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成
(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中山 528436)
反歷史虛無主義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探究
雷志成
(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中山 528436)
在世界交往的過程中,西方文化不斷向我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毋庸置疑的是新思想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我國人民的眼界,我國的經(jīng)濟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然而在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有心懷不軌者企圖以文化傳播之便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滲透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是消極的,既違背歷史研究的實事求是原則,也違背了研究的全面客觀原則,打著學術旗號否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扭曲中國歷史、影響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更易接受新的文化,然而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jīng)驗,他們也極容易受歷史虛無主義影響,進而產(chǎn)生消極思想,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文章圍繞“反歷史虛無主義視域下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創(chuàng)新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新途徑。
反歷史虛無主義;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現(xiàn)階段社會思潮不斷多元化發(fā)展,大學生接觸到新思潮的途徑越來越多,開闊了大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卻也給大學生的發(fā)展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
虛無主義起源于西方,被稱之為“懷疑主義哲學”。在這種思想理念之下,世間萬物,尤其是人類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和意義的,歷史虛無主義可以被認為是虛無主義中的一個分支,從屬于虛無主義。從字面理解歷史虛無主義即為歷史虛無。在這種思想理念之下,歷史的存在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所采取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領域手段,該手段有著極強的針對性,以侵蝕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tài)為途徑,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歷史虛無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立,其本質是唯心主義歷史觀,也因此常會利用主觀臆斷切斷、挑選某些歷史事實抹殺全部的歷史或是思想方法。具體來說,歷史虛無主義具備如下兩大特點:第一,違背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在歷史研究領域,強調基于歷史實際,探索歷史事實。然而歷史虛無主義不尊重歷史、視歷史實際于無物,還有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在學術研究過程隨意捏造改變歷史,或是重塑歷史人物事件,卻還嘗試著利用“理論創(chuàng)新”來粉飾自己的行為〔1〕。第二,違背客觀全面看待評價歷史原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一個連續(xù)的、密不可分的發(fā)展過程,歷史事件既獨特又具備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性,也因此在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時,應該客觀、全面〔2〕。然而,歷史虛無主義在研究歷史時完全不會顧及客觀事實,很多歷史虛無主義者在學術研究過程中隨意的斷章取義,夸大或是縮小其中的人物或是事件,以偏概全,不正確也不科學。
通過研究當代大學生思想,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產(chǎn)生下列不良影響:
1)歷史虛無主義擾亂了大學生的科學歷史觀。唯物歷史觀講求以辯證唯物的方法觀察研究人類社會發(fā)展,然而歷史虛無主義與唯物歷史觀背道而馳。在虛無主義思潮影響下,很多大學生沒有學習歷史的目的,更不明確學習歷史的意義,還有些人學習歷史只是因為某種被迫無奈的原因〔3〕。其次,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途徑非常多樣,而其中很多都以較為隨意的“惡搞”形式出現(xiàn),然而卻在潛移默化之中誤導了大學生的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得大學生在研究某些歷史事件人物時,難以脫離“惡搞”,難以全面、科學的分析。
2)歷史虛無主義動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信仰。歷史虛無主義既否定了中國革命歷史和中國建國歷史,還否認了社會主義建設成績以及我國建國后的歷史發(fā)展進程。被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會對黨政府領導產(chǎn)生質疑,會對現(xiàn)階段的社會形態(tài)失去信心,轉身崇拜信仰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方式。
3)歷史虛無主義阻礙了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大學生還處在思想發(fā)展的階段,也正是人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三觀待建”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極易受到外界影響,歷史虛無主義不僅不能夠指導他們正確的認識歷史事件人物,反而會引導他們用偏見、極端的思想去理解歷史,甚至顛倒歷史,如此一來,大學生沒有明確的榮辱美丑價值觀,進而容易產(chǎn)生思想混亂問題。
4)歷史虛無主義消解了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理。歷史虛無主義否認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視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為無物。然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發(fā)展流傳的命脈,是人民汲取營養(yǎng)、澆灌精神之樹的甘泉、是團結整個民族、引導每一個中國人形成強烈文化自豪感的精神家園。如果大學生將之完全摒棄,那么必定會陷入盲目崇外、否認傳統(tǒng)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大學生會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持否定態(tài)度,文化自信心理也會大幅度的削減〔4〕。
由于現(xiàn)階段歷史虛無主義的形式不斷多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途徑也越來越多,其主要途徑有二,一是學術滲透,一是傳媒滲透。對于大學生而言,學術研究具備極強的專業(yè)性,然而現(xiàn)階段很多歷史虛無主義宣傳者將宣傳歷史虛無主義思想的途徑鎖定在了“學術滲透”方面,很多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被粉飾為“學術研究”,以新鮮、有趣但卻偷換概念的理論陷阱吸引了大批的大學生,毒害了下一代。其次,21世紀是信息科技發(fā)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眾傳媒的形式越來越多,信息傳遞的載體已經(jīng)不僅僅是廣播、電視、報紙,還可能是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期刊等,加之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聲筒”,學生有了更多的途徑了解社會、聯(lián)系社會,然而多樣化的信息來源卻未被有效審核,而其中包含著歷史虛無主義觀的信息無疑會影響大學生的正確歷史觀。
