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著硯樓讀書記》看潘景鄭的善本觀

      2017-03-12 09:39:14鄭華棟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鄭華棟

      (中央民族大學 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 北京 100081)

      從《著硯樓讀書記》看潘景鄭的善本觀

      鄭華棟

      (中央民族大學 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 北京 100081)

      潘景鄭注重古籍版本內(nèi)容的精善, 注重足本和古籍版本形式的悅目。 潘景鄭的善本觀受到了清代善本觀和民國時期學術(shù)空氣的影響, 是潘氏在長期的讀書和校書過程中形成的。 關(guān)鍵詞: 《著硯樓讀書記》; 潘景鄭; 善本觀

      “善本”一詞最初出現(xiàn)于宋代, 指好的本子。 善本觀則是指在版本鑒別和選擇過程中, 于人們頭腦中形成的關(guān)于圖書版本的學術(shù)價值、 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的一種綜合價值取向。 它是先秦以來的“善書”觀與版本學意義上的“本”的概念相互融合的產(chǎn)物, 直至宋代才最終形成。[1]在政治因素與學術(shù)因素的作用下, 時代不同所流行的善本標準也不同; 受經(jīng)濟因素與職業(yè)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人所持的善本標準也往往有異。 善本這種因時而異和因人而異的特性正是我們討論潘景鄭善本觀的基本前提。 因為如果善本標準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存在任何差異, 那么研究潘景鄭的善本觀便顯得毫無價值。

      潘景鄭(1907—2003), 原名承弼, 字良甫, 號寄漚, 江蘇蘇州人, 是我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目錄版本學家和藏書家。 他一生與書為伴, 對何本為善有著自己的認識, 并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善本評價體系。 《著硯樓讀書記》是潘景鄭所撰504篇序跋題記的匯編, 該編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潘氏在藏書與治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為我們正確認識他在目錄版本學史和私家藏書史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茲以《著硯樓讀書記》為材料依據(jù), 對潘景鄭的善本觀作初步探討。

      一、 注重古籍版本內(nèi)容的精善

      所謂版本內(nèi)容精善, 一般指一書的某個版本的篇卷、 文字與原本面貌基本吻合, 它是潘景鄭鑒別善本的重要標準。 在眾多版本中, 精校本多經(jīng)名家修別篇章、 是正文字, 與原本面貌十分接近, 故毫無疑問是潘氏眼中的善本。 如舊抄本《行朝錄》先后經(jīng)汪能肅、 羅子敬、 徐行可三家校正, 潘景鄭以為“此本更番讎勘, 允稱善本”[2]114。 有些本子訛誤甚多, 實乃劣本, 但經(jīng)名家精校后, 亦可被潘氏視為善本。 如其跋藝海樓抄本《李遐叔文集》說: “此本雖錄自庫本, 得經(jīng)湘舟先生精勘, 允稱善本矣?!盵2]446《四庫全書》本圖書因臆改妄刪曾飽受后世學者詬病, 而潘氏卻以為經(jīng)名家校正后, 劣本亦可成為善本。

