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寧夏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寧夏銀川 750002)
少數(shù)民族預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根據(j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點,從實際出發(fā),為加快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人才而設立的高等教育的特殊辦學形式,是促進民族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它不是基礎教育階段高中教育的簡單繼續(xù) ,更不是“文化補習班”; 他不同于大學本、??频膶I(yè)教育,而是大學專業(yè)教育前的預備、過渡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因此,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層次,預科教育怎樣做好與本科專業(yè)教育的“無縫銜接”?預科教育中教師怎樣“育”好知識?預科學生怎樣“預”好知識?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預科英語,作為預科教育中一門基礎必修課,在教授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等方面也完全有別于大學英語教學。
民族預科英語教學對象是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具有多元性的特點。一方面,一部分預科生英語底子薄弱,這是由于他們成長和學習的環(huán)境多處于偏遠或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受到地理位置和外部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局限,教育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因此,在預科英語學習中與其他同學的學習差距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他們學習熱情不高。在英語基礎知識薄弱,熱情不高的學習狀態(tài)下,他們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低。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預科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雖然自身基礎不錯,有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但是語言學習目標不明確,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背會單詞,會做題,考試能通過,卻忽略了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學會在實際中運用,利用語言溝通、交流,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因此,在預科英語學習中,這部分預科生的口頭、翻譯、寫作表達等語言運用能力較低,跨文化交際意識淡薄。
因此,預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比較典型的問題促使我們繼續(xù)思考預科英語到底應該“育”什么?預科學生在預科英語學習中要“預”什么?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國家發(fā)展重大戰(zhàn)略帶來了國家間深度合作,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新形勢下,對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和學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科技人文、語言文化、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應該發(fā)揮先行作用。語言教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需求與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預科英語教育更應順應潮流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革,積極應對國家戰(zhàn)略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背景下,與本科專業(yè)教育相比,民族預科教育也肩負著更為特殊的使命。光榮的使命感也給開展民族教育的教師以深深的危機感,使我們感到深化預科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語言實踐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真正提高民族高校預科生英語語言實踐能力,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的并符合民族預科生學習規(guī)律的預科英語教育道路,這樣既解決了預科教師應該“育”什么的問題,也解決了預科生應該“預”什么的問題。加強跨文化交際在課堂的導入,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同時將民族文化也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民族文化傳播的意識和表達民族文化的能力,應該是預科英語教學中“育”的重要內(nèi)容。預科生在預科階段,除了補習和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更多的應該是通過英語教學活動來獲得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識,“預”好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預備”成為一個具備多維的、開放的、包容的態(tài)度的跨文化的人。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預科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英語表達本族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文化教學與英語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
語言教學的一個常用手段是分析文學作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不了解文學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對作品的理解,理解會僅限于字詞表層含義而無法理解詞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從而無法對篇章有深刻的認識,無法正確分析作者的篇章結(jié)構(gòu)和寫作意圖。因此,在課文講析之前,教師可以圍繞每個單元的主題,向?qū)W生介紹與其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傳統(tǒng)習俗、傳統(tǒng)觀念、價值觀、倫理道德等方面,以幫助學生挖掘和體會相應背景下文學作品所蘊含的特殊的文化意義。
課外定期開展文化教育講堂或是以開設文化選修課的形式講授文化知識,抓住社會文化熱點,圍繞預科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多角度多層次地給學生傳授中西方文化知識,開展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比,拓寬學生思路,增長學生見聞,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更好的理解語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無法用常規(guī)語法規(guī)則所解釋的,或是用中文思維能說明的問題,向他們揭示語言現(xiàn)象背后隱藏的深層的文化現(xiàn)象,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課堂上教師從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課堂外積極開展與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聽說活動有助于學生更直觀的、真實的感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因此在預科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手段,選擇真實的、典型的、系統(tǒng)的、能夠真實反映英語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聽說材料,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有利于從情感上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閱讀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預設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篇章內(nèi)容,挖掘相關文化信息,通過文化對比手段,鼓勵學生表達、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挖掘一些典型的英語詞匯背后所承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介紹詞匯所涉及到外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典故或是歷史,有助于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理解詞匯蘊含的文化意義也是將學生學習到的詞匯知識有效的轉(zhuǎn)化成詞匯的真實運用能力的過程,語言學習與文化因此得到有效的結(jié)合。
寫作訓練中,針對不同的文體,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范文或是視聽手段引導學生從英語文化思維的角度思考問題,構(gòu)思文章結(jié)構(gòu),同時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正確使用,以達到寫作教學和文化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
課堂外,多形式、多方位的開展與文化相關的舞臺劇表演、辯論、演講或是編排一些模擬游戲,以細化主題或是設計主題包的形式,供學生自行學習,體驗跨文化交流帶給他們的文化沖擊,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轉(zhuǎn)變英語學習觀念。這樣既促進了英語學習者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又幫助他們成為有語言知識,具備語言交流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跨文化的人。
總之,英語教學除了是一門語言的教授,到了預科階段更多的應該是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多維的、開放的、包容的態(tài)度,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達到英語教學的社會人文目標。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做好與大學英語學習的銜接。也正是由于在預科英語教學中教師忽略對外語教學在培養(yǎng)語言能力之外的社會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學習中不重視除了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形式本身蘊含的豐富文化內(nèi)容,學生因此缺乏恰當?shù)膭恿Χ鴮τ⒄Z學習缺乏興趣,感到厭倦。所以在“一帶一路”的大好形勢下,充分認識到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民族學生本身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的條件下,在預科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教學的導入,培養(yǎng)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敏銳性和洞察力,提高他們的文化感就不是一件難事。同時普及文化的多樣性容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擺脫對英語學習的憂慮和怨氣,為他們順利融入大學本科英語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
[1]張紅玲. 跨文化外語教學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宋昕. 少數(shù)民族預科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策略研 究[J].牡丹江教育學報,2016(6).
[4]段曉聰.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以廣東省職業(yè)院校為例 [J]. 職業(yè)教育,2015(7).
[5]鄭志華,李霜. 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