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統(tǒng)整的異化
      ——南京國民政府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述評

      2017-03-10 13:08:50崔珂琰
      關鍵詞:國民政府教科書南京

      崔珂琰

      (西藏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統(tǒng)整的異化
      ——南京國民政府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述評

      崔珂琰

      (西藏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以編審政策為核心,以印行、經(jīng)費政策為支撐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成型。在外部侵略擠壓和內部分裂的威脅中,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民族教科書政策以統(tǒng)整為主要特征,從政策名稱、政策理念、政策內容三個角度由外到內展開對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的管理。以主流價值觀為取向的編審政策、國家利益至上的出版發(fā)行政策、以統(tǒng)制為目的的經(jīng)費支持政策在試圖平衡政治整合與文化多樣的矛盾時,發(fā)生了從整合到同化、從豐富到單一的功能異化。

      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整

      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略稱民族教科書)指國家針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編審、印行的教科書,主要在民族中小學校中使用。它既包括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的教科書,如單一民族語言文字或雙語合璧的教科書,也包括以少數(shù)民族學生為主要閱讀對象編寫的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用書,如《漢語》教科書?,F(xiàn)代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是國家為了管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校使用的教科書制定的政策,包括編寫審查、選用準入、印刷發(fā)行等。南京國民政府十分重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校的教科書使用情況,在全國統(tǒng)一教科書政策標準的要求下,加強對民族教科書的監(jiān)管,這個時期的民族教科書政策真正具備了現(xiàn)代教科書政策的基本要素與特征,也對之后不同時期的民族教科書政策影響深遠。

      一、統(tǒng)整:政策內容及特點

      (一)以“邊疆教育”替代“蒙藏教育”,統(tǒng)整政策名稱

      清末民初,民族教科書政策發(fā)展出了兩條線索:一條線索導向“普通化”,即以國民教育“均質化”為目標,將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的管理完全納入全國統(tǒng)一范圍,教科書的編審、出版發(fā)行、選用準入完全與內地漢族地區(qū)一致。另一條線索導向“專門化”,以蒙藏教科書的管理為主要內容,形成國家與地方兩個民族教科書編輯主體,采取自編與翻譯結合的教科書編寫模式。

      上述原本并行發(fā)展的兩條線索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在“全國教育應當統(tǒng)一”[1](二)820-829的總原則指導下,民族教科書“專門化”的線索逐步消隱。尤其是1937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在抗戰(zhàn)救國背景下,國民政府開始以“邊疆教育”取代“蒙藏教育”。以地理“邊疆”替代文化“民族”,客觀上擴大了政策的對象,但民族教科書種類與數(shù)量急劇減少,1932年至1935年,教育部共完成蒙藏文小學國語課本各8冊、常識課本4冊的編譯工作。由于這些課本“發(fā)行以來,內容不甚適合邊民生活需要,于三十五年另行編譯蒙藏維初小語文常識教科書各一套”[1](一)867??傊暇﹪裾陂g,以教育部名義出版的民族教科書一共有兩套,這樣的數(shù)量和種類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二)以國族民族主義教育思想統(tǒng)整政策的價值取向

      南京國民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主要目標是利用教育手段過濾民族身份、形塑公民身份以建構一元“國族”的民族觀念。而這樣宏大目標的達成需要具體而微的教科書作為載體,并制定以此為目標的民族教科書管理政策,國族民族主義教育思想正是此政策目標之價值取向。

      南京國民政府利用學術理論與政黨實踐兩種方式,將中華民族構建為“國族”,推進民族格局一元化。國族民族主義教育思想以“一民族一國家”為基礎,在內求整合、外抵侵略的雙重環(huán)境壓力下,成為南京國民政府基本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思想非常具體地表現(xiàn)在民族教科書政策中,此時的教科書政策一再偏向“普通化”之方向,從教科書的編審、出版、印行各個階段加以控制,意圖通過教科書中的國民教育內容傳達與規(guī)訓中央政府之一元“國族觀”。例如,1935年教育部頒布的《邊疆教育實施原則》要求邊疆民族地區(qū)的教材內容應特別注意“中國民族之融合的歷史”,規(guī)定編輯民族適用之小學教科書應“間以政治材料,捍衛(wèi)國家之歷史任務,以啟迪知識,養(yǎng)成國家觀念為鵠的”[1](一)867。

      (三)以普通教科書政策為基礎統(tǒng)整政策內容

      教科書政策作為一項公共政策,與國家的教育制度緊密相關,更由該國的政治制度所決定,所以才有阿普爾“教科書是政治的產(chǎn)物”[2]的說法。特別是與民族國家領土、主權等政治利益有深度勾連的民族教科書政策,它關系統(tǒng)治階級的主流價值觀和國家意志能否忠實地、在最大范圍內滲透邊疆民族社會。