      除精校本之外, 宋元舊本以其刊刻年代較早, 經(jīng)前人改動較少, 一般在內(nèi)容上較其后的刻本更接近原本面貌, 故往往也符合潘景鄭對善本的要求。 如殘宋本《后村居士集》跋曰: “此從來青閣見之……因假歸取毛刻《后村別調(diào)》略勘一過, 正訛已百余事, 宋本之可貴, 集斷縑零珠, 猶勝尋常刊本萬倍也。”[2]472此宋本雖為不完之帙, 但其殘存部分可正他本訛誤甚多, 具有很高的校勘價值, 最為接近原本面目, 故潘氏以之為善。 又如潘景鄭稱《穆天子傳》“以明天一閣本為最善, 以其從元本所自出”[2]429。 由于天一閣本《穆天子傳》自元本出, 故鮮有錯訛, 堪稱善本, 則元本內(nèi)容之精善亦可想而知。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 多數(shù)宋元舊本不僅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而且具有極為精善的版本內(nèi)容。 可以說, 二者是經(jīng)常統(tǒng)一在一起的。 但是, 有一部分宋元舊本只具有歷史文物性, 在內(nèi)容上卻經(jīng)不住校勘的檢驗, 對這種本子, 潘景鄭往往并不以之為重。 相反, 許多明本不僅制作年代較晚, 而且??辈痪?妄改原書、 頻繁作偽, 故就版本年代和版本內(nèi)容而言均無法與宋元舊本相比, 因此大部分藏書家和版本學家均不以之為善。 但是亦有一部分明本內(nèi)容精良, 與原本面貌基本一致。 它們的歷史文物性雖遠遜宋元舊本, 但在潘景鄭眼中亦為善本。 也就是說, 在潘氏看來, 版本臧否的決定因素是版本內(nèi)容, 而非版本年代。 他曾說: “嗜古者, 宜毋以佞宋為務, 審別臧否, 斯在??币缘弥!盵2]589這句話當為其更重版本內(nèi)容而非版本年代的明證。 他不僅這樣說, 還將這一原則貫徹于其所從事的鑒別善本的實踐活動中。 如潘景鄭跋宋刻本《吳郡志》說: “余曾校錄宋賓王校本《吳都文粹》及此志, 知宋刻之未必盡善, 而后來刊補之本, 是正反多, 則余于是本之得失, 不足以縈戀耳?!盵2]179-180潘氏通過校勘, 知宋刻內(nèi)容不及后來刊補之本, 遂不以之為重。 又如元本《風俗通》自來多脫文誤字, 而盧文弨的校本“采綴時閑校語, 并考百家傳記, 互相參訂是正, 庶堪卒讀, 得為應氏功臣”。 潘景鄭比較后說: “雖元本之可貴, 得此亦足偏廢。”[2]393雖然元本的版本年代早于盧校本, 但版本內(nèi)容卻無法與之相比, 因此潘氏不以之為重。 再如潘景鄭取明萬歷《二十二子》本《劉子新論》與程榮、 何鏜兩本互勘, 發(fā)現(xiàn)其“補正兩本訛脫處甚多”, 遂知該本“亦明刻中之善者”[2]380-381。 在這里, 潘氏以《二十二子》本《劉子新論》絕少脫訛, 遂以之為善。 其他如明本《南部新書》《野客叢書》《青陽集》《玉臺新詠》等書亦因較好地保存了原本面目而得到了潘景鄭的重視。

      古籍在整理、 抄寫和刻印的同時, 其內(nèi)容常常會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改動, 從而出現(xiàn)各種異文。 這就需要通過校勘存真復原, 以努力恢復古籍的本來面貌。 但原稿不存, 作者已逝, 歷史無法重演, 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這一目標一般很難實現(xiàn)。 因此這里所謂的精善之本, 并非內(nèi)容完全無誤之本, 與同書的其他版本相比, 它只不過是更好地保存了原本內(nèi)容, 而其中的錯訛也是客觀存在的。 這種善本之中亦有不善之處的事實早已被潘景鄭洞悉, 他多次予以指明。 如潘氏曾取殘宋本《國語》與涵芬樓影印嘉靖金李本互校。 他說: “金李本世稱覆宋佳倩, 一經(jīng)重勘, 魯魚滿目, 即以區(qū)區(qū)殘帙, 以當千金之重……其殘宋本舊訛者, 則附注于下, 以存其真, 亦不專以庇宋為陋習耳?!盵2]83潘景鄭稱殘宋本《國語》有“千金之重”, 這自然是視其為善本。 但同時, 他亦不因其為善本而掩蓋其不善之處。 此外, 潘景鄭對所謂的劣本并非全面否定, 而是對其有價值之處予以肯定。 如潘氏以程榮本與何鏜本《風俗通》互校, “知何本雖陋, 間亦可正程本誤處”[2]393。 在這里, 潘景鄭并未因何本之劣而隱沒其價值。 總之, 潘景鄭以為善中有劣, 劣中有善。 這實際上反映了潘景鄭的一種辯證的善本觀。 而這種辯證的善本觀則是其極力追求精善的版本內(nèi)容的必然產(chǎn)物。

