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范仲淹在云南的接受和傳播

      2017-03-11 15:09:21周興濤
      文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范仲淹云南

      周興濤

      (昆明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范仲淹在云南的接受和傳播

      周興濤

      (昆明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214)

      梳理明以來范仲淹在云南的接受和傳播情況,其著作和思想先由外地人帶來,隨著學(xué)校教育的普及,中央的推動和地方選擇性的接受,其范圍逐步擴大,影響愈加深遠。范仲淹在云南的影響主要是教育,此外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再是建義學(xué)、修橋等善政,同時也隨教育的普及而深入到邊地人心中。這是從一條從中央到地方,沿海內(nèi)地到邊疆荒野的文化之旅,是國家統(tǒng)一事業(yè)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儒家學(xué)術(shù)思想逐步發(fā)展的歷程寫照,是由被動到主動融入的過程。范仲淹在云南從無到有,從淡化的背景到清晰的主角,可看出范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對國人的引導(dǎo)意義。

      范仲淹;云南;傳播

      范仲淹(989-1045)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教育家,一生出將入相,功業(yè)文章,彪炳青史;人格道德,壯志情懷,傳誦千古。其對世人到底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以及影響的深度如何,先哲前賢已就政治、文學(xué)、教育、軍事等宏觀層面多有鴻文大作細論之。范公未曾在云南學(xué)習(xí)、生活、任職過,但就現(xiàn)存云南人著述和方志來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其影響依然存在,下文僅以明清為段,作一臠之窺。

      一、明

      因資料未詳,難以判斷宋元時期范仲淹是否影響到云南。大致說來,蒙古族的民族政策不會欣賞抗擊外族的范仲淹思想,故未見中央朝廷對其有何高度評價,雖然文人的流動范圍擴大,交游更為自如,但是漢族士人多把精力傾注市井勾欄,“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氣和擔(dān)當(dāng)精神萎靡了,盡管范氏后人四次刊刻《范文正公集》,但由于上述種種,再加云南新附朝廷,地偏山險,中原視為蠻荒不化,其作品傳入的可能性不大。明代則大不相同:首先統(tǒng)治民族主體是漢族;其次明軍30萬人入滇;其三,大量內(nèi)地文人或入滇為官或貶謫到此;其四,文教發(fā)達,州縣建立許多學(xué)校,較之元代只有府學(xué),教育的普及度大大提升;最后,這300年間,范仲淹的文集有7次大規(guī)模的刻印,為其傳播提供了基礎(chǔ)。于是,我們在云南明代資料中就不難看到范仲淹的身影。

      建水是滇南文獻名邦,元代即建有學(xué)校,“至正十年(1350),建兩廡繪七十二子及歷代名賢從祀”[1]。具體哪些名賢不得而知。

      這里的云南是今大理的祥云縣,范仲淹是否在其內(nèi)難以判斷。又明彭綱《楚雄縣新遷儒學(xué)記》:弘治辛酉(1500),新建的楚雄縣學(xué)“大成殿東西兩廡,各十二楹,祀諸賢及漢唐以來諸大儒各肖像”[2]。依然無法做出范仲淹是否在內(nèi)的斷言,因為明代其它方志也未見說是一定有范公在內(nèi)。明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卷四:“韓范二公祠,慶陽府學(xué)。舊獨祀文正范公。公經(jīng)略延慶,西人德之,為立祠,曰忠烈。二賢祠,在鄜州學(xué)門外,唐杜公甫、宋公范仲淹。洪武初,同知金文征建。”[3]可見,祭祀誰不祭祀誰,當(dāng)?shù)厝擞泻艽蟮淖灾鳈?quán)。

      但是,情況終于改觀了。據(jù)清王聿修《乾隆崿嘉志》卷二,嘉靖九年(1530),云南楚雄崿嘉州學(xué)西廡先儒23位,范仲淹在其中。至于是立的像還是主(木牌位)語焉不詳。

      不惟如此,范仲淹還成為書生教化的對象,明于都人謝于教在楚雄大姚縣所作《文明書院記》:“范文正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而出將入相,勛業(yè)爛如。有如董(仲舒)之憤,范之任,而賢良勛業(yè)不古若者,吾未之聞也?!盵4]強調(diào)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是士子學(xué)習(xí)的主要內(nèi)容。明代云南永北府(今永勝)也曾建有學(xué)田供士子讀書所用,來自四川的學(xué)正彭之年在《學(xué)田記》結(jié)尾中贊揚實施這一行為的知府劉公:“昔范文正置義田,至今頌之不衰。然則劉公學(xué)田之政,不與范公相媲美耶?”[5]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個例子均為外地人在云南宣揚范仲淹。

