將自然母性化的傾向,“我是垂直的”在這里暗示了人類將自己看作高于自然的生物,而“但我更希望是水平”則表明了普拉斯的個人立場,即放下與自然的對立,與自然處于同等的視平面。而“與我相比,樹是不朽的/花并不高,卻更鮮亮/我想要前者的長壽,后者的明麗/”則表達了詩人想與萬物交融的初步思想;至于接下來的“躺下,于我而言更貼近自然/天空與我進行了一場公開的對話/當我最后躺下的時候/那些樹可能摸了我一下,那些花和我開在一起”,則將這種超越生死對立;人與自然對立;男性與女性對立的思想進一步加以了深化[3]。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普拉斯的詩歌充分表現了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主張,將自然之物與自我完全交融在一起,并最終融入自然的母體懷抱,是普拉斯為人類尋找到的救贖之路。

      四、結語

      普拉斯用生命譜寫著詩歌,她的詩歌語言變化豐富、意象鮮明、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與情感張力,讀來給人以巨大的心靈震撼。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剛從世界大戰(zhàn)走出的美國,在工業(yè)化的進程中遭遇了核武器競爭、自然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普拉斯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到了這一時代脈搏的跳動,在詩歌中表達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對生態(tài)問題的持續(xù)關注[5]。不僅如此,在她的詩歌中,我們還能夠看到她大膽將女性身體與心靈上的屈辱感以及情感上的困惑進行暴露,借以對父權等級制度進行抨擊,表達出對兩性平等、自由發(fā)展思想的追求。在普拉斯的詩歌中,對生與死二元論的消解,對再生與超越性的追尋同樣一直是其詩歌努力想要闡明的觀點,而這無不展現了普拉斯詩歌具有的樸素的生態(tài)審美思想。

      [1]吳琳.美國生態(tài)女性主義批評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朱曉映.西爾維亞·普拉斯詩歌中的女性體驗[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0(1):74-78.

      [3]朱新福.在寂靜的春天里創(chuàng)作的普拉斯[J].外國文學研究,2006,28(03):108-114.

      [4]魏麗娜.普拉斯詩歌意象研究[D].南京:浙江大學,2013.

      Study on Plath’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LI Cai-xi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 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9,China)

      Eco-feminism,born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of 20th Century,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vement.A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merican female poet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Sylvia Plath is also a feminist cultural idol and she had written numerous poems with confessional style during her short life.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female experience—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Eco-feminism—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co-feminism presented in these poems,Plath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olution of the dualism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e reflections on regeneration and Transcendence in her poems reflect the Eco-feminism consciousness from a great poet by interpreting the concept of the equality and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he expression of physical torture of female an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Plath's poetry by the criticism of male centralism.

      Silvia Plath;eco-feminism;female experience

      I106.2

      A

      1009-6051(2017)04-0057-06

      10.13950/j.cnki.jlu.2017.04.007

      責任編輯:徐元紹

      2017-07-12

      李彩霞(1983—),女,山西大同人,大同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文學理論、美學,地方文化。

      猜你喜歡
      普拉斯女性主義蜜蜂
      賽普拉斯的“三頭兩緒”
      汽車觀察(2019年10期)2019-11-25 15:29:14
      影像影響下的性別身份表達:普拉斯對三部女性主題影片的改寫
      蜜蜂
      蜜蜂
      蜜蜂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蜜蜂谷
      淺析女性主義翻譯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1
      阿普拉斯焊接技術及應用
      電焊機(2014年2期)2014-03-21 14:27:36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語文知識(2014年7期)2014-02-28 22:00:18
      广安市| 贵德县| 临泽县| 瓮安县| 海盐县| 孙吴县| 德阳市| 清水河县| 太原市| 子长县| 古交市| 樟树市| 花垣县| 白水县| 峨眉山市| 连南| 贞丰县| 泾川县| 萍乡市| 安多县| 上杭县| 余姚市| 宽城| 普宁市| 泗水县| 友谊县| 墨脱县| 秦安县| 安义县| 犍为县| 修水县| 南郑县| 枞阳县| 邹城市| 邳州市| 达州市| 云林县| 潞城市| 海淀区| 新巴尔虎右旗|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