4.1 打造優(yōu)質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執(zhí)行人,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的落實質量。近年來,隨著我國全民教育力度的不斷加大,教師隊伍數(shù)量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需要。高校學生和教師比例懸殊越來越大,然而還有很多高校未能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校領導還會有意、無意地縮減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以至于高校難以快速補充思想政治教師,而這一問題無疑不斷的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數(shù)量緊缺問題。還有些高校嚴重匱乏年輕骨干教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學術帶頭人,以至于教師在學生遭遇歷史虛無主義問題時,難以及時采取措施有效解決?;诖?,高校方面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要有意識地積極地打造優(yōu)質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高校方面應首先認清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能夠積極的為思政教育工作落實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5〕。其次,高校方面應該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提供繼續(xù)深造的途徑,要鼓勵教師進行學術研究、不斷深造自身,還要積極完善各種考核機制,利用獎勵升遷等鼓勵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斷的提高自身,進而打造出優(yōu)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提升高校的思政科學標準體系。
4.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涉及內容比較多樣,此處重點強調三點,分別是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和政治素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負著向學生傳播馬列主義,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格的艱巨使命,也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要能夠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言行一致,要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還要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道德行為準則影響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當然,道德素質除了職業(yè)道德之外還應包括關懷學生、熱愛學生。只有教師真正發(fā)自內心地愛學生,才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地了解學生的精神需求,進而設計針對性的辦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質。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擁有豐厚的思想政治知識,要能夠在學生遭遇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要具備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和政治素質,要擁有堅定的人生信仰,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不能夠被虛無歷史主義思潮影響,要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并向學生傳授正確解決生活學習問題的辦法。
4.3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傳統(tǒng)教育模式在我國盛行了上千年,然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枯燥的教學辦法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極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厭煩、抵觸心理。為了使唯物主義歷史深入學生內心,教育者應有意識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講座、紀錄片等學習知識挖掘問題,要善于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引入討論辯論等環(huán)節(jié),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要合理的利用電腦、多媒體等新興技術提高學生的探索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會使得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暴露問題,也因此,在教育者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時,高校方面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辦法,要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融入辯論、報告等內容,要能夠全面地了解學生,進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問題,并實施有針對性地解決辦法〔6〕。
綜上所述,21世紀是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加速了各國人民的交往,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途徑變得更為多樣,速度也逐漸加快。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歷史虛無主義已經(jīng)成為影響我國大學生思想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大“攔路虎”,深入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基于反歷史虛無主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已經(jīng)成為“當務之急”。毋庸置疑的是,通過社會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形式不斷翻新,對大學生的影響也一定會越來越巨大,也因此,歷史虛無主義的研究不能止步,相關專家、學者們還應不斷努力,要盡可能的消解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如此才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成為國之棟梁。
〔1〕劉佳麗.“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5.
〔2〕楊寧寧.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郝瑞霞.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沖擊與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
〔4〕胡明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5〕周學增.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6〕李杰.歷史虛無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不良影響及其對策研究〔D〕.燕山大學,2014.
2017-08-24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亞文化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治認同及路徑研究”(15BZZ025).
雷志成(1977-),男,瑤族,湖南邵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1008-3723(2017)05-099-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41
G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