      明毛一鷺在為范公文集作序時說:“今天下學(xué)士大夫于宋好誦說廬陵、眉山、臨川、南豐,其文最膾炙人口。而其集亦廣行人間,獨《范文正公集》罕有讀而傳之者?!蹦壳?,我們在明代云南儒學(xué)書籍書目中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范仲淹文集或含范的總集選。這較之其他地區(qū)顯然有云泥之別。

      明代大學(xué)士著名詩人楊一清籍貫是云南安寧,但其一生基本不在云南,其《登岳陽樓》詩云:“百尺高樓倚碧空,乾坤登眺幾人同。眼前憂樂誰無意,天下江山此最難。孤棹影沖煙浦外,浩歌身在水之中。東流萬里終歸海,不盡狂瀾底柱功?!边€是側(cè)重“先憂后樂”的精神。

      雖然難以判斷范仲淹作品是如何入滇或滇人在什么情況下接觸到范仲淹作品或事跡的,但是明末建水人涂時相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涂時相,字揆宇,萬歷八年(1580)進士,戶部主事,廉潔有聲,大名府知府、太仆寺少卿。著有《仕學(xué)膚言》和《養(yǎng)蒙圖說》?!妒藢W(xué)膚言》主要針對在職官員,講究如何做官的。其“立志”稱:“宋名臣范文正公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后樂,終身志之?!辈①澠錇椤笆苛殖鄮谩盵6]37冊:197445《養(yǎng)蒙圖說》一卷本,則是童蒙讀物,屬于啟蒙類書。該書共64則故事配圖文,與范仲淹有關(guān)的是畫粥斷虀、先憂后樂、戒享富貴、一生忠恕、不買裴堂、義田活族、麥舟助喪,共7則,較為難得集中宣揚范仲淹事跡。涂氏在文前小引說 :“座右偶閱簡編,中有關(guān)圖像即手取而玩焉?!Y取故事之有裨兒童習(xí)者,肖像為圖,仍以口頭語演說于后。正冀啟發(fā)良心,俾說此培養(yǎng)擴充亦是上進之煤?!盵6]18冊:87541袁嘉谷《跋》:“家喻戶曉,信哉,文之雄也。抑非獨文而已?!秷D說》疏廣楊津、范仲淹蘇軾諸諭,鞭策身心,至老不懈?!浼医讨???滴醭酰逃诩役?,光緒初刻于昆明?!袷郎胁瀹嬛畷∫子浺?。尚通俗之文,取易曉也。太仆此書,早開其先。苦口良言,哲愚共喻?!敝菚钤鐬榧彝ソ滩氖褂茫宕绞伎?,其通俗易懂的圖像和口頭語言也得到讀者歡迎和學(xué)界高度評價。書先刊一圖,上方列出標(biāo)題,然后以半葉篇幅進行簡要文字介紹,再進行評述。如“畫粥斷虀”條,先簡介:“范公家貧力學(xué),日惟一粥一虀,無他滋味?!蹦┪苍u論道:“宜其世味備嘗,為國家建立功勛。蓋皆從此刻苦中陶鑄出來?!庇秩纭跋葢n后樂”結(jié)尾贊賞道:“此公卓識高才,迥出尋常萬里,但其一點操存卻自幼年便先立,是以中有主而不遷。即陟清華登顯要,皆是這個心腸流出。夫是以隨在而卓有建明也?!暟傩罩嗯c他全不相關(guān)。亦立志之學(xué)未之講耳?!盵6]18冊:87543與前文《仕學(xué)膚言》之“立志”同出機杼,可見作者對范仲淹此點特別佩服,希望后人留心學(xué)習(xí)。又在“義田活族”條稱贊其“薄于自俸而篤于親親之誼者”的情操。在“不買裴堂”條高度評價范公“何其忠厚之至哉”!

