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賢彪
說話的藝術
向賢彪
朱自清有言:“說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比绾握f話不可小覷。
如何說話,古人曰“七貴”:貴簡謹、貴誠實、貴和婉、貴遜謙、貴得時、貴當理、貴有用。同時,亦有“六戒”:戒染情之言、戒譏評之言、戒越位之言、戒泛泛之言、戒輕諾之言、戒巧詐之言。如是,即是掌握了說話的真諦。會說話,不只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因此,要重視講話、學會講話。
要把話講短。有人以為滔滔不絕、把話講長是水平。其實,善講短話才真正體現(xiàn)水平。丘吉爾被譽為20世紀八大演說家之一。有一次,一位演講愛好者問他:“如果做兩分鐘的演講,需要多少時間準備?”他說:“半個月?!薄叭绻鑫宸昼姷难葜v,需要準備多久?”“一星期?!薄澳敲醋鲆粋€小時的演講呢?”“現(xiàn)在就可以開始。”丘吉爾夠幽默,長篇大論的人無需準備,信口開河就得了。
有人認為講短話難以把問題說清,這是一種誤解。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全文連標點才781字,可謂字字珠璣、寓意深刻,把共產(chǎn)黨人的人生價值觀闡述得淋漓盡致。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簡單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在不影響表達內容的前提下越短越好,這應成為領導者的一種追求。
要把話講實。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它體現(xiàn)在講話上,就是要敢于講真話、報實情,用事實說話,用實招解決問題。在黨的七大上,針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的形勢,毛澤東卻專門講“準備困難”,一口氣列出了我們黨可能面臨的17條困難。毛澤東實事求是地亮家底、道實情、講困難,并沒有影響全黨的信心,而是更加增強全黨同志的憂患意識,對可能面臨的各種困難,“準備想各種辦法對付之”,因而掌握了戰(zhàn)略主動,奪取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把話講實,說到底就是要“受用”“管用”。說一千,道一萬,講話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起作用。聽了你講的道理,人記得住、印象深,感覺解渴;聽了你講的辦法,人覺得很實在、很管用,從中受益。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薄皣液?、民族好、大家才好”“擼起袖子加油干”“釘釘子”等話,不僅實實在在、言簡意賅,而且聽之入耳、悟之入心,比那些老生常談的空洞說教、言之無物的官話套話,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要把話講得有趣。趣,于聽眾而言就是“有意思”。古人講話是很有趣的。西漢枚乘在《七發(fā)》中講過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楚太子生病,吳客診斷其病,因其精神萎靡,開出的藥方是學習探討“要言妙道”,用道理調理自身,慢慢“陽氣見于眉宇之間”,最后“霍然病已”。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個故事,闡釋全面從嚴治黨既要靠治標,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也要靠治本,涵養(yǎng)文化,守住為政之本。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一次講話中,從唐僧的堅定、八戒的吃苦、孫悟空的靈活中概括出八路軍、新四軍的“三大作風”;在中共七大的講話中,運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激勵全黨“挖山不止”的斗志,揭示了“人民是上帝”“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歷史規(guī)律。這樣的話,充滿了情趣,不僅把理講“透”了,而且把理講“活”了,使人如食橄欖,愈嚼愈有味,回味無窮。
會講話、講好話,“表”在外,“神”在內。沒有“內秀”,難有“外優(yōu)”。講話的魅力從哪里來?一是來自學習。多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恒,堅持不輟,不僅能開闊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哲學思維和思辨能力,也能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和表達能力。這樣講話就有底氣、見功底。二是來自實踐。多到基層去,多到群眾中去,多掌握第一手資料,多了解鮮活的素材,這樣不僅有利于改進作風,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而且還能促使我們勤于思考和總結,多一些世故人情,增強講話的溫度和感染力,拉近與受眾者的感情與心理距離,把話講到人們的心坎上。三是來自多練。講話也是藝術,講好不易,貴在多練。某些地方,把方言土語中意味深長、富于表現(xiàn)力的話,稱為“練話”,可見練的重要性。講話之前,練一練,這是經(jīng)驗之談,也是達到講話藝術的必由之路。
(摘自2017年9月25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