      1.以主流價值觀為取向的編審政策

      編審政策是教科書政策的核心內容。南京國民政府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教科書的編審進行控制,使其從內容到形式都符合當局“一元論”的主流民族觀與政治觀。

      (1)明確中央編審機構,從組織上保證主流價值觀對民族教科書的影響。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建立了明確的民族教科書的編審機構——教育部國立編譯館和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雖然沒有形成獨立的第三方編審機構,也沒有完成民族教科書編、審分立的目標,但國立編譯館和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從組織上保證了民族教科書有編、有審,這已經(jīng)在中國現(xiàn)代民族教科書政策中邁出了劃時代的一步。國立編譯館和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編譯委員會是民族教科書政策的主要執(zhí)行機構。

      (2)安排代表國家意志的編審人員,從主體上保證對教科書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目前的檔案資料顯示,教育部國立編譯館和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的民族教科書編審人員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他們不僅學歷高,是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具有較高的民族理論研究水平,而且多來自大學、專業(yè)民族研究院(所)或者較高級別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編譯、教育管理的經(jīng)驗,這無疑可以從客觀上保證民族教科書的質量。同時,這些專家作為專業(yè)知識的代表擁有相當?shù)膶I(yè)影響力,例如作為民族教科書的中央級別編寫者,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籌備主任凌純生是具有“民族主義情懷”的民族學家,其民族學理論研究具有“強烈的‘國族主義’的思想”[3],這樣的“情懷”和“思想”與南京國民政府的主流民族觀和政治觀十分相符。

      (3)制定以主流價值觀為基礎的編審標準,從內容上過濾掉非主流價值觀。民族教科書的編審標準也被稱為“編寫指導思想”,它回答的是教科書內容的選擇客體——選什么的問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建立了民族教科書編審的“雙重”標準,即民族教科書既要符合1929年1月教育部針對普通教科書頒布的《審查教科圖書共同標準》,又要遵守民族教科書的特別編寫要求。編審標準如何過濾非主流價值觀?主要采用以下兩種途徑:第一,通過制定編審標準的主體過濾非主流價值觀。無論中外,每個國家的不同族群都會以群體的力量對制定教科書政策施加影響。但是在權力的博弈中,必定有多少之分。因此,民族教科書編審標準往往以國家的名義代表多數(shù)人的民族價值觀,也即主流價值觀。第二,以主流價值觀揀選知識。教科書是由知識組成的,但并非“原生態(tài)”知識的容器,這些知識經(jīng)過了一些特殊的人為加工。如“中國民族之融合歷史”“邊疆各民族人民和國民革命的關系”等知識,它們代表了南京國民政府主流政治觀,可以通過編審標準的篩子成為教科書的內容;而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未盡完善,應用不多,無提倡之必要”[4],不能用其編寫民族教科書。如此一來,那些與主流價值觀不相符的知識很容易就被“合法”地過濾掉了。

      (4)設置嚴苛的編審程序,從流程上杜絕非主流價值觀流入民族教科書。由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以教育部為主體編寫的民族教科書數(shù)量稀少,可選擇性不大,因此,不存在如漢文教科書的選用問題,只要是被審定通過的民族教科書,即會被投入邊疆民族地區(qū)的中小學使用,這就意味著審定流程是教科書準入的最后一道屏障。嚴苛的編審程序從客觀上造成了民族教科書的單一化,而且是經(jīng)過了公眾可以接受的“合法”“合理”過程,通過此程序形塑下一代,傳播主流價值觀。之所以評價其“嚴苛”,是因為在《國立編譯館辦事細則》中規(guī)定教科書首先必須經(jīng)教育部“核發(fā)”后才能送審,然后經(jīng)初審、復審、終審的審查程序,每次審查都要給出意見,初審意見不一還要進行“特審”,“填具審查單”“整理審查單”“簽注意見”等。煩瑣的程序和操作背后絕不僅僅是行政流程那么簡單,它設置了一道道屏障篩選掉不符合“一元民族觀”的內容。

      2.國家利益至上的出版發(fā)行政策

      南京國民政府民族教科書的出版發(fā)行主要依靠教育部。由于民族教科書的文本語言使用不廣泛,需求數(shù)量少,使用地偏遠,印刷技術不成熟,印刷成本高,無印行的盈利點,所以不存在如普通漢文教科書競相爭奪出版發(fā)行權的情況。尤其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交通不便,運輸成本劇增,內地書局都考慮經(jīng)濟成本問題而不愿印行民族教科書。因此,國民政府就在國立邊疆教育文化館內自建了印刷廠,專門印刷民族語言文字的教科書。這樣的攜助方式對于處在極不發(fā)達狀態(tài)的民族教育和民族教科書發(fā)展都是雪中送炭之舉,從開蒙民族智識的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國家也是出版發(fā)行民族教科書最大的受益者。民族教科書雖然出版發(fā)行的成本確實比普通教科書高,但它負載主流價值觀所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對于政府這樣掌握國家財稅收入分配的主體來說,民族教科書的印刷發(fā)行是不存在問題的。因此,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是中央政府掌控民族教科書出版、印行的重要原因。