      當(dāng)然,我們也要看到即便教育方面,云南人更多的是言及漢代文翁,功業(yè)方面說得最多的還是諸葛亮,明代云南服膺理學(xué)者甚多,云南出現(xiàn)了朱熹的專祠。保山人張志淳就古代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時就體現(xiàn)出或許是當(dāng)時云南多數(shù)人的觀點。其《南園漫錄》卷五“論人物”:“臨川史氏謂張留侯、諸葛武侯、狄梁公、范文正公功業(yè)不同而同為百代殊絕之人物。遭時則有異,易地則皆然。此皆根本宋儒成說以立論,而非真知四人者也?!逼浜笪闹饕U述的觀點就是諸葛武侯比其他三人更優(yōu)秀。 這一觀點遭到清代云南人的反駁,后文會討論。不難看出,地域或地緣關(guān)系對政治或文化人物的接受和傳播在傳統(tǒng)社會里還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清

      清雖異族統(tǒng)治,但為求得政權(quán)合法性及正統(tǒng)地位,采取了迥異于元的文化策略,對忠義大加宣揚,即便是曾經(jīng)有過反對意見和行為的人,也褒贊不斷,鼓勵士人學(xué)習(xí)他們。如康熙、乾隆對范仲淹推崇備至,上行而下效之,《范文正公集》又風(fēng)靡起來,共印刻 4次。范仲淹也是在此情形下獲得了更廣更多的傳播??滴?、乾隆均對范仲淹高度評價,康熙時規(guī)定天下學(xué)校從祀的先儒中增入了范仲淹,云南顯然也執(zhí)行了該項規(guī)定,但在具體執(zhí)行中還是有自己的考慮。

      康熙二十九年所撰《通??h志》廟學(xué)里大成殿廡殿祭祀對象無范仲淹,昭通縣學(xué)則于康熙五十年從祀[7],其后永善縣在康熙五十三年增祀,康熙五十四年增祀范公的有云南府學(xué)、易門縣學(xué)、大關(guān)縣學(xué)、鎮(zhèn)雄州學(xué)、昆明縣學(xué),康熙五十五年圣旨頒布后才增加的是開化(今文山州)府、沾益州、宜良、楚雄、趙州(今大理)等學(xué)校,也有在乾隆元年才執(zhí)行的定遠縣學(xué)。其余云南地方志未明言具體時間??傊瑥R學(xué)里基本都有了范仲淹的位置。個別地方如安寧州學(xué)、麗江府學(xué)、阿迷州(今開遠)、維西縣學(xué),則并未祭祀范仲淹。

      廟學(xué)廡殿祭祀的先賢先儒地位是先賢在前先儒在后,由于這是中央朝廷規(guī)定的,地方只能按規(guī)執(zhí)行。范仲淹是先儒,一般在東廡第八、第九、第十位,但是建水州、永善、景東、蒙自、賓川縣學(xué)則將其放在西廡。牌位的大小,“定制:孔子神位木主高二尺三分,闊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長七寸,厚三寸四分。先賢高一尺四寸,闊二寸六分,厚五分,座高二寸六分,厚三寸。先儒高一尺二寸四分,闊二寸三分,厚四分,座高二寸六分,厚二寸。俱赤地墨書?!盵8]則范仲淹木主高一尺二寸四分,闊二寸三分,厚四分,座高二寸六分,厚二寸,紅木黑字。

      因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范仲淹木主所在位置的前后亦有相應(yīng)的不同,在韓愈和歐陽修之間的學(xué)校是大關(guān)、易門,浪穹(今大理洱源)、云南縣(今大理祥云縣)、鎮(zhèn)南(今楚雄南華縣)、永北直隸廳(今永勝)學(xué)則是在陸贄與歐陽修之間,鄧川(今大理洱源縣)則是范在韓琦、歐陽修之間,在韓愈、胡瑗之間的是賓川縣、永善、開化府(文山州),而昭通縣、宜良、昆陽縣、臨安府(今紅河州)學(xué)則位于王通、歐陽修之間,鎮(zhèn)雄州則是乾隆間在韓愈、胡瑗之間,光緒時卻在陸贄、歐陽修之間。最為奇怪的是清劉聯(lián)聲《康熙楚雄府志》卷四“學(xué)?!?,范仲淹在東廡杜子春、谷良赤之間。