      二、 注重足本

      這里的足本即張之洞所說的無缺卷、 無刪削之本, 而有無缺卷、 有無刪削不可主觀臆斷, 它往往是與作者稿本對比之后作出的判斷。 因為稿本直接出于作者, 是同書其他版本的祖本, 也是衡量它們內(nèi)容完缺的最好標準。 故一般來說, 稿本就是足本。 潘景鄭既然以足本為善, 那么自然就會對稿本十分看重。 如其所藏《學福齋集》稿本內(nèi)有《項貢甫畫梅短歌》, 該詩使人們聞得一個藝林故聞, 即冬心所畫之梅實皆出項貢甫之手。 然之后流傳的集中均無此詩。 潘景鄭遂感嘆說: “稿本之足貴, 即此一端可見矣!”由此知潘景鄭視此稿本為善本乃是因其內(nèi)容完足, 保存了有價值的文獻資料之故。 此外, 對于殘本, 潘景鄭則盡力將其補寫完整。 如其跋明隆慶本《王遵嚴集》說: “越歲甲戌, 始于百擁廔覯此殘帙, 以二十金易歸。 原缺卷一之五凡五卷, 因乞假吳師藏本補寫成帙, 此書遂臻完美?!盵2]496潘景鄭視補寫完足后的《王遵嚴集》為善本, 其對足本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三、 注重古籍版本形式的悅目

      潘景鄭不僅重視古籍版本內(nèi)容的精善與完足, 還十分在意古籍版本的外觀形式。 其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即是其對刻本印次的講求。 古代的書版均為木制品, 受制作材料的影響, 書版的刷印次數(shù)越多, 版面就越容易漫漶模糊, 甚至斷裂變形, 而所印制圖書的質(zhì)量也就越低。 故藏書家和版本學家常視初印本為善本。 潘景鄭亦是如此。 他曾說: “印本先后, 實有霄壤之別, 尤諸宋本各史, 至明季猶未毀版, 所謂邋遢本者, 其聲價與初印本, 為何如哉?”[2]179在具體的藏書活動中, 潘景鄭對初印本亦極口揄揚。 如其跋所藏明嘉靖張邦奇??北尽妒酚洝氛f: “此本紙墨清朗, 猶是張刻初印之帙, 惜全書經(jīng)前人以朱筆點污, 未免白圭之玷耳?!盵2]52-53在這里, 潘景鄭稱贊張刻本《史記》為白圭, 由此可見其對初印本的珍愛。 此外, 潘景鄭對古籍的字體亦十分看重。 如元刻本《中吳紀聞》“字體精勁, 猶不失天水遺意”, 潘景鄭遂以該本為“元槧中之上駟”[2]205。 而對于校本《瓢泉詞》和明弘治本《遺山先生詩集》, 潘氏亦同樣以字體的優(yōu)劣來臧否版本。 除重視刻本的印次和古籍的字體, 潘景鄭還對古籍的裝幀頗為在意。 如明刻本《秦漢文》尚是明時舊裝, 潘景鄭以其裝幀古雅, 遂以為可珍。 總之, 外觀形式是否悅目乃潘景鄭評價古籍版本的重要標準。 但也必須承認, 符合這一標準的古籍的某一版本若在內(nèi)容上陋劣, 則潘景鄭亦難以其為善。 如其家曾藏有姚氏大疊山房刻本《笠澤叢書》, 從外觀形式上看該本字大悅目, 當視為佳槧。 但潘景鄭精熟版片之學, 以是刻內(nèi)容之欠精, 遂不以之為善。 版本內(nèi)容與形式在潘氏心中孰輕孰重, 蓋于此例可知矣。

      綜上所述, 潘景鄭的善本觀已十分成熟。 概括地說, 他既重內(nèi)容, 又重形式。 內(nèi)容上要求篇卷無缺、 文字少誤; 形式上則注重印次、 字體和裝幀。 兩者相較, 尤重內(nèi)容。 究其原因, 無非有三:

      第一, 受清人善本觀的影響。 由于清代在古籍整理和版本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因此清人選擇善本, 往往內(nèi)容和形式并重。 20世紀30年代成名的版本目錄學家潘景鄭去清未遠, 故當深受前代學者特別是蘇州當?shù)氐牟貢液桶姹緦W家的圖書版本價值取向的影響。

      第二, 民國時期, 學界重視古籍整理與版本學方面的研究, 此為潘景鄭善本觀形成的客觀原因。 曹之說: “善本標準被學術(shù)空氣所左右, 與學術(shù)盛衰密切相關(guān)。 學術(shù)繁榮的時候, 重視內(nèi)容; 學術(shù)不振的時候, 重視形式?!蓖瑫r強調(diào)說: “這里所謂‘學術(shù)空氣’, 主要是指古籍整理、 版本學方面的研究情況?!盵3]641辛亥革命以后, 古籍整理事業(yè)獲得了長足發(fā)展, 特別是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整理國故思潮, 使得這一學術(shù)文化運動更加活躍。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民國時經(jīng)整理出版的古籍圖書已達到26859 種(叢書按子目計算)。[4]439《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等大型叢書收錄的古籍即是這些整理成果的突出代表。 此外, 在版本學研究方面, 這一時期不僅出現(xiàn)了像《版本通義》《中國雕版源流考》等一批較有影響的理論著作, 同時還編制了不少題跋、 版本目錄和善本書影。[3]105總之, 民國期間, 無論是古籍整理還是版本學研究, 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因此這一時期實乃不折不扣的學術(shù)繁榮期, 而這種“學術(shù)空氣”對于潘景鄭重古籍版本內(nèi)容的善本觀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第三, 讀書與校書的需要。 作為一名藏書家, 潘景鄭從事藏書活動絕不是為了裝點門面、 附庸風雅, 而是為了滿足自己讀書、 校書的需要。 首先, 潘景鄭勤于讀書, 然而一書的版本往往不一而足, 如遇劣本讀之, 則不僅無法獲知原書真面, 而且容易接受錯誤信息, 以致以訛傳訛。 故版本內(nèi)容的精良乃是潘氏閱讀古書的必然要求。 其次, 潘景鄭校書不輟, 他常常廣羅眾本, 勘其異同, 擇善而從。 而在此之前, 底本的選擇異常重要, 它直接決定了其后校勘的質(zhì)量。 故選擇版本內(nèi)容精良之書便成為潘氏進行校勘活動的基本前提。 總之, 讀書與校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潘景鄭重古籍版本內(nèi)容的善本觀。

      [1] 李明杰.論善本觀的形成[J].圖書與情報,2004(3):13.

      [2] 潘景鄭.著硯樓讀書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3]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4] 王余光.中國出版通史:民國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湛貴成]

      On Pan Jingzheng’s Views on Rare Books According toTheBookReviewsofZhuyanlou

      ZHENG Hua-dong

      (DepartmentofMinorityLanguagesandLiterature,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China)

      Pan Jingzheng laid great emphasis on the contents and aesthetic quality of ancient books. Pan Jingzheng’s views on rare book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views about rare books in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nd were developed during his long years of reading and proofreading books.

      TheBookReviewsofZhuyanlou; Pan Jingzheng; views on rare books

      2016-09-11

      鄭華棟(1990—), 男, 河北張家口人, 博士研究生。

      G256

      A

      1009-4970(2017)01-0058-03

      平阴县| 越西县| 高青县| 彭泽县| 临西县| 林芝县| 汝南县| 通山县| 庐江县| 黔南| 乃东县| 宜兰市| 藁城市| 惠来县| 乌拉特前旗| 衡阳县| 景泰县| 巩留县| 全椒县| 慈利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乌兰浩特市| 界首市| 营山县| 樟树市| 济宁市| 清水河县| 汉中市| 鄂托克旗| 扎鲁特旗| 西乡县| 静乐县| 康乐县| 丹江口市| 丽水市| 长沙县| 花垣县| 金昌市| 临高县| 沙湾县| 泸定县|