      3.以統(tǒng)制為目的的經(jīng)費支持政策

      首先,從經(jīng)費的來源看,與普通教科書經(jīng)費由地方承擔不同,民族教科書的經(jīng)費全部由南京中央政府特別劃撥。其次,從經(jīng)費的使用情況來看,形成了常例劃撥和特別補助兩種方式,另外還有獎金形式的特別補助費。常例劃撥保證民族教科書編審、出版發(fā)行的基本經(jīng)費預算;特別補助則有利于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教科書的編寫與補助工作,對民族教科書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再次,從經(jīng)費的管理權限來看,有逐漸收緊的趨勢??箲?zhàn)前蒙藏教育是歸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和蒙藏委員會共同管理的;抗戰(zhàn)后期由教育部管理蒙藏教育后,民族教科書的經(jīng)費就主要由教育部主管了。資金支持是民族教科書發(fā)展的基礎,在當時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中,各省地方的教育經(jīng)費投入尚且自顧不暇,時有虧空,民族教科書發(fā)展所需資金客觀上只能由國家承擔,但從主觀上看,經(jīng)費的投入也意味著控制的開始,南京國民政府對民族教科書投入資金,必然要求在教科書中表達其國家意志和主流價值觀。

      二、異化:南京國民政府民族教科書政策的功能及影響

      教科書政策有兩項基本功能,即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民族教科書的政治功能主要涉及中央政府與民族地方的利益平衡,而文化功能則主要涉及國內各民族文化利益的分配問題。

      (一)政治功能及異化:從整合到同化

      南京國民政府作為一個新晉統(tǒng)一的政權,領土范圍的確定性和生活在領土上的各族群的非均質性,是中央政府制定民族教科書政策的背景。在建構國家認同上,民族教科書及其政策存在基本政治功能訴求從目標到內容都積極指向構建統(tǒng)一民族國家。中央政府通過建立明確的民族教科書編寫、審定、印行政策,并給予經(jīng)費支持以保障出品合乎規(guī)格的民族教科書,用以普及發(fā)展邊疆民族教育。但同時應看到,南京國民政府秉持“一元民族觀”,在國內努力重塑中央政府權威的過程中又遭遇抗戰(zhàn)“亡國滅種”之沉重壓力,因此,忽視自古以來中國多元民族格局的客觀事實,著意消除民族界限、集中民族意識形態(tài)就成為必然。而此時的民族教科書政策在政治功能中必然強化中央政府的利益表達,忽視民族地方的“專門”性教育及教科書訴求,以將其逐步同化入普通教育及教科書為原則,如“凡中華民國境內各省區(qū)偏辟地方,其人民語言文化尚屬特殊者,一律施以邊地教育,但其語言文化現(xiàn)象,業(yè)與內地其他地方融合一致等,無論屬于何地,屬于何族,均應并入普通教育范圍”[5]。

      (二)文化功能及異化:從豐富到單一

      政府制定教科書政策,在文化方面主要涉及如何分配各民族的文化利益與文化資本的問題。首先,國民政府時期的民族教科書政策值得肯定的文化功能是它從個體層面重視提高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邊疆民族地區(qū)地處邊陲,交通閉塞、文化落后是不爭之事實,編輯民族教科書,推行“國語運動”,普及國民教育,都從客觀上增強同氣相求的民族感情,搭建各民族溝通的平臺。其次,我們也應看到,在民族整體文化利益層面,國民政府制定的民族教科書政策沒能創(chuàng)造出尊重少數(shù)民族文化權利、保護多元社會民族和文化多樣性的制度空間。具體政策表現(xiàn)如民族教科書內容必須以普通漢文教科書為藍本,教科書中使用民族語言只被當作輔助教學的手段,民族語言被定性為方言俚語,無法取得獨立的課程地位,造成少數(shù)民族學生“削足適履,都讀商務的復興教科書,或中華的新課程標準使用教科書(云南省立小學所用)”[6],“花苗小學的課程,已完全依照教育部所規(guī)定厲行漢化教育。課本采用商務的小學教科書,教師講授時,先讀漢音,然后用花苗語講解。然收效并不顯著”[7]。少數(shù)民族不但被冠以“邊疆同胞”的稱謂,其文化權利的空間更是被擠壓得微乎其微。總之,國民政府的民族教科書政策文化功能的釋放是極其有限的,無助于甚至妨礙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文化秩序的構建。