      出現(xiàn)這樣不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一是朝廷隨時根據(jù)自身價值觀念的變化而做出的調(diào)整,二是說明地方上有一定的裁奪權(quán),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做小范圍的調(diào)整、修定。即是說,選擇范仲淹作為崇拜對象學(xué)習(xí)榜樣是中央和地方博弈的選擇。此外,各地學(xué)校也好像沒有統(tǒng)一之規(guī)。按察使李文耕針對此種現(xiàn)象痛心地指出:“學(xué)者漫不經(jīng)心,其余圣跡之全,既未詳考,而從祀賢儒則并不識其里居考其年代。至于行實出處之跡,更茫乎其未有所聞?!盵9]購得南充唐學(xué)全撰寫的《文廟通錄》一冊后,雖贊賞其功勞,但仍認(rèn)為其“至兩廡之東西先后次序,亦多有未合者”。[9]看來這個狀況不僅是云南的問題,全國都有。于是他找人重新校訂,希望厘清混亂的狀態(tài)。蒙自縣學(xué)乾隆時范仲淹在西廡韓愈、胡瑗間,宣統(tǒng)時挪在東廡陸贄、歐陽修之間。但建水直到民國時期,依然在西廡未曾變動。故晚清柯鄧枚在《鼎建文廟碑記》抨擊此類亂象:“淵源洙泗兩廡之賢未正也,關(guān)閩濂洛大儒之名次無憑也?!盵10]

      無論如何,隨著各地州縣廟學(xué)的普及,作為大成殿先賢祠里的范仲淹也在云南各地擴大影響,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多方面。當(dāng)然最主要的還是學(xué)校教育。清王秉煌《康熙羅次縣志》卷二“學(xué)?!毙⌒颍骸拔舴吨傺褪枵堉菘h立學(xué)……學(xué)校之設(shè),綦重矣?!绷_次即今楚雄祿豐,宣揚的是文正公對教育的貢獻。清張志超為大姚石羊鎮(zhèn)新建書院作《龍吟書院造士培材賦并序》:“卓哉,中都偉士!眾美畢舉,無殊范義韓仁;百廢俱興,直如召父杜母?!盵11]表揚倡建學(xué)校的人有范仲淹的義舉。盡管是荒遠偏僻的邊疆之地,但是文化教育依然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事項。郁容在巍山寫《崇正書院記》:“在郡可以為文翁,為黃霸,在邊可以為韓琦、為仲淹,舉而措之,無乎不可,況區(qū)區(qū)蒙化也哉!”[12]不論文教、軍功都要依靠儒家的教化,所以他要邊地的人不要自卑,努力趕超內(nèi)地。江朝宗《郡伯盧公重建舊學(xué)明倫堂碑記》:“丙戌(1706)冬,太守盧公,復(fù)捐清俸以為倡,擇吉鴆工……則文正公遺意可師也?!闭J(rèn)為積極興學(xué)的地方官盧詢是學(xué)習(xí)范仲淹的精神,值得彰顯。貧苦地區(qū)更需要教育改變。清方善愿《南安州新建山天書院碑記》:“唯是南安地瘠田蹺,貧苦較五州為最。張君獨能以淡泊自甘,且屢捐己資,興斯義舉,尤為人解難,方之有宋文正范公、安定胡公,誠無愧者。”[13]南安是今天的云南曲靖市。對士人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為國為民,不能汲汲于個人名利。袁坤正《大成書院小引》:“范文正公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若沾沾取科第,求功名,我賢候意乎?”[14]就此規(guī)勸讀書人。清王家轍《曲江書院記》: “范文正為秀才時,即有先憂后樂之志。多士讀圣賢書,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盵15]受到激勵的也真有人在,武舉楊正照“幼穎悟,與諸兒戲,常以仲淹自比,時存先憂后樂之志”[16]。

      也有強調(diào)文正公在軍事上的貢獻者。清張云翮:“用人之道,惟公與明?!页奈浼媸?,蓋已左周右召,師濟而聯(lián)股肱手足之班,前范后韓,折沖而佐干城腹心之寄。蓋思新陽雖偏壤,然地不限人其歌鹿鳴而效鷹揚者,有不仰圣明之簡畀,以爭自濯磨哉?志選舉?!盵17]因云南地處邊疆,民族眾多,戰(zhàn)事不斷,如何治理是地方官員頗為頭疼之事。一些官員借鑒范仲淹在西夏時策略,大理趙州知州陳釗堂就有詩歌云:“沁心曾相醴,破膽范公兵。既凜忠肝赤,還欽道氣清。側(cè)聞匡濟略,敢復(fù)說歸耕。”[18]并自注:談及夷務(wù)。