      三、 結論

      南京國民政府的民族教科書政策是百余年來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的成型時期,由此開始,民族教科書政策有了一套可資展開與完善的模板。這套政策體系盡管在新中國時期發(fā)生了較大的內容變化,但大到政策基本結構框架,小到編審標準,皆是民族教科書政策發(fā)展的肇始,更為重要的是,它“一統(tǒng)有余、多元不足”的特點成為民族教科書政策的基本底色。

      涂爾干認為,國家與全體公民之間存在一種“遠距離關系”,而教育可作為填補中央權力和普通公民之間距離的“中間媒介”。那么,在中國這樣一個民族自然、人為拆分或融合現(xiàn)象非常普遍的國家里,各民族間還存在一個“近距離關系”。這種關系集中體現(xiàn)在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中,通常表現(xiàn)為民族間各種權利的分配與調整,其中文化的權利主張是重點。教科書具有強大的文化保存與價值傳承功能,它能夠將一個民族群體千百年來形成的語言、生活習慣、歷史記憶等重要民族核心基質綿延不斷地傳承下去。如果在一個以民族為基本群體識別單位的國家,代表文化權利分配的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政策只考慮調整中央與公民“一統(tǒng)”的“遠距離關系”,而故意忽視民族間存在的以“多元”為特點的“近距離關系”,那么這種強硬、倉促、無根基的“一統(tǒng)”往往不但事與愿違,而且對國家內部的民族關系貽害無窮。在多民族國家中,從古至今政治的整合與文化的差異都是政府必須面對的矛盾,因此,在民族教科書的政策中如何平衡“一統(tǒng)”與“多元”的矛盾,處理好遠、近兩個距離的關系是值得更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教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820-829.

      [2]M.阿普爾,L.克麗斯蒂安-史密斯.教科書政治學[M].侯定凱,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20.

      [3]凌純生[EB/OL].[2016-10-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M7fofOlLXxzn1n8YesPgtUbEoolYyMAZGIFz2HPa xjKCaEYlZ8-uZyuFjKpnckNiBEMCkz5r5NdNphB3LYwubLozD-FDnoyAcC-imcL0PxH3kOmZecalrbBYF2g1adXkr.[4]國立編譯館關于楊鏡岷《邊民三字經(jīng)》及《邊民千字課》審查意見致教育部呈函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九日[A].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卷宗號:五,12435,102-144.[5]抗戰(zhàn)以來之教育[A].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民國檔案,卷宗號:五,12414.

      [6]陶云逵.開化邊民問題[J].西南邊疆,1940(10).

      [7]岑家梧.云南嵩明縣之花苗[J].西南邊疆,1940(8).

      The Alienation of Integration:The Review of the Policy of Minorities′ Textbook Under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CUI Keyan

      (SchoolofEducation,XizangMinzuUniversity,Xianyang712082,China)

      With reading and editing as its core and based on printing and budget policy, the policy of minorities′ textbook was shaped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Due to foreign invasion and Chinese internal divisions, the textbook policy,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ion, was made by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who managed textboo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me, idea and content of the policy. The textbook policy, consisting of mainstream orientation, issue giving priority to national interest in addition to budget policy aiming at control, attempted to reconcile its conflicts with the variety of culture, as resulted in the functional alienation from integration to assimilation and from variety to singleness.

      minorities; textbook policy;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tegration

      2016-11-2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CMZ002)

      崔珂琰(1980-),女,陜西西安人,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講師,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少數(shù)民族教科書。

      K26-43

      A

      1674-3318(2017)02-0042-04

      猜你喜歡
      國民政府教科書南京
      南京比鄰
      “南京不會忘記”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yī)急診教科書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都市生命統(tǒng)計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4:54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國民政府的直接稅改革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2:18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南京·九間堂
      金色年華(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藏起來的教科書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中學生(2016年20期)2016-08-16 01:46:54
      安仁县| 阿坝| 张家界市| 水城县| 铅山县| 米脂县| 靖边县| 丹江口市| 库车县| 涟源市| 莒南县| 焦作市| 姜堰市| 名山县| 河北区| 乌恰县| 盐亭县| 苏尼特左旗| 海口市| 大方县| 中超| 龙南县| 栾城县| 铜山县| 从江县| 太仓市| 剑阁县| 溧阳市| 寻甸| 洛宁县| 稷山县| 白朗县| 会理县| 吉水县| 汶上县| 南涧| 息烽县| 合山市| 榆中县| 甘谷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