      范仲淹在蘇州、泰州等地曾治理水患,民眾多感之。云南南案州(今楚雄之南華、雙柏)地處險要,妥稍河對當(dāng)?shù)厝松a(chǎn)生活造成了極大不便和危險,清代有人在此建橋,杜皖《鼎建妥稍河永安橋碑記》:“自有州以來,未有召而梁之者……而病涉者莫以告,以告而莫為緩急者,費也?!箷r也,士民歡舞道幸,僉曰:‘橋成,當(dāng)名張公,以附于范公、蘇公之義,以垂永久,此其理也?!盵19]上述文字或為外地人居住云南所寫,或為當(dāng)?shù)厝俗鳎梢钥闯龇吨傺托蜗笠呀?jīng)在云南扎下根了,其影響范圍更較元明廣泛而深入。

      外出的滇人無論游學(xué)還是游宦,接觸范仲淹思想的機會更多。清代經(jīng)濟特科石屏人袁嘉谷《滇繹》卷四:“宋滕宗諒修岳陽樓,范仲淹記,蘇舜欽書,邵竦題榜,稱四絕。余嘗登樓……惟見左書少陵詩,右書襄陽詩,中書范仲淹記,可謂三絕,后人閣筆。有聯(lián)云:‘一樓何倚?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傖然泣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上款羅平竇垿撰,下款道州何紹基書。蘭泉文與子貞書皆有重名,合之三絕,應(yīng)稱五絕矣?!盵6]27冊:14251竇垿、袁嘉谷顯然是接觸到過范仲淹史籍或了解《岳陽樓記》,并且深有體悟,否則不會如此。由于岳陽樓及范仲淹的名記,出滇的士人官員或親臨或遠望,寫下相關(guān)詩文,多數(shù)人或明或暗地表達對范仲淹的欽佩之情,或流露出受其思想沾溉的痕跡。清中期大理人師范《師荔扉先生詩集》卷五《登岳陽樓》:“天遂林泉約,匆匆赴遠游。數(shù)聲樊口雁,一葉洞庭湖。氣足涵空闊,空疑逼斗牛。希文有遺記,敢為樂忘憂?!盵6]27冊:14251清戴炯孫《味雪齋詩鈔》之《萍蓬集》卷上《登岳陽樓》:“昨上岳陽樓,晚風(fēng)浩歸志。洞庭秋已波,天水杳相際。遙睇萬頃碧,君山寫蒼翠。我舟從北來,波間一葉寄。感茲稊米身,委形在天地。勛業(yè)定何物,乃欲壽千世。不如乘鳳翔,壺中此游戲。元霄翩羽衣,高云曠清視。圣賢不可作,嗟爾稻梁計。憂樂天下心,慚讀希文記?!盵6]32冊:17952郭漆汾《登岳陽樓》:“萬里來何事,巴陵湘水秋。無心隨白鳥,遣興上荒樓。月滿山長靜,天空岸欲浮。希文曾有記,后樂孰先憂?!盵6]36冊:18761文采最好的還是成都武侯祠名聯(lián)作者清趙藩的《巴陵守風(fēng)三日登岳陽樓作》:“狂風(fēng)吹雨滯楊舲,獨上層樓俯洞庭。鳥兔影沈三楚晦,魚龍氣滿一樓腥。希文尚許同憂樂,正則何須判醉醒。我欲釣天更張宴,盡回春色起遙汀?!盵6]49冊:26203詩句里都流露出范仲淹憂樂思想對自己及世人的深刻影響。

      除旅游勝地外,不少滇籍士人或在范公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為官,或外出游覽,在有范仲淹遺跡之處,也留下不少詩文。劉大坤,寧州(今楚雄華寧)人,乾隆時舉人,曾官山東新城、曹縣知縣,云南武定知府,后主持五華書院,在山東為官時曾數(shù)次到過范公少年時代讀書的天平長白山,其《寄庵文鈔》卷一《游龍洞佛峪二山記》:“游醴泉寺謁范文正公祠”云云,又專作《游長白醴泉記》[6]26冊:13813一文。建水人李文耕在赴京考試時路過青州,專程拜訪范公井,并留一詩《范公井》:“將相一時業(yè),樂憂千古心。青州留不朽,一井使人欽?!鼻易宰ⅲ骸霸谇嘀萑t祠前,制造青州白丸子,必用此,水乃效 ?!盵6]29冊:15205宋方勺《泊宅》記載:范文正公所居宅,必先浸井,納青術(shù)數(shù)斤于其中,以辟溫氣。當(dāng)蘇州發(fā)生水災(zāi)后,范仲淹立即修書一封,教家人以預(yù)防之術(shù):“水災(zāi)人疫,奈何!家中用術(shù)入井中或水甕中浸之,充日用,其水辟溫,以竹籃子盛之,以蔑釣卻,貴不沉也?!盵20]昆明人鄧櫆也曾到天平,其《謁范文正公祠》:“俎豆馨香廟祀榮,須眉凜凜見平生。不關(guān)天下多憂樂,空負(fù)胸中有甲兵。人道功勛真宰相,我知經(jīng)濟在諸生。輪他啖粥嘗虀苦,也望千秋竹帛名?!盵6]36冊:19079對范仲淹評價比較全面。晉寧人李謙《范文正公祠》:“宋祚遷延三百載,金甌歷歷卜南中。人文自是推江左,學(xué)術(shù)誰當(dāng)繼范公?映水門墻高不極,參天松柏望猶隆。應(yīng)知作相非容易,只有憂樂系此躬?!盵6]43冊:22820是較為不多的贊賞文正公學(xué)術(shù)的詩作。

      范仲淹曾用自己的薪俸在蘇州購置千畝土地作為義莊,并為族人建立義學(xué),起到收族培養(yǎng)后人的作用,這對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對其他家族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清代云南亦有不少義田、義莊、義學(xué)之舉,因其開創(chuàng)之功,范仲淹也就成為無法繞過的存在。在外地為官的云南陳鑒于《梧州義田記》云:“義田,昉范文正公彰君之賜,以仁其戚里?!盵6]38冊:19761指出范公的首倡價值。程含章《程月川先生遺集》卷七《置義田序》:“昔范文正公有言族人于吾雖也親疏,然自祖宗視之,均是子孫者,安得不恤其饑寒哉?……名曰義莊……至今七八百年而不廢,誠為后世敦睦之極則也?!盵6]29冊:1535評價更高。李文耕《孝弟錄》卷上“文正義田”記敘了范仲淹及子純?nèi)柿x田事。然后以按語形式對范公的言行表達欽慕:“族之當(dāng)睦,茍有人心者,皆知之。然古今來惟文正公見得真,說得透,做得盡耳。大賢舉動真迥出尋常萬萬哉。士大夫有力者,當(dāng)奉為楷則矣。”[6]30冊:15761

      明有云南《養(yǎng)蒙圖說》的啟蒙讀物介紹范仲淹,清代則有乾隆時人何桂珍《何文貞公千字文》,其相關(guān)字句為:“五季湮淪,宋廷聚宿??兠俄n,年尊文富?!睋?jù)《進呈訓(xùn)蒙千字文》:“蒙恩召對,垂詢臣所著《訓(xùn)蒙千字文》……嚴(yán)于義利之辨,以為人心風(fēng)俗之防……于道光二十四年,坊間梓行已久……雖蒙養(yǎng)之余事,本無補于高深,而廣圣德之寬宏亦不遺乎?!盵6]34冊:17149可知皇帝也很關(guān)心這本小冊子。雖然文字不多,但加上注釋文字,在全國范圍傳播,影響還是很大。

      明代云南人張志淳曾對范公作出負(fù)面評價,清代戴炯孫則不贊同?!段堆S文鈔》甲集卷三“范文正公論”:“以吾觀于范文正其德器才學(xué)識,諸葛武侯之具體而微也?!崩^而批判張氏《南園漫錄》觀點,認(rèn)為范公“可謂賢矣”,辯解其作為不大,是因為任職時間短,被讒言,最后指出認(rèn)為張氏是以成敗論事。[6]32冊:16725

      清代范仲淹在滇人中的傳播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或形式。一是類書收錄。曲靖人喻懷信《人鑒》匯總各類人物,介紹主要生平業(yè)績,也可說是人物傳記的總集,是普及性讀物,也不排除是為舉子服務(wù)的科舉考試用書。其卷三“德業(yè)”篇三,列范仲淹,小序云:“為人道立標(biāo)準(zhǔn),為學(xué)者定趨向?!痹u價范“性內(nèi)剛外柔,和隆于孝義。推其奉以食四方從學(xué)之士。置義莊,以贍族人。馭吏嚴(yán)明,而蒞民之尚忠厚”[6]17冊:87452。

      二是進入文學(xué)性評論的視野,前此基本均著眼于事功、政治、道德等方面。道光時劍川人陳偉勛《酌雅詩話》卷一:“范文正公《淮上遇風(fēng)》(引詩略)公自少年時便要做第一等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于此倉卒中亦無非康濟斯人之念。四句詩質(zhì)厚微婉,咀嚼不盡,味之有年矣。”其評論雖無甚新意,但能經(jīng)年味其詩,說明他讀到了范公的集子,并進行了擬作,“推其意,步人字韻,得若干首”。[6]46冊:24298

      三是以文學(xué)形式體現(xiàn)。清趙士麟,字玉峰,河西(今通海河西鎮(zhèn))人,其《讀書全集》卷二十五“詠史”《范仲淹》:“文正尚風(fēng)節(jié),允矣人倫宗。宣州聘教授,首開學(xué)校風(fēng)。曲全劉太后,論事見深衷。寧宥媚夷簡, 廢后圖優(yōu)容。歡慶籍經(jīng)略,兵甲貯胸中。敵人互相戒,慎勿攖其鋒。仁宗既親政,用之為肱骨。天章給筆札,十事罔不從。更張雖太急,謀國則已忠。夏竦忌柄用,相業(yè)不克終。至今稱韓范,名與丙魏同?!盵6]32冊:1用文學(xué)形式對其一生進行總結(jié)。

      四是其關(guān)于隱逸的看法引起云南人的注意。彭學(xué)增、王弘任《康熙元謀縣志》卷三“隱逸”小序:“非光武不能遂子陵之高,非子陵不成光武之大。二語之意皆在光武,安知非文正公之微詞哉?”實則是對《嚴(yán)先生祠堂記》的新解。

      三、余論

      范仲淹思想進入云南,除了前文提到的先賢祠,隨著學(xué)校教育的普及和人員的流動,書籍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雖然傅為詝在《藏書引》抱怨:“予家呴町,臨邊徼販書者,皆舉業(yè)文字,如經(jīng)史理學(xué)儒書子書,無有也?!盵6]45冊:23218大多學(xué)校、書院有各類《圣諭》《古文淵鑒》等御定書目,也有各自當(dāng)?shù)刈x本如鄉(xiāng)賢的詩文集、《云南義學(xué)匯總》、方志等。但也不乏其他讀物,嚴(yán)廷玨《道光續(xù)修易門縣志》卷六記載該縣學(xué)嘉慶十年增《宋名臣言行錄》二函,18本。清闞禎兆《康熙通海縣志》卷二“經(jīng)籍考”有《宋史》《宋文鑒》《宋名臣言行錄》《宋史》《宋文鑒》間接有范仲淹著作或詳載文正公事跡。臨安府學(xué)有《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光緒十七年永北府學(xué)購入《唐宋文醇》,昆明、大理一些書院還有《廿一史》《唐宋文醇》《唐宋詩醇》《歷代名臣奏議》《廿一史彈詞》《廿二史論贊》。滇籍學(xué)子不難從史書、類書及文集中讀到范公文字,受其影響也是應(yīng)有之義。如劉大坤《寄庵詩鈔》卷一《讀范希文金在镕賦》:“宋家三百二十年,第一流人范老子。當(dāng)年身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一朝試賦金在鎔,平生志功見于此。區(qū)別妍媸平禍亂,軒鏡干將吾與爾。古人謂詩以言志,移品公賦無溢美。雖然空言切何補,亦視其人何如耳。此賦若出呂許公,言行背馳正可恥。歐陽怪事勞周旋,精金粗礦妄相比。惜哉邊功未及竟,知政事裁一年止。誦詩讀書要知人,知人不自將相始。何人能仿顏柳書,為書此賦千百紙?!盵6]26冊:13813總結(jié)其一生,表達對此賦的喜愛之情。

      從滇籍及滇人作品所載有關(guān)范仲淹的文字,可以發(fā)現(xiàn)其影響先由外地人帶來,隨著學(xué)校教育的普及,中央的推動和地方選擇性的接受,使其范圍逐步擴大,影響愈加深遠。這是從一條從中央到地方,沿海內(nèi)地到邊疆荒野的文化之旅,是國家統(tǒng)一事業(yè)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儒家學(xué)術(shù)思想逐步發(fā)展的歷程寫照,是由被動到主動融入的過程。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影響大多限于其出身、學(xué)習(xí)、任職之地,能在曾經(jīng)是異國且交通艱險的地區(qū)影響到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實在困難。范仲淹在云南從無到有,從淡化的背景到清晰的主角,不能說不是一件幸事和喜事,其中更可看出范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對國人的引導(dǎo)意義。

      范仲淹在云南的影響主要是教育,此外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再是建義學(xué)、修橋等善政,同時也隨教育的普及而深入到邊地人心中。較之其出身、任職、游歷之地,云南關(guān)于范仲淹的文字并不多,甚至顯得很少,這是因為他未能在該地任職,沒能對當(dāng)?shù)厝擞兄苯拥亩骰?。又云南地區(qū)歷來征戰(zhàn)頻繁,崇尚武力,而代表“文治”精神的范仲淹思想也需要時間和空間。但或多或少的文字證明了范仲淹即便在非傳統(tǒng)文治的區(qū)域仍然有強烈的生命力,雖然有借助權(quán)力的推動,但沒有士人的主動接受也是做不到的。

      [1](清)趙節(jié),祝宏.雍正建水州志[M].卷二“學(xué)校”.

      [2](明)周季鳳.正德云南志.嘉靖二十三年(1544)刻本.

      [3](明)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M]卷四,萬歷三十五年本.

      [4](清)劉榮黻.道光大姚縣志[M].卷十三“藝文”.

      [5](清)陳奇典,劉慥.乾隆永北府志[M].卷二十七“藝文”.

      [6]云南省文史研究館.云南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清)戴芳 .恩安縣志稿[M].卷四“學(xué)?!?

      [8](清)王韜.沾益州志[M]卷二,道光稿本.

      [9](清)朱慶椿.李文耕·文廟增通輯錄序[M]//道光昆陽州志·藝文·卷十五.

      [10]王富臣.民國馬關(guān)縣志[M].卷六“藝文”.

      [11](清)郭存莊.乾隆白鹽井志[M].卷四“藝文”.

      [12](清)郭清.蒙化志稿[M])卷十七,道光本.

      [13](清)張倫至.康熙南案州志[M]卷六“藝文”,康熙五十四年本.

      [14](清)管棆.康熙姚州志[M].卷十三“藝文”.

      [15]梁家榮.民國續(xù)修建水縣志稿[M].卷一三“藝文”.

      [16]李樹業(yè).祥云碑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24.

      [17](清)張云翮.康熙新平縣志[M]. “選舉”附武科,康熙五十年本.

      [18](清)李其磬,陳釗堂.道光趙州志[M].卷六“藝文附”.

      [19](清)張倫至.康熙南案州志[M].卷六“藝文”.

      [20](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尺牘·卷一七·與中舍書·五[M].清蘇州歲寒堂刻本.

      (責(zé)任編輯 田景春)

      Fan Zhongyan 's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in Yunnan

      ZHOU Xingtao
      (School of Humanities,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214, China )

      Fan zhongyan's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in Yunnan since the Ming Dynasty has been carried out. His writings and thoughts have been brought in by outside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selective acceptance of local conditions, whose influenceis far reaching. Fan Zhongyan's in Yunnan is mainly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world as their responsibility" and 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justice, bridge and other good governance, but also with the popularity of education that deeps into the edge of the hearts of people. This is a cultural journey from the central to the local, coastal fields to the border wildernes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reunification cause, and a proc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scholarly thought, from passive to active. Fan Zhong-yan's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in Yunnan from scratch, from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background to the clear protagonist, can be seen Fan Gong's charisma and ideological realm of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people.

      Fan zhongyan's; Yunnan; disseminatio

      K827.411

      A

      1674-9200(2017)04-0055-06

      2016-08-10

      周興濤,男,四川成都人,昆明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宋代文學(xué)文獻研究。

      猜你喜歡
      范仲淹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fā)現(xiàn)
      云南畫報(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云南潦滸柴燒陶煴
      云南行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26:42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詞的傳播與接受
      新聞傳播(2018年6期)2018-12-06 08:56:28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8
      范仲淹苦讀軼事
      吉木乃县| 惠来县| 苗栗市| 新田县| 连南| 陈巴尔虎旗| 江都市| 西乡县| 淮安市| 台东市| 洛川县| 贞丰县| 铜陵市| 凤山县| 雅安市| 定州市| 天津市| 阿巴嘎旗| 策勒县| 马鞍山市| 金华市| 苏州市| 右玉县| 龙南县| 慈溪市| 尼木县| 大洼县| 清徐县| 紫金县| 望奎县| 棋牌| 丰镇市| 彰化县| 上虞市| 金乡县| 金阳县| 沅江市| 兰溪市| 满洲里市